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寶寶米餅
海鮮混充
食驗室
食創獎
新品報告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細分市場】素食商機人人搶,統一超卻大費周章用13種鮮食分類,解決素食者外食需求
【綠能經濟】70歲彰化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少超過3萬噸溫室氣體
【數位升級】上市70年第一次不投電視廣告!黑松沙士打出成功的全數位化行銷處女戰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推動潔淨標章,最難的不只是成本
500項商品、700項原料大變身!全家用3年掀起Clean Label少添加革命
【食聞】「減法思維」讓涼麵更美味!全家鮮食研發秘密大公開
【食品創新】與其等待,不如自己動手做! 全家從通路直接跳下來開發少添加食品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網購食品趨勢檔不住,電商銷售成長率狂飆、遠超實體通路!
「宅在家」時勢推升網購買氣!4成民眾養成每月固定購買習慣
55%民眾曾因網路開箱影片而入坑!臉書直播成為「宅食品」聲量討論王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獨家揭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數位轉型策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食聞】新冠疫情震撼消費市場,白肉雞品牌「十八養場」如何靠網路銷售分散衝擊?
【食聞】疫情帶動網路購物成長,雞肉商品趁勢攀上百大熱銷
【食聞】台灣一年吃掉近2.4億隻國產白肉雞!疫情衝擊與消費需求變遷下,雞肉市場有何變化?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聞】連結多元場域資源,打造活力桃園的健康環境
【食聞】用營養餐飲與人情守護做調味 讓桃園長者更加幸福健康升級
【食聞】讓桃園的運動風氣遍地開花,喚醒市民的運動魂
【食聞】阿公阿嬤該怎麼吃?「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原則要遵守!
食科學
食添加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
顏色越漂亮越讓人想吃?感官實驗證實視覺刺激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拉麵的嚼勁怎麼來?「鹼水」的比例是關鍵!
食包裝
千篇一律的葡萄莊園設計太老套了!這12款小清新葡萄酒包裝讓你未飲先醉
鋁罐包裝、紙吸管、互動式......飲料包裝設計如何再創新?
啤酒食裝秀拼顏值!這13款啤酒包裝美到讓你捨不得喝
比傳統玻璃瓶輕5倍、碳足跡少6倍!全球第一款使用紙裝酒瓶的琴酒即將上市
食加工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食聞】優格戰國時代來臨,你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發酵的「天然濃」嗎?
想吃什麼,一台食物列印機通通搞定?該如何達到印刷可食的境界?
食追溯
巧克力名列生產里程最高的食物之一!一張圖帶你看懂巧克力產業鏈
不在全球主要可可生長帶!最北可可生產國「台灣」靠什麼本事躍上國際舞台?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學習如何與土地生命友善共存!3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食科普
帶人蔘與堅果風味的蜂蜜?冬季超稀有、低溫難採收的「鴨腳木苦蜂蜜」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甜酒釀的甜味哪裡來?發酵的魔法如何讓它這麼甘甜?
喜歡窩在咖啡廳工作?是什麼原因讓你感覺更有靈感?
農科技
後疫情時代食農更要攜手合作!第4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報名起跑
打破春秋產季限制!燈照調節技術讓我們全年都吃得到酸甜新鮮百香果!
一生投入木瓜研究、解決台灣瓜瘟!台灣木瓜界大人物「PAPAYA葉」 教授
雞糞乾燥造粒處理,一舉解決發酵費時和環境氣味問題!
食新聞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國際食事
外送也能很環保!美國新創推出「零塑外送」,方便又不留包裝垃圾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即時新聞
芒果季即將到來!春季濕度高溫差大,農友應注意病蟲害防範
樂霏寶寶米餅事件波及代工品牌! 「奮起福」、「米米基地」主動下架接受退換貨
植物油含量超過5%不能叫做巧克力!巧克力正名新制2022年元旦上路
首家群眾募資米餅、卻使用工業用氮氣包裝!6款樂扉寶寶米餅即日起接受退換貨
安心消費
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食品丙烯醯胺含量,卡迪那洋芋片天婦羅口味超標,即日起接受退換貨
元宵節想安心吃湯圓?注意衛生、有效期限、適當保存溫度!
