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衛福部公告新增「膝關節保健」為健康食品14項保健功效之一,並公布專屬評估方法。未來產品須以人體試驗驗證功效,始可申請查驗登記。食品藥物管理署強調,健康食品非藥品,無治療作用,民眾切勿誤信誇大宣稱。
整理=編輯部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關節保健成為民眾關注焦點。衛生福利部2025年7月3日公告,新增「膝關節保健」作為健康食品可申請的保健功效項目,並同步訂定「健康食品之膝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未來業者若欲申請膝關節保健功效,必須依新訂規範完成至少12週、60人規模的人體試驗,觀察試驗對象在使用產品前後的關節疼痛、僵硬以及關節功能等指標的改善情形,並取得具統計意義的科學驗證結果,才能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提出健康食品查驗登記申請。
衛福部指出,目前公告的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已有14項,包含骨質保健、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免疫調節、牙齒保健、護肝、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抗疲勞、輔助調節血鐵、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以及此次新增的膝關節保健。
此外,業者送件後,還需經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召開專家會議審查評估,確定產品具科學證實的保健效果,才有機會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的「小綠人」標章,並在產品上標示具核准功效的健康聲明。
根據衛福部資料,台灣65歲以上民眾約有15%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且女性盛行率高於男性。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健康食品本質仍屬食品,並不等同藥品,也無法治療疾病。若出現身體不適,應循正常醫療管道診治,切勿輕信誇大療效或偏方,以免花冤枉錢又傷身體。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葡萄糖胺、軟骨素等可以減緩膝關節的「退化」嗎?
▶「南極蝦油」對治療膝關節炎有效嗎?美國醫學會期刊揭曉262人臨床實驗結果
▶台灣保健食品市值破千億!到底大家在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