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芬普尼
全聯
食創獎
食驗室
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食專題
嘉義市的全齡食農路:在地教育
從「諸羅樹蛙」到「竹筍」 文雅國小食農教育串連大自然教孩子愛土地
從飲食到永續:嘉義市成人食農教育的多元實踐
把牛奶車開進社區 嘉義市用一堂「起司DIY」喚醒長輩健康力
用科技與土地認識「一口飯的價值」 興安國小老師曾志華帶孩子走進農田教室
從餐桌開始的永續行動 首惜廚
臺灣一年剩食高達51萬噸!2025「首惜廚師」決賽用全雞展現惜食智慧
環境部首惜廚師料理食譜組6強前進臺南總決賽 爭取「首惜傳說獎」榮譽
金門縣勇奪環境部首惜廚師教案組冠軍!透過教育培養惜食力 創造綠色生活轉型
首惜廚師「料理食譜組」由屏東縣黃千珊奪得總冠軍! 從美味料理開始永續行動 打造綠色轉型新食代
減法保健:現代保健的思維轉向
想佈局保健食品商機?一次剖析不同消費族群在意的20大保健食品功效趨勢
保健功效從何來?原料是關鍵!一定要懂的保健食品原料知識
同樣是保健品 膠囊、錠劑、粉狀等不同型態有什麼差異?
【食聞】給身體最好的「能量禮物」!補充日常生活能量、打造平衡有神的最佳保健品「天嵐里物」
臺灣咖啡國際化受阻 2026
台灣咖啡國際競標2025年再創新高 COE經費補助陷爭議引發產業界震動
咖啡界奧斯卡見證者 國際評審劉玉嬌揭秘COE品評標準 疾呼台灣咖啡不容缺席
阿里山上的咖啡莊園呼籲品種多元化 產量、品牌化及觀光也須提升
「咖啡王子」方政倫雙箭齊發 成立衛星莊園及台灣新品種征戰國際
全家全聯麵包狂賣 傳統麵包
【競合失衡】產值創高卻不代表體質健康!台灣麵包產業的成長與隱形裂縫
【通路搶市】零售巨頭殺進烘焙戰!麵包成品牌戰略核心 產業版圖怎麼改寫?
【品牌再造】咖啡黑金已被通路收編 麵包該如何寫出不一樣的劇本?
【人才斷層】有世界冠軍卻沒下一代師傅?台灣烘焙的人才斷層如何解?
寶寶喝了什麼,寶寶不能說?
配方奶遭比喻「天天喝可樂」?食藥署反擊「媽媽餵」:糖含量與母乳無差異、已要求下架影片
嬰兒奶粉成分超複雜!其實是在模仿母乳
嬰兒奶粉究竟怎麼製作的?
你曾相信這些嗎?嬰兒奶粉8大謠言停看聽!
食科學
食添加
日本企業以科學發酵強化天然營養 75種植物素材開啟功能食品新時代
果蔬原料大躍進!從顏色、纖維到風味重塑潔淨標章新價值
比糖甜300倍卻不苦?新一代甜菊糖3.0搶攻減糖飲料市場
天然香料新突破!室溫也能鎖住柑橘清香、延長飲料保存期
食包裝
水果貼紙也能分解!新型可堆肥標籤讓堆肥不再「卡塑膠」
聚焦便利、安全與永續!嬰兒食品包裝市場2035年達1606億美元
靈感來自冷凍豆腐!新型「果凍冰塊」不融化還能堆肥
麥肯錫全球11國逾萬人調查出爐!揭露永續包裝五大真相 價格仍最關鍵
食加工
無乳糖、糖分比傳統牛奶低75%!以色列打造The New Milk搶攻替代乳市場
植物肉成分好複雜?消費者最在意的「加工程度」該怎麼減少?
微重力的餐桌挑戰!太空餐如何克服味覺退化、抗輻射並撐過5年保存期?
