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海鮮混充
年菜
新品報告
食驗室
食創獎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細分市場】素食商機人人搶,統一超卻大費周章用13種鮮食分類,解決素食者外食需求
【綠能經濟】70歲彰化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少超過3萬噸溫室氣體
【數位升級】上市70年第一次不投電視廣告!黑松沙士打出成功的全數位化行銷處女戰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推動潔淨標章,最難的不只是成本
500項商品、700項原料大變身!全家用3年掀起Clean Label少添加革命
【食聞】「減法思維」讓涼麵更美味!全家鮮食研發秘密大公開
【食品創新】與其等待,不如自己動手做! 全家從通路直接跳下來開發少添加食品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網購食品趨勢檔不住,電商銷售成長率狂飆、遠超實體通路!
「宅在家」時勢推升網購買氣!4成民眾養成每月固定購買習慣
55%民眾曾因網路開箱影片而入坑!臉書直播成為「宅食品」聲量討論王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獨家揭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數位轉型策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食聞】新冠疫情震撼消費市場,白肉雞品牌「十八養場」如何靠網路銷售分散衝擊?
【食聞】疫情帶動網路購物成長,雞肉商品趁勢攀上百大熱銷
【食聞】台灣一年吃掉近2.4億隻國產白肉雞!疫情衝擊與消費需求變遷下,雞肉市場有何變化?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聞】連結多元場域資源,打造活力桃園的健康環境
【食聞】用營養餐飲與人情守護做調味 讓桃園長者更加幸福健康升級
【食聞】讓桃園的運動風氣遍地開花,喚醒市民的運動魂
【食聞】阿公阿嬤該怎麼吃?「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原則要遵守!
食科學
食添加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1年7月1日正式上路
顏色越漂亮越讓人想吃?感官實驗證實視覺刺激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拉麵的嚼勁怎麼來?「鹼水」的比例是關鍵!
食包裝
千篇一律的葡萄莊園設計太老套了!這12款小清新葡萄酒包裝讓你未飲先醉
鋁罐包裝、紙吸管、互動式......飲料包裝設計如何再創新?
啤酒食裝秀拼顏值!這13款啤酒包裝美到讓你捨不得喝
比傳統玻璃瓶輕5倍、碳足跡少6倍!全球第一款使用紙裝酒瓶的琴酒即將上市
食加工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食聞】優格戰國時代來臨,你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發酵的「天然濃」嗎?
想吃什麼,一台食物列印機通通搞定?該如何達到印刷可食的境界?
基隆常見的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食追溯
巧克力名列生產里程最高的食物之一!一張圖帶你看懂巧克力產業鏈
不在全球主要可可生長帶!最北可可生產國「台灣」靠什麼本事躍上國際舞台?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學習如何與土地生命友善共存!3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食科普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甜酒釀的甜味哪裡來?發酵的魔法如何讓它這麼甘甜?
喜歡窩在咖啡廳工作?是什麼原因讓你感覺更有靈感?
如何分辨水產新鮮度?海鮮專家傳授簡單3步驟挑出鮮魚
農科技
一生投入木瓜研究、解決台灣瓜瘟!台灣木瓜界大人物「PAPAYA葉」 教授
雞糞乾燥造粒處理,一舉解決發酵費時和環境氣味問題!
藻渣也能變黃金?水試所在麒麟菜中找到保健新商機
地下停車場也能當蘑菇農場? 巴黎新創公司打造城市農耕新典範
食新聞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國際食事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培養肉可望上市?以色列新創推出史上第一款「牛細胞」培養的肋眼牛排
即時新聞
繼鳳梨後,蓮霧外銷也受阻?防檢局:兩岸貿易正常、為貿易商自行延期
中國突宣布3月起禁止進口台灣鳳梨!影響近9成出口量,農委會啟動止血機制
避免秋刀魚資源耗竭!台日韓等8國同意減少40%捕獲量
淪為亞洲第13個疫區!馬來西亞爆發非洲豬瘟疫情
安心消費
元宵節想安心吃湯圓?注意衛生、有效期限、適當保存溫度!
包裝火鍋湯底稽查結果出爐,8件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公布校園午餐團膳業者稽查結果,1件驗出大腸桿菌
讓來源控管更安心!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保留產品來源和銷售紀錄
食事追蹤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你知道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嗎?土魠是俗名不是學名,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產業動態
過年零食吃不過癮?「食驗室」繼續帶你免費吃不停!
