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海鮮混充
年菜
新品報告
食驗室
食創獎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細分市場】素食商機人人搶,統一超卻大費周章用13種鮮食分類,解決素食者外食需求
【綠能經濟】70歲彰化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少超過3萬噸溫室氣體
【數位升級】上市70年第一次不投電視廣告!黑松沙士打出成功的全數位化行銷處女戰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推動潔淨標章,最難的不只是成本
500項商品、700項原料大變身!全家用3年掀起Clean Label少添加革命
【食聞】「減法思維」讓涼麵更美味!全家鮮食研發秘密大公開
【食品創新】與其等待,不如自己動手做! 全家從通路直接跳下來開發少添加食品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網購食品趨勢檔不住,電商銷售成長率狂飆、遠超實體通路!
「宅在家」時勢推升網購買氣!4成民眾養成每月固定購買習慣
55%民眾曾因網路開箱影片而入坑!臉書直播成為「宅食品」聲量討論王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獨家揭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數位轉型策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食聞】新冠疫情震撼消費市場,白肉雞品牌「十八養場」如何靠網路銷售分散衝擊?
【食聞】疫情帶動網路購物成長,雞肉商品趁勢攀上百大熱銷
【食聞】台灣一年吃掉近2.4億隻國產白肉雞!疫情衝擊與消費需求變遷下,雞肉市場有何變化?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聞】連結多元場域資源,打造活力桃園的健康環境
【食聞】用營養餐飲與人情守護做調味 讓桃園長者更加幸福健康升級
【食聞】讓桃園的運動風氣遍地開花,喚醒市民的運動魂
【食聞】阿公阿嬤該怎麼吃?「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原則要遵守!
食科學
食添加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1年7月1日正式上路
顏色越漂亮越讓人想吃?感官實驗證實視覺刺激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拉麵的嚼勁怎麼來?「鹼水」的比例是關鍵!
食包裝
千篇一律的葡萄莊園設計太老套了!這12款小清新葡萄酒包裝讓你未飲先醉
鋁罐包裝、紙吸管、互動式......飲料包裝設計如何再創新?
啤酒食裝秀拼顏值!這13款啤酒包裝美到讓你捨不得喝
比傳統玻璃瓶輕5倍、碳足跡少6倍!全球第一款使用紙裝酒瓶的琴酒即將上市
食加工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食聞】優格戰國時代來臨,你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發酵的「天然濃」嗎?
想吃什麼,一台食物列印機通通搞定?該如何達到印刷可食的境界?
基隆常見的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食追溯
巧克力名列生產里程最高的食物之一!一張圖帶你看懂巧克力產業鏈
不在全球主要可可生長帶!最北可可生產國「台灣」靠什麼本事躍上國際舞台?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學習如何與土地生命友善共存!3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食科普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甜酒釀的甜味哪裡來?發酵的魔法如何讓它這麼甘甜?
喜歡窩在咖啡廳工作?是什麼原因讓你感覺更有靈感?
如何分辨水產新鮮度?海鮮專家傳授簡單3步驟挑出鮮魚
農科技
一生投入木瓜研究、解決台灣瓜瘟!台灣木瓜界大人物「PAPAYA葉」 教授
雞糞乾燥造粒處理,一舉解決發酵費時和環境氣味問題!
藻渣也能變黃金?水試所在麒麟菜中找到保健新商機
地下停車場也能當蘑菇農場? 巴黎新創公司打造城市農耕新典範
食新聞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國際食事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培養肉可望上市?以色列新創推出史上第一款「牛細胞」培養的肋眼牛排
即時新聞
繼鳳梨後,蓮霧外銷也受阻?防檢局:兩岸貿易正常、為貿易商自行延期
中國突宣布3月起禁止進口台灣鳳梨!影響近9成出口量,農委會啟動止血機制
避免秋刀魚資源耗竭!台日韓等8國同意減少40%捕獲量
淪為亞洲第13個疫區!馬來西亞爆發非洲豬瘟疫情
安心消費
元宵節想安心吃湯圓?注意衛生、有效期限、適當保存溫度!
包裝火鍋湯底稽查結果出爐,8件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公布校園午餐團膳業者稽查結果,1件驗出大腸桿菌
讓來源控管更安心!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保留產品來源和銷售紀錄
食事追蹤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你知道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嗎?土魠是俗名不是學名,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產業動態
過年零食吃不過癮?「食驗室」繼續帶你免費吃不停!