包裝火鍋湯底稽查結果出爐,8件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公布校園午餐團膳業者稽查結果,1件驗出大腸桿菌
食事追蹤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你知道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嗎?土魠是俗名不是學名,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產業動態
超商超市都賣現煮咖啡,台灣可口可樂為何還要逆勢引進罐裝咖啡新品牌?
從小茶攤歇腳亭起家,聯發國際餐飲如何打造年營收9億的跨國餐飲王朝?
冷飯也好吃!食驗室評測「京都產牛奶皇后米」:口感Q彈、米香清甜
營收掉了25%卻演起舞台劇,鼎泰豐在打什麼主意?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運動後吃什麼?除了高蛋白質,營養密度高更重要!
【食聞】「同學,你今天吃什麼?」健康搜查隊出動!直擊學生外食陷阱
元宵節呷甜甜人不圓,繽紛高纖五彩圓讓你好吃又營養!
【食聞】成年人的正確飲食指南:日日實行均衡小技巧,生活更健康!
飲食文化
喝下年糕湯就多一歲?朝鮮時期開放新年殺牛、從此湯頭增添牛滋味!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在地創生
如何顧好「門面」?店面設計提供這三項資訊會更有人氣
ECOCO讓回收變成生活小確幸!環保還能拿回饋,讓回收不再有壓力
太過堅持美味反成敗筆?想成功經營餐廳,重點更在「熱銷」!
點「食」成金!「Food Shift」讓醜蔬果重生、以烹飪課程扭轉貧困人生!
美味食勢
不用出國也能一嚐異國風味!Nespresso聯手法式餐廳 MiraWan推出環遊世界咖啡甜點組合!
京站餐廳春季新裝開幕!夯堡等知名店家推出多款優惠
【懶人包】3月好運「旺」起來!各家鳳梨商品一篇報恁知!
痞客邦公布全台TOP10熱門景觀餐廳,浪漫夜景、青山綠水、特色建築超欠拍!
節氣飲食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霜降食 白柚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聞】秋日進補聰明吃,營養師說這樣補超清爽
食農教育
讓孩子動手玩「食」驗!透過繪本和桌遊培養孩子的選食力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食農教材免費上線!灃食「營養5餐資源網」公布多元食育教材
小孩挑食該怪誰?研究發現:嚴厲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挑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鳳梨不只代表旺來,在英國還曾是炫富的象徵!
想攝取納豆保健,注意食用方式與溫度!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你壓力也很大嗎?日本人除了「淚活」竟還有「紓壓食」?
醫學營養
銀鮭回游至近郊溪流時,為何總在雨後大量死亡?科學家發現跟輪胎有關!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蜂王乳效用有那麼大嗎?被吹捧的效能多數未經過人體研究支持
漁農畜牧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新手務農必看!前人的辛酸踩雷史變成你的寶貴知識
產業創新
看似優良品牌卻爆發食安問題?我們該記取的教訓:工廠認證不能當神主牌!
「生義大利麵」是什麼?怎麼在競爭的義大利麵市場中脫穎而出?
高端化油品商機浮現!疫情下的飲食新常態,亞太區食用油朝兩極化發展
植物奶搶食傳統乳製品市場,創新風味升級帶來新機會!
飲食文化
台東的土地會黏人,美食也會!台東慢食節展現台灣種子的風土與創新美味
酒才是餐廳主角!義大利米其林三星女主廚如何顛覆餐酒搭配的刻板印象?
真正的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用粗麵還是細麵?什麼麵條配什麼醬料不能馬虎!
英國新創推出環保回收家電!適用7種回收材質、一鍵壓縮免麻煩
食力特派
力求自助助人!台灣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食品史上的9月29日 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問題宣傳日
第一時間就出面道歉?看了西雅圖咖啡新品上市新聞稿,我們有話要說
因應疫情急驚風到來,食藥署如何積極輔導與審查、成就國家防疫隊?
食驗室
HOME
食生活
飲食文化
CULTURE
飲食文化
喝下年糕湯就多一歲?朝鮮時期開放新年殺牛、從此湯頭增添牛滋味!