咸豐草變身隨手茶包 農試所以機能配方打造清香溫潤草本飲
食追溯
台灣唯一原生可製茶植物揭密:山茶現蹤26處山林 208棵優良母樹啟動種原保存
波爾多與干邑大減產!熱浪重擊法國葡萄酒 收成創5年新低
超加工食品時代 隱藏在味覺裡的碳排與代價
永續飼主新選擇!研究揭植物性狗糧碳排最低、營養表現與肉糧相當
食科普
一匙鹽麴勝過鹽巴四倍風味 揭開發酵調味的美味祕密
從釀造時間到麴比例 讀懂味噌背後的科學與風土
每個美國人每年丟棄約73公斤食物!報告指出忙碌生活讓冰箱變垃圾桶
濃口不等於鹹!日本JAS標準揭密五大類醬油特色與釀造流程
農科技
葉枯病致死率可達30% 分子檢測成草莓產業最關鍵的病害監測工具
丹麥打造全球首座陸地循環魚場:副產物再利用實現零浪費閉環養殖
每天省3.5小時工時、13噸水!台灣首款乳牛清糞機器人助攻智慧畜牧轉型
產量稀少、香氣濃郁!台灣首波完熟奇異果開賣 酸甜比例完美再升級
食新聞
謠言拆解
「C碼」雞蛋不安全?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全支付盜刷爭議延燒、遭質疑個資外洩 官方澄清:為假冒釣魚網站所致、籲勿轉傳暗網謠言
網傳「農業部販售噴霧器」是假影片!中央澄清非洲豬瘟不會傳人和寵物、勿信網路謠言
「豬肉不能吃」是假消息!謠言擾亂防疫最重罰百萬
國際食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啟動新國家策略 食品科技正式列入成長引擎核心
從抹茶藍薊到辣味蜂蜜:英國甜味劑市場為何轉向天然與多用途?
從小型農場到全美最大放牧蛋網絡 VitalFarms如何建構10億美元的供應鏈?
氣候衝擊與供應鏈波動升高 百樂嘉利寶為何以「無可可技術」布局原料多元化?
即時新聞
日本輸台食品正式全面開放 不再要求輻射雙證與逐批查驗
行銷跑得比採購快!大苑子二度回應石虎柳丁爭議並致歉:考量不全
媒體走向何方?2025媒體晚峰會以三大專業講題剖析產業變遷與突破口
必勝客×林聰明×金色三麥×美廉社等9大重磅講者齊聚!2025飲食創新大論壇優惠套票熱賣中!
安心消費
文雅畜牧場蛋品外流1萬顆追查延伸至新北市 食藥署啟動高風險洗選場加強抽驗
文雅畜牧場場內封存25萬顆雞蛋將銷毀 違規外流台中的35家餐飲下游名單公佈
移動管制期間仍違規賣蛋?台中再查出文雅畜牧場外流4萬顆芬普尼雞蛋
彰化文雅牧場雞蛋與羽毛再驗出芬普尼 裁罰12萬元並移送檢調追查污染來源
食事追蹤
到底買了沒?大苑子「石虎柳丁」宣稱惹議!採購國產鮮果的永續定位為何翻車?
老化速度全球最快?三大洞察看見亞洲熟齡營養新需求
WHO警告全球鹽攝取超標兩倍 食品業掀起減鈉創新浪潮
僅18%棕櫚油可追溯源頭 歐盟反毀林新法逼企業加速改革
產業動態
AI正改寫實體零售:智慧訂貨、預測補貨、倉儲自動化成新標準 3大關鍵應用一次讀懂
液蛋品質一致性成餐飲新門檻!勤億如何以微波殺菌與均質製程建立市場標準?
Vegan主廚的返家之路:青鳥原味甜點用植物與記憶重現匈牙利滋味
全家攻微型商圈!科技店4.0導入AI鏡頭與無感支付 結帳直接走人
食生活
健康營養
台灣高血糖盛行率達12.8%!「穩糖5招」助逆轉糖尿病前期
吃巧克力能讓大腦更清醒?日本研究揭澀味類黃酮可啟動神經覺醒反應
代謝健康從一餐開始!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揭上班族三大NG行為
益人erom生食2.0:在快節奏裡找回食物最初的力量
飲食文化
日本刨冰為何這麼講究?冰塊、機器、碗型與湯匙決定一碗的靈魂
花生、香料、果香交織!帶你認識東南亞沙嗲醬的四種風味系譜
韓國便利商店成外國旅客旅遊熱點 「即食韓食」正改變旅韓飲食習慣
從椰漿飯到果香辣醬:帶你認識十種最經典的參峇風味
在地創生
從台灣藍鵲茶到石虎米、山麻雀小米:黃柏鈞如何用「流域收復」改變農業與棲地?
讓地方被嚐見!台東慢食節如何把傳統、創新與教育都端上桌?