暖心暖胃的好甜品!食驗室評測「Swiss Miss棉花糖熱可可粉」:攜帶方便、香味濃郁
為何鼎泰豐、山海樓都願意聯名?全家鮮食開發三部曲,帶動年營收飆破780億!
時間小偷「快一點」如何用科技化點單幫4500家早餐、飲料、便當店偷時間?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同學,你今天吃什麼?」健康搜查隊出動!直擊學生外食陷阱
元宵節呷甜甜人不圓,繽紛高纖五彩圓讓你好吃又營養!
【食聞】成年人的正確飲食指南:日日實行均衡小技巧,生活更健康!
【食聞】阿公阿嬤一起來「動吃動吃」,跟隨教練快樂動、跟著營養師健康吃!
飲食文化
喝下年糕湯就多一歲?朝鮮時期開放新年殺牛、從此湯頭增添牛滋味!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在地創生
如何顧好「門面」?店面設計提供這三項資訊會更有人氣
ECOCO讓回收變成生活小確幸!環保還能拿回饋,讓回收不再有壓力
太過堅持美味反成敗筆?想成功經營餐廳,重點更在「熱銷」!
點「食」成金!「Food Shift」讓醜蔬果重生、以烹飪課程扭轉貧困人生!
美味食勢
痞客邦公布全台TOP10熱門景觀餐廳,浪漫夜景、青山綠水、特色建築超欠拍!
搶攻粉色商機!全家、7-11櫻花季開跑攻陷少女心!
超商龍頭爭搶「瓜迷」!推出優惠新品迎戰世界地瓜日
【懶人包】開工日不憂鬱!各大通路、餐飲推優惠一把罩
節氣飲食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霜降食 白柚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聞】秋日進補聰明吃,營養師說這樣補超清爽
食農教育
讓孩子動手玩「食」驗!透過繪本和桌遊培養孩子的選食力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食農教材免費上線!灃食「營養5餐資源網」公布多元食育教材
小孩挑食該怪誰?研究發現:嚴厲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挑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想攝取納豆保健,注意食用方式與溫度!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你壓力也很大嗎?日本人除了「淚活」竟還有「紓壓食」?
「鬼滅之刃」為日本食品業注入「全集中呼吸」!疫情下聯名商品帶動經濟急速成長
醫學營養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蜂王乳效用有那麼大嗎?被吹捧的效能多數未經過人體研究支持
控制血壓、降膽固醇、減重就靠它!得舒飲食6原則及外食菜單推薦
胃部不適,吃粥好消化?4種胃病不宜的飲食方式,原來是這些
漁農畜牧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新手務農必看!前人的辛酸踩雷史變成你的寶貴知識
產業創新
腸道健康好夥伴! 益生元、益生菌持續主導創新消化健康產品
日本青年回流務農,開拓農業新商機
如何合理漲價,打造商家與消費者都合意的價格?
送人送到心坎裡!2021年節禮盒五大亮點解析
飲食文化
真正的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用粗麵還是細麵?什麼麵條配什麼醬料不能馬虎!
英國新創推出環保回收家電!適用7種回收材質、一鍵壓縮免麻煩
香港高級社交圈磨出的高超廚藝!「隱世廚神」名菜在台灣也吃得到
征服瑪格麗塔王后的味蕾!一塊披薩成為拉近義大利社會階級的重要里程碑
食力特派
力求自助助人!台灣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食品史上的9月29日 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問題宣傳日
第一時間就出面道歉?看了西雅圖咖啡新品上市新聞稿,我們有話要說
因應疫情急驚風到來,食藥署如何積極輔導與審查、成就國家防疫隊?
