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保健品
永續
食創獎
食驗室
食專題
第一線直擊台灣精品連鎖咖啡開
反向輸出台灣咖啡文化!台灣精品咖啡國際戰役號角已響起!
國際市場的主場切換!借鑑連鎖餐飲經驗 台灣咖啡品牌該如何打國際戰?
海外經營模式怎麼選?加盟、直營、授權、合資哪個好?
海外拓店如何長久發展?賣品牌更勝賣商品 從原物料到LOGO設計都是學問!
販賣健康是門好生意!從網紅、
新消費者與品牌爭相擠入!破1600億的保健食品大餅如何做大?
【產業先鋒】2022年營收破百億創新高!葡萄王如何透過直銷、研發與代工廠自建產業一條龍?
【代工龍頭】年產上億顆膠囊、產品行銷63國!大江生醫如何靠生物挖礦平台擴大國際競爭力?
【網路流量變現】3天募資突破3000萬打出品牌聲量第一步!理科太太:用時間證明我不只是網紅
打造地瓜日不落國:雲林水林用
全台最大地瓜產區就在這!雲林水林如何讓地瓜脫貧翻身、成為熱門食材?
【生產優化】引進健康種苗技術 讓黃金地瓜賣價更好、更涮嘴!
【調理加值】從薯條、地瓜球到香腸 調理食品創造水林地瓜外銷新出路!
【未來步局】彎腰「拾瓜」青年來扛!地瓜業者攜手結盟 創造產業鏈價值、吸引青農投入
遭中國封殺的水產困境:台灣漁
為何台灣漁業遭中國封殺、大宗水產經濟命脈只能任憑宰割?
【產地實況】水產品被中國驗出禁藥?重新檢視供銷環節為何淪為制裁把抦
【滯台危機】魚賣不出去、錢進不來!留在台灣限時特賣又有何問題?
【拓銷難題】水產輸中卡關 轉移外銷市場有多難?
最快2024年將開徵碳費 永
碳費最快將於2024年開徵 飲食產業投入永續行動刻不容緩!
台灣飲食產業永續現況總盤點!被動投入ESG、氣候變遷風險應變仍不足
企業該如何有效付諸行動?掌握五大心法 開啟永續之門
減碳行動並不難!放大檢視供應鏈 從小處開始減法哲學
邊境解封不等於疫情結束!中醫
病毒大戰未完!飲食、生活習慣、中藥草三管齊下 提升免疫力
確診飲食掌握7種備品3點原則!反覆發燒、喉嚨痛、咳嗽、有痰得要這樣吃!
新冠肺炎輕症飲食怎麼吃?提升免疫力讓你趕快好起來!
確診喉嚨痛好困擾!靠便利商店就能買到的6款食品來舒緩
食科學
食添加
美國超加工食品比例年年增加 連嬰兒食品添加物數量也高出22%!
零食巨頭百事公司2023年擴大淘汰塑膠包裝!使用奈米科技的紙包裝將減少40%塑膠用量
食品添加物「關華豆膠」 小鼠實驗竟證實能緩解「自體免疫性腦炎」
甩開人工添加物 光靠「無花果皮」竟能延長8倍義大利手工麵條保存時間?
食包裝
零食巨頭百事公司2023年擴大淘汰塑膠包裝!使用奈米科技的紙包裝將減少40%塑膠用量
「獨食」文化帶動食品包裝革新!小包裝湯底塊、奶精球調味料改變了日本食品型態
【食聞】塑膠餐具耐熱嗎?看清楚容器標示 正確使用才安心
拿掉塑膠片還能保護草莓不受損?無毒農如何為草莓盒減塑換新裝 ?
食加工
植物性白巧克力的里程碑!比利時巧克力Belcolade推出不含植物過敏原的巧克力 並以認證標章兼顧農民權益
以色列新創用剩食養出菌絲體蛋白!減少肉製品膽固醇 卻仍保持肉類鮮味
老蛋雞、醜蘑菇重獲新生!丹麥新創公司製成增味劑 減少糧食浪費
【食聞】歷經三次技術升級!植物肉成為時下最夯素蔬食選擇
食追溯
烏俄戰爭連漁業也受影響!俄羅斯不理會保育共識過度捕撈 紅魚10年內難以回覆原本數量
【食聞】不僅美味還要永續 傳統也能創新!加州葡萄乾農夫的永續農法
氣溫再升高 山葵怕熱將缺席!未來吃壽司恐怕再也沒有它
撒胡椒前請注意!歐盟首個香料詐欺報告顯示17%有摻混詐欺疑慮
食科普
看到檸檬和醃醬筍讓你流口水了嗎?為什麼吃酸會讓人開胃?
法式油封鴨、客家封肉為什麼這麼美味?都是因為用「封」鎖住食材真滋味!
皮蛋Q彈口感、烹煮蔬菜先加鹽會讓味道變差?原來和「滲透壓」有關!
潤餅皮QQ的秘訣是什麼?為何豆漿表面會有豆皮?原來蛋白質幫了大忙
農科技
「蔥民防治」守護青蔥產區!利用這5點有效打擊夜蛾的侵害!
極端氣候威脅釀酒葡萄生存!西班牙「Torres」復育被遺忘的抗旱古老葡萄品種!
扭轉自然結果率不到1%的困境!屏東種苗場建立「可可授粉技術」 有望提升產量2倍以上
美國食品科技公司讓基改西瓜含有羅漢果甜味 還用基因編輯拯救香蕉免於真菌病危害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小心上當!2022年嘉義縣冠軍製茶師圖片遭盜 以一頁式廣告銷售不明來源茶葉
梅花豬肉因為常打針所以最好不要吃?農委會:肉瘤只要切除乾淨並不影響衛生安全
【闢謠】流水席a話題讓舊聞重炒:芭樂汁長蟲才能榨出汁?
有鮮乳標章才是真鮮乳?鮮乳有添加物?破解你的鮮乳十大迷思!
國際食事
比雞蛋生產用水量減少98%!JUST Egg的綠豆植物蛋2022年銷量成長17%
日本Asahi朝日集團目標2023年實現碳中和啤酒廠、2050年達到零碳排!
