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咖啡產業正處於尋求突破的關鍵時刻。十大神農奬得主、鄒築園莊園園主,被譽為「咖啡王子」方政倫直指,面對國際競爭與國內產能不足的窘境,台灣咖啡必須尋求規模化生產與獨特品種,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採訪・撰文=余麗姿

「衛星莊園模式持續招募中!還有人要一起幹大事嗎?」深耕咖啡產業25年的方政倫,為打造阿里山咖啡聯盟的核心人物,一路投入咖啡精品化,樂於分享經驗給咖啡農友,2025年7月28日他在臉書發出號召,首度啟動咖啡「衛星莊園」計畫,將以「鄒築園處理場」聯名參與計畫的咖啡莊園,共同行銷國內外市場,解決台灣咖啡長期產能不足的問題。

方政倫表示,台灣咖啡產業面臨的首要難題是產量無法提升。雖然許多農民有種植意願,但普遍擔心擴大種植後「不知道賣給誰」。此外,大規模生產所需的人工、加工設備和空間,對許多農民來說是沉重的經費負擔。缺乏足夠的乾燥空間,咖啡豆容易在下雨天、陰天或清晨露水的影響下,品質下滑。

為更精準了解、控制咖啡生產環節變因,鄒築園會把咖啡豆放在溫室裡曬乾。(圖片來源:方政倫提供)

方政倫說,在阿里山茶區,許多咖啡莊園是茶農兼做,開了咖啡廳,但家裡加工場仍是以製茶工廠為主,如果要增加咖啡種植面積,是不是要弄一個咖啡工廠,面臨製茶還是轉型咖啡的兩難,這是目前在阿里山上普遍的現象。

方政倫指出,阿里山茶葉一斤2,000元,阿里山咖啡一磅2,000元,許多消費覺得咖啡價格不合理,甚至以進口豆價格來比,例如衣索比亞耶加雪菲一包300元。雖然台灣精品咖啡市場正在發展,但其競爭相當大。普遍而言,對精品咖啡有概念的台灣人口比例仍少,約只有20%到30%。

一群人走更遠 阿里山「衛星莊園」目標100公頃

鄒築園目前種植面積5公頃,一年漿果40公噸,做成生豆約有6到8公噸。方政倫說,「現在賣給國外的量都不夠賣,得奬作品賣完就沒了,或是去日本展售,對方還想要續訂,量也無法供應,非常可惜。」為了解決產量受限的問題,他推動「衛星莊園」的合作社模式,提升產能,再創一波阿里山咖啡產業革新。

衛星莊園計畫,不走傳統契作模式,而採合作社方式。「在阿里山地區想要種植咖啡、種苗不知要如何取得熱銷品種,由鄒築園提供;種植的田間管理按鄒築園課表操課;漿果採收後銷售,交由鄒築園處理廠收購漿果後製。」

十大神農方政倫種出可以有產量的藝伎咖啡。(圖片來源/方政倫提供)

「煩惱後面工廠建置、加工後製、建立品牌、銷售管道,鄒築園處理廠品牌幫你解決後續困難的項目。你只要把咖啡管理種植好、用心對待好咖啡樹,你的優質作品都有機會展現在世界各地消費者口中。」這是方政倫對外發出的招募計畫。

方政倫表示,以往傳統契作模式,農民因僅提供原料而對品質管控(如農藥殘留)缺乏動力,透過衛星莊園計畫,以鄒築園處理廠的品牌,攜手小莊園品牌做聯名商品,讓小莊園的品牌被看見,共同成長茁壯。目前已有11、12位青農有意合作,除了自己5公頃,另外將增加近15公頃,未來目標希望達到60公頃,甚至是100公頃。

方政倫發起阿里山衛星莊園計畫,號召咖啡農加入打拚提升咖啡產量。(圖片來源: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提供)

在台灣發現新品種 命名「索恩娜」(So'ngna)推向國際

起源於衣索比亞的藝伎咖啡,由巴拿馬翡翠莊園發揚光大,成為世界級精品咖啡的代表,「因為找到藝伎品種,巴拿馬咖啡生態有很大的轉變。」方政倫說,台灣咖啡要站穩國際市場,必須也要有自己的代表品種。

目前台灣咖啡種植品種以SL34、藝伎為主,幾年前,方政倫發現同一批買進的數千棵藝伎苗,種了三、四年後,有100棵性狀不同,豆子晚熟、豆型短圓、有古銅色的嫩芽,不同於藝伎的青綠新葉,風味也不同,除了花香,多了水果軟糖的味道,偏向葡萄、莓果與柑橘的水果風味。


索恩娜(圖左)品種咖啡豆型短圓、藝伎(圖右)豆型則是瘦長型。(圖片來源:方政倫提供)

他送豆子至國外的研究組織World Coffee Research,做DNA的鑑定,原來是不知名的衣索比亞原生種。他命名「索恩娜」(So’ngna),為鄒族語最棒、最喜歡之意。

2020年,媒合業者購買阿里山咖啡豆的「阿里山莊園咖啡精英交流賽」(簡稱阿流賽)平台,索恩娜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拿下日曬組冠軍,5公斤重量,被雄獅集團以52萬元標走,創下該賽事的歷史高價。今年的阿流賽,青葉咖啡莊園以索恩娜拿到水洗組的冠軍。

為了擴大索恩娜種植面積,方政倫把目前雜亂的品種,全部都嫁接成索恩娜。他說,「大約明後年會有500公斤到1公噸之間的產量,就可以參加COE國際競標,首次被世界看見,但如果明年沒有COE,那就沒有在國際亮相機會了。」

為爭取2026卓越盃 將登高一呼約農友邀農糧署喝咖啡

「我們農民可以找到好的品種,有一個很重要關鍵是很多農民都有杯測能力,與其他咖啡產區國家相比,台灣可以很全面的把咖啡從種植到末端銷售,為一條龍包辦的產區。」方政倫呼籲珍惜台灣良好咖啡生態。

對於COE經費爭議,方政倫希望政府能協助產業發展,繼續舉辦。他說,「如果COE沒有舉辦了,國內規模比較大的莊園雖然有管道可以接觸到國際買家,但是發展速度將會變得比較慢。」


參加國際競標的咖啡豆,除了用機器挑選過,鄒築園會再以人工挑選一次。(圖片來源:方政倫提供)

方政倫表示,鄒築園一年產量有8公噸,但阿流賽參賽生豆樣本只有15公斤,COE為70公斤,可以提供規模比較大的莊園將豆子銷售到國際市場。他說,這樣的競標平台,連茶農都羨慕。這三年COE賽事,台灣是全球均價最高的咖啡豆,讓國際看見台灣,希望政府可以繼續舉辦,協助產業發展。

方政倫說,台灣咖啡農很需要可以觸及國際市場的COE平台,雖然目前產量沒有那麼大,但是大家不斷持續努力,咖啡如果愈賣愈好,大家就會有意願種植更多,他希望可以集結咖啡農友,邀請農政單位見面,更瞭解產業的需求。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台灣咖啡國際競標2025年再創新高 COE經費補助陷爭議引發產業界震動
咖啡界奧斯卡見證者 國際評審劉玉嬌揭秘COE品評標準 疾呼台灣咖啡不容缺席
阿里山上的咖啡莊園呼籲品種多元化 產量、品牌化及觀光也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