食驗室
HOME
食新聞
國際食事
World News
國際食事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2021/03/01
2020年除了疫情,全球食品產業也刮起一陣韓風。韓國海關2021年2月14日公佈,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創下6億美元歷史新高,年增將近3成!而最大進口國是中國和美國,疫情帶動自煮風潮外,中國持續瘋韓劇,以及「寄生上流」與BTS席捲美國都有關!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2021/03/01
英國洋芋片廠商沃克斯、新創公司CCm聯手合作,以CCm的肥料生產技術為基礎,並尋找合適的啤酒廠做為合作對象,利用啤酒廠排出的二氧化碳生產肥料,並用於種植2022年期的馬鈴薯,再把馬鈴薯做成洋芋片,打造一條更環保的洋芋片生產鏈。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2021/02/24
隨著寵物食品百花齊放,人們花在寵物零食上的金額也跟著水漲船高。Ben&Jerry's推出「狗狗甜品」有2種口味,讓狗狗也可以享受冰淇淋的滋味,以葵花籽油製成而非乳製品,不用擔心狗狗腸胃不適的問題。
培養肉可望上市?以色列新創推出史上第一款「牛細胞」培養的肋眼牛排
2021/02/23
牛年剛到,以色列新創Aleph Farms就在2021年2月9日,發布史上第一款從「牛細胞」培養、不需殺生即可取得的肋眼牛排,號稱擁有比市面上的植物基製成的香腸、漢堡排更仿真的肉質、香味、油脂,堪稱是替代肉產業一大里程碑!
一瓶6元的水賣到上市!「水中茅台」農夫山泉是怎麼辦到的?
2021/02/18
農夫山泉被稱為「水中茅台」,以差異化競爭舉實驗證明「天然水比純淨水更健康」,以蘊含礦物質的水開拓中國瓶裝水新市場,成功吸引消費者。2020年9月8日農夫山泉公司上市,創辦人鍾睒睒身價一日增加300億美元,一夕間和馬雲、馬化騰並列中國3大富豪。
亞太區巧克力市場銷售下滑!疫情下的情人節,送人不如送自己!
2021/02/15
全球市調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追蹤亞太區情人節巧克力網購趨勢,發現疫情下,社交需求遞減,亞太區整體巧克力銷售都下降。不過韓國消費者仍將巧克力作為送禮主要選擇、因而在節日前提高售價,而日本消費者轉變更願意拿巧克力犒賞自己。
美國星巴克搭餐銷售創新高!Godiva大關全美128家門市同時,星巴克有哪3個新發現?
2021/02/08
Godiva與星巴克,兩者同樣都是有多家分店設在商場、自我定位為高檔、舒適的咖啡店。2021年1月26日,Godiva宣布關閉全美128家門市(包括專賣店及咖啡店),同周內美國星巴克發表最新營業數據,搭餐營收創新高、平均客單價成長18%。疫情窘況下,星巴克發現了3件值得繼續開發的業務:植物性餐點、零接觸經濟、數位點餐。
奈及利亞「喬勒夫飯」指數是什麼?用煮一頓飯的成本觀察民生
2021/02/03
奈及利亞的「喬勒夫飯」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國民美食,也是用來觀察民生的指標之一,「喬勒夫指數」用來對應奈及利亞的食物通膨狀況。2020年新冠肺炎影響,奈及利亞恐出現飢荒,食物危機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奈及利亞政府的保護主義、生產落後、基礎建設不佳、「菜籃子」衝突。
一場雙贏的合作案?植物肉大廠Beyond Meat和百事公司合資開發植物基零食飲料
2021/02/01
美國植物肉品牌Beyond Meat找到了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2021年1月26日,Beyond Meat宣布和飲料零食大廠百事公司(PepsiCo)聯手成立一間合資公司,一起研發、生產、銷售植物基零食、飲料,市場對此合作案相當看好,宣布當天Beyond Meat股價一度飆漲超過39%。
解決疫情下的美國醫療危機!健康零食巨頭KIND提供3千個免費營養諮詢機會
2021/01/30
熱銷全美的健康零食品牌KIND Healthy Snacks於2021年1月19日宣布執行「Kind RD Connect」計畫,免費提供3000個與專業營養師諮詢15分鐘的服務,目的是為了解決美國在疫情下有41%成年人無法使用健保醫療服務的問題,此也是2020年11月KIND被瑪氏食品收購以來的最新健康善舉。
20年首次品牌視覺大翻新!漢堡王極簡摩登設計想強調什麼新形象?