日本Sapporo聯手IBM把雞尾酒變簡單了!AI系統彈指間就調出1兆種口味
家用廚餘機市場正擴大!美國Mill公司加碼推出回送服務 製成雞飼料循環利用
即時新聞
用環保包裝也能展現農產特色!全台首創「寶島包裝節」4/8~4/10將於新北市登場!
北市食安新政策!推動月子餐認證標章 供應業者應申請衛生管理認證
「咖啡界奧斯卡」典藏咖啡競標賽事COE將在台舉辦!卓越盃示範競標報名至5/1截止
土地四時的永續重生!SDGs Art 2023攜手台灣藝術家 以低碳佈展呼應生態倡議
安心消費
北市2023親子餐廳聯合稽查結果出爐!「大樹先生的家」、「RICH DADDY」無安檢報告、遊樂設施暫停使用
兒童節前夕北市抽查兒童休閒食品 盛香珍蒟蒻、桂格寶寶粥等33件產品全數合格!
北市衛生局抽驗清明祭祀食品 豆干類3件過氧化氫殘留、1件防腐劑超標!
食藥署公布2022年10大違規廣告 食品1961件最多、電視購物台為違規大宗!
食事追蹤
月桃葉不能做為食材?採取「正面表列」的食安法 正在扼殺地方特色食材發展
2023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企業仍欠缺科學化減碳規劃 77%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用進口雞蛋救蛋荒 補貼差額由全民買單!蛋價凍漲趕得上愈滾愈大的需求缺口嗎?
缺蛋聲量越滾越大、限購字眼引人恐慌!當心落入缺蛋下的心理陷阱!
產業動態
【食聞】CYBERBIZ虛實整合、協助客戶數位轉型!媒合鮮乳坊與知名家電品牌跨業合作 打造共榮的新零售生態圈
你對零售通路有永續好點子嗎?全家「永續創新大賞」 5/31前開放報名 最高獎金30萬等你來拿!
MMHG湘樂餐飲集團啟動「 2023 Beyond Table:餐飲潛力新星計畫」 擴大培育台灣精緻餐飲人才!
乾杯、築間都在用!超過2000個品牌靠Ocard建立會員制度
食生活
健康營養
吃太鹹會讓你身體出狀況!WHO呼籲全球人類「鈉」攝取量在2025年應減少30%
全台成人肥胖率達50%!研究:微生物發酵食品能有助於體態的改善
【食聞】健康食品怎麼挑?三秘訣選出適合產品
蛋荒缺蛋不驚慌!想補充蛋白質還有這些食材可替代
飲食文化
外表猙獰的明太魚 為何成為韓國祭祀供桌上的神聖生物?
油飯、菜包、湯圓都少不了這一味!「配頭」成就客家料理的獨特風味
假日無聊不知道要去哪裡嗎?網友熱議8大台灣老街讓你假日不無聊
從醬汁到肉食材都千變萬化!印尼旅遊局推薦外國人必吃這7種沙嗲
在地創生
路邊野草也能做成茶、琴酒?「三玉號」重拾人與土地的連結、讓「吃草」變有趣!
屏東草編工藝師李龍以青禾稻梗 編織注連繩工藝、專銷日本市場
嘉義農村復甦術!板頭社區結合在地有機農作、交趾剪黏藝術 獲金牌農村銀獎
有機耕作不是只是喊喊口號!投入前請思考這4大問題
美味食勢
Q Burger推「韓國站」早餐新品 韓式炒泡麵、IG超夯吐司盒3/29粉嫩登場!
出去玩不知道要買什麼伴手禮?這些送禮自用兩相宜的食品最受網友歡迎!
黏呼呼的台日友好比薩限量推出!必勝客「櫻滿開納豆海鮮丼比薩」爆擊你的味蕾!
路易莎集團「初泰PIKUL」拓點南港園區 正宗泰式料理一個人也能大肆享用!
節氣飲食
木質調的春蜜上市!台灣原生水錦樹「紅柴蜂蜜」風味濃郁又帶有肉桂茶香
從建材轉變成太巴塱特色料理!花蓮箭筍正當季 一起用味覺了解當地文化記憶
高維生素C、鈣質和膳食纖維 !國產柳橙4月前都吃得到 3大挑選步驟報你知!
秋天到 柿子也黃了!澀柿、甜柿該怎麼挑?
食農教育
食農教育向下扎根!20多位高中「明日綠色主廚」大溪、四湖、永安體驗在地3天2夜「農STAY」
以食傳愛、以味傳家!百年古蹟辦桌宴 從宴席到遊戲學習食育
恭迎12隊「良糧駕到」!2023第六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總決賽隊伍出爐
永續飲食從減少食物浪費開始!《灃食‧客》第6期季刊帶你看見剩食的不同面向
食專欄
食品科學
丙烯醯胺會致癌?為什麼喝咖啡不用擔心丙烯醯胺?
網紅Toyz「拾汣茶屋」是充滿初心的茶飲品牌 還是又一間加盟韭菜收割機?
壓力大需要「康福」一下?來飲一杯無咖啡因的康福茶吧!
富含花青素、被譽為「森林裡的藍寶石」!藍莓的超強抗氧化力對健康有何幫助?
醫學營養
擔心早餐攝取太多熱量?營養師教你快手自製3道低醣麵包料理!
吃錯食物可能加重過動症?ADHD留心避開這4大NG飲食習慣
春暖花開、放假連連讓你開工昏昏欲睡?中醫師教你如何把握春季養生好時節!
鮮乳比保久乳更天然營養?營養師提醒:未滿1歲幼兒更適合喝保久乳!
漁農畜牧
【食聞】2022花蓮食農博覽匯聚食農經驗 落實向下扎根
【食聞】大榮花園有機玫瑰救生態 打造友善無害環境
【食聞】木日光推廣柚香文化 與點心大廠乖乖合作發揚食農之光
【食聞】宇還地有機農場從科技圈回歸土地 實踐科技農夫夢
產業創新
聯合國列強達成《公海條約》 台灣漁業即將面臨轉型挑戰
你也受Google惡評困擾嗎?日本餐飲顧問教你3大要點面對不當評論
攤販重複率高、網紅美食回購低!台灣夜市該如何迎接疫後觀光潮?
