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歐美科研機構與食品企業組成的「Acetate Consortium」正推動「二氧化碳蛋白」技術,透過電化學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醋酸供微生物發酵,生產超過40%蛋白質含量的新型食材。該計畫目前進入第二階段,Spora米其林主廚投入開發食品原型,預計2026年展開消費者試吃。
撰文=編輯部
在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壓力下,如何減少農業對土地、水資源與碳排放的依賴,已成為全球食物系統轉型的迫切課題。歐美科研機構與食品企業正積極探索一項前沿技術——「二氧化碳蛋白(CO₂-to-Protein)」:透過捕捉二氧化碳並轉化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營養來源,創造低碳、永續的未來食品。
由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與美國西北大學等研究機構,聯合Topsoe、Novonesis、Orkla Foods及丹麥食物創新中心Spora所組成的「Acetate Consortium」,近期獲得2,170萬歐元(約新台幣7.5~8億元)資金,進入計畫第二階段,目標是將技術從實驗室推向食品原型與市場測試。
電化學轉換二氧化碳 讓醋酸成為發酵新養分
這項核心技術是透過電化學反應,將捕獲的二氧化碳轉化為醋酸(acetate),再以醋酸取代糖作為微生物發酵的主要碳源。這意味著,不僅能依靠微生物生產高蛋白,整個發酵過程無須額外添加蔗糖或澱粉糖源,從而減少對農作物的依賴,也不需要耕地與大量水資源,顯著降低糧食生產對環境的壓力,挑戰傳統的蛋白質生產模式。
在第一階段(2023~2025),研究團隊已成功開發能在100%醋酸環境中生長的微生物菌株,其細胞蛋白質含量超過40%,並於丹麥奧胡斯大學建置模組化試驗設施,完成從概念到中試規模的技術驗證。不過團隊也指出,如何提升電化學轉換效率與能源使用率,是後續放大應用的關鍵挑戰。
這項技術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醋酸鹽,供以發酵微生物進行發酵反應,過程中無須額外添加糖,顯著減少土地與水資源的消耗。(圖片來源:Spora Network)
米其林主廚助攻食品原型開發 讓科學走向餐桌
在第二階段中,Spora創辦人、同時也是米其林二星餐廳Alchemist主廚Rasmus Munk將帶領團隊,負責將這些發酵蛋白轉化為兼具美味、營養與文化適應性的食品原型。
研究團隊強調,技術突破固然重要,但要讓「空氣變食物」真正進入市場,還必須克服3大挑戰:
1、風味與口感優化:確保消費者願意嘗試並喜愛。
2、營養與消化性提升:提供高品質且易吸收的蛋白來源。
3、後處理技術改善:在顏色、香氣與功能性上貼近食品應用需求。
以二氧化碳創造永續蛋白 2026年進入市場測試
研究計畫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第一批食品原型,進行消費者品嚐測試與市場回饋收集,並依據測試結果持續優化配方後進入放大試驗階段。未來,「Acetate Consortium」將於丹麥、印度與肯亞展開市場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氣候條件與消費者接受度,以為後續商業化佈局奠定基礎。
Spora團隊表示:「透過將二氧化碳變成食物,我們能在減少碳排的同時,為全球帶來更永續、更具韌性的蛋白來源。」
審稿編輯:林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