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韓國傳統酒從農村節慶走向國際舞台,掀起全新文化熱潮。從濁米酒、釀米酒到蒸餾酒,年輕世代不再只為懷舊,而是透過AI控溫、物聯網追蹤與手作體驗課,重新詮釋古老工藝。近三年,傳統酒市值翻倍成長,進軍海外市場、跨界文化旅遊,正讓這場復興運動成為全球注目的韓流新篇章。
撰文=編輯部
韓國傳統酒文化正迎來復興新潮。從古早的濁米酒(막걸리,makgeolli)、釀米酒(약주,yakju)到蒸餾酒(소주,soju),原本多存在於長輩記憶中的酒種,如今正以嶄新姿態重新進入都市年輕人的生活,不僅作為飲品,更成為文化體驗與手作旅遊的新亮點。
以位於忠清南道唐津市、世代經營的Shinpyeong釀酒廠為例,自1933年起便靠家庭釀造技術維生。韓戰後,移民帶來的rice nuruk(米麴,發酵引子)技術成為品牌核心,如今經斥資整修後對外開放,吸引觀光客一窺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傳統韓國酒以米、麴與水為基礎
傳統韓國酒主要以米、麴與水為基礎,經過自然發酵與蒸餾,製作過程往往歷時數日乃至數週。歷來,它們是農村節慶與儀式的重要文化載體。然而,現代年輕人對其重新燃起興趣,不僅出於懷舊,更是透過創新風味設計與親身體驗,找到與傳統全新的連結方式。
在首爾自己釀一瓶濁米酒!手作體驗課熱賣
以首爾為例,位於孔德站附近的釀酒空間「Suguk」正是這股風潮的代表之一。他們提供韓英雙語的釀酒課程,參加者能親自動手完成從洗米、蒸飯、製麴、攪拌到裝瓶的完整流程,體驗傳統釀酒工藝。這類課程不僅吸引韓國本地年輕人,更吸引大量國際遊客前來,成為一種「深度文化體驗」。
Suguk同時也提供創意風味混搭,例如將櫻桃、木蘭花、紫蘇、南瓜等天然材料加入發酵過程,打造不同於傳統的現代口味。學員還可在課後試飲由職人精釀的濁米酒與蒸餾酒,學習以味蕾分辨酒體、發酵度與香氣差異。
在京畿道水原市的「Jasaeng Jeonsul」釀酒實作課程中,學生們則會嘗試將櫻桃或其他果材與馬格利酒原料混合,創造新穎的風味組合。在課程中,學員會將糯米鋪在紗布上冷卻,也會體驗製作泡菜煎餅等韓食料理,增添更多文化樂趣。課程結束後,還能品嚐如南瓜風味馬格利酒等創意酒款,感受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在京畿道水原的傳統釀酒工坊實踐課,學生將櫻桃與馬格利酒原料混合,製作出櫻桃味的酒。(圖片來源:The Korea Herald)
體驗課程學員正在混合製作馬格利酒的材料。(圖片來源:The Korea Herald)
馬格利酒製作課上,學生們將糯米鋪在紗布上冷卻。(圖片來源:The Korea Herald)
馬格利酒製作課程也會學習如何製作泡菜煎餅。(圖片來源:The Korea Herald)
在Suguk的實踐課結束後,品嚐南瓜味的馬格利酒。(圖片來源:The Korea Herald)
數據說話:韓國傳統酒市值3年翻倍成長
近年來,像Chunpoong等新創小酒廠紛紛投入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技術,建立MBTS(Makgeolli Brewing Tracking System,馬格利釀造追蹤系統),能精準控制溫度與發酵時程,提高製酒一致性與品質穩定度。這種技術創新,讓傳統釀造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也提升makgeolli在國際市場的接受度。
根據韓國政府統計,2020年韓國傳統釀造酒市場市值約627億韓元(約新台幣15億元),到了2023年已成長至1,475億韓元(約新台幣37億元),翻倍以上。百貨公司與餐飲通路紛紛設立專櫃銷售傳統酒,2024年第一季的年增率仍保持雙位數,顯示這波熱潮持續升溫。
尤其在韓國酒類文化逐漸轉向「低度、天然、手作」的大背景下,傳統釀造酒因其低酒精濃度、無添加以及濁香的口感,正好切中年輕人追求健康與品味生活的需求。
小型酒廠 × 文創課程 × 風味創新:三路佈局文化復興
隨著疫情期間民眾重新審視飲食文化,makgeolli從曾被視為農人飲料,轉變為街頭精緻品牌,價格也明顯上升。從「新復古」(newtro)風潮,到年輕人對國產釀造的自豪選擇,傳統酒類的文化價值被賦予全新意義。
不只體驗課程,一些傳統釀酒職人與新創酒廠也積極進入文化場域,推廣創新酒款。位於京畿道水原市的「Jasaeng Jeonsul」品牌,除了銷售本地釀造的濁米酒與發酵果酒外,也開設「盲飲課程」,讓參與者在不知酒標的情況下品飲六款不同酒款,深度體驗韓國傳統酒的細膩風味差異。
在課程中,釀酒師也會解說韓國各地區的酒文化與原料特色,例如南部地區多以高溫發酵呈現甜潤風味,北部則偏好淡雅清爽的風格。酒廠更結合飲食文化,設計與韓式煎餅、泡菜等家常料理搭配,讓參與者在品酒之餘,更理解韓國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與文化意義。
馬格利(韓國傳統米酒)實作課程中,準備了傳統飲品供盲飲品嚐。(圖片來源:The Korea Herald)
(從左到右)馬格利酒(Palddaksan)、柑橘酒(Hondiju)、米酒(Hansan)和(Sogokju)。(圖片來源:The Korea Herald)
釀的不只是酒,更是世代與文化的連結
如今,韓國傳統酒類的復興不只局限於國內市場。像Hana Makgeolli等品牌已進軍美國,在紐約設立釀造所;同時,Minhwa Spirits也在美國喬治亞州,以融合韓式文化風格的方式經營自家蒸餾所,並推出靈感來自韓國民間傳說的系列產品,跨文化激盪出新的風味與敘事。
韓國的釀酒文化復興,不僅反映飲食潮流的轉變,更是一場文化敘事的重塑。透過親手製作、創新風味以及對地方風土的重新發現,年輕人不再只是消費者,而成為參與者與文化的傳承者。這場復興運動不只是讓舊酒換新瓶,更是讓古老工藝在當代語境中,重新獲得價值與共鳴。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體驗在地風情與釀酒工藝!七大農村酒莊特色一次看!
▶尋找歷史上第一個喝酒的人 10000年前的上山米酒!
▶一瓶上萬的香檳王竟是修道士失手釀出來的?
參考資料
▶Brewing heritage: How Korea’s traditional alcohol is finding new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