2021年市場規模破4千億日幣!日本機能性表示食品優勢在哪?
飲食文化
荷蘭每天有70萬條麵包成為廚餘!這3個烘焙師如何創造舊麵包新價值?
尋找能在草嶺健康生長的樹種!櫻花與堤碧卡咖啡並存的「青山坪咖啡農場」
日本5大流行美食代表大公開!異國料理成翻轉日常的捷徑
從中餐主廚變身全職咖啡農!草嶺「樺瑞咖啡莊園」莊主返鄉找到自己的天職
食力特派
【線上收聽】全台最大地瓜產區:雲林小鎮如何用地瓜撐起小鎮生機?
【線上收聽】捐贈1350箱台灣香蕉給212所日本國小!如何創造台灣香蕉的日本商機?
【食.大人物會客室】90歲的黑松汽水如何用週年紀念罐帶出環境關懷議題?
【線上收聽】我們吃的草莓,竟然不是草莓的「果實」?
食驗室
Facebook
Twitter
line
飲食文化
高琹雯
台大法律系畢,曾至哈佛法學院攻讀法律碩士,一度以為自己會在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終老,卻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於「吃」-尋吃、品吃、寫吃。熱衷於一切與飲食相關的事物。「Taster 美食加」美食平台創辦人,「美食家的自學之路」部落格格主,著有《我的日式食物櫃》,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 。Louis Vuitton Taipei City Guide 顧問;2016 Taiwan Design Best 100 「最佳藝文設計服務平台」得主。
79
文章
HOME
食專欄
專欄作家
Featured Sections
專欄文章
無法被定義的精緻料理!AD ASTRA主廚Kevin Rose的台灣養成之路
2023/02/11
座落於台北晶華酒店旁的AD ASTRA,由年輕美國主廚Kevin Rose開創。Kevin主廚做法菜出身,隨後鑽研北歐結合日本料理,現今自己開店,他不刻意定義自己的做菜風格,只概稱為「紐約fine dining」。
餐廳變成劇場?「INITA」萩本主廚將日、義、台3國口味融合 邊吃料理邊看秀!
2022/12/10
萩本郡大於2022年7月在台灣開了「INITA」餐廳,「INITA」融合了義大利、日本與台灣3種元素,並且在料理時會有短劇表演,使顧客不僅有味蕾上的饗宴,甚至把餐廳變成了劇場。
伊茲密爾土耳其廚房 將道地土耳其料理搬來台北
2022/10/22
曾在土耳其大使館擔任大廚的Metin與台籍的Betty在美國相識相戀,並決定來台創立「伊茲密爾土耳其廚房」,提供最道地的土耳其料理,讓台北饕客不用出國也可以一嚐地中海料理的豐富滋味。
蔬食fine dining是否可行?JL Studio主廚Jimmy的實驗
2022/09/29
想到高單價的fine dining餐廳,多數人腦中會浮現出以高級肉食為主餐的精緻料理。「JL Studio」的主廚Jimmy想要打破這個現象,將店內的餐點的蔬食比例拉高,挑戰市場中對奢華的定義,以精良的手藝重新打造出具有高級感的蔬食料理。
名廚江振誠端出法國道地「膀胱雞」 到RAW一品傳統法式風情
2022/08/20
台北米其林二星法式料理餐廳RAW主廚江振誠親手示範法國傳統料理「膀胱雞」作法,縛雞、吹雞、煮雞,帶你一窺古法膀胱雞作法的講究之處。
發、炆再收汁 煮出家傳的鮑魚美味印記
2022/07/24
烹製乾鮑的方法主要分三階段:泡發、炆煮、明火收汁。炆煮是最難的步驟,因為炆煮就是要把發好的鮑魚煨進味道,加味的材料不一而足:上湯、金華火腿、瑤柱等數10種食材;加熱的器材也費思量,如果用傳統的瓦罉(即砂鍋),就得顧火一整天。
一號島廚房攜手「好樣VVG」重新再出發 新餐廳「好嶼」料理出台灣之美
2022/07/16
一號島廚房與「好樣VVG」合作,主廚Ian李易晏接手原「好樣餐桌VVG」,以新品牌「好嶼」重新亮相。主廚設計的菜單中以在地食材烹調出他目中的台灣認同與台灣之美。
吃和牛卻不見牛的和牛宴!米其林餐廳Ephernité如何賦予和牛作為主菜外的價值?
2022/06/19
米其林餐廳Ephernité的主廚Vanessa,利用酸味與蔬菜來抑制油膩,用蔬菜的清脆質地來豐富口感, 和牛則成了綠葉點綴。
簡約與繁複如何共存?挑戰一半日式一半法式的混血新餐廳blu koi
2022/06/03
blu koi為一間日法混血fine dining餐廳,由日式料理主廚Terry Lee及法式料理主廚Patrick Dang執掌,將簡約的日料與繁複的法餐融合,讓客人魚與熊掌都能兼得,在一份菜單中,同時品嚐到日式和法式的美味。
雞豬牛做主菜不稀奇 樂斐春季菜單的美味主菜是兔和鹿!
2022/05/29
別於作者於2021年10月去Lopfait樂斐用餐的體驗,這次的春季菜單可說是十分精彩!不同於一般菜單上會出現的牛豬雞等常見肉品,Lopfait樂斐春季菜單一次呈上蛙肉、小牛胸腺、兔肉、鹿肉等特殊食材,一起跟作者享受一趟舌尖之旅吧!
