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美食街
寶寶米餅
食驗室
食創獎
新品報告
食專題
最懂吃的台東 品味好食台東的
以台東當地食材變化的週間限定越南料理:越來越家鄉味小吃
傳承手工好味道,賦予食物新價值:大涼冰果店
釀酒就像等待好事發生,期待開封時的驚喜:烤茶地
貫徹「豆的職人」精神,賣豆腐、但不只做豆腐:豆芳華
2021百貨美食街消費行為大
消費典範的移轉,讓百貨也不得不看到餐飲的集客力
小團體外食最方便的選擇!百貨美食街齊聚多元美食,搶攻多時段複合客群
近6成民眾去百貨美食街最愛日式料理,韓式料理緊追在後
民眾去百貨美食街越來越在乎用餐體驗,空間設施左右體驗感受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細分市場】素食商機人人搶,統一超卻大費周章用13種鮮食分類,解決素食者外食需求
【綠能經濟】70歲彰化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少超過3萬噸溫室氣體
【數位升級】上市70年第一次不投電視廣告!黑松沙士打出成功的全數位化行銷處女戰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推動潔淨標章,最難的不只是成本
500項商品、700項原料大變身!全家用3年掀起Clean Label少添加革命
【食聞】「減法思維」讓涼麵更美味!全家鮮食研發秘密大公開
【食品創新】與其等待,不如自己動手做! 全家從通路直接跳下來開發少添加食品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網購食品趨勢檔不住,電商銷售成長率狂飆、遠超實體通路!
「宅在家」時勢推升網購買氣!4成民眾養成每月固定購買習慣
55%民眾曾因網路開箱影片而入坑!臉書直播成為「宅食品」聲量討論王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獨家揭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數位轉型策略
食科學
食添加
天然的最好!水萃法萃取胭脂樹,天然色素運用範圍廣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
顏色越漂亮越讓人想吃?感官實驗證實視覺刺激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食包裝
可食用包裝的材料有新發現!牛奶蛋白可塑性高、還能補充營養!
千篇一律的葡萄莊園設計太老套了!這12款小清新葡萄酒包裝讓你未飲先醉
鋁罐包裝、紙吸管、互動式......飲料包裝設計如何再創新?
啤酒食裝秀拼顏值!這13款啤酒包裝美到讓你捨不得喝
食加工
【食聞】什麼是「HPP」技術?用來製作鱸魚精,竟能保存更多營養?
【食聞】補充蛋白質還有更多選擇!這些植物蛋白食品絕對出乎你意料!
米酒頭、米酒水、料理米酒、純米米酒...到底差別是什麼?
微藻富含營養成為食品潛力新星,腥臭味仍是目前最大的絆腳石
食追溯
巧克力名列生產里程最高的食物之一!一張圖帶你看懂巧克力產業鏈
不在全球主要可可生長帶!最北可可生產國「台灣」靠什麼本事躍上國際舞台?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學習如何與土地生命友善共存!3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食科普
貴鬆鬆的細胞培養肉怎麼來?超市的肉品也可以做人造肉嗎 ?
路邊的野菇別亂採!「綠褶菇」看似無害卻能讓你中毒
帶人蔘與堅果風味的蜂蜜?冬季超稀有、低溫難採收的「鴨腳木苦蜂蜜」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農科技
疫情肆虐影響食農供應鏈,AI與機器人導入將成農業救星
【食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業,「好食好事種子計畫」加速你的食農夢想
智慧科技改善稻作缺水困境!台中農改場開發遠端水閥App提升灌溉效率
【食聞】疫情無法動搖的正確價值!台灣農民如何用「永續」、「透明」走出自己的路?
食新聞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國際食事
世界最大零售商沃爾瑪也開拓雲端廚房業務!為什麼要在超市裡設廚房?
搶救販賣機業績!日本可口可樂推訂「月」制、34萬機台飲料任取
吃硬不吃軟!最新研究顯示日韓零食偏好脆硬口感,韓國愛甜、日本嗜鹹
花1.5億買超級盃廣告、蓋全球最大植物奶工廠!Oatly大動作打造全球燕麥奶帝國
即時新聞
第二屆「罐頭產品創新大賽」學生競爭激烈!甜粥、鳳梨凍飲等奪「罐」商品可望上市
2021台灣文博會「數據廟」4月登場!3大展區策展亮點大公開
台灣本島首例!萬里海漂豬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
灃食「感謝校廚」繪畫比賽徵件中!畫下辛苦校廚的身影、首獎8000元獎金等著你
安心消費
市售油品需注意重金屬與反式脂肪,北市抽驗30件均符合規定
【食聞】榮獲雙潔淨標章肯定!模範生綠色「乖乖」的趣味冷知識
【食聞】走在法規標準之前,掌握後疫情食安新商機
北市衛生局公布兒童休閒食品抽驗結果,品質檢驗、包裝標示全過關!