暖心暖胃的好甜品!食驗室評測「Swiss Miss棉花糖熱可可粉」:攜帶方便、香味濃郁
為何鼎泰豐、山海樓都願意聯名?全家鮮食開發三部曲,帶動年營收飆破780億!
時間小偷「快一點」如何用科技化點單幫4500家早餐、飲料、便當店偷時間?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同學,你今天吃什麼?」健康搜查隊出動!直擊學生外食陷阱
元宵節呷甜甜人不圓,繽紛高纖五彩圓讓你好吃又營養!
【食聞】成年人的正確飲食指南:日日實行均衡小技巧,生活更健康!
【食聞】阿公阿嬤一起來「動吃動吃」,跟隨教練快樂動、跟著營養師健康吃!
飲食文化
喝下年糕湯就多一歲?朝鮮時期開放新年殺牛、從此湯頭增添牛滋味!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在地創生
如何顧好「門面」?店面設計提供這三項資訊會更有人氣
ECOCO讓回收變成生活小確幸!環保還能拿回饋,讓回收不再有壓力
太過堅持美味反成敗筆?想成功經營餐廳,重點更在「熱銷」!
點「食」成金!「Food Shift」讓醜蔬果重生、以烹飪課程扭轉貧困人生!
美味食勢
痞客邦公布全台TOP10熱門景觀餐廳,浪漫夜景、青山綠水、特色建築超欠拍!
搶攻粉色商機!全家、7-11櫻花季開跑攻陷少女心!
超商龍頭爭搶「瓜迷」!推出優惠新品迎戰世界地瓜日
【懶人包】開工日不憂鬱!各大通路、餐飲推優惠一把罩
節氣飲食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霜降食 白柚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聞】秋日進補聰明吃,營養師說這樣補超清爽
食農教育
讓孩子動手玩「食」驗!透過繪本和桌遊培養孩子的選食力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食農教材免費上線!灃食「營養5餐資源網」公布多元食育教材
小孩挑食該怪誰?研究發現:嚴厲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挑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想攝取納豆保健,注意食用方式與溫度!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你壓力也很大嗎?日本人除了「淚活」竟還有「紓壓食」?
「鬼滅之刃」為日本食品業注入「全集中呼吸」!疫情下聯名商品帶動經濟急速成長
醫學營養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蜂王乳效用有那麼大嗎?被吹捧的效能多數未經過人體研究支持
控制血壓、降膽固醇、減重就靠它!得舒飲食6原則及外食菜單推薦
胃部不適,吃粥好消化?4種胃病不宜的飲食方式,原來是這些
漁農畜牧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新手務農必看!前人的辛酸踩雷史變成你的寶貴知識
產業創新
腸道健康好夥伴! 益生元、益生菌持續主導創新消化健康產品
日本青年回流務農,開拓農業新商機
如何合理漲價,打造商家與消費者都合意的價格?
送人送到心坎裡!2021年節禮盒五大亮點解析
飲食文化
真正的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用粗麵還是細麵?什麼麵條配什麼醬料不能馬虎!
英國新創推出環保回收家電!適用7種回收材質、一鍵壓縮免麻煩
香港高級社交圈磨出的高超廚藝!「隱世廚神」名菜在台灣也吃得到
征服瑪格麗塔王后的味蕾!一塊披薩成為拉近義大利社會階級的重要里程碑
食力特派
力求自助助人!台灣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食品史上的9月29日 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問題宣傳日
第一時間就出面道歉?看了西雅圖咖啡新品上市新聞稿,我們有話要說
因應疫情急驚風到來,食藥署如何積極輔導與審查、成就國家防疫隊?
食驗室
人造肉最新突破!
細胞肋眼牛排
Oatly槓上歐盟
反植物奶審查!
多走出去
減少碳足跡
HOME
食新聞
Rumour Explain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食物在接觸地表的瞬間,或者至少在1秒內,就受到污染了,這表示5秒原則是胡扯。把食物留在原地愈久,轉移的菌數會愈多。細菌可以在乾燥環境中存活,但無法存活太久。物體表面如果已經風乾好幾個小時(數天會更好),或許可在該表面上生存的細菌數量就會非常少。但如果物體表面覆著薄薄一層水,可能就會充滿菌類。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食聞】美豬爭議不斷,理不能亂!5大QA破解
肉吃太多讓你被蚊子叮?酸性體質容易累?鹼性水更好?都是迷思!
