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當台紐經濟合作協定正式實施液態乳零關稅後,市場卻未如預期出現降價潮:國產鮮乳價格依舊高昂,進口乳品也未顯著下調,反映出台灣乳品市場結構的深層僵化。酪農更早一步承受市場調整壓力,甚至面臨減產與利潤邊緣化風險。另一方面,冰磚奶快速滲透手搖與餐飲市場,悄悄重塑台灣業務用乳的通路生態。當自由貿易的理想遭遇現實成本與分配矛盾,誰該為失靈的乳品政策買單?

採訪・撰文=林玉婷

2013年台灣與紐西蘭簽署《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雙方期望透過降低關稅,擴大農畜產品交流、帶動雙邊經濟互惠。液態乳項目自2017年元旦起台灣就開始逐步減免關稅、直至2025年達到零關稅,預期將讓台灣消費者受惠於更多元且價格具競爭力的乳品選擇,台灣乳品市場亦因此進入自由化新局。

然而,2025年元旦零關稅正式生效後,市場發展卻與初衷背道而馳。國產鮮乳價格居高不下,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統計,近5年台灣每公升鮮乳售價皆名列全球前五。進口紐西蘭牛乳也並未出現明顯價格下調,消費者既未得利,酪農焦慮仍在。

鮮乳為何還是這麼貴?零關稅下的台灣牛奶矛盾現場

台灣牧場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國產品牌「六甲田莊」、「柳營鮮乳」等,為了因應通路需求增加品項多元性,也代理「紐牧然100%紐西蘭鮮乳」在全聯獨家販售。總經理黃孝安指出,「進口奶不便宜,國產奶又降不下來。」國產生乳以製成鮮乳為多,不像國外會製成多元乳製品,因為沒有價格更高的國產起司,品牌對於乳製品的市場利潤就都壓在鮮乳上。而進口鮮乳儘管免除關稅,但受限於原料上漲、冷鏈物流、通路抽成等多重因素,「零關稅只是少了一筆稅費,整體成本還是高。」黃孝安也向《食力》透露,「因為成本關係,無法提供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價格,我們確定5月底跟進口商停止合作,6月底就停止銷售紐牧然100%紐西蘭鮮乳。」

「恆牧100%紐西蘭鮮乳」進口商為三石天合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貿易事業處陳思全協理也坦言,即使享有免關稅,紐西蘭乳源自2019年至今收購價已上漲約50%,加上海運冷鏈費用與台灣通路抽成,「最終零售價只能定在99元上下,利潤已不到10%,難以再壓低。」

因此,無論國產或進口,台灣鮮奶市場雙雙卡在高價區間,市場結構短期內無法出現劇烈調整。

冰磚奶搶攻業務市場,國產鮮乳邊緣化?

在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政策之後,零售市場未見大量湧入的新產品,根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統計,紐西蘭鮮乳的進口量雖然有爬升,但是主要進口國仍是美國、占85.4%之多。

另一方面,業務市場另一端——冰磚奶(Frozen Concentrated Milk)進口量卻在飆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祕書長方清泉表示,2024年台灣進口冰磚奶達2.6萬公噸,根據實務業界濃縮比例估算,換算還原4倍後相當於約10萬公噸液態乳,占整體乳品供應比重已達35.5%。

方清泉分析,這些冰磚奶主要流向B2B市場,如手搖飲料、咖啡連鎖、烘焙產業等,「餐飲業者為了降低原料成本,傾向改用進口冰磚還原乳,直接擠壓國產鮮乳的業務用市場。」

誰在承擔市場代價?酪農成為結構調整第一線

市場表面的「不變」,背後卻是酪農業者持續承受調整代價。相對於進口業者面對的進口成本困境,國內酪農更早一步承擔「關稅取消」的市場衝擊壓力。

一位不具名的大廠契作酪農陳先生指出,市售乳品大廠於2024年中即以「進口乳零關稅的市場競爭壓力將至」為由要求他提前減產10%,導致他被迫淘汰20頭乳牛,日產乳量從2.3噸降至2.2噸。「今年2月,大廠又改口表示『進口成本過高,衝擊不如預期』,隨即取消限收令。但牛不是機器,減產後要恢復至少一年以上,這段期間我們只能硬撐。」​

國內生乳收購價是由中央畜產會、乳廠、酪農及專家學者代表組成「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定出「生乳基礎收購價」,以三段計價(冬季、暖季、夏季),冬季(12~3月)因為市場需求較低所以收購價最低(23.84元)、但是此時乳牛的生產量卻最高,所以會產生剩乳問題。夏季(6~9月)市場需求高所以收購價最高(31.34元),暖季(4、5、10、11月)則介於中間(29.34元),乳廠向酪農收購生乳的實際價格則是依照雙方契約有條件加價收購。

但是陳先生強調,酪農面對的是固定的人工、飼料與場地支出,實際生乳收購價常年停在每公升32元上下,即使收乳價分三段計價,終端售價卻沒有因為季節調整。「消費者看到100元一瓶鮮奶,會以為我們賺很多。但其實超過6成價格都在中盤與通路層層加價,我們只是最底層的生產者。」他無奈說道。​

酪農面臨的是「先減後補」的矛盾政策與經濟風險。這種市場擺盪下,酪農不只面臨價格低迷,更受到季節變化與政策調整雙重限制。冬季產量高時反而價格低、收入更差,進一步加重了基層牧場的經營壓力。陳先生也擔心,「如果不是結構性調整,而只是單純降價的話,當大廠覺得不划算,最後還是拿酪農開刀!」

台灣乳品市場正陷入「雙高價、低動能」的僵局:消費者未得利,酪農先承壓,自由貿易的理想仍未落地。本系列將繼續深入探討:為何免關稅也無法撼動乳價結構?國產鮮乳如何在冰磚奶與B2B市場中自保?消費者又如何透過選擇支持一個更永續的乳品體系?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便宜紐西蘭牛乳哪去了?免關稅也救不了的乳價成本困境
紐西蘭冰磚奶進口暴增、6年飆破萬噸!國產鮮乳如何守住手搖與咖啡戰場?
近6成消費者買乳先看售價!Y世代重口感、X世代挺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