食事追蹤
豆腐,皮請繃緊!素食界最新寵兒「天貝」來了!
國內外嬰兒食品重金屬風暴不斷,廠商的責任是什麼?
【投書】全球食品產業都在關注!你注意過你吃的東西有Clean Label嗎?
揚名海外的牛頭牌沙茶醬,品牌命名全因沙茶醬之父喜歡牛?
產業動態
全球「彈性素食主義」人口已達42%!年輕人吃素竟與社群媒體有關?
【新品報告】43%飲食新品強調便利性!隨時可吃、獨享食品滿足快速需求
酸酸甜甜的寶寶點心!食驗室評測「bebdang寶寶優格球」:小巧輕脆、營養美味
台灣一年浪費373萬噸食物!有春分享協會呼籲用分享解決食物浪費問題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擇食哲學隱喻個人品味 ,「蔓越莓核桃」囊括美味與健康的秘密!
納豆研究新突破!中興大學發現納豆萃取物能殺死黑色素癌細胞
【食聞】輕鬆補充堅果+葉黃素,生活「晶彩」不費力、健康看得見!
難吃便當菜「電話線」海茸有大功效!最新研究發現可望解決化療併發症
飲食文化
神秘又難以還原本味!台菜最難傳承的金字塔頂端「阿舍菜」
【食聞】簡單美好由細節編織,義大利國民美食「佛卡夏」與台灣在地的記憶再現
南非街頭的明星美食「蓋茲比」!這款巨無霸潛艇堡竟是無意間的發明?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草仔粿?綠色外皮又是什麼原料?
在地創生
什麼都賣等於沒有特色!開發核心和稀有菜單,讓顧客更有興趣
長途火車的暖心糧食!從月台發跡、溫暖旅客50年的「關山便當」
訓練味蕾嚐出食物細膩本味!「旗遇海味」對食的堅持與傳承
秉持「身土不二」精神、讓人味覺更敏銳的神奇麵包:不二麵包店
美味食勢
水色橙亮的台東在地紅烏龍你喝過了嗎?紅烏龍快閃店四月起松菸登場
澎湖花火點亮商機!全家推出新款花火冰品與生啤
吐司邊也能變啤酒?酉鬼「吐司去邊大冰紅」早餐啤酒新上市!
超搞剛酸甜蘋果丁!ChizUP!「母后愛啵起司蛋糕」讓母親節共創有趣回憶
節氣飲食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霜降食 白柚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聞】秋日進補聰明吃,營養師說這樣補超清爽
食農教育
蔬食也能好好吃!灃食百道蔬食食譜公開上網,提供校園午餐創意作法
綠領農學市集3/20、3/21台大驚喜設攤,在日常中實踐綠色理念
讓孩子動手玩「食」驗!透過繪本和桌遊培養孩子的選食力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食專欄
食品科學
植物也有膠原蛋白?別被誤導了,一次搞懂什麼是「植物黏多醣」!
千尋老爸變成豬的原因是吃了禁忌的腔棘魚?腔棘魚到底是什麼味道?
海洋最強抗氧化劑的神奇之處!鮭魚、蝦蟹呈紅色全因為它?
90%幸福感來自腸道?追求小確幸從好菌飲食開始
醫學營養
缺乏維他命D得新冠肺炎機率會上升?小心別被營養補充劑的誇大功效所騙
遠離痛風飲食,比起黃豆更應該避吃的食物是這些!
懷孕初期吃什麼?飲食關鍵3營養,吃出好孕道!
以油漱口可以排毒?小心反而使口腔環境更惡化!
漁農畜牧
台灣首例鳳梨釋迦經20天貯運新鮮銷往杜拜!是因為做好那個技術才能成功外銷?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產業創新
全聯和麥當勞都推出咖啡微電影,哪個品牌打動了你?
麵包店賣滷味、速食店賣春捲?如何運用差異化創意留住顧客的心?
好喝還不夠,還要好看、好聞!療癒香氣成為日本即飲茶創新賣點
日本啤酒市場跌至全盛期6成水準!麒麟、朝日兩大啤酒品牌如何力挽狂瀾?
