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除栽培高粱外,還有詹森草、葦狀高粱等近緣野生種,雖常見如雜草,卻蘊含抗病耐逆境等基因,有望成為未來育種資源。

整理=編輯部

高粱(Sorghum bicolor)為禾本科作物,是全球5大穀類作物之一,性喜高溫,對長期乾旱及貧瘠土壤的耐受力極強,為半乾旱地區重要的主食作物,也廣泛應用於飼料、纖維、生質能源與釀酒等產業。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的挑戰,高粱的重要性益發突顯,是值得重視的關鍵作物之一。

路邊雜草也屬於高粱的親戚?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簡稱生多所)表示,根據2000年出版的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第5卷記載,台灣地區的高粱屬植物,除了高粱外,還有早年引入栽培做為牧草的詹森草(S. halepense)、擬高粱(S. propinquum),以及野生的光高粱(S. nitidum)。詹森草目前已逸出歸化為台灣各地開闊荒地常見的雜草,而擬高粱曾被認為已逸出歸化,但經過調查研究確認,野外並無逸出的族群或個體。

此外,掃帚高粱(S. bicolor var. technicum)在台灣也有栽培,顧名思義是做為編製掃帚使用的品種。2012年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另有葦狀高粱(S. bicolor subsp. verticilliforum)歸化於本島南部。詹森草、擬高粱、葦狀高粱與高粱親緣接近,是高粱的野生近緣種類,三者植株外型相似,僅小穗微細構造得以區別;光高粱則與高粱關係較遠,外型較易區別。

高粱屬植物花序放大圖(比例尺為5mm),A~E分別為高粱、掃帚高粱、葦狀高粱、詹森草、光高粱。(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推動在地契作、釀製新品種高粱酒

生多所指出,雖然高粱在台灣並非主要糧食作物,但在釀酒產業卻扮演重要角色。台灣高粱酒市場規模可達每年145億新台幣,關鍵原料高粱大多仰賴進口,為提升國產高粱比例,農業部與金門酒廠積極推動契作,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也與金酒公司合作,歷經多年努力,於2019年育成釀酒用高粱新品種「台南7號」、「台南8號」,期望增加國產高粱的供應。

野生種有望成為優良育種來源

生多所說明,作物野生近緣種(Crop Wild Relatives)泛指栽培作物的原種或遺傳關係較近的野生種,在生態系中經長期的演化,累積大量遺傳變異,是抗病、抗蟲、耐環境逆境及重要經濟性狀來源,對作物品種改良、產量與品質的提升有直接貢獻。目前台灣野外的高粱近緣種如詹森草及葦狀高粱,雖然外觀如雜草,卻可能是未來育種研究需要的優良性狀重要來源。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不是中國!你知道高粱酒起源自哪裡嗎?釀法從古今未變 竟然與土地貧瘠有關
種高粱省人力又省水!農委會媒合金門酒廠等團體長期收購 鼓勵農友轉作
賦予地酒風味的靈魂推手!台灣釀酒原料關鍵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