從香菇到蜂蜜、金線連 林下經濟帶動青年返鄉、創造1.5億產值
湧動的靜流!屏東南島文化節以餐桌、策展、行動藝術打造流動的文化場景
美味食勢
奶昔大哥來襲!麥當勞11/19全台限量開賣周邊 香草草莓奶昔同步試賣
100%國產乳源發酵奶油做出義式經典!19號攜手林坤緯推出96小時天然酵母水果麵包
冬季草莓季限定甜點回歸!BAC推出高顏值覆盆莓草莓巧克力蛋糕
新東陽「懷舊好食光」復刻肉鬆罐 喚醒跨世代的味覺記憶
節氣飲食
木質調的春蜜上市!台灣原生水錦樹「紅柴蜂蜜」風味濃郁又帶有肉桂茶香
從建材轉變成太巴塱特色料理!花蓮箭筍正當季 一起用味覺了解當地文化記憶
高維生素C、鈣質和膳食纖維 !國產柳橙4月前都吃得到 3大挑選步驟報你知!
秋天到 柿子也黃了!澀柿、甜柿該怎麼挑?
食農教育
從「食安監控」到「食育永續」!新北如何打造零食安漏洞的「金食力」午餐?
里仁「永續飲食生活節」聚焦國產雜糧韌性:跨國農友、綠色餐廳與教育界共議未來
從「諸羅樹蛙」到「竹筍」 文雅國小食農教育串連大自然教孩子愛土地
用科技與土地認識「一口飯的價值」 興安國小老師曾志華帶孩子走進農田教室
食專欄
食品科學
孩子吃得夠卻長不高?研究:腸道菌穩定度決定生長關鍵
怕甜不敢吃水果?美國研究揭示:高糖芒果反而助控糖、降體脂
冷凍18分鐘重現職人手感!日本「碧壽司」改寫壽司出口不可能任務
螞蟻也能做優格、味道超級香?丹麥研究團隊重現保加利亞傳統發酵法
醫學營養
自律神經失調飲食指南:B 群、鈣、鎂怎麼補最有效?
板豆腐蛋白高、嫩豆腐低渣好吸收?營養師一次解答關鍵差異
壓力大腸胃亂?營養師公開一週三餐「低腹敏菜單」遠離腸躁困擾
魚油、魚肝油、磷蝦油、藻油怎麼選?一看就懂的Omega-3補充攻略
漁農畜牧
【食聞】2022花蓮食農博覽匯聚食農經驗 落實向下扎根
【食聞】大榮花園有機玫瑰救生態 打造友善無害環境
【食聞】木日光推廣柚香文化 與點心大廠乖乖合作發揚食農之光
【食聞】宇還地有機農場從科技圈回歸土地 實踐科技農夫夢
產業創新
數位農會崛起:直播、短影音、跨縣市合作如何重組農產供應與銷售模式?
從Jennie到Rosé 明星帶貨熱多久?環保杯數據揭露真正驅動成長的不是聯名
沉浸式餐飲成新戰場:光影、場景與科技如何重塑品牌體驗?
58%消費者高壓日常將如何改變市場?歐睿國際揭露2026年消費大轉向
飲食文化
當便當成為文化教材:地方飲食如何重塑風土記憶、建立族群共融?
高粱米成歐美新超級食物!高蛋白、低GI引爆無麩質市場
一年僅開22週 一棵樹就是一間餐廳!澳洲袋鼠島The Fig Tree的島嶼餐桌哲學
YO-CHi掀起澳洲優格冰淇淋革命!Z世代最愛的甜點品牌正改寫「第三空間」文化
食力特派
泰式料理遇上蔬食革命!泰維根如何從冷凍調理包做到國際市場?