飲食文化
披薩可以多精緻?在台灣做「美食披薩」的義大利職人安德睿
別把煩惱一起吃下肚!Whole Foods攜手冥想App打造「正念飲食」影音食譜
從東京移植到高雄,Liberté開放式劇場空間打造法餐新熱點
森林大火摧殘過後,澳洲葡萄酒產區如何復甦?
食力特派
【線上收聽】巧克力不只好吃,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小故事!
【線上收聽】牛肉的乾式熟成與溼式熟成如何區別?
【線上收聽】討厭香菜竟跟基因有關係?
【線上收聽】酒釀湯圓的甜味是怎麼來的?
食驗室
HOME
食科學
食加工
MACHINING
食加工
【食聞】什麼是「HPP」技術?用來製作鱸魚精,竟能保存更多營養?
2021/04/13
一般人想到鱸魚精,第一直覺恐怕是一股濃濃的魚腥味,但是運用食品高壓加工技術加上用天然辛香料調味,鱸魚精竟然可以保留食材原始美味與營養,讓一般大眾及特定族群可以輕鬆補充到優質蛋白。
【食聞】補充蛋白質還有更多選擇!這些植物蛋白食品絕對出乎你意料!
2021/04/12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消費者對蛋白質需求的增加,替代蛋白領域的創新和研究也更上一層樓,在各種來源的替代蛋白中,植物蛋白發展最為強勢,應用層面也越加廣泛。
米酒頭、米酒水、料理米酒、純米米酒...到底差別是什麼?
2021/04/06
2021年3月10號,台灣菸酒公司宣布將停產一項長紅數十年的產品「特級紅標米酒」,綜合多方考量決定讓其正式走入歷史,但市面上這麼多不同的米酒類產品,之間的差異與取用酒的部位有關之外,料理米酒的誕生又與台灣加入WTO有絕對的相關。
微藻富含營養成為食品潛力新星,腥臭味仍是目前最大的絆腳石
2021/04/05
微藻由於營養價值高,被視為可以添加於食品、飲料與營養品中並保留其營養特性與功能性的明日新星原料,但即便是如此,能不能夠永續發展,才是左右新星原料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細胞培養肉商業化的挑戰!植物性介質可以取代價格昂貴的胎牛血清嗎?
2021/03/20
要讓細胞複製,必須讓介質浸泡在充滿養分的介質中。介質眾多工作之一便是傳遞胰島素,這對培養許多脊椎動物的細胞是必要的成分。過去科學家用胎牛血清作為介質,成本較高,現在開始嘗試用植物性介質取代胎牛血清。
健康需求推進功能性食品市場成長,但消費者最在意的其實是「口味」?
2021/03/13
由於健康飲食與健康生活的意識抬頭,功能性飲品的需求可說是不斷再提升,但除了產品本身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求以外,功能性食品是否能成功,「口味」成了影響消費者購買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中又以「巧克力」口味最受歡迎。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2021/03/02
樂扉寶寶米餅使用工業用氮氣充填,遭檢舉後已全台下架並接受退換貨。工業級與食品級原料,在食品加工運用上是常見的分級指標,即使同樣都是充填用的氣體,要怎麼分成兩種不同的級別,全與氣體的「純度」有關,而不同的氣體結構,會帶給食品不同的品樂扉寶寶米餅使用工業用氮氣充填,遭檢舉後已全台下架並接受退換貨。工業級與食品級原料,在食品加工運用上是常見的分級指標,即使同樣都是充填用的氣體,要怎麼分成兩種不同的級別,全與氣體的「純度」有關,而不同的氣體結構,會帶給食品不同的品質與質量上的影響,兩者間的價差約一倍,讓想要節省成本賺取價差的廠商有機可乘、賺取價差。質與質量上的影響,兩者間的價差約一倍,讓想要節省成本賺取價差的廠商有機可乘、賺取價差。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2021/02/04
新聞事件中消費者購買冷凍蝦時,發生重量一半以上來自冰塊的問題,不過這層冰其實是來自加工技術「包冰」,能夠避免冷凍導致品質改變的情形發生,法規雖未規定要標示包冰率,為避免發生消費糾紛,業者還是須控制包冰率,並將之標示於包裝上。
【食聞】優格戰國時代來臨,你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發酵的「天然濃」嗎?
2021/01/25
走進超市的乳製品區,眼前一片琳琅滿目的優格,比口味、比濃度、比營養、比價位、甚至比熱量⋯⋯無疑已進入優格的戰國時代。事實上,如何從中選出真實發酵的「天然濃」,才是你應該關心的優格顯學!
想吃什麼,一台食物列印機通通搞定?該如何達到印刷可食的境界?