老宅裡的實驗室?由過去、現在、未來交織的夢想家餐廳MAD by Le Kief
2022/05/07
「MAD by Le Kief」是從百年的老宅改造成現代fine dining餐廳,特別的是在餐廳內還設有獨特的「風味實驗室」,MAD by Le Kief創辦人Sseven以調酒師出身,用調酒的概念和精神在實驗室內研究出別具特色的「winetail」飲品,再與法餐主廚Kedy聯手搭配出華麗菜單,以概念與服務,為客人打造用餐極致體驗。
要預約的擔擔麵你吃過嗎?只有13席座位的日式中華料理餐廳「浪漫軒」 帶來從麵體到湯頭的浪漫體驗
2022/04/16
「浪漫軒」的擔擔麵精準呈現日式風格的濃郁醇厚,爆香的豬絞肉鹹亮帶勁,把芝麻醬、豚骨湯提點出來,而從細麵改為寬扁的褲帶麵地麻婆豆腐麵,更是豆味滿口滿腔。
2022餐飲界5大趨勢!高端餐飲迎曙光、餐廳多角化經營、全通路整合科技應用將成焦點
2022/02/11
全球迎來漲價潮、高端餐飲人氣暴增、捲土重來的疫情、餐廳多角化成經營重點、革新不斷的科技應用是2022年餐飲界最新的5大趨勢。
取經法國的「布封竹地雞」香嫩多汁的秘密!24週飼養、雞肉低溫熟成是美味關鍵
2022/02/01
藤舍牧業全新推出「布封竹地雞」,參考法國布列斯雞的3天低溫熟成方式,以油脂均勻分布、皮脆肉彈口感的特色,帶給民眾極致的美食饗宴。
正宗頂級粵菜就在「朧粵」!米其林二星主廚領軍、剛開幕即掀起粵菜旋風
2022/01/05
在2021年11月於台北大直開幕的「朧粵」,招攬米其林二星名廚簡捷民擔任廚藝總監,並邀請4位港籍廚師組建料理團隊!
曾經風靡全美的快煮餐Blue Apron為何逐漸走下坡?關鍵在營運成本與供應鏈控管
2021/11/12
在過去,快煮餐被認為是能改變飲食界的新興產業,巔峰時期在美國曾經高達150間快煮餐業者。然而近期因Amazon投入、經營成本提高、供應鏈風險控管等難題逐一浮現,致使快煮餐產業在美國產生巨大變動。本文以新創公司Blue Apron為例,帶你深入了解快煮餐的市場變化及業者面臨之挑戰。
疫情下的星光明暗!解析《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 2021》
2021/09/06
米其林在2021年8月25日公布2021年星級名單中,不難發現本屆遺珠更大顆;加上記者外洩名單、破壞秩序的傷眼事件,爭議更甚過往。因此今年名單不僅要看誰摘星,還要看誰沒摘星,並理解米其林在疫情中評鑑的方式,其結果才能讓人信服。
隔板與梅花座可能還不夠!重啟內用後的餐飲防疫關鍵,更該重視「換氣率」
2021/08/18
自全球疫情肆虐以來,全球餐飲業開始受到嚴重影響,台灣近幾個月也不敵疫情,三級警戒下餐廳內用也依政府規定暫時停止服務;如今餐應內用重新開放,餐廳內密閉空間的空氣流通可能是下一階段全民防疫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何讓餐廳內用更安全?你可以參考的MIT建議
2021/08/10
全台餐廳已經在符合指揮中心指引下恢復內用,如果消費者和業者想要更提升用餐的安全性,美國MIT也對於內用提出建議可以參考:餐廳大小、新鮮空氣、避開人群與熱鬧、安排座位。
在家也能複製精緻餐飲體驗!獨立餐廳做Meal 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2021/07/16
Meal kit是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不過市場最大的挑戰就是定價較高。且講求服務的獨立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但是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仍是在疫情下能發揮營運動能和主廚技藝的戰場。
在家料理你需要這些美味幫手!從鮮味到香味缺一不可的調味料閱兵典禮
2021/06/25
人類的味覺有五種基本味道包括酸、甜、苦、鮮、鹹,不含辣與麻。調味料在做菜料理中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作者分享家中常用的調味料與讀者分享。
疫情影響非一時半刻捱過去就好!把外帶外送視為長期生意,好過短期停業逃避
2021/06/19
疫情迫使消費轉型,未來外帶、外送服務將成為常態,除了加入主流外送平台,餐飲業者也可以考慮採用「合作社」的模式經營降低抽成,更重要的是要建制外帶外送系統,從電子金流、建立自取和外送流程、包裝溫度區隔、克服運送難題等一一解決痛點。
如何沒有名廚光環也能存活?陳嵐舒:小樂沐要真正理解台灣食材的好
2021/06/06
由陳嵐舒主廚開設的小樂沐,有別於樂沐,主打更精緻簡化的餐點程序,讓客人能有更多品嘗空間;也加深對於在地食材的講究,致力發揮台灣在地食材的優勢;最後則請到曾經「L’ARÔME 法式餐廳」的行政主廚方柏儼(Raymond Fang)一同經營,試圖打造一間不需要名廚光環也能順利存活下來的餐廳。
面對疫情奪去大半顧客,除了外帶,餐廳還有哪些轉型契機?