【食・大人物會客室】從「李家宴」出發 一場家的滋味與品牌理念的交織旅程
【食・大人物會客室】酥!一咬就心動:福利麵包 × 水根行的創新聯名實驗
【食・大人物會客室】從現烘現煮到即溶創新:CAMA CAFE 如何打開咖啡新局
食驗室
Facebook
Twitter
line
醫學營養
陳勇利
中西博士醫生、臻品中醫院長。臨床治病同時、也根據近30年藥草經驗、推動台灣花草養生觀念、陸續獲得國際24項大獎肯定。
38
文章
HOME
食專欄
專欄作家
Featured Sections
專欄文章
喉嚨乾、皮膚癢、老是咳?中醫教你秋天這樣養肺最有效
2025/10/18
秋季天氣乾燥,許多人出現喉嚨癢、乾咳與皮膚乾裂等「秋燥症狀」。中醫建議3款花草食療,百合銀耳枸杞潤肺止咳、粉光參紅棗補氣提振、桔梗陳皮羅漢果化痰順氣。透過在日常保養,讓身體在換季時維持穩定與舒適。
季節交替喉嚨卡卡?中醫推薦4種花草茶舒緩乾癢、提升免疫力
2025/09/19
開學與秋冬交替時節,喉嚨不適成為常見問題。阿利博士指出,聲音沙啞與體質失衡息息相關,中醫將其歸因於肺氣不足或陰虛燥熱。日常保養可透過羅漢果、甘草、紫錐花與迷迭香等花草茶協助潤喉、支持免疫與舒暢呼吸。教師、學生與需要長時間用聲的族群,都能依體質選擇合適茶飲,避免聲音困擾演變為長期問題。
半夜易醒、難入眠?4款花草茶調養身體、放鬆養好眠!
2025/08/20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顯示,近5成台灣民眾自覺睡不好,每10人就有1人患慢性失眠。中醫觀點下,睡眠反映氣血運行與陰陽協調,常見失眠原因包含壓力過大、焦慮、作息紊亂與氣血不足。可搭配飲用西番蓮、洋甘菊、薰衣草與燕麥等花草茶,調整體質,改善淺眠與早醒問題。
便秘好困擾?中醫花草茶助攻 解決「卡關」窘境
2025/07/18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人一年吞下超過4.6億顆便秘藥,便秘已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困擾。中醫認為,便秘是全身氣機失調的表現,常見三類型:燥熱型、氣虛型與氣滯型,可透過搭配茴香、山楂與決明子花草茶,溫和調理腸道,找回每日順暢與健康。
穩定陽氣不靠猛補!3款男性日常花草調理法 從肝氣腎氣找回狀態
2025/06/14
性慾低落不只是「不行」,可能是身體求救!阿利博士分享3種花草,從腎氣、肝氣、脾氣三路調理,幫助男性恢復體力與親密活力。
從經前到經後都能喝!中醫師推薦4款女性專屬花草茶一次看懂
2025/05/11
經期不適是許多女性面臨的困擾,從經前的情緒波動、經中腹痛到經後疲憊,身心都可能受到影響。若根據自身體質和經期階段,選擇合適的的花草茶,如南非博士葉、玫瑰花、玫瑰果和乾薑等,就能夠幫助調理身體。
想喝花草茶減重?針對自身體質選合適的茶 才能讓身體代謝更有感!
2025/04/15
近幾年,飲用花草茶成為減重潮流,若想找到合適的減重方法,則需先了解自身體質,並結合適合的花草茶與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發揮最佳的代謝作用。
春天回暖手腳還是冷冰冰?3款天然花草幫助暖身循環
2025/03/17
春天回暖但手腳仍冰冷?氣血循環不順或陽虛體質是關鍵。阿利博士推薦3款養生花草茶,玫瑰花、茉莉花、菩提葉助你活血暖身、改善疲倦,讓身心由內而外恢復光彩。
消化不良只靠吃藥?3種天然花草 輕鬆養出好腸胃!
2025/02/18
本文介紹3款天然花草,薑黃、乾薑和茴香,能有效促進腸胃健康,改善消化不良與腹脹。阿利博士也分享了成功的調理案例,提供日常健康建議,讓你輕鬆享受無負擔的生活。
高傳染性麻疹疫情不可忽視!用4種天然花草茶構築身體免疫力防線!
2025/01/14
麻疹為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出疹前的症狀有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咳嗽,然而卻容易被忽視。因此為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推薦4種天然花草的飲用搭配,不僅提升免疫力,更可增強體力。
養肝就是養命!中醫推薦3款天然花草茶對症調理體質
2024/12/20
根據統計顯示肝病問題普遍,中西醫皆強調養肝重要性,本文推薦三款花草茶,根據不同體質調理,守護肝臟健康與身體活力。
枸杞養生全攻略!乾冷氣候如何依照體質搭配中藥材調養?
2024/12/03
枸杞性平味甘,歸肝、腎、肺經,能滋補肝腎、潤肺止咳、抗衰老護眼。適合改善眼睛乾澀、腰膝酸軟、喉嚨乾癢等症狀。此外,可依照自己的體質,食用枸杞並選擇搭配其他藥材,能發揮特定的調養效果。
秋冬養肺的食療方案!人參跟粉光參到底有什麼差別?
