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調查顯示,代謝異常已非中年問題,22~65歲民眾皆面臨風險。其中,7成民眾營養識能不足,常誤以為自己吃得健康,實際外食卻多為高油、高糖、高鹽,且超過3成出現腰腹肥胖卻忽略警訊。佳格食品集團於2025年11月6日正式宣布成立「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期盼從飲食教育、健康行為與生活環境三大面向出發,協助全民建立正確代謝觀念、培養良好飲食習慣,一餐啟動代謝力!
整理=編輯部
代謝力不是中年後才該關注!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陳宏麟理事長提醒,代謝問題已成為台灣全齡人口共同面臨的健康危機,不僅兒童族群需留意新陳代謝健康,40~60歲民眾中更有約89萬人屬於「代謝警訊」高風險族群。
3大NG行為拉低代謝力 你真的吃得健康嗎?
佳格食品集團長期致力於推廣國人營養教育和健康飲食理念,為協助國人提升代謝健康意識,攜手台灣營養基金會、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許青雲教授營養師,共同進行「代謝認知與飲食行為調查」。針對千名22至65歲辦公商圈族群,揭露3大常見代謝NG行為:
1、自認吃得健康,實際卻以高鹽/高油/高糖食物為主
2、自覺健康,卻忽略身體發出的代謝力警訊
3、無法正確辨識食物的營養分類。
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博士營養師提醒,維持良好代謝力的關鍵在於均衡飲食,建議民眾掌握「好醣、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四大飲食原則,持續培養正確營養知識與習慣,才能維持身體代謝功能與提升整體健康。
「代謝認知與飲食行為調查」結果顯示,當民眾未來面臨健檢報告出現代謝相關指標紅字時,超過3成會選擇透過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來維持良好代謝狀態。WaCare吉樂健康創辦人潘人豪教授指出,「社區、職場以及日常飲食環境同樣是塑造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社會支持系統。」
為協助台灣職場主力上班族族群建立代謝友善的生活環境,佳格食品集團於2025年11月6日正式宣布成立「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集結並攜手健康生活領域的專業夥伴,包含台灣營養基金會、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WaCare吉樂健康、H2U永悅健康共同推出「全民好代謝」3大行動計畫,期盼從飲食教育、健康行為與生活環境三大面向出發,協助全民建立正確代謝觀念、培養良好飲食習慣,一餐啟動代謝力!
代謝NG行為你中了幾項? 7成營養識能不足、7成三高風險拉警報
為幫助民眾維持代謝健康,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攜手台灣營養基金會、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針對1000名22~65歲辦公商圈民眾,進行「代謝認知與飲食行為調查」,許青雲進一步歸納上班族常見的3大代謝NG行為:
1、自認吃得健康,實際外食卻多為高鹽、高油、高糖食物
調查發現,雖有許多民眾認為自己在外食選擇時多選擇健康食物,但其中仍有3成早餐以麵包、吐司為主,這些精緻澱粉膳食纖維不足、營養素較少之餘,更常因搭配高糖果醬或奶油,長期攝取恐導致體脂肪增加。午晚餐則有4成5選擇以便當店餐點,如炸雞腿飯、排骨飯等,另有超過兩成選擇傳統小吃,如滷肉飯、麵攤、蚵仔麵線等。這些便當店與傳統小吃常以油炸、醬滷、勾芡等方式烹煮,容易攝取過多油脂、鹽分與熱量造成身體負擔。
2、自認健康,卻忽略身體發出的代謝力警訊
自認身體健康的民眾當中,超過3成有出現腰腹部肥胖的狀況。調查也進一步發現,22~29歲民眾有近4成、30~39歲民眾則有近4成5有腰腹部肥胖狀況,顯現代謝異常是全齡民眾都要留意的健康危機;然而卻有超過7成22~39歲的民眾認為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三酸甘油脂等,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顯示健康警覺心有待提升。
3、不清楚每日飲食指南之六大類食物
調查顯示,雖有近3成民眾完全了解6大類食物,但仍有近7成民眾不清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中的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6大類食物。如:玉米、南瓜屬於全榖雜糧類,卻有高達6成民眾誤以為兩者是蔬菜類,顯示民眾在基本營養識能上仍有進步空間。
從職場到生活圈 讓代謝力管理不再困難
