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飲食承載地方記憶與文化脈絡,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工具。從澎湖釜鍋便當呈現海洋風土,到台東部落草地便當展現族群共融,地方青年以飲食作為文化轉譯,將手路菜、人文風土與現代理念融合,讓餐桌成社會縮影,強化情感連結與文化傳承。
台灣,這座被譽為「美食之島」的土地,其豐富且細緻的飲食脈絡,遠遠超越了味蕾的滿足,它既是無數人記憶中的原點,更是引動返鄉、移居等地方行動最深層的文化符號,從離島海洋物產到本島原民的野菜便當,每一道常民料理都承載著山海風土智慧,串接起地方最真實的人際關係橋梁。
許多地方工作者已精準掌握了飲食之鑰,他們的美食口袋名單,不再只是遊客指南,而是外來者進入地方最快、最深刻的地方體驗路徑。當我們打開一只便當,深層的意義,是地方團隊將飲食記憶的應用與活化,成為地方創生核心策略的展現。

建和部落帶領學生認識部落美食。(圖片來源:部落草地便當粉絲團提供)
在這個飲食文化轉譯的過程裡,將社區媽媽的手路菜、部落的傳統儀式、漁村的日曬智慧,解構成可體驗、可消費的現代商品,飲食成為理解地方人文風土、社會價值與族群共融的最佳入口,地方飲食具備「建構地方樣貌」與「跨越族群共融」的雙重力量,地方團隊在販售的,是一套關於在地人如何生活、如何與土地對話的完整故事。
一餐飯的儀式,建構地方風土的社會結構
地方創生夥伴生活在地方,總是懂得將最日常的飲食,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青聚點夥伴中,不乏來自台灣各地玩轉飲食的創意高手,將飲食提升為一張微型的風土教材,實現功能性轉譯。
一、常民飲食的風土地圖:從便當解讀海洋生活史
澎湖的青聚點團隊「農嶼海」,以湖東社區的「釜鍋便當」為例,它已成為遊客慕名品嚐的料理。當便當盒開啟,日曬蕃薯籤飯、石鮔滷肉、花菜干與小管的搭配,不僅帶來美味衝擊,更是一張微小的澎湖風土食材地圖。便當呈現了澎湖海產豐饒、與自然共處的生活故事。它透過環保植物染布包裝的儀式感,將美味與永續環保意識結合,轉化為遊客心中最深刻的旅遊記憶與價值連結。地方夥伴精準掌握了澎湖常民飲食精髓,讓澎湖記憶得以被遊客以最直接快速的方式感受並體驗。
二、族群共融的媒介:用食譜跨越文化藩籬
飲食在社會結構中,更肩負著強化不同族群間共融性的使命,由潘晨綱帶領的青聚點團隊:台東「建和鹿寮—青年發想基地」,以便當作為媒介,將卑南族Kasavakan部落料理的精髓融入其中,推出了充滿文化底蘊的「部落草地便當」,其中包含用假酸漿葉包裹的傳統美食「Pinalupuk」、味噌醃製的特色鹹豬肉「linungun」、時令部落野菜,讓旅人在旅程中,能以最輕鬆、最無壓力的方式品嚐到部落世代相傳的飲食風味,進而產生對部落歷史、生活智慧的尊重與好奇。透過這種共享飲食的過程,打破了族群間的界線,讓文化在餐桌上實現了柔軟的交流與共融。

部落草地便當。(圖片來源:部落草地便當團隊提供)
三、地方青年的轉譯能力:人文風土的現代化融合
這些地方飲食案例,都有賴於地方青年精準的轉譯能力。他們是將「吃」轉譯為不同形式體驗的策展人,將人文風土、常民飲食記憶以及現代社會價值(如環保、食育、族群共榮)融合,讓飲食成為理解地方的最佳入口。這是將在地知識(Know-how)系統化為有情感並具備市場性的文化產品,使其能夠在現代數位化和情感疏離的社會中,重新構建人與人之間的媒介。
當餐桌成為社會的縮影,重新構建人與人連結的媒介
在台灣社會結構當中,飲食始終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媒介功能。它不僅是生理需求的滿足,更是社會結構中凝聚與情感連結的終極形式,當我們談論地方創生的永續,可以看到飲食作為族群、地域與文化標誌的深遠影響。
餐桌,成為社會的縮影,透過共同飲食的儀式,文化認同與傳承得以被具體表達,無論是透過教育、社區媽媽的手路菜,或是原住民的創意料理,飲食都是聯繫情感、串起關係的強力紐帶,它創造了共同的記憶與歸屬感,強化了群體與個體的互動關係,尤其在現代數位化、人際關係逐漸扁平化的社會中,重新建構了人跟人之間最溫暖、最直接的媒介。地方夥伴透過這些風土便當與飲食體驗,不僅為地方帶來了經濟收益,更深層地實現了文化傳承與社會關係的強化,是地方創生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體現。「地方飲食」躍升為文化轉譯的核心載體,它提醒著我們,最無法被複製、最能感動人心的創生模式,往往不在高科技的應用,而在於如何挖掘與轉譯那些最日常、最具有地方記憶的「山海的滋味」,也是地方創生在現今主流價值競爭中,成為堅實且充滿人情味的永續發展之路。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從香菇到蜂蜜、金線連 林下經濟帶動青年返鄉、創造1.5億產值
▶在地鳳梨變身法式糕點!米其林綠星簡天才攜手龍目社區創造農村新價值
▶千萬營收背後的歪果重生計劃:果嶼如何讓小農次級品再進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