2024/10/18
秋冬季節來了!空氣逐漸乾冷、早晚溫差大,喉嚨開始乾癢、咳嗽甚至傳染感冒了嗎?在中藥界常被用於調理體質、增強免疫力的補氣明星——人參與粉光參,或許可以助你輕鬆度過乾燥的秋冬!
從中醫角度帶你看粥的食療功效!4個養生粥食譜大公開!
2024/09/19
食粥真的能養生嗎?讓我們從中醫角度,深入解析粥的奧妙,阿利博士不藏私分享美味又健康的養生粥品食譜,趕快學起來!
夏天好熱睡不好?中醫師教你吃對食物、讓你一夜好眠!
2024/08/16
夏天高溫潮濕,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失眠多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陰虛火旺,導致心煩意亂、難以安眠。做好飲食的調整與選擇則可以改善睡眠品質,在睡前有8種建議吃的食物可幫助睡眠,還有3種不建議的食物應盡量避免在睡前食用。
胃食道逆流可能導致食道癌?中醫師教你3妙招 避免火燒心保養胃部健康!
2024/07/09
胃食道逆流是因為現在人生活節奏快速、飲食不正常、壓力大等等的原因,成為了社會上常見的文明病。中醫師表示,多吃可以保養胃部的蔬果食材、減少咖啡因攝取、避免對胃部造成刺激的食物及行為,就能養成量好的飲食習慣,有效保養胃部健康,減少出現「火燒心」的痛苦。
身體能量失衡導致「上火」?中醫師推薦的降火氣飲食讓你享受清爽夏日!
2024/06/12
夏日炎炎,許多人都會火氣大的問題,並選擇食用冰品來降火氣;但是根據中醫說法,冰品只能暫時降溫,如果想要真正達到退火效果,除了了解自身是屬於「實火」還是「虛火」,多吃清熱解毒的蔬菜水果、養生茶和退火飲品都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火氣。
除了「紅麴」能降膽固醇 中醫師教你11個針對「高膽固醇血症」的飲食建議!
2024/05/09
天然的色素「紅麴」因含有Monacolin K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而「高膽固醇血症」是一個在初期難以察覺的疾病,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也能透過11個飲食建議和保健品來有效遠離、改善高膽固醇血症。
想要夏日輕盈、輕鬆甩肉不復胖!中醫師教你健康排毒3大招
2024/04/12
夏日即將來臨,阿利博士教你利用中藥藥浴法、減脂茶DIY和三道美味簡易排毒餐,來消解炎夏熱膩、促進新陳代謝更維持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
日夜溫差讓你鼻塞了嗎?中醫師教你對症下藥的5大招、預防鼻塞的8種生活方式!
2024/03/20
鼻塞是許多人日常的困擾,不僅可能降低工作表現,也導致睡眠品質下降。跟著中醫師的腳步,一起認識造成鼻塞的8大主因、5大治療方式、8種預防的生活妙招!
「皮蛇」纏身會致命?帶狀皰疹症狀、療程與預防措施一次看!怎麼吃可以增強免疫力?
2024/02/11
台灣俗稱的「皮蛇」其實就是帶狀皰疹,坊間經常流傳皮蛇繞一圈就會致命的說法是錯誤的,關鍵在於免疫力,免疫力疲弱時就可能患上帶狀皰疹。而無論是確診後治療或是積極預防,皆能透過飲食和生活作息來增強免疫力。
以藥治病、以粥扶正!大魚大肉後的飲食調理 吃粥緩解腸胃負擔
2024/01/24
春節期間,由於容易連續多日都吃豐富的大餐,高血壓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除了選擇降血壓的食物外,食用一些既能健脾養胃又有助於減脂的粥品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現代醫學研究曾證實,食用粥對身體有益,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米湯富含維生素B群、菸鹼酸、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質。建議在米湯中加入少許鹽,以幫助腸道更有效吸收其營養。
「會走路的肺炎」黴漿菌疫情升溫!如何以食療止咳潤肺、增強免疫力?
2023/12/12
黴漿菌肺炎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容易在人與人之間通過飛沫傳播,典型症狀包括喉嚨痛、倦怠、發燒、長期咳嗽。中醫師建議通過食療止咳潤肺,並且加強免疫力,有效地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秋冬換季一直感冒?中醫師教你提升免疫力要這樣吃!