2021/06/01
面對疫情衝擊,台灣餐飲業或許能借鏡美國餐飲業的抗疫經驗,無論餐廳形式皆推出外送外帶以回應顧客需求,並透過推出家庭餐、減少菜單品項、餐飲類型改變、推動訂閱制等方式,努力在疫情中尋找生機。
疫情下,餐飲榜單新常態—2021年亞洲50最佳餐廳評析
2021/05/27
2021年「亞洲50最佳餐廳」頒獎典禮的虛擬典禮有備而來,台灣2021年在亞洲50最佳餐廳大放異彩,創2014年以來最佳成績,除有5間餐廳(log、祥雲龍吟、JL Studio、RAW、MUME)上榜,「Tairroir 態芮」餐廳甜點主廚賴思瑩榮獲亞洲最佳甜點主廚獎。
披薩可以多精緻?在台灣做「美食披薩」的義大利職人安德睿
2021/04/12
義大利飲食權威指南《紅蝦評鑑》將披薩分為4類:美食披薩、拿坡里披薩、義式披薩、切片披薩。「安德睿 食代義廊 Andrea STYLE l MUSIC l CUISINE」的主廚安德睿在台灣販售羅馬式厚片披薩與圓形披薩,使用Petra麵粉,因為麵團含水量高、經過長時間發酵,餅皮孔隙大、質地輕盈,可說是媲美精品料理的「美食披薩」。
從東京移植到高雄,Liberté開放式劇場空間打造法餐新熱點
2021/03/27
武田健治主廚於2012年開設自有餐廳 Liberte a table de TAKEDA,2013年即摘米其林一星。2017年12月 Liberte a table de TAKEDA 在東京歇業,2020年以「Liberté」在高雄重生,與東京「Den 傳」的姊妹店「Sho 承」一起落腳高雄新建案「定潮」內。
台東的土地會黏人,美食也會!台東慢食節展現台灣種子的風土與創新美味
2021/03/06
台東慢食節,淵源可追溯至2012年的「縱谷區健康居遊產業輔導及整合計畫」,台東慢食節自2017年開始舉辦,配合慢食的理念並連結台東在飲食地文化,配合環保現場也提供餐具租借和洗碗站等服務。2020年11月台東慢食節以「有種餐桌」為主題,重點在於台東的種子與「保種」,小米、旱稻、油芒、高粱、花生、玉米、樹豆、愛玉、洛神、木鱉果等等,帶大家品味食材背後的知識與品系。將台灣種子加入料理之中,搭配出美味又創新的在地滋味。
香港高級社交圈磨出的高超廚藝!「隱世廚神」名菜在台灣也吃得到
2021/02/18
鄭錦富主廚原是香港富豪林百欣的私人家廚,因應林家刁鑽品味與社交而練就高超廚藝,2007年林百欣過世,富哥就在香港中環九如坊蘭桂坊酒店創辦「名人坊」,2011年至 2016年獲得米其林二星,目前有一星肯定。與台灣結緣則是 2012 年應「漢來大飯店」之邀到高雄舉辦餐酒會,關係企業「漢來美食」後來進一步與富哥談成品牌授權,2015年在漢來大飯店開出第一間名人坊台灣分店,2017年 12 月後陸續進駐台南、台中、台北,世貿名人坊是台北第3間店。
台灣乾式熟成教父陳重光:雖然不是牛肉屠宰國,也能造就數一數二的牛排
2021/01/25
入行24年,陳重光從飯店轉戰上游供應商,從一間餐廳的廚房管到量體龐大的食品加工,並且持續鑽研他熱愛的乾式熟成牛肉技術。「我用一個廚師的角度,讓整個事業體細水長流。」
粵菜新氣象!「頂粵吉品」炒熱中台灣高端餐飲市場
2021/01/17
人稱輝哥的賴師傅,來自香港,抵台後歷經台北亞太飯店、台北神旺飯店、台北世貿聯誼社的洗禮,奠定潮州菜大廚的地位,許多老客人就是要嚐他做的水瓜烙、干燒伊麵、反沙芋。
台灣玉米做的墨西哥塔可是什麼滋味?米其林一星MUME前主廚開了一間「認真的塔可店」
2020/12/29
米其林一星餐廳MUME的前主廚Long與前副主廚王一山,在各自出來創業後再次攜手合作,致力讓台灣擁有一家「認真的塔可店」MASA,創意發揮台灣玉米潛能。
2020年ICA世界巧克力大賽亞太區評析:台灣表現亮眼,茶是調味主流
2020/11/17
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簡稱為「ICA」)於2020年10月9日在屏東公布結果,台灣奪下22金,並囊括198個獎項中的過半數。台灣囊括的多數獎項集中在調味巧克力,並以台灣茶為調味主流。
在家也能煎出好吃的牛排!跟著台灣乾式熟成教父陳重光這樣做
2020/10/01
有「台灣乾式熟成教父」之稱的「美福」行政總主廚陳重光提供一些方法及訣竅,教大家如何在家利用工具也可以煎出好牛排。
原生與傳承!RAW X AKAME獨具意義的江振誠師徒聯手餐宴
2020/09/05
屏東「AKAME」客座台北的「RAW」,AKAME主廚彭天恩曾為江振誠學徒,此次兩大名廚聯手合作,以原住民食材融入異國料理,給饕客最特別的享受!
2020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引發熱議!疫情下的美食旅遊指南應有更特別的價值
2020/08/26
2020年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甫於2020年8月24日公布,共有30家入選。首度入圍即摘2星的 JL Studio及從1星升上2星的logy皆為本次亮點,而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由30歲「俺達の肉屋」老闆鍾佳憲獲得。但是指南頒布後,卻也引發不少熱議,不夠接地氣、台菜、中菜、日本料理不夠受重視、年輕主廚大獎的審查資格不明確,甚至疫情持續影響下,米其林指南又能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都是值得深究的課題。
把山林搬來都市!「Embers」跳脫主流套路的味蕾衝擊
2020/08/22
「Embers」餐廳創辦主廚郭庭瑋,跳脫台灣流行的經典菜架構,將料理與山地風味結合,盼大家可以透過他的菜來認識台灣的原住民文化。
食物的冰與火之歌!「T+T」巧妙變化西餐,抓緊「華人的胃」
2020/08/01
「T+T」2020年第二季新菜單〈亞洲餐桌,華人的胃,食物的溫度〉中,主廚蔡元善打破中西,讓熱騰騰的中菜與從fine dining法餐發展出來的西餐料理「共處一菜」,轉換「食物的溫度」擄獲「華人的胃」。
從起司饗宴感受不同文化的「起司料理學」!
2020/07/18
天然起司分為7大家族(新鮮、半硬質、硬質、山羊綿羊、藍紋、白紋、洗皮)是法國說法;義大利起司還特有紡絲乳酪(如Mozzarella)及乳清乳酪(如Ricotta)。目前台灣坊間的起司知識,大多出自法國體系。
道地南洋風味!亞洲50最佳餐廳JL Studio台北姊妹店Chope Chope Eatery供應精緻新加坡小吃
2020/07/11
由JL Studio主廚林恬耀在台北開設的「Chope Chope」餐廳,以南洋風味小吃為主,並結合新加坡獨有「Chope」佔位子文化,推出精美可愛的面紙包,料理也十分道地又美味。
疫情過後的餐飲業會是什麼樣子?先回到餐廳的本質來思考!