2021/02/24
在過去的韓國,牛肉曾是王族專屬的肉品,平民不得私自宰殺,直到18世紀左右,才有新年時平民私宰牛肉的紀錄。而後,牛肉成為韓國餅湯(即年糕湯)必放的肉品,餅湯計歲也成為韓國特色的飲食文化。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
2021/02/19
肉骨茶是一種非常富有中藥風味的藥膳煲湯,早期在馬來西亞的華工「因地制宜」製成的肉骨茶一解鄉愁,現在肉骨茶除了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各國的華人圈成為著名的招牌美食,也因為觀光業盛行發達的緣故,更讓肉骨茶在亞洲,甚至是世界各地廣為流傳,遠近馳名,成為觀光客造訪南洋各國時,指名必吃的知名美食。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2021/02/11
位於海港旁的基隆廟口夜市,有著各式各樣的美食選擇,營養三明治一直都是觀光客的最愛,炸得金黃酥脆的麵包,夾著火腿、滷蛋、黃瓜、番茄等,再淋上美乃滋,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但你可知道它的誕生和美軍有關,而且這樣小小一份卻有三碗的白飯熱量,相當於600大卡。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2021/02/10
長年來努力推廣台菜文化、被稱為「台菜教母」的黃婉玲認為,從在地食材、烹飪技藝到大眾味覺,國人已經失去了與老祖宗的連結,就像「菜尾湯」本來做為宴席的最後一道菜,如今被大眾誤以為是剩菜雜燴,台灣料理正迅速消失。為重拾台菜本味,她建議國人從吃天然食物、上菜市場、炒盤青菜開始!
牛肉象徵一國之君?因為他下令,牛肉就此餐餐占據大韓民族飯桌!
2021/02/07
牛肉作為韓國王族最愛的肉品,除了象徵身分地位外,也常被當作祭祀的供品。一開始只有王族食用,直到後來牛隻增加,加上燕山君的倡議後才逐漸變成國民日常肉品。
【投書】走進俄國超市發現餃子派對?四大常見俄國冷凍水餃全解析
2021/02/02
俄羅斯超市中常見的冷凍餃子有四種,「俄國餃子(pelymeni)」是最常見又親民的國民食物,「饅提(manti)」作為饅頭的親戚,在中亞發展出許多特色風味。東歐美食「烏克蘭餃」內餡多元、鹹甜皆可,來自喬治亞的「卡里餃」外型酷似放大的小籠包,肉汁飽滿又燙手。
CEO的野生鱸魚麵,承傳家族和母愛的生命印記
2021/02/02
鱸魚是一種個性凶猛的掠食性魚類,以吞食小魚和甲殼類的小蝦子維生,通常野生鱸魚在河海交界的地方比較容易捕捉到,有時也會溯游至淡水水域中覓食。由於鱸魚具有蛋白質、維生素A和D,以及鐵質等多種豐富的營養成分,高蛋白可提供形成膠原蛋白的原料,對於促進傷口的恢復非常有效果。而老總與我們分享的這碗鱸魚麵,回歸最原始的味道,追溯充滿媽媽味道的記憶,只為了承傳這個家族和母愛的生命印記,只是想和我們一起「分享」這種生活中獲得的喜悅和滿足,是有錢都買不到的幸福滋味。
清爽退火的「客家暗黑料理」!想涼補就喝這一味:燒仙草雞
2021/01/30
仙草是藥用植物,也是食用植物。由於仙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暑的功效,而且不論冬夏,皆可製成各式飲料、甜點與料理。客家人將仙草入菜燉煮成「仙草雞湯」或「仙草排骨」,這也是客家菜當中口味比較清淡的美味佳餚之一。
北韓也吃「人造肉」?北韓人的生存之道是什麼?