佳格食品集團永續長陳文琪表示,佳格致力於成為「全家的營養健康夥伴」,期盼透過營養教育幫助民眾找回維持健康的核心力量。本次調查也顯示,如民眾未來遇到健檢報告有代謝相關問題的紅字時,超過3成會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來改善,因此佳格透過3大行動計畫,為上班族打造代謝友善生活環境:
1、推廣代謝力營養教育 找回維持健康的核心力量
吳映蓉表示,研究指出均衡飲食有助於提升身體代謝力,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解方,提醒民眾可掌握好醣、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4大飲食原則,有助於維持正常代謝機能。
好醣:良好的全榖雜糧類食物包含:燕麥、糙米、玉米、地瓜,能幫助增加膳食纖維、營養素和植化素攝取。
好油:油脂建議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高油酸葵花油,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高纖: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和維持消化健康,可以多食用蔬菜類、水果類、菇類、藻類及全榖雜糧類等高纖食物。
優質蛋白質:來源有豆類(毛豆、豆漿、豆腐)、魚/海鮮類、蛋類、肉類(雞胸肉、豬肉)、乳製品(牛乳、優酪乳、起司),有助於肌肉生長、組織修復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此外,為回應本次調查中半數民眾的期待,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LINE官方帳號也將持續提供多元日常健康飲食資訊,幫助民眾輕鬆了解更多代謝力營養教育內容,管理自身代謝健康。
2、與米其林綠星蔬食餐廳共創線上線下「代謝友善餐飲」
調查結果也發現,近5成民眾認為健康餐點難兼顧美味、種類少容易膩而放棄。為幫助全齡人口也能有更多營養健康的外食選擇,佳格食品集團與知名米其林綠星蔬食餐廳「小小樹食」推出「好代謝經典餐」,將店內招牌燉飯、佛陀碗加入花米穀飯與橄欖油烹調;甜點與飲品則使用大燕麥片、燕麥飲以及希臘式優格製作,期盼透過好醣、好油、高纖及優質蛋白質等食材,提供民眾健康、美味兼具的餐桌體驗。此外,考量部分民眾有自煮習慣,亦推出「居家好代謝食譜」,動手作一餐啟動代謝力!
3、串聯照護網絡 促進職場與社區民眾代謝力
佳格食品此次亦邀請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WaCare吉樂健康、H2U永悅健康分享各自如何透過數據強化代謝力照護網絡,促進民眾營造健康生活型態。其中,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與WaCare吉樂健康自2024年起共同合作推廣數位社會處方,建立由數據驅動的數位健康服務模式。透過醫療數據,結合運動、藝術療癒、社交互動、自我照護與文化參與等多元介入方式,協助民眾以生活化行動改善健康行為,並透過數位平台串聯醫療與社區資源,落實「營造健康生活型態」的政策願景。
陳宏麟表示,透過「醫病協力」模式,醫療端提供專業知識,病人端則需從生活中落實健康飲食、運動等行為,有感介入才能提高民眾執行健康行為的意願,有效維持良好代謝狀態,促進健康生活。
潘人豪表示,根據觀察,民眾要自行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的難度較高,因此建議台灣可參照國外「社會處方箋」形式,不僅是醫師針對慢病照護開立藥物治療,將提升代謝力所需的運動、飲食知識轉為民眾日常生活可參與的營養教育課程、社區活動講座,又或是搭配智慧穿戴裝置、App等數位介入工具提升民眾改變行為的動機,針對不同人打造合適的個人化健康計劃。
而國內最大健康數位平台H2U永悅健康,也透過創新的「H2U pano 健康全景平台」,為員工提供整合性的營養、運動與慢病管理服務,包含精準篩檢與數據分析、專家諮詢、健康識能課程等。H2U永悅健康營運長杜君哲期盼能透過數位平台,幫助企業全面提升職場健康力,從而顯著提升員工的幸福感與對公司的向心力。
「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以串聯整合國內外跨領域專業與產官學醫研夥伴,共同推動精準營養與建構亞洲健康生態圈為核心目標,期盼打造全人全齡共好的健康社會。未來將持續攜手更多產、官、學、研各方策略夥伴,共同推動健康倡議與營養教育行動,以創新行動驅動健康永續新世代。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吃對比動多更重要?研究揭低加工飲食才是減重關鍵!
▶外表不胖也可能肌少!「肌少型肥胖」成銀髮族隱形殺手 死亡風險恐增184%
▶別等跌倒才知道骨鬆!骨質保健「5大關鍵習慣」一定要提早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