2020/07/01
餐飲業在新冠肺炎打擊下產生巨大變化,疫情過後也可能無法再回歸之前的經營形式,但回溯餐廳誕生的緣由及本質,可以看出用餐大眾並不會萎縮到永遠消失。至於餐飲業還會出現多大變化,則必須視全球疫情所存在的各種變數。
疫情海嘯肆虐之下,美國名廚如何看待餐廳的未來發展?
2020/05/16
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全球蔓延,使餐廳成為受到衝擊最大的產業,也促使專家們正視餐飲業如何預想未來、做出因應,大至餐廳的商業模式、小至廚師們如何進行烹調都將面臨挑戰。而美國名廚David Chang則指出,虛擬廚房將可能成為新崛起的事業。
巧用食材天然鮮味取代味精、雞粉!華泰王子大飯店「九華樓」才有的九華味
2020/04/25
九華樓研發出三款「天然調味粉」,取代廚房裡必備的雞粉和味精,分別使用了:日本瑤柱、南投埔里香菇、南投埔里雞胸肉製作。成都知名私房菜「玉芝蘭」的蘭桂均師傅主張,烹飪一定要大量地使用湯來做菜,而且湯要做得濃,才能把其他的味道帶住,不然的話提不了鮮。而食材中天生具有的鮮味是我們可以思考並且利用調味的方向。
食材零浪費結合友善環境!RAW2020年春季菜單創意登場!
2020/04/18
RAW2020年的春季菜單3月中旬登場,「植物性飲食」作為創作的概念來源,以友善環境結合創意,每道料理精心設計充滿巧思,全新的菜色力求突破!
疫情當前,Fine Dining餐廳的求生術
2020/04/08
Fine Dining指的是「精緻餐飲」,講究食材、烹飪、擺盤呈現及顧客的現場體驗等細節,但是在目前疫情持續蔓延的階段,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此類餐廳勢必面臨營業困境,須要重新思考如何因應甚至轉型。
配合防疫就是拚經濟!餐廳與客人必須共同自律
2020/04/08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持續蔓延,對於餐飲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各國政府已紛紛祭出紓困補助方案,但同時也需要餐廳及顧客堅守防疫措施,才能有效避免病毒擴散。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大家都不出門了,各國餐飲業者如何因應?
2020/03/18
新冠肺炎自1月起爆發,逐漸蔓延全球。歐洲多國及美國13州宣布各種程度的封閉措施,餐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受到重創。相較之下,目前台灣情況不算太糟糕,不過防疫措施需要眾人一起維護。
2020亞洲餐廳100+強排行榜熱騰騰出爐!上海Ultra-Violet拔得頭籌,台灣更有9間上榜!
2020/03/05
全球餐廳網上評審平台Opinionated About Dining(OAD)公佈2020年度亞洲餐廳100+強的得獎名單,榜上前三名分別為上海餐廳Ultra-Violet、曼谷餐廳Sorn、澳門法式餐廳Robuchon Au Dôme,台灣也有9間餐廳進入排行榜。
紐澳三帽主廚李信男,帶著一身好本領落腳「蘭餐廳」
2020/02/22
同時具有台、日血統的李信男(Nobu Lee)主廚曾在澳洲「Vue de Monde」餐廳與紐西蘭「Clooney」餐廳相繼獲得三帽榮耀,度過漂泊的年少時光,現挾帶著一身好本領,順勢在蘭餐廳(Orchid Restaurant)安頓下來。
148位國際主廚交換食譜的盲測試驗!logy接招挑戰在台灣用丹麥食材做出北歐風味義大利菜!
2020/02/15
「The Grand Gelinaz! Shuffle: 2019 Stay In Tour」為一大跨國餐飲盛事,2019年各家主廚在自家餐廳等著其他家食譜送上門,從他人的食譜突破文化、食材的限制並加入自身創意,將迸出不一樣的料理火花!
祥雲龍吟5年底蘊累積!攜手「Cà sento」福本伸也傳達台灣食材的豐饒滋味
2020/02/14
「以道地的台灣食材,做出只有台灣吃得到的日式料理!」祥雲龍吟駐台主廚稗田5年前隻身來到台灣,身負東京龍吟創辦人交託的重任,從零開始認識台灣飲食文化與當地食材,此次稗田主廚邀請神戶「Cà sento」餐廳福本伸也主廚,在祥雲龍吟5歲這年攜手演示如何透過動人料理傳達台灣的豐饒。
融合越南、法國、中華飲食文化!獨有風情的胡志明市
2020/02/09
從生牛肉河粉、越式法國三明治再到道地的越式咖啡館,帶你一覽揉合了越、法、中三種文化,獨有風情的胡志明市。
日劇《型男主廚三星夢》劇評:活生生的廚師世界觀,帶你一窺fine dining世界!
2020/01/25
近期熱門的日劇《型男主廚三星夢》,以廚師為核心帶出當代料理的兩大思潮,以及貼近廚師的刻畫。隨著劇情的推展,廚師在追逐米其林星級的努力所面對的問題,在劇中都能一同深刻的體會,延伸出多樣的料理界思維。
「RAW」x「廊橋」:台菜與川菜聯彈,原味DNA的雙向衝擊!