2021/01/29
北韓長期存在食物分配問題,由大豆油渣所做成的「人造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纖維質、熱量低,成為北韓人民的食物重要選擇之一。儘管近年北韓已經鬆綁食物分配相關規定,但北韓人民和南韓人民的營養水準依然有段差距。
天冷來一碗羅宋湯暖暖胃!葷素皆宜、食材精華盡現
2021/01/26
台灣的羅宋湯是來自於上海幫,據說是當初猶太人逃到上海而引進的。也有一說是源自於俄羅斯,當然也有人說是烏克蘭,至今仍然為了誰才是創始發明者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如今各地羅宋湯的版本,早已不斷變化、超越與演進。
為父親熬一碗綿密鮑魚明目養生粥,是陳鴻深藏心中的願
2021/01/18
鮑魚為四大海味之首,桌上多半都一定要有鮑魚這道菜式,才能夠彰顯出主人家的身分尊貴與講究排場。鮑魚具有維生素A可以明目,減輕眼睛的疲勞,幫助新陳代謝,而鮑魚則是要切成塊狀,才能保有其Q彈的韌性和口感。陳鴻年輕時對於父親離開家庭、背叛母親的不諒解,與父親之間總像是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和永遠解不開的心結,但仍想像父親真正回家的那一刻,為他熬一碗鮑魚粥。
廚師也有能力改變社會!秘魯名廚阿庫里歐掀起的廚藝革命
2021/01/11
阿庫里歐鑽研祕魯傳統廚藝與多樣性的食材,逐漸改變國際對祕魯料理的印象。他不斷革新廚藝,象徵廚師的社會革命,將烹飪視為具有力量的轉化工具、用以帶領社會朝向永續與正義的方向前進。
食物不只好吃還隱藏社會文化意義!「食物設計」激發思考食物所傳達的訊息
2021/01/10
新興的食物設計開始探索食物與社會的關係, 將食物作為社會訊息的載具,逐漸發展出6大食物設計領域:為食物而設計、用食物來設計、擺盤設計、食品設計、與食物有關的設計、飲食空間設計。
【投書】好吃到令人雙膝下跪?使用牛豬羊混合肉餡的俄國餃子,還會包各種怪東西?
2020/12/11
俄國餃子可以說是在寒地的完美食物,製作和儲藏都非常適合當天的寒冷氣候。不僅製作簡單,製作後放到室外就可以快速冷凍,而冷凍後就可以儲藏很久,此外因為有麵皮包覆著肉餡,也比較不會吸引野生動物,內餡除了混合不同肉類,為了表達祝福之意,還會放入各種特別的小東西。
不只酸甜苦辣鹹,台灣菜竟可被細分為17種味型?
2020/12/01
台灣菜味型研究統整了17種味型,且對民眾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台灣人很愛食材原味,而最有台灣菜特色的味型是三杯、麻油薑和油蔥味。
真川味?張大千的紅燒牛肉麵,吃的是家的味道
2020/11/24
杭州沒有杭州小籠包,重慶沒有重慶公雞煲,四川也沒有川味牛肉麵,因為川味牛肉麵的家鄉在—台灣。張大千以潑墨山水聞名,身為當代知名的藝術家,出生於四川的他,也特別喜愛牛肉,對烹飪非常有自信,其私房菜「紅燒牛肉麵」更是特別有名。
為什麼世界名廚都曾在法式料理廚房當過學徒?法式技藝能完美消化各式料理的秘密
2020/11/23
法式料理歷史悠久,可以說是影響了全世界的飲食,法國米其林指南在所有廚師心裡更是佔有一席之地。除了延續傳統的經典美味,法國料理更是努力求新,希望能創造出更驚人的美味,因為法式技藝多變化,能夠適應各種食材、料理方式,也是為什麼國際舞臺上享有名望的廚師,都曾在職業成長過程中在法式料理廚房工作過的原因。
吃不起魚子醬沒關係!羅馬尼亞獨特的茄子料理變身「窮人的魚子醬」
2020/11/22
魚子醬幾乎與頂級食材畫上等號,主要產地有俄羅斯、伊朗、烏克蘭維爾科沃等,而在位於鄰近地區的羅馬尼亞,有一道被名為「窮人魚子醬」的料理,使用茄子製作,據說滋味幾可亂真,時常被當成沙拉來吃。
拉麵其實源自中華料理?日本拉麵店的始祖:東京淺草來來軒
2020/11/17
追溯日本拉麵的源頭,發現除了有中國人開設的餐館外,還有從攤販起家的日本人,然而一開始拉麵被稱作「南京蕎麥麵」,後更名為「支那蕎麥麵」,直到1910年創立的來來軒出現,才推出日本人喜愛的醬油口味,來來軒也被當成日本拉麵的起點。
歷史上最早的「吃播主」原來是他?身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也是個大胃王
2020/11/15
法國在位時間最長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被譽為「太陽王」。而在背地裡,人們給予他另一個綽號「大胃王」。據說路易十四從小食量驚人,在位期間更是有3百多人來伺候路易十四的每一餐,可見他對用餐品質極為講究,對肉的愛更是無比執著。
心心念念的台東原鄉滋味「阿粨」!金曲歌手阿爆:想把認同融合在生活裡,包括早餐!