2021/01/06
3D列印技術的開發,在食品界發展一直是不斷再進步的新興技術,但食材列印並不如一般的列印容易,不只是機具限制,食材油墨的適用性也是一大重點。
基隆常見的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2020/12/30
「蛋腸」有著黃澄澄的馬卡龍形狀,在基隆的大街小巷都看得到它的身影,但是出了北部卻很少見到這樣的食材,原來是因為沒有加任何添加物,保存不易的緣故所致。
只要乾燥就能殺菌?乾燥殺菌法為何能延長食物保存期限?
2020/12/28
生物需要水分才能夠生存。因此,去除食物中的水分,經過乾燥,細菌就無法生存。古人運用這項原理所開發出的就是乾貨。但是細菌相當頑強,一般乾燥狀態其實難以殺死消滅細菌。
早餐麥片是發射出來的?一起來認識讓穀類食品成型的「膨發」技術!
2020/12/27
「膨發槍加工」(gun puffing)是穀類食品常用的加工技術,當壓力容器內的壓力達到大氣壓的14倍(14,000百帕)時,緊扣著蓋子的金屬鉗會被鐵鎚用力一敲,砰地一聲釋放蓋子與所有壓力。然後,所有的麥粒會像是從大炮中猛地飛出來一樣,且由於壓力瞬間下降,每一粒小麥中所困住的水分會突然變成蒸氣,讓糊化的澱粉膨脹鼓起,成為你早餐常吃的麥片。
花青素含量比鮮果更多!桑椹果乾解決鮮果保存問題
2020/12/10
苗栗場開發桑椹果乾製作技術,果乾可直接食用,或當成加工素材。苗栗場表示,桑椹果花青素含量約458 mg/100g,桑椹果乾製成率約鮮果重量10%~12%間,其果乾花青素含量大量提高至4,634 mg/100g,可望成為保健加工產品樣態新選擇。
含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零食」有突破性成長!全因食品加工技術進步了
2020/11/25
根據全球市場諮詢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在2017年追踪了與「酮」有關的首批新零食,到2018年產品品項仍少於50種,但在2019年增加了5倍。這股生酮零食風潮朝全球席捲而來,又有什麼困難是需要克服的?
香腸「腸衣」怎麼跟宗教扯上關係,進而影響全球供需?
2020/11/18
包裹在香腸外的腸衣主要分為兩種,天然與人工。但由於宗教特殊群眾的需求增加後,原有的腸衣原料已供不應求。
釀造葡萄酒產生的廢料別浪費!研究發現具有保健產品開發潛力
2020/11/06
葡萄酒是全球重要農產加工產業之一,但你有想過釀造葡萄酒過程中的果皮、果肉、葡萄莖都去哪裡了嗎?過往廢棄的這些廢料,透過研究發現其實可以達到更好的利用,變成保健產品,同時也能解決廢料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植物肉不只來自黃豆、豌豆,就連大麻也要軋一腳!
2020/10/31
紐西蘭替代蛋白公司Sustainable Foods計劃在2021年推出以當地種植的大麻製成的植物肉。創辦人Kyran Rei表示,大麻為基礎的肉將含有很高的膳食纖維含量,多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9%,是動物肉以及其他植物肉產品無法獲得的好處。
【食聞】你所不知道的美國乳酪—穩坐世界產業龍頭的秘密!
2020/10/30
美國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隨著移民社會衍生出不同的烹飪傳統。一開始,乳酪只是農場家庭自產自用,隨著工業革命發展,產量也逐漸提高。如今,美國運用大型的現代化設備,生產世界上4分之1的乳酪,成為乳酪生產大國。
【投書】喝茶、配菜、抹麵包都離不開果醬!你知道俄羅斯果醬其實分4種嗎?
2020/10/28
俄羅斯果醬分4種,在製程、質地、使用方式都有差異,可以直接食用,或塗抹麵包、沾醬、配菜,也可以當作烘焙產品餡料、蛋糕裝飾,一起來看俄國人的果醬飲食文化吧!
不再需要手工挖!全球第一台百香果取漿機助攻手搖飲產業
2020/10/16
新一代百香果取漿機利用開孔機構先進行百香果上方果殼的開孔,再應用果漿抽吸探管以真空吸力進行果實內部果漿抽取,同時也在探管外部產生高壓氣旋,對百香果內部的種囊進行衝擊,可讓果囊與內部胚膜脫離而被完全吸取。
沒有葡萄的葡萄酒、沒有咖啡豆的咖啡!分子技術成下一波食品趨勢?
