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全球對永續關注日益高漲下,麥肯錫最新跨11國、逾1.1萬人調查揭示關鍵現實:即使環保意識持續提升,價格與品質仍是消費者最看重的決策因素。尤其在美國,只有33%民眾將環境影響視為購買關鍵。可回收性最具吸引力,但對碳足跡與生質材料仍理解有限,顯示永續包裝在市場突圍仍面臨不小挑戰。

撰文=編輯部

在COVID-19疫情、高通膨與地緣政治動盪重塑全球經濟與消費模式的5年間,美國消費者的價值排序也出現變化。國際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Company)最新調查顯示,儘管永續意識穩定提升,但在實際購買行為中,「價格與品質」仍然是美國消費者心中最重要的決策因素。

這份調查涵蓋全球11國、超過1.1萬名受訪者的大型消費者調查,於2025年3月完成,其中美國樣本數達1,000人。調查旨在追蹤消費者對永續包裝的認知與行為變遷,提供品牌與包裝產業因應策略。

五大趨勢解讀美國消費者心態

1、價格與品質仍為王道

消費者雖然愈來愈關注環境議題,但當被問及購買決策的最重要因素時,仍有超過7成受訪者將「品質」與「價格」列為首要考量,僅有33%將「環境影響」視為關鍵。永續訴求若無法兼顧價格與效能,仍難以說服大多數消費者。

2025年全球消費者首要重視產品的品質與價格,僅有少數會重視環境與社會影響。(圖片來源:McKinsey&Company

2、包裝功能勝於外觀

在包裝層面,「食品安全」與「延長保存期限」為首要需求,而「包裝外觀」則排名最後。隨著電商普及與標籤資訊透明度提高,消費者傾向選擇提供清楚標示與健康訊息的產品。

在食品包裝中,食品安全與保存期限是首要需求,然而環境影響與外裝不備受關注。(圖片來源:McKinsey&Company

3、可回收性最具說服力

在各項永續特性中,「可回收性」被77%消費者列為首要評估指標。儘管「再生材料」、「可堆肥性」與「可重複使用」也受重視,但「碳足跡」與「生質材料」因認知不足,關注度較低。

消費者在永續包裝中,一致認為可回收性是最重要的,然而對於包裝是否為生物基質則認為是最不重要。(圖片來源:McKinsey&Company

4、玻璃、紙材獲最高永續信任

在材質偏好上,玻璃瓶罐與紙製品最被認為具有永續形象,塑膠與積層材料則多數被視為不環保。即便PET技術上可回收,卻因美國實際回收率僅約33%,導致形象不佳,顯示消費者認知與實務回收機制息息相關。

此外,全球消費者對最具永續性的包裝材料看法上差異甚大,在所有國家中玻璃、紙張都排名前三,然而在瑞典和日本,PET被列為第二大最具永續性的包裝類型,而在巴西,液體紙盒的排名則很高。

根據調查顯示,玻璃與紙張被認為是最具持續性的包材,而塑膠薄膜則是最不具可持續性。(圖片來源:McKinsey&Company

5、消費者要求品牌負責

多數美國消費者將永續責任歸於「品牌商」與「包裝製造商」,而非個人或零售通路。這意味著消費者期望企業在源頭提供更友善環境的選擇,而非由消費者自行取捨。

調查發現,年輕族群與高收入者普遍更願意為永續包裝支付更多;其中日本整體有40%、印度更高達85%的消費者表示願意多付費,顯示永續意識正在全球擴散。

調查發現,年輕族群與高收入者願意為永續包裝支付更多,其中日本有40%、印度達85%,顯示普遍認可。(圖片來源:McKinsey&Company

麥肯錫建議的四大因應策略

面對以理性經濟考量為主導的消費環境,麥肯錫指出,企業若想推廣永續包裝,須從以下四方面切入:

1、精準鎖定消費者族群:透過族群、產品類型進行偏好分群,避免一體適用的設計。

2、從設計源頭導入永續思維:將永續納入產品設計初期,整合供應鏈上下游夥伴。

3、兼顧基本功能與環保性:保鮮、防漏、易用性仍是基本門檻,永續不應削弱包裝效能。

4、加強溝通與教育:透過標章、QRcode、社群媒介強化消費者對永續價值的理解與認同。

品牌能否破局,就看永續與價值如何共存

儘管永續尚未成為消費主流決策的主軸,但其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加分項目」。麥肯錫強調,唯有在「價格、功能、永續」三者之間取得平衡的品牌,才能在高度競爭與高度關注環境議題的未來市場中脫穎而出。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防潮防油、可生物降解!升級版環保紙餐盒瞄準2025年底歐洲上市
全球首創「自打包起司」!雀巢起司把乳清變包裝 吃完連袋子都能分解!
KIND能量棒啟用防潮防氧紙包裝!2030前實現全面可回收承諾

參考資料
▶McKinsey&Company, Sustainability in packaging 2025: Inside the minds of global consu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