2019/09/29
成都的「廊橋」至台北的「RAW」客座,2個團隊各自呈現他們心目中的川味與台灣味,也因此次機會,江振誠接觸到了川菜的「二十四味型」並萌生想建立起專屬於台菜的味型。
世界第六名餐廳 Central ,以海拔高度描繪秘魯生態系
2019/09/25
舌尖上的天花亂墜,鮮鮮鹹鹹、酸酸甜甜、脆脆香香,各種美味的排列組合在16道菜中前移後挪,魔術方塊一般地喀喀扭轉,取悅味蕾的配對一個接一個。打破某些人對於這類故事感濃厚的餐廳的刻板印象,Central是好吃的。
勇奪「亞洲50最佳餐廳」第7名!使用台灣食材創造鮮味和視覺饗宴的MUME
2019/07/25
林泉選擇落腳台灣開設第一間自有餐廳,除了看上台灣食材的優良品質,也肯定台北作為國際城市的發展潛力,他與當初二位創業夥伴Long Xiong、Kai Ward確實做到了,2019年MUME在「亞洲50最佳餐廳」更攀上台灣史無前例的第7名。
江振誠的勿忘初衷:在「混血」中追求屬於這個時代的「台灣味」
2019/07/20
RAW主張打造「屬於這個世代的台灣味」,簡而言之是以法國料理的技術為本,重新詮釋台灣食材與台灣風味,江振誠提醒團隊勿忘初衷,他認為看待台灣飲食文化,看待台灣在地食材,必須加入時間的因素,走向更精緻的台灣味。
米其林一星Impromptu by Paul Lee :做自己真正有感覺的味道
2019/07/14
Impromptu by Paul Lee摘下米其林1星,李皞(Paul Lee)主廚把他在美國喜歡吃的味道表現出來,那些印度、墨西哥、中東滋味活色生香,也讓他與其他幾位目前檯面上的西餐主廚有所不同。
「尊重專業,願意任性」的江振誠再次出手 澳門「川江月」開創現代川菜新格局
2019/06/28
江振誠與澳門永利皇宮酒店合作的川菜餐廳「川江月」(Sichuan Moon),2019年3月已正式開幕。中菜博大精深,還有許多精緻華美的地方不為大眾所知。現代川菜、現代中菜,並非一定要用這樣的呈現方式,但是江振誠與永利皇宮指出了一種作法,並且做到最高規格。
一碗海膽湯用7種食材汁!「精萃」醬汁創始人Yannick Alléno客座蘭餐廳
2019/06/10
法國米其林三星大廚Yannick Alléno是「精萃」(Extractions)的創始人,以結合低溫真空烹調與低溫濃縮萃取食材的風味。蘭餐廳邀請他客座,向大眾展示百轉千迴前所未見的滋味。
2019 值得注目的台北泰式餐廳:Baan Taipei
2019/05/30
由曼谷「Le Du」餐廳的主廚Ton(Thitid Tassanakajohn)、台北「MUME」餐廳的主廚林泉(Richie Lin),二位亞洲五十最佳餐廳與米其林主廚聯手打造,「Baan Taipei」來頭不小。
2019台北值得注目的鐵板燒割烹餐廳:微風南山The Ukai Taipei
2019/05/18
落腳台北微風南山46樓的The Ukai Taipei,以鐵板燒結合割烹的型式,精選的食材、餐具、廚具,還有親切的師傅與客人間的互動,展現出誠心誠意的待客之道。
東京米其林二星主廚客座台北RAW,與江振誠譜出詩意之作!
2019/05/06
東京米其林二星餐廳Esquisse來台北客座,是RAW 2019年「全球料理新勢力」首部曲。 江振誠主廚與Lionel Beccat主廚將交流、合作展現於料理之中。
有起承轉合、抑揚頓挫的和牛燒肉—梵燒肉
2019/05/01
YORONIKU獲得日本食評網站Tabelog 2018年金賞獎,在國際餐廳評鑑OAD Top 100+ Asian Restaurants 上排名第11位。梵燒肉選用高級日本和牛,其中9種牛肉部位,厚度各異,烤法有別,調味與吃法都有精心設計,並用瓦斯精準調控火候,讓很多人一嚐 YORONIKU 就上癮。
2019台北值得注目的 fine dining餐酒館:Stagiaire實習生
2019/04/30
Stagiaire 是法文,意指廚房裡的實習生。Jill 與 Owen 都是台灣餐飲教育培養出來的主廚,Stagiaire是他們交往6年的愛情結晶。
說得一口好菜!顛覆「中菜大廚多沈默寡言」的金句大廚-鄔海明
2019/04/28
現於台北W Hotel紫豔中餐廳的鄔海明師傅,曾為大阪Ritz-Carlton的「香桃」中餐廳摘下米其林一星,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澳門都歷練過,是位見過大場面的主廚。
餐廳評鑑如何更多元且公正?2019年首度頒獎的The World Restaurant Awards有沒有更好?
2019/04/25
2018年5月「The World Restaurant Awards」正式成立,首版評鑑結果於 2019 年 2 月在巴黎揭曉,為的是要改變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為人詬病之處。然而改變不會一夕發生,仍需要時間讓此獎項更完備。
米其林二星主廚林菊偉,讓「中菜的論述」出現思想激盪與精神啟發!
2019/04/20
草根大廚林菊偉取得米其林二星榮譽,以兼容並蓄的方式開發新菜色,如今正思考菜色的轉型,期望能能推出上得了檯面宴客的台灣小吃。
讓Seedlip告訴你如何把「無酒精飲料」喝得很高級!
2019/04/10
Seedlip是一種把不同食材風味用蒸餾的方式萃取出來再調配而成的飲料,透明無色、無酒精、無糖、零卡路里,只要兌上通寧水,就像雞尾酒一樣美味。
「logy」 以義法視角、日本職人的精神重新詮釋台灣味!
2019/03/29
傳承東京米其林二星 Florilege 的台北姊妹店,logy 正式亮相!田原諒悟(Ryogo Tahara)主廚以外國人的視角結合在地台灣味,譜出全新風味組合。
龍吟師兄弟最感人的四手餐會:佐藤與稗田的真摯友情
2019/02/25
山本征治創立的「龍吟」2003 年在東京開幕,2011 年奪得米其林三星,姊妹店祥雲龍吟的稗田良平料理長,聯手 Ta Vie 的佐藤秀明主廚一起做菜,這場四手餐會意義非凡。
高規格的咖啡盛宴!「Fika Fika料理白夜」讓咖啡變身美食!
2019/01/23
資深吃貨陳志煌表示:現在的主廚什麼食材都用上了,為什麼沒有人用咖啡呢?20年來精品咖啡的發展,對於品種、烘焙、萃取的講究,讓咖啡呈現細微精妙的花香、果香、香料味、焦糖感。咖啡蘊含超過800種芳香物質,不利用太可惜了!
