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面對人力成本上升與訂單錯失風險,美式連鎖餐飲集團Dine Brands宣布於旗下Applebee’s與IHOP導入多項AI技術:語音接單、AI推薦引擎、技術支援平台與智能清潔監控,全面強化前台與後台營運。這場AI革命能否成為智慧餐廳新典範,值得產業高度關注。
撰文=編輯部
在勞動力短缺與營運效率壓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美國大型連鎖餐飲集團Dine Brands(旗下擁有Applebee’s、IHOP與Fuzzy’s Taco Shop)宣布與語音技術公司SoundHound AI合作,在餐廳導入語音AI系統,用以接聽顧客來電、處理外帶與外送訂單。這項語音AI助手可自然地與顧客互動,理解語意、協助選餐、確認訂單內容,並可能協助顧客進行選餐決策。
Dine Brands指出,部分門市在繁忙時段漏接超過一半的電話訂單,語音AI的導入能有效補足這項缺口,提高訂單成功率與顧客滿意度,同時讓前台員工更專注於現場服務與內場支援。這不僅節省人力成本,也讓整體營運流程更順暢。
故障排除不求人:AI支援平台助300家門市即時解決技術問題
除了顧客端服務的優化,Dine Brands也針對餐廳後勤支援系統導入AI技術。他們採用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Q生成式AI平台,自行打造出一套能即時回應問題的內部技術支援系統。當門市員工遇到POS機、印表機、網路或收銀系統出現問題時,不再需要查閱冗長的操作手冊或等待IT人員支援,只需輸入簡單的自然語言問題,例如:「收據列印機壞了怎麼辦?」AI就能立即回覆解決方式。
目前已有超過300家門市導入這套AI IT支援系統,未來還計劃擴及更多技術領域。這不僅提高了問題處理效率,也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顧客等待時間與營運中斷風險。
推薦你更愛的菜色:AI個人化點餐引擎將全面上線
Dine Brands正在積極開發一套「個人化推薦引擎」(personalization engine),利用顧客過去的點餐紀錄與同類型客戶偏好資料,結合機器學習技術,在顧客使用點餐平板、自助終端機或線上訂餐系統時,自動推薦可能喜歡的主菜、配料或加點選項。
這套系統預計在未來六個月內於Applebee’s與IHOP全面部署,並結合現有的會員忠誠計畫數據進行優化。根據Dine Brands的估算,這不僅能提升單筆訂單金額,也有助於提升顧客滿意度與回訪率。未來可能延伸至動態折扣、促銷搭配等功能,進一步個性化顧客體驗。
後場也有AI眼睛:自動偵測清潔需求與智慧排班即將啟用
在餐廳營運的「看不見角落」,AI也正悄悄發揮作用。Dine Brands測試中的AI鏡頭系統,能自動辨識哪些桌面需清理,並即時通知服務人員執行清潔任務。這種即時環境監控技術,可提升翻桌效率,維持用餐區整潔,提升顧客體驗。
另外,AI也正被應用於排班與人力管理系統。Dine Brands設計了一套AI人力資源App,目前正在試行,可根據門市每日客流量預測、員工偏好、過往排班資料,自動產生排班表與分工指令。這對於面對高離職率與靈活工時需求的餐飲產業而言,是提升人事管理效率的一大利器。
自動化不能全取代人性:Dine Brands強調「AI+人」的協作模式
儘管AI技術在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方面潛力驚人,但Dine Brands強調,AI的導入並非取代人力,而是作為輔助與增能工具。集團資訊長Justin Skelton表示:「AI將成為我們業務流程的潛在一部分,但它永遠無法取代餐飲中的人際互動與人情味。」
過去如Wendy’s因測試AI加價點餐而引發爭議的案例,也顯示AI若操作不當,可能對品牌形象與顧客體驗造成負面影響。因此,Dine Brands選擇將AI技術部署在「減少工作重複性、提升精準度」的領域,同時保留與顧客直接互動的溫度與真誠。
Dine Brands對AI技術的應用涵蓋前台接單、中台支援、後台清潔與人力管理,呈現一種完整的智慧餐廳藍圖。他們不僅聚焦於當下的營運優化,更展現對未來餐飲模式轉型的積極準備。
這場「AI+人」的協作革命,能否真正解決餐飲產業的高人力流動、服務落差與營收瓶頸問題?又是否能在維持效率的同時保有溫度?值得整個產業持續關注。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自動化切牛、AI算產率!嘉吉斥資9千萬美元打造未來牛肉工廠
▶AI進廚房也進前台!金色三麥餐酒實驗室揭開餐飲人機協作全攻略
▶一天15萬營收只靠2人4機?解密樂活速食坊的AI餐飲革命
參考資料
▶Applebee’s and IHOP Plan to Introduce AI in Restaur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