別再被一頁式廣告騙了!「三降茶」盜用黃瑽寧照片、謊稱治療糖尿病神效比吃藥強!
去全聯用振興三倍券可以換3800元禮券?全聯澄清:網路謠傳!
北京疫情再爆發、進口鮭魚急下架!專家澄清:新冠肺炎不會「魚傳人」
螞蟻不吃真蜂蜜、結晶蜜是因為摻砂糖?3大辨認法教你如何不變冤大頭!
鮭魚生魚片暗藏寄生蟲危機?研究證實養殖鮭魚靠「技術」就能斷絕感染風險!
你以為在演柯南?氰化物有劇毒,服用後會殺死自己、不只新冠肺炎病毒!
吃維他命C、喝大蒜水和紅茶就能抗新冠肺炎?防疫勿聽信偏方!
看更多
World News
國際食事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2020年除了疫情,全球食品產業也刮起一陣韓風。韓國海關2021年2月14日公佈,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創下6億美元歷史新高,年增將近3成!而最大進口國是中國和美國,疫情帶動自煮風潮外,中國持續瘋韓劇,以及「寄生上流」與BTS席捲美國都有關!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培養肉可望上市?以色列新創推出史上第一款「牛細胞」培養的肋眼牛排
一瓶6元的水賣到上市!「水中茅台」農夫山泉是怎麼辦到的?
亞太區巧克力市場銷售下滑!疫情下的情人節,送人不如送自己!
美國星巴克搭餐銷售創新高!Godiva大關全美128家門市同時,星巴克有哪3個新發現?
奈及利亞「喬勒夫飯」指數是什麼?用煮一頓飯的成本觀察民生
一場雙贏的合作案?植物肉大廠Beyond Meat和百事公司合資開發植物基零食飲料
解決疫情下的美國醫療危機!健康零食巨頭KIND提供3千個免費營養諮詢機會
20年首次品牌視覺大翻新!漢堡王極簡摩登設計想強調什麼新形象?
百事不只收購氣泡水機品牌Sodastream,更推出零熱量、無人工香料氣泡水滴劑
2021年食品行業不可忽視的4大趨勢:植物基、功能性、永續、透明
看更多
Breaking News
即時新聞
繼鳳梨後,蓮霧外銷也受阻?防檢局:兩岸貿易正常、為貿易商自行延期
繼鳳梨無法輸出到中國後,有農民擔心其他水果的外銷也受阻,防檢局表示,目前輸往中國的蓮霧貿易正常,且「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未接獲相關訊息,請輸出業者無須擔心。
中國突宣布3月起禁止進口台灣鳳梨!影響近9成出口量,農委會啟動止血機制
避免秋刀魚資源耗竭!台日韓等8國同意減少40%捕獲量
淪為亞洲第13個疫區!馬來西亞爆發非洲豬瘟疫情
動物用藥殘留容許量新修訂!牛隻使用的香豆磷、加米黴素藥品納入規範
屠宰場食品級含氯消毒劑正式納管!殘留超標最高罰15萬
北市2020年違規廣告共罰6480萬元!藥品居冠食品次之、台塑益生菌罰最多
雲林崙背土雞場確診禽流感,撲殺近6千隻紅羽土雞
嬰兒配方奶粉添加植物油有新規定!最新限量標準7月上路
冬青葉正式開放使用!僅供沖泡不能萃取,須標示咖啡因含量
台中市府推「牛豬產品無瘦肉精金標章」,首波核發7家業者
12人吃到飽後腹瀉送醫!台中「漢來海港」停業2天消毒
動物產品農藥殘留標準翻新!蜂產品開放免驗「百里酚」
看更多
Food Safety
安心消費
元宵節想安心吃湯圓?注意衛生、有效期限、適當保存溫度!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1年1月5日至1月6日超市、大賣場、湯圓飲食店、甜品店、傳統市場等處抽驗元宵湯圓,總計抽驗20件產品,包含13件湯圓(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鹹湯圓、小湯圓、奶茶湯圓等)、7件餡料(花生餡、芝麻餡、綠豆餡、紅豆餡、絞肉等),檢驗項目為防腐劑12項及著色劑;另同時針對3件包裝產品進行標示查核,結果均符合規定。
包裝火鍋湯底稽查結果出爐,8件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公布校園午餐團膳業者稽查結果,1件驗出大腸桿菌
讓來源控管更安心!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保留產品來源和銷售紀錄
防堵進口冷凍食品成為防疫破口!食藥署抽驗408件進口食品未驗出新冠病毒
氣炸鍋使用要注意!消基會檢測發現1件升溫太快、3件廠商擅自換零件
新北抽驗春節應景食品8件不合格,送簡易試劑邀民眾自我把關
醃漬、脫水蔬果、蜜餞最要注意防腐劑與漂白劑!北市抽驗市售產品、不合格率達12%
進口竹笙驗出農藥殘留超標!兄弟飯店、養心茶樓、吉星港式飲茶都中標
肉類加工食品廠需設置衛生管理人員!7家業者違法開罰、1家HACCP複查不合格
18家飯店餐廳違規開罰!北投亞太遭查獲逾期食品罰18萬、日月行館不符HACCP規範遭罰12萬
北市抽驗81件市售雞蛋與生鮮肉品,動物用藥與重金屬殘留都過關!