燃起台灣鐵板燒新話題,石垣吉田的高級鐵板料理
2018/12/28
「石垣吉田」的主廚吉田純一與文華精品合作,除開設石垣吉田首間海外分店,也擔任但馬家鐵板燒的顧問,並派駐日籍主廚宮澤知敬到台北,同時擔綱石垣吉田台北店與但馬家鐵板燒的料理長。
祥雲龍吟餐廳的首次海外餐會,為傳達外國孕育的日本料理而努力!
2018/12/22
稗田良平主廚第一次海外客座獻給了永利澳門,這幾年陸續有單位邀請他客座,他都沒答應,因為他想專注在台灣,將祥雲龍吟運用台灣食材的概念琢磨得更成熟。
可不是你以為的炸雞、漢堡,Impromptu by Paul Lee-令人驚豔的現代美式料理!
2018/12/14
在法式技巧的基礎上,運用在地食材、融入各國飲食文化,是「現代美式料理Modern American Cuisine」的起手式。Chef Paul原本想稱自己的料理為現代美式,但怕一般台灣民眾仍然聯想到漢堡、炸雞,才作罷。
日本料理除了壽司跟鰻魚還有什麼?高級天婦羅餐廳邀你享受細緻炸物
2018/12/07
細數江戶料理在台北的發展,天婦羅始終停留在「天丼」這類平民美食,看準這個市場缺口,「牡丹園」、「八王子」的牡丹和食餐飲董事長林桂鼎與其夫人楊雪貞,傾全力打造他們心目中理想的頂級天婦羅吧「牡丹天婦羅」。
無肉也歡!蘭餐廳X大蔬無界聯手帶來高端蔬食饗宴!
2018/11/30
獲得台北米其林餐盤推薦的「蘭餐廳」,邀請上海米其林一星的「大蔬無界」來台舉辦「高端蔬食」餐會,利用豐富多元的食材,將素菜推往高端細緻,頗受好評。
台北的新味道「貓下去」:以新家常菜做出另一種城市滋味
2018/10/31
台灣味這幾年已經被翻過來再翻過去地探討,那些高端的、上位的詮釋當然有其價值,但貓下去以一種小老百姓容易理解的規格,做出實吃耐吃的「家常菜」,希望藉由改變食物與雞尾酒的服務方式,在台北城裡能做出另一種鮮明的城市滋味。
樂軒松阪亭:關西壽喜燒的輕甜好滋味
2018/10/09
關西風壽喜燒,與關東風的主要差異在於糖是否另外加。關東風是用醬油、酒、砂糖、味醂調製的醬汁煮肉及蔬菜,關西風則是先在牛油潤過的乾鍋上撒糖煎牛肉,再澆淋醬汁,第二輪會在牛肉與蔬菜上撒糖、淋醬汁同煮。
分類精選文章
荷蘭每天有70萬條麵包成為廚餘!這3個烘焙師如何創造舊麵包新價值?
荷蘭每天大約有70萬條剩餘的麵包成為廚餘,下架後通常送往郊外轉製成畜牧牛羊的飼料。近來出現3家烘焙坊開始實踐「舊麵包回收再生」的搶救工程,在力求健康、美味、永續經濟的同時,挺身力行減少食物浪費的美德。
【線上收聽】全台最大地瓜產區:雲林小鎮如何用地瓜撐起小鎮生機?
水林鄉是台灣種植面積、產量最多的地瓜產區,並以台農57號的黃金地瓜為大宗。近年地瓜已從早年產量過剩、價格低落的低谷反彈5倍穩定不崩落,水林接下來該如何走下一步,讓地瓜持續為小鎮運轉下去?
【線上收聽】捐贈1350箱台灣香蕉給212所日本國小!如何創造台灣香蕉的日本商機?
以往台灣香蕉在日本關西、九州影響力較小、較無管道,日本的台灣教育界總長採購屏東總計16.2萬公噸香蕉,送到日本九州及山口縣總計212所小學師生。
尋找能在草嶺健康生長的樹種!櫻花與堤碧卡咖啡並存的「青山坪咖啡農場」
青山坪咖啡農場的緣起是因為愛喝咖啡,才開始自種咖啡,目前規模約有6千棵,大部分的樹種為「堤碧卡」,農場以櫻花吸引賞櫻觀光客,從而了解咖啡的特色成為死忠支持者。因應氣候變遷,農場主人王瑞顯也持續積極找尋產量足夠、口味有特殊性,同時可以在草嶺健康生長的樹種。
擔心早餐攝取太多熱量?營養師教你快手自製3道低醣麵包料理!
早餐要如何搭配得營養均衡又能控制熱量?李婉萍營養師推薦3道能快速上菜、有飽足感又好吃的減醣食譜,每道不超過500卡,卻包含足夠的澱粉、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讓減重菜單不再索然無味!
聯合國列強達成《公海條約》 台灣漁業即將面臨轉型挑戰
2023年3月4日聯合國達成保護全球海洋與生物多樣性的歷史性協議《公海條約》,並且以復育海洋生物為目標。雖然詳細內容還需協議,但高度依賴海洋資源的台灣也要做好面臨轉型挑戰的準備。
編輯選文
服務如何保留人情味?林聰明沙鍋魚頭×阮劇團跨界開課 員工從認識自己開始建立自信
鼎泰豐為何不喊「歡迎光臨」?聲音教練特訓如何用聲音收服客人的心!
看到檸檬和醃醬筍讓你流口水了嗎?為什麼吃酸會讓人開胃?
日本Sapporo聯手IBM把雞尾酒變簡單了!AI系統彈指間就調出1兆種口味
甜菊比甘蔗、甜菜還環保!用更少土地種出更多糖 溫室氣體排放少9成
生鮮水產高雄偏遠山區也吃得到!高雄蚵仔寮冷鏈展售中心整修重啟、打造全國首輛行動冷鏈服務車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第一線直擊台灣精品連鎖咖啡開
販賣健康是門好生意!從網紅、
打造地瓜日不落國:雲林水林用
遭中國封殺的水產困境:台灣漁
最快2024年將開徵碳費 永
邊境解封不等於疫情結束!中醫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