2023/11/04
一般感冒、流感與新冠肺炎怎麼辨別?阿利博士建議在日常生活中,便可透過飲食習慣來「溫潤養肺」,達到提升免疫力的功效,熬煮1鍋美味的雞湯,暖胃護肺還可增強免疫力!
秋主金、肺主金!善用飲食、中藥、花草茶讓「養肺」事半功倍!
2023/09/08
善用節氣來養生,讓新冠疫情後的第一個秋天養肺事半功倍,中醫理論認為「秋主金,肺主金」,如何從飲食、中藥與花草茶來養肺?掌握中醫「補」的原則以及「降火去燥」,把肺臟保養好免疫力自然好!
夏天私密處搔癢難耐 該避免吃什麼?多吃這7種食物加強保養
2023/08/05
夏天悶熱女性常因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在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更容易造成私密處容易搔癢,可從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來保養、增加私密處的健康。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中醫師教你如何針對體質調養過敏症狀
2023/05/27
你也會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嗎?又或者吃特定食物時會皮膚癢、嘴唇或眼皮浮腫呢?這些都是過敏的症狀之一。要怎麼改善容易過敏的體質,中醫師建議不要自己隨便補,應請醫師確定體質後,再吃補藥。
夏天因濕氣重而擾人的關節疼痛 該如何藉由飲食祛濕?
2023/05/16
夏天的到來,天氣開始悶濕交替,而體內濕氣太重也會影響身體狀況與情緒,其中最擾人即為關節腫脹痛,可以透過泡湯與運動,透過皮膚除去濕氣,也可以吃對食物保養關鍵,但最重要的則是在日常減少重口味、喝酒、冰飲的不良習慣等。
各國仍有流行病盛行!怎麼針對體質補身體、提升免疫力?
2023/04/22
國境解封後出國旅遊數量大增,但各國可能都會有疾病在流行,因此如何加強免疫系統變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一起來看要如何增強自我免疫力,讓你出國不擔心。
春暖花開、放假連連讓你開工昏昏欲睡?中醫師教你如何把握春季養生好時節!
2023/03/12
春暖花開讓人容易產生「春睏」,又加上常常覺得連假後上班上課覺得生理不適嗎?這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一起看看怎麼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令人憂鬱的「收假症候群」,並且掌握春季養生的重點吧!
冬季泡湯養身不是人人都適合!泡湯能減肥是真的還是噱頭?
2022/12/31
冬天許多人會選擇「泡湯」來放鬆,雖然泡湯舒適又可促進新陳代謝,但有很多類型的人不適合,泡湯也須注意許多注意事項,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除了新冠還有流感!這些食物可以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 幫助你對抗冬天病毒!
2022/12/04
2022年12月1日起戶外開始可以不戴口罩,但除了新冠以外,冬季流感、副流感、腺病毒以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也非常盛行,要如何增強自身的免疫力來對抗冬天的病毒?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保護好喉嚨與呼吸道呢?
新冠確診痊癒皮膚癢、咳不停、一直拉? 中醫師教你10種後遺症調養對策 !
2022/11/03
在感染新冠疫情後,許多人雖然痊癒了,但卻有了後遺症,後遺症的類型百百種,例如:體質變寒、咳嗽咳不停、容易腹瀉和孩童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而這些後遺症可藉由中醫來調養。
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
2022/10/06
失眠,乃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困擾。而幫助入眠與維持睡眠品質的方式百百種,例如睡前吃含褪黑激素的核桃、富含礦物質鎂的深綠色蔬菜等,讓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秋天養元氣中醫師推薦這樣吃!「寒、熱、虛、實」4種體質怎麼分?
