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全球農產品與食品原料巨頭嘉吉(Cargill)正以創新策略改造其可可供應鏈,從西非可可莊園到歐洲加工中心全面減碳。透過太陽能倉儲、電動內河船、生物質鍋爐與液化天然氣運輸,年減碳超過31,000噸,距離2030年「每噸產品減碳30%」的宏願持續靠攏,彰顯農業領域達成氣候目標的可行路徑。

撰文=編輯部

全球農產品與食品原料巨頭嘉吉(Cargill)自主檢視其西非供應端,在象牙海岸的可可農場展開一項創新實驗:以往被丟棄的可可豆外殼,如今被集中回收並用於當地工廠的生物質鍋爐,取代部分傳統能源作為熱源。在過去,這些可可殼多被露天焚燒,造成空氣污染,也未能發揮其能源潛力。**根據嘉吉估算,這項作法每年可減少約19,000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4,000輛汽車每年排放量。**這不僅降低碳足跡,也為當地農業社群創造附加價值,推動循環經濟的應用實例。

在迦納Tema地區的可可加工廠,嘉吉亦導入太陽能板供應部分營運用電,並全面汰換一次性塑膠包材,改為使用可重複清洗的ISO認證運輸槽,預估每月可減少約100公噸的塑膠廢棄物。

嘉吉歐洲與西非區可可事業總監Emiel van Dijk表示:「永續對我們而言不只是單一專案,而是一種營運方式。」這正體現企業將環保原則融入農場源頭與供應鏈運作的承諾。

嘉吉(Cargill)致力於建立永續可可供應鏈。(影片來源:Cargill Youtube頻道)

綠色轉運!電動駁船打造歐洲「零碳物流帶」

當可可豆與半成品運至歐洲後,嘉吉構建了一條「低碳物流鏈」:

儲存: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設立結合風力與太陽能的倉儲設施,降低對傳統電網依賴。

運輸:與能源公司Vattenfall合作,導入電動內河駁船,從倉庫將貨物運至Zaandam工廠,年減碳達190公噸。

倉儲升級:Zaandam場域導入自動化電動搬運車輛,並整合鐵路與船運調度,提升運輸效率並降低碳排。

此外,加工後產生的可可殼亦作為阿姆斯特丹工廠的生質燃料,整體措施可望使當地工廠碳排減少達31,000公噸,相當於減排90%。這些成果也顯示,嘉吉與Vattenfall於Windpark Hanze的風力電廠合資計畫已取得實質進展。

CocoaWise平台:從農田到工廠的可追溯永續管理

除了能源與運輸轉型,嘉吉亦強化可可供應鏈資訊透明與數位化追蹤:

1、開發「CocoaWise」平台,透過GPS與區塊鏈紀錄供應資訊,目前已涵蓋象牙海岸與迦納超過50%的直接農戶。

2、導入衛星林地監測,追蹤森林砍伐熱區,聚焦包括喀麥隆、巴西、印尼等五大高風險產區。

3、與農戶合作實施林下種植(agroforestry)、輪耕、自然病蟲防治等永續農法,減少對原始林地的依賴。

4、執行童工監控與人權保護行動,目前已涵蓋超過59,000戶可可種植戶。

透過這些作法,嘉吉不僅能提供「無砍伐」的產地證明,也增強品牌的ESG審核能力與碳中和資訊透明度。

2030減碳挑戰:轉型綠色運輸,強化供應鏈韌性

嘉吉設下兩大氣候目標:2025年前降低營運碳排10%,以及2030年前達成每噸產品碳排減量30%。為此,公司採取多項行動:

1、在可可主產區導入以生質液態天然氣(Bio-LNG)為燃料的運輸車輛,降低長途運輸碳排。

2、在歐洲推行生質燃料船運,並於產品標示中導入碳足跡標記,協助品牌與零售商推進永續採購策略。

3、與Green Valley Cocoa Logistics合作升級多式聯運倉儲設施,整合陸運、水運與自動化搬運流程。

4、與Cocoa Promise計畫協作,加強農戶訓練與森林保護機制,提升整體供應鏈的氣候適應能力。

Emiel van Dijk總結道:「真正的永續營運,要能被量化、可循環,為人類與地球帶來雙重價值。」

食品供應鏈也能是氣候行動推手

嘉吉的可可供應鏈重構策略,橫跨非洲農場到歐洲工廠,涵蓋廢棄物再利用、潔淨能源、低碳運輸與數位追蹤技術,顯示出一種系統性、可落地的全鏈減碳典範。

截至目前,僅在阿姆斯特丹工廠即已實現31,000噸碳排減量。這些看似微小的改善,若能規模化應用,將可能為全球食品業在氣候行動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AI導入食物鏈!雀巢加入減碳創新團隊 750噸剩食化作150萬餐
極端氣候的精準用水解方!元沛農坊AIoT技術節水減碳 讓農田管理更高效
momo首推減碳儀表板視覺化環保貢獻!每月減少6萬個紙箱、碳排放降低5.6公噸!

參考資料
Carbon emissions dropping in Cargill’s cocoa supply chain
How Cargill is Reimagining the Cocoa Supply 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