2020/11/11
原民美食「阿粨(a-vai)」與「吉拿夫(cinavu)」,前者是穀物包肉做成糰,後者是芋頭粉與假酸漿葉穀包裹成條。金曲獎得主阿爆認為,排灣族飲食文化就是平衡,例如以穀物為主的阿粨,外面用葉子包住、裡面有肉,澱粉與蛋白質很均衡!
什麼才能代表「台灣味」早餐?美食家葉怡蘭:台灣味就是從食材出發的本色滋味!
2020/11/11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表示:「什麼是台灣味?這題目很大。如果要簡到極致的說法,我認為就是原味,從食材出發的本色滋味」。在街角的豆漿店便能品嘗到台灣味,燒餅油條配香濃豆漿是最經典的組合!
從國宴菜餚透視飲食文化符碼意義!從蔣中正到陳水扁,國宴菜色大不同
2020/11/11
國宴是國家元首招待友邦元首的正式宴會,從原本穿著西式服裝、菜色以西式為主,到後來蔣介石時期穿著中國傳統服飾,陳水扁將台南小吃入菜,可看出族群的象徵與國宴的轉變,也逐漸凸顯出地方性。
放入奇數的豌豆粒是為了解厄?最早的蛋包飯裡面不是包番茄炒飯
2020/11/10
我們常見包入番茄炒飯的蛋包飯,一開始是先由西方的法式煎蛋捲演變而來,這種日本獨創的蛋包飯,是由銀座煉瓦亭在1900年時推出的。而現在常見包入番茄炒飯的蛋包飯,則是由大阪的北極星在1925年發明的。
有了它料理就多了靈魂!台菜經典搵料這樣搭最好吃
2020/11/08
原味食材固然好吃,若再搭配調味料,美味就更上一層樓,台菜經典搵料可粗分為8大種,各式醬料搭配特定台灣料理有其口味上的習慣與原則。
到底是不是泰國菜?一探月亮蝦餅的身世之謎
2020/11/07
「月亮蝦餅」其實是道在台灣被發明的「偽泰國菜」,由一位泰北雲南華僑至台灣留學時,才意外被創造;而在泰國當地只有圓形的「炸蝦餅」或中式餐廳的「瓦片蝦餅」。
取經自英式燉牛肉!日式家庭料理「馬鈴薯燉肉」其實源自於海軍?
2020/11/01
馬鈴薯燉肉,是以肉、馬鈴薯、洋蔥、蒟蒻絲等作成的日本燉煮料理,「舞鶴」也被稱為馬鈴薯燉肉的發源地,據說料理是因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而誕生。
客家菜定義不再模糊!「鹹、香、肥」特色反應出團結的硬頸精神
2020/10/30
「客家飲食論述」是由客家歷史、族群特色與特定菜餚三大元素構成,歸納出的客家菜特色如下:用大量鹽和油烹煮食物;物資缺乏以醃製食品為主;量多實在、比較不重視外在裝飾。
漢堡排從德國傳入日本,講到日式洋食一定少不了它!
2020/10/26
漢堡排是由德國傳入美國再傳入日本,後來變成一道日本人不可或缺的料理,名字的由來是源自於德國漢堡這個城市。
來自喬治亞的「哈恰普哩」,做的人快不快樂,一吃就知道?
2020/10/25
「哈恰普哩」是喬治亞國民美食,長得和義大利披薩十分相像。哈恰普哩最早來自喬治亞西南部的阿查拉(Adjara),依照地區不同,在喬治亞可以看到不同樣冒的哈恰普哩。阿查拉哈恰普哩反應了這個區域的地理和文化,外觀被做成船形,而麵包上的蛋代表太陽,起司就是大海。而「哈恰普哩」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反應出廚師的心情。
Facebook
Twitter
line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2021/02/04
新聞事件中消費者購買冷凍蝦時,發生重量一半以上來自冰塊的問題,不過這層冰其實是來自加工技術「包冰」,能夠避免冷凍導致品質改變的情形發生,法規雖未規定要標示包冰率,為避免發生消費糾紛,業者還是須控制包冰率,並將之標示於包裝上。
閱讀更多
編輯選文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第三波精品巧克力風潮吹入台灣,該如何跟精品咖啡學習?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