2022/09/13
到底什麼是「體質」呢?「體質」是指每個人受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習慣、服藥形式)所交互影響,而產生具有「寒、熱、虛、實」四種特性的身體特質。
病毒大戰未完!飲食、生活習慣、中藥草三管齊下 提升免疫力
2022/08/08
病毒變種再變種,治好病了又有長新冠,甚至還出現猴痘案例,疫情恐怕是每個人的夢魘,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預防病毒找上門,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生活壓力大讓你胃食道逆流嗎?中醫師建議6大食物照顧你的胃
2022/07/07
因為吃中藥又吃西藥,或是生活壓力大經常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狀況,究竟該如何改善生活品質避免胃食道逆流呢?中醫師建議刺激胃酸分泌的食品少碰觸,像咖啡及巧克力,可以改飲用花果茶,並採用中醫「複方」的方式。
確診後如何加速恢復體力、降低長新冠可能性?中醫師建議吃「粥」
2022/06/11
隨著衛福部通過中藥清冠一號的公費治療,正式作為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但與西藥相比,中藥是如何發揮功效治療新冠肺炎的呢?此外,如果真的確診了,應該要吃什麼來恢復體力才能盡快痊癒呢?原來吃各種不同食材製成的「粥」就能因應確診的各種症狀。
分類精選文章
自律神經失調飲食指南:B 群、鈣、鎂怎麼補最有效?
台灣有6至7成民眾深受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常見症狀包含失眠、心律不整、腸胃不適、情緒焦慮等。可透過飲食調整、運動、呼吸訓練及紓壓習慣,幫助改善並恢復身心狀態。
當便當成為文化教材:地方飲食如何重塑風土記憶、建立族群共融?
台灣飲食承載地方記憶與文化脈絡,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工具。從澎湖釜鍋便當呈現海洋風土,到台東部落草地便當展現族群共融,地方青年以飲食作為文化轉譯,將手路菜、人文風土與現代理念融合,讓餐桌成社會縮影,強化情感連結與文化傳承。
數位農會崛起:直播、短影音、跨縣市合作如何重組農產供應與銷售模式?
台灣農業電商在近年快速成長,農會角色也隨之重新定位。隨著冷鏈物流成熟、消費者網購生鮮習慣形成,以及政府推動數位轉型政策,農會從生產端支持者,進一步轉型為「品牌與行銷平台」。從電商上架、直播銷售、短影音內容,到訂閱制蔬菜箱與跨縣市合作,農會正以數據、品牌與服務重新組構農產供應鏈,打造更穩定與更具競爭力的城市農業品牌。
從Jennie到Rosé 明星帶貨熱多久?環保杯數據揭露真正驅動成長的不是聯名
Jennie、Rosé 等明星帶動環保杯話題快速升溫,聯名款更讓品牌在社群上瞬間爆紅。然而,從近一年網路口碑的數據變化可見,聲量高峰多來自明星效應,但影響消費者實際購買與長期回購的關鍵,仍回到功能性、材質安全、通路便利與永續行動。明星聯名能「帶來關注」,但並不等同於「帶來成長」。
高粱米成歐美新超級食物!高蛋白、低GI引爆無麩質市場
高粱米是天然無麩質、非基因改造全穀物,耐旱省水且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與抗氧化物,對免疫、血糖及腸道健康有益。可整粒烹煮或磨粉替代小麥,適合中西餐料理與零食製作,近年在西方被視為下一代超級食物,逐步受到消費者關注與喜愛。
沉浸式餐飲成新戰場:光影、場景與科技如何重塑品牌體驗?
沉浸式餐飲正從話題走向競爭力,光影科技成為品牌打造體驗差異化的新工具。當空間不再只是背景,而能與菜色、節奏與故事同步運作,餐飲體驗便升級為多感官的「可被記住的內容」。星巴克Dream Plaza旗艦店與eoi極致餐飲的近期案例顯示,光線、影像與敘事正重組餐飲場景,也重新定義消費者對「用餐」的想像。
編輯選文
讓地方被嚐見!台東慢食節如何把傳統、創新與教育都端上桌?
全國最大!第四屆花蓮食農博覽會11月27日開幕 從保種智慧到未來農場 花蓮縣政府推動永續農業發展
必勝客×林聰明×金色三麥×美廉社等9大重磅講者齊聚!2025飲食創新大論壇優惠套票熱賣中!
【2025食創獎入圍名單揭曉】47件創新方案登上飲食奧斯卡舞台 12/11頒獎典禮揭曉星等榮耀
壓力大腸胃亂?營養師公開一週三餐「低腹敏菜單」遠離腸躁困擾
咸豐草變身隨手茶包 農試所以機能配方打造清香溫潤草本飲
「C碼」雞蛋不安全?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嘉義市的全齡食農路:在地教育
從餐桌開始的永續行動 首惜廚
減法保健:現代保健的思維轉向
臺灣咖啡國際化受阻 2026
全家全聯麵包狂賣 傳統麵包
寶寶喝了什麼,寶寶不能說?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LINE@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