2021/01/28
美國餐飲受疫情重創,也讓漢堡王時隔20年,首次更改LOGO、菜單、包裝、員工制服等企業視覺,宣布品牌全面進化。此外,漢堡王也即將上架更有效率的得來速系統,再次強調新的華堡完全不含人造色素、調味劑和防腐劑,品牌外衣與內在都升級。
百事不只收購氣泡水機品牌Sodastream,更推出零熱量、無人工香料氣泡水滴劑
2021/01/27
食品大廠百事近年越來越關注環保與健康,2018年推出零熱量、無人工香料的氣泡水品牌Bubly,也在同年底收購知名氣泡水機品牌Sodastream。2021年初,百事推出氣泡水滴劑,讓消費者在家使用Sodastream氣泡水機就能製造出Bubly氣泡水,鎖定時下注重熱量攝取、關心地球的年輕族群。
2021年食品行業不可忽視的4大趨勢:植物基、功能性、永續、透明
2021/01/16
2021年全球食品產業的4大趨勢,就是植物基食品、功能性食品、永續發展以及透明度,且全球市場諮詢公司Innova也指出,消費者都想知道他們的食物來自何處,如何生產以及如何獲得。食品業者要把握這4個趨勢,才能不被時代浪潮淘汰。
肥胖加劇新冠病情?英國首相:2022年起零食飲料禁止「買一送一」!
2021/01/08
新冠疫情肆虐英國,嚴厲對抗變種病毒同時,首相強森宣布,2022年4月起,超市和飲食零售通路不准舉辦不健康食品的促銷活動。據統計,肥胖為新冠肺炎高危險因子,過重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強森親身經歷後,力推全民減重。
基改豬出現!美國FDA批准史上第一個能吃也能製藥的基改動物
2021/01/05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FDA)於2020年12月15日批准「基因改造豬GalSafe Pigs(半乳糖安全豬)」可用於製藥和食品,為史上第一個能吃又能製藥的基改動物,FDA稱其為:「科學創新的巨大里程碑」。 基改爭議從標示到進口管理,尚沒有國際統一標準,現在肉品加入戰局,如何把關,將是當局最新挑戰。
2020年食品飲料產業十大併購案出爐!百事要賣能量飲、雀巢照顧花生過敏者
2020/12/30
2020年一場全球無一倖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帶走180萬人性命,造成全球經濟緊縮的同時,餓了卻出不了門、想吃得開心又健康等消費者行為轉變,促使食品飲料產業快速跟進,而併購就是最快擴充業務的方式。從2020年食品飲料產業十大併購交易案可知,新產業生態正悄悄成形:利用多樣化產品策略來分散風險。
出身大成家族,他創辦的外送平台獲亞馬遜投資、單季開始轉盈
2020/12/29
2020年4月才退出台灣市場的外送平台Deliveroo(戶戶送),雖然在台灣跌了一跤,但在國際市場上持續嶄露頭角,不僅獲得電商龍頭亞馬遜的投資,出身農畜大廠大成家族的Deliveroo台籍創辦人Will Hsu(中文名為許子祥)也說,2020年第二、第三季,Deliveroo已經單季轉盈,且市場估值將超過20億英鎊(約新台幣754億元)。
Dunkin' Donuts母公司要賣了!關800間店、營收下滑,為何還有2500億的身價?
2020/12/15
旗下有知名連鎖甜甜圈咖啡店Dunkin' Donuts的Dunkin'集團,考量公司私有化能有機會做出大型的商業模式變革,因此決議出售給Inspire Brands。
賣咖哩給咖哩始祖!日本coco壹番屋「錢」進印度開分店
2020/12/14
來自日本的咖哩連鎖店CoCo壹番屋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開了第一間印度分店,瞄準印度上看13億人的潛力市場,並訂下在 2030年前拓展30家分店的宏大目標。
日本第一家響應!不二製油帶頭推動「良心黃豆」,改善森林濫伐問題
2020/12/09
不二製油是日本首家加入「良心黃豆圓桌會議(RTRS)」的企業,推動「良心黃豆」從製造、運輸、到買家使用,皆符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友善。
咖啡從哪裡來?美國星巴克以區塊鏈紀錄咖啡豆歷程
2020/12/09
星巴克從2020年8月開始,透過Microsoft Azure區塊鏈服務,將咖啡豆的生產資訊上到區塊鏈,以無可竄改的方式紀錄下咖啡豆一路走來的歷程,讓每個人都能知道喝進口中的咖啡從何而來,也讓農民可以得知自己的咖啡豆究竟去了哪。
以色列新創帶「牛細胞」搶先登陸太空!未來在外星球也能吃牛排啦!
