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全球每年有逾2兆隻魚蝦蟹被捕撈或養殖,卻長期缺乏動物福利保障。2025年,八大動保組織共同推出「海鮮福利標準模型」(MSWS),首度為海鮮供應鏈建立最低標準,涵蓋環境管理、疾病防控、人道屠宰與禁止殘割等規範。Costco、永旺、Espresso House等國際企業已承諾導入,顯示海鮮福利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全球食品產業邁向人道與永續的新常態。

撰文=編輯部

談及動物福利,多數人會想到非籠飼雞蛋、無妊娠欄豬肉(指沒有使用「妊娠欄」飼養,使母豬無法轉身)或友善飼養肉雞等標準,這些陸生動物在近十年已有改善。然而,占全球動物性蛋白質最大份額的魚類與甲殼類,長期未被納入企業福利政策中。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 Lever Foundation 的估算,每年全球消費超過1330億隻養殖魚、6300億隻養殖蝦,以及多達2兆隻野生捕撈魚類,但幾乎沒有標準能確保這些海鮮免於不必要痛苦。

如今,這一缺口迎來突破。由跨洲8個動物保護組織共同研擬的「Model Seafood Welfare Standard(MSWS)」於2025年正式發布,為食品企業訂定一套可實際操作的海鮮福利共同最低標準。

海鮮也需要基本權 MSWS填補海鮮福利空白期

MSWS的宗旨在於:消除海鮮供應鏈中最殘酷、最不必要的痛苦。它不要求立刻翻轉產業,而是建立一套「最低標準」,讓食品公司能將海鮮福利納入與雞、豬、牛同等重要的採購政策中。

在養殖海鮮方面,規範了4大核心:

1、環境管理:避免過度擁擠,確保適度放養密度與環境豐富化,降低攻擊與壓力。

2、疾病管理:每日監測水質(溫度、pH、溶氧、氨與二氧化碳),以疫苗預防疾病、減少大規模死亡。

3、禁止殘割:例如蝦眼柄切除(eyestalk ablation)這種為了加速繁殖而對母蝦造成傷害的做法,全面禁止。

4、人道屠宰:必須採用電擊或機械昏迷,確保魚蝦在失去知覺後才死亡。

在野生捕撈方面,則聚焦於漁法與屠宰的改進:

1、禁用高混獲與破壞性漁法(如拖網、炸藥捕魚)。

2、禁止使用活魚作餌或割除活體鰭。

3、捕獲後必須立即以昏迷方式屠宰,避免魚在甲板上長時間缺氧死亡。

4、捕撈過程須在60分鐘內完成,離水時間不得超過1分鐘。

Lever Foundation專案經理Astrid Duque指出:「過去幾千家食品企業在蛋、豬、雞上都有相應的動物福利政策,但一直缺乏針對海鮮的共同基準。MSWS正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白,提供一個可行、實際的框架,幫助企業消除供應鏈中最糟糕的虐待行為。」

海鮮福利不只是口號 從零售到運輸的可落地框架

即便目前已有科學研究證實魚與甲殼類會感受到痛苦,許多食品公司的採購策略也只是口頭上優先考慮動物福利,海鮮的動物福利政策卻仍沒有明確規範。當雞蛋有非籠飼承諾、雞肉有友善飼養肉雞、豬肉有無妊娠欄政策,唯獨海鮮沒有沒有任何保障,如此的選擇性忽視,難免讓人懷疑企業是為了形象而挑選性地制定規範。

與此同時,也有一批走在前端的企業已經展開行動,美國零售巨頭Costco承諾,其全美630間門市販售的所有養殖海鮮將全面符合MSWS;亞洲零售龍頭永旺(AEON)也宣布,馬來西亞所有海鮮與日本所有養殖蝦將納入標準;歐洲最大咖啡連鎖之一Espresso House,則在超過500間門店全面導入。除此之外,還包括義大利冷凍食品公司Findus、芬蘭零售集團S Group、美國郵輪公司Holland America以奧地利國際餐飲集團DO&CO,都已經把海鮮福利納入政策。

這些案例已經橫跨零售、餐飲、郵輪等不同產業,證明MSWS並非理想化的口號,而是一套能夠在全球供應鏈中真正落地的框架。

海洋供應鏈進入「人道永續」新世代

科學研究已證實魚類與甲殼類也會感受痛苦,但直到現在,多數企業仍未涵蓋其福利政策。MSWS致力於讓這些基本常識成為企業供應政策的「新常態」。引入該標準,不僅可以減少企業受到公眾批評,也有利於提升品牌信譽與履行永續目標。

此外,MSWS 中的水質改善與疾病管控措施,可進一步降低碳排放20~35%,在推動動物人道的同時,也為環境永續注入正向動力。未來,當我們選擇海鮮產品時,也是在支持更人道與負責任的海洋供應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他們也是能夠感受快樂與痛苦!英國《動物福利法案》:不要活煮章魚、魷魚、螃蟹、龍蝦!
瑞典率先全球達成100%非籠飼!如何突破障礙成動物福利先鋒?
【投書】畜牧發展如何兼顧動物福利?看德國如何透過「友善畜牧」壯大競爭力!

參考資料
▶Food Ingredients First, New welfare standard pledges to curtail fish and crustacean cruelties in seafood supply ch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