2020/09/18
舊金山新創公司「Endless West」利用分子科學技術打造不需要在酒桶釀製,幾天就可以製成的葡萄酒、日本清酒與威士忌。西雅圖新創「Atomo Coffee」則運用此技術,打造不需要咖啡豆的咖啡,近期更完成900萬美元融資,要加速生產。
研究發現「食物質地」影響飽足感!下一代食品開發除了好吃,還得想辦法解決肥胖症
2020/09/02
現在人常藉由美食紓解壓力,不過好吃的食物可能暗藏肥胖風險!越來越嚴重的肥胖症問題,將是下一代食品需重視的地方。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 2020年7月刊登的研究表示,透過改變食物質地,可以讓食用者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攝取,更加著重「健康意識」,以作為「下一代食品」開發的參考。
牛排、披薩、義大利麵都要它!想做出經典辣醬TABASCO,得先在釀酒桶放3年!
2020/08/28
「TABASCO辣椒醬」是牛排、血腥瑪麗等料理常見的調味佐料,衍伸至今已有9種口味,在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然而,「TABASCO辣椒醬」製作卻相當耗時,除了需進行一般辣椒醬製作的攪碎、煮熟等步驟,其生產還需將磨碎的辣椒醬放入釀酒木桶陳化3年才得以完成。
【食聞】孕媽咪想補身,滴雞精怎麼挑?掌握三大關鍵心法!
2020/08/14
根據調研機構統計數據,滴雞精在台灣的市值已突破20億,且持續以2位數增長,顯示出滴雞精在補品及孕哺市場中的一席之地。
沒有包裝技術和特殊包材的革新,就誕生不了這碗豐富配料的泡麵!
2020/08/05
食材經長時間熬煮並濃縮成為萃取物,可再加入其他調料製成濃縮湯頭。而隨著包裝技術的發展以及包材的改進,使液體湯包能更廣泛地出現在包裝食品中,甚至可以不需添加防腐劑。
放越久味道越濃郁!微生物是熟成起司不可或缺的美味小幫手
2020/07/29
新鮮起司是短時間發酵而成,可直接食用;熟成起司則依據熟成期間的微生物種類來分類,是放置於溼度高的熟成庫發酵,並不是因為加熱而成。
生產效能提升20%!農改場研發芒果自動削皮機,省力又省能源
2020/07/28
為了完善芒果優質加工與多元應用體系,加值芒果產業鏈,並提供消費者天然農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新選擇,台南農改場研發自動削皮機和熱加工乾燥技術,可節省人力和能源損耗,更能提高生產效率20%。
為什麼泡麵的粉包一沖就能變成湯?讓美味濃縮的粉末化技術
2020/07/28
泡麵的粉末狀濃縮湯頭,是以乾燥技術將液體湯頭的水分去除,將其變成乾燥細小的粉末,其中又以噴霧乾燥技術最廣為使用。
嬰兒配方食品將有新原料可使用!添加後可縮短與母乳的功能性差距
2020/07/22
衛生福利部於2020年7月22日預告訂定「以基因改造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1540菌株發酵生產之食品原料「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規定限用於嬰兒配方食品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使用限量則為1.2公克/公升(以即食或依標籤指示調配後供食之狀態作 為計算基準)。
Facebook
Twitter
line
台灣百貨美食街人氣大公開!新光三越、遠東、漢神奪下北中南冠軍
2021/03/10
《食力》獨家調查,把逛百貨當生活娛樂的台灣人,在各大百貨紛紛搶攻餐飲市場、升級美食街時,消費者到底心屬誰家?調查發現台灣消費者最愛的還是全台店數最多的新光三越,而擁有網美等級裝潢的京站勇奪單店最受歡迎美食街,而北中南百貨美食街人氣王則是新光三越、遠東(含大遠百)、漢神百貨/漢神巨蛋。
閱讀更多
編輯選文
花1.5億買超級盃廣告、蓋全球最大植物奶工廠!Oatly大動作打造全球燕麥奶帝國
微藻富含營養成為食品潛力新星,腥臭味仍是目前最大的絆腳石
吃硬不吃軟!最新研究顯示日韓零食偏好脆硬口感,韓國愛甜、日本嗜鹹
米酒頭、米酒水、料理米酒、純米米酒...到底差別是什麼?
你以為你吃的真的是「希臘優格」?看清楚你吃下了什麼添加物
民眾去百貨美食街越來越在乎用餐體驗,空間設施左右體驗感受
2021台灣文博會「數據廟」4月登場!3大展區策展亮點大公開
【新品報告】43%飲食新品強調便利性!隨時可吃、獨享食品滿足快速需求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最懂吃的台東 品味好食台東的
2021百貨美食街消費行為大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