2020/12/06
到2040年時,全球對肉的需求將增長50%,為解決未來肉類需求可能不足以供應的情況之下,Aleph Farms認為在5到10年內,人類將擁有兩類「真正的肉類」:分別是基於屠宰獲得的肉,與人造肉。而不受環境所限制的人造肉,也將成為人類邁向外太空的一大助力。
蜜蜂幫幫忙!印度農民架「蜂巢柵欄」解決人象衝突
2020/12/04
在許多亞洲、非洲野象出沒的地區,野象經常闖入農田往往是農民最頭痛的問題,2008年非政府組織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的動物學家金(Lucy King)率先發明「蜂巢柵欄」,並在試驗推行後獲得良好成果,而後肯亞成功經驗也移植印度。
烏克蘭、俄國又開戰?這次為了「羅宋湯」!
2020/11/27
羅宋湯是一種以甜菜根熬煮的湯品,通常上頭會放上一匙酸奶油,裡頭加上紅蘿蔔、馬鈴薯、番茄、洋蔥、芹菜、牛肉塊等,每戶人家都有獨門食譜,但湯品的顏色不脫鮮豔的紅色或紫紅色。而羅宋湯到底由誰發明,烏克蘭與俄國眾說紛紜。2020年10月, 烏克蘭文化部在審查烏克蘭文化學會收集的資料後,將羅宋湯列為烏克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美國好市多因涉嫌壓榨猴子勞工,暫時停止販售椰奶
2020/11/17
想到猴子跟椰子的組合你會想到什麼?泰國椰子農場的畫面你不敢想像,野生猴子遭到綁架後就是不停地採摘椰子,這些椰子最後即變成消費者手上濃醇的椰奶製品。美國好市多的椰奶供應商Chaokoh旗下的椰子農場Theppadungporn Coconut Co.,被泰國的善待動物組織(PETA)亞洲分部揭發有綁架猴子並強迫摘取椰子的虐待行為,目前美國好市多已經暫時全面停止販售椰奶商品。
日本藏壽司營收一度跌5成!靠App抗跌、外帶業績漲3倍
2020/11/14
日本藏壽司於2020年3~4月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營收一度滑落50%,5月立刻反彈8成。穩住營收的主要功臣,是2019年7月開發的App,讓顧客在店內、外帶點餐更方便,也減少店員勞力。
愛爾蘭法院竟判決Subway潛艇堡的麵包「不是麵包」!原因到底是什麼?
2020/11/10
根據愛爾蘭的增值稅法案規定,「主食」類中的麵包,麵團的含糖量必須低於麵團總重的2%,但Subway麵團的含糖量已經佔麵團總重10%,因此愛爾蘭法院判決Subway使用的麵包不算「麵包」。
因為戰爭而誕生的M&M’s巧克力,躍居疫情期間美國人最愛的食品品牌
2020/10/31
巧克力可以撫慰人心的說法也許沒錯,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的巧克力消費量提升,而在美國前25個最受歡迎品牌中,有7個是食品,其中4個就是巧克力品牌,而最受歡迎的食品品牌是M&M’s巧克力。
告別排隊結帳!亞馬遜推智慧購物車,讓商家轉型「無人商店」更容易
2020/10/26
亞馬遜開始在美國洛杉磯伍德蘭山地區的實體商店內,測試新款智慧購物車Dash Cart,Dash Cart的外觀與一般商店常見購物車類似,但是推車內裝載大量的感測元件與鏡頭設備,可以大幅減少結帳人力成本,以利商店將人力資源集中在貨品整理等需求。
在最後一哩路減少「衝動消費」!美國柏克萊2021年3月將禁止超市結帳區擺放垃圾食品
2020/10/20
美國加州城市「柏克萊(Berkeley)」市議會於2020年9月下旬通過了一項《健康結帳條例》,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結帳區域擺放含糖超過5克或鈉250毫克「垃圾食物」的城市。
Facebook
Twitter
line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2021/02/04
新聞事件中消費者購買冷凍蝦時,發生重量一半以上來自冰塊的問題,不過這層冰其實是來自加工技術「包冰」,能夠避免冷凍導致品質改變的情形發生,法規雖未規定要標示包冰率,為避免發生消費糾紛,業者還是須控制包冰率,並將之標示於包裝上。
閱讀更多
編輯選文
精煉百年終結果 台灣可可與巧克力產業才正要開始打天下!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亞太區巧克力市場銷售下滑!疫情下的情人節,送人不如送自己!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培養肉可望上市?以色列新創推出史上第一款「牛細胞」培養的肋眼牛排
時間小偷「快一點」如何用科技化點單幫4500家早餐、飲料、便當店偷時間?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