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人一年吞下超過4.6億顆便秘藥,便秘已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困擾。中醫認為,便秘是全身氣機失調的表現,常見三類型:燥熱型、氣虛型與氣滯型,可透過搭配茴香、山楂與決明子花草茶,溫和調理腸道,找回每日順暢與健康。
根據台灣健保署資料,國人每年吞下超過4.6億顆便秘藥,成人中約3成曾受便秘困擾,女性甚至有報告指出高達8成一生中曾經歷過便秘的不適。許多人形容「蹲廁所像打持久戰」、「感覺肚子像塞了一顆石頭」、甚至因為害怕排便而抗拒上廁所,這些都是現代生活的真實縮影。
阿利博士中醫師在30年臨床經驗中觀察到,久坐、作息混亂、缺乏運動,正是功能性便秘的3大推手。便秘不只是「小問題」,更是一種身體正在對你發出求救訊號的警示,值得被重視、積極改善。
中醫觀點:便秘不只是腸道問題,是全身協調失衡的表現!
從中醫角度來看,便秘並不只是腸道的問題,而是全身協調失衡的表現,與體質、臟腑功能、情志、飲食密切相關。《黃帝內經》提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說明大腸的傳導功能與全身氣機運行緊密相連。每個人因年齡、體力、飲食和壓力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證型,阿利博士中醫師臨床常見有以下3種:
1、燥熱型便秘:常見於年輕人、偏熱體質、作息不規律、愛吃辛辣食物者,表現為大便乾硬、難排、口乾口苦,甚至痔瘡出血。
2、氣虛型便秘:多見於年長者、產後婦女、久病體弱者,因推動腸道的氣力不足,排便無力、便意感弱、易感到疲倦氣短。
3、氣滯型便秘:常見於壓力大、情緒抑鬱、久坐不動者,因氣機鬱結,常有腹脹、排便不爽、胸悶易怒等情形。
不同於只依賴瀉藥強迫清腸,中醫強調從根本調理體質,改善腸道自我蠕動功能,並結合飲食、生活作息及情緒調節,才能真正長久改善。
溫和調理便秘體質,3種花草茶日常保養腸道健康
除了中藥處方,溫和的花草茶也能作為日常輔助,協助調整氣機、潤腸通便。阿利博士中醫師結合臨床經驗,精選3種常見花草,輕鬆保養腸道健康。不過、在使用這3種花草前,建議您諮詢一下您的中醫師。
1、茴香:行氣止痛、促進蠕動
中醫認為茴香性溫、行氣止痛、暖胃散寒,適合氣滯或寒滯引起的便秘。現代研究指出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脹氣。
適用症狀:腹脹、消化遲滯、寒性腹痛、排便不順。
推薦體質:寒滯型、氣滯型體質者。
推薦搭配:可與陳皮、生薑搭配,增強理氣暖胃、促進腸道蠕動的效果;搭配山楂,可協助消食化滯。
選購建議:選擇外觀完整、香氣濃郁的乾燥茴香種子或粉末,避免受潮或顏色暗沉。
沖泡建議:每日取約3~5克茴香(約一小匙),以熱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餐後飲用更有助於消脹及促進消化。
2、山楂:消食化滯、促進循環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能消食化滯、促進脂肪代謝,適合食積、消化不良型便秘。現代研究顯示含多酚與黃酮,有助促進消化液分泌。
適用症狀:食積腹脹、消化不良、油膩食物消化困難、排便不順。
推薦體質:食積型、氣滯型體質者。
推薦搭配:可與決明子、陳皮、荷葉搭配,增強清腸、解膩、行氣的效果。
選購建議:選擇色澤鮮紅、果實完整、無添加糖或防腐劑的乾燥山楂片。
沖泡建議:每日約5~10克山楂片,可加入熱水煮約10分鐘,溫熱後飲用,餐後飲用較適宜。
3、決明子:潤腸通便、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微寒、潤腸通便、清肝明目,適合燥熱型、便乾結者。現代研究發現其含蒽醌類,可溫和促進腸蠕動、保護腸道。
適用症狀:便秘、大便乾結、眼睛乾澀、頭暈目澀、偏熱性體質。
推薦體質:燥熱型、肝火旺型體質者。
推薦搭配:可與菊花、桑葉、荷葉搭配,增強清肝降火、潤腸通便效果。
選購建議:選擇顆粒完整、色澤均勻、無碎裂及霉變的決明子,若購買炒決明子,香氣更濃郁且溫和。
沖泡建議:每日取約5~10克決明子(可先稍微炒過),以熱水沖泡或小火煮約10分鐘後飲用,晚餐後飲用較適合,但不建議睡前大量飲用以免夜間頻尿。
從煩惱到順暢,花草調理改善日常便祕窘況
在前面介紹了不同體質證型與花草應用後,或許有人會好奇,實際生活中這些方法怎麼運用?以下分享兩位真實案例,說明如何結合花草輔助,協助身體恢復順暢與健康。但提醒大家,每個人體質與需求皆不同,若長期便秘或有其他症狀,仍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治。
案例一:41歲女性主管,壓力型便秘
小惠是事業心強的主管,平日工作繁忙,常因壓力大導致腸胃蠕動遲緩,甚至十天才排便一次。長期腹脹、口苦、皮膚暗沉,影響精神和自信。阿利博士中醫師辨證為「氣滯兼燥熱」型便秘,並建議先從情緒調節與飲食改善著手,搭配決明子與山楂茶協助潤腸通便、清肝理氣,並減少油膩食物及甜點攝取。一個半月後,小惠回診時排便頻率增加到每週3~4次,腹部輕鬆不少,心情也更加穩定有活力。
案例二:60歲退休工程師,年長型便秘
老張退休後生活步調慢,但飲食偏少纖維、愛吃肉,加上運動量減少,常感覺排便無力,約4~5天才排便一次,大便偏硬。經評估後判斷為「氣虛兼食積」型便秘,需先補氣健脾,再幫助腸道蠕動。阿利博士建議他每天早晨飲用溫熱的茴香茶,搭配少量山楂,並增加蔬菜攝取與散步習慣。3個月後,老張排便恢復到每兩天一次,且大便較柔軟,精神明顯改善,體力也更輕盈。
讓「順腸」成為每天對自己的溫柔承諾
順暢不是小事,而是身體健康的起點。當排便變得困難、腹脹、甚至害怕上廁所時,往往是生活壓力、飲食習慣、作息紊亂在提醒我們該慢下來。阿利博士中醫師提醒,與其等到嚴重才補救,不如從日常慢慢調整,為身體累積元氣。
花草的力量不在於速效,而在於溫和持續,協助腸道找回自然的節奏。有疾病或長期困擾時,仍要記得尋求專業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也歡迎來和阿利博士中醫師聊聊,一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腸躁症讓你常常沒來由的腹瀉或便秘?最新研究:低FODMAP飲食與低碳水飲食比吃藥更有效
▶便秘怎麼辦?網友熱議吃這些高纖蔬果幫助消化好順暢!
▶「大麥若葉」是什麼?哪6大功效讓它成為日本青汁最受歡迎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