「包心芥菜」7種殘留農藥超標!北市蔬果抽驗,近3成不符規定!
看更多
Current Affairs
食事追蹤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全球海鮮供應鏈正受疫情嚴重威脅。經濟低迷造就鮮魚需求減少,加上種種防疫措施,正擠壓到攸關2億人口生計的全球海鮮產業。除了延長庫存保存時間,開發冷凍、罐頭商機,業者要對付充滿不確定的未來,更需要跨國合作。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你知道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嗎?土魠是俗名不是學名,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海鮮混充不只是欺騙消費者而已!魚種分不清還可能有食安漏洞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你的「生態存摺」有多少存款? 減塑,請你斤斤計較
第三波精品巧克力風潮吹入台灣,該如何跟精品咖啡學習?
乳酸菌之父如何影響全世界,讓我們能以明信片價格就能買到健康?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食力》獨家數據解讀:潔淨標章效應迅速在全球擴散,為何台灣仍舉步緩慢?
台灣人外送早餐最愛吃什麼?炸物榮登冠軍、飲料就要「大冰奶」!
看更多
Industry
產業動態
過年零食吃不過癮?「食驗室」繼續帶你免費吃不停!
每次享用完美食,你的內心小宇宙總有許多感想卻無處可分享嗎?快加入《食力》所創辦的「食驗室」平台,不僅能讓你成為美食評論家,還有免費體驗新品的機會!
暖心暖胃的好甜品!食驗室評測「Swiss Miss棉花糖熱可可粉」:攜帶方便、香味濃郁
為何鼎泰豐、山海樓都願意聯名?全家鮮食開發三部曲,帶動年營收飆破780億!
時間小偷「快一點」如何用科技化點單幫4500家早餐、飲料、便當店偷時間?
元宵來提虎爺燈籠!全家推出燈節和春遊相關優惠活動
肯德基數位旗艦店推自動取餐櫃、蛋塔自販機,「搶快」再升級的策略是什麼?
7-11宣布破6000家門市!複合式生態永續店將於高雄鳳山開幕
天冷好想吃辣!食驗室評測「曾蒙牛麻辣鴨血寬粉」:寬粉Q彈,鴨血滑嫩
2020年給餐飲界資優生的震撼教育 !瓦城以旗下虛擬廚房迎戰
藏壽司轉上櫃,擠下瓦城當「股王」!CEO親述2點經營祕訣
精煉百年終結果 台灣可可與巧克力產業才正要開始打天下!
全家匠吐司為何找上他為品牌換新裝?
隨時來點台灣味!食驗室評測「Ocean Bomb黑糖珍珠奶茶」:方便又解饞
看更多
Facebook
Twitter
line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2021/02/04
新聞事件中消費者購買冷凍蝦時,發生重量一半以上來自冰塊的問題,不過這層冰其實是來自加工技術「包冰」,能夠避免冷凍導致品質改變的情形發生,法規雖未規定要標示包冰率,為避免發生消費糾紛,業者還是須控制包冰率,並將之標示於包裝上。
閱讀更多
編輯選文
精煉百年終結果 台灣可可與巧克力產業才正要開始打天下!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亞太區巧克力市場銷售下滑!疫情下的情人節,送人不如送自己!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培養肉可望上市?以色列新創推出史上第一款「牛細胞」培養的肋眼牛排
時間小偷「快一點」如何用科技化點單幫4500家早餐、飲料、便當店偷時間?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