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東東河鄉泰源部落青年張豪傑創立「SALAMA有機智慧農場」,專注翼豆有機栽培與加工研發,推動部落產業創新與文化傳承。在台東區農改場輔導下,他結合原民作物、創意料理與教育行動,打造技術傳承與產業創生基地,帶動青年返鄉、活絡部落經濟。
整理=編輯部
在台東縣東河鄉泰源幽谷,一位返鄉青農正透過一顆小小的翼豆,翻轉部落的未來。「SALAMA有機智慧農場」由泰源部落青年張豪傑創立,結合在地文化與有機農業技術,投入翼豆的栽培與加工研發,致力推動部落產業創新與文化傳承。在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簡稱台東場)的專業技術輔導下,這座占地0.5公頃的農場,逐步成為部落技術傳承、產業創生與文化永續的重要基地。
台東農改場於「SALAMA 有機智慧農場」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增進族人原民蔬菜多元應用知識。(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台東場表示,張豪傑積極尋找適合部落發展的原民蔬菜作為自營「烏龍院家庭食堂」的特色食材來源,經該場蔬菜專家薛銘童副研究員建議,選擇投入翼豆有機栽培與加工產品研發,並於2021年在家鄉建立「SALAMA有機智慧農場」,成為台東場育種的「翼豆台東1號—青翠」示範農場與生產基地。不只為種出好作物,張豪傑更希望透過經驗傳承,帶動部落小農投入翼豆栽培,進而提升族人收入,吸引青年返鄉活絡部落經濟。其中包括2023年舉辦「翼豆起飛:原民作物有機翼豆創新研發計畫成果發表暨原民饗宴」,發表包括益生菌、植物奶、香腸、餅乾、餡餅等翼豆創新加工成果,展現翼豆產業潛力,讓更多人看見部落創生的可能;2024年台東農改場分別以「原民蔬菜栽培與保種技術實務操作」與「創意風味餐料理及原味餐盒製作」為主題,於農場開設「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提供族人專業技術與原民作物多元應用知識。
「SALAMA有機智慧農場」以隧道式棚架栽種翼豆,穩定產量與品質。(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張豪傑農友除感謝台東場將資源帶進部落,持續點燃族人對土地與未來的希望外,談及農場的下一步,他表示「我們仍在努力的路上,接下來,我會更專注在翼豆加工產品的研發,讓這項作物擁有更高的附加價值,也能為部落創造更多機會。」憑藉自家食堂通路與他對部落的深厚情感,不但積極整合公私資源,全力投入翼豆加工品研發,擴大市場需求,同時優化農場設施,如設置隧道式棚架等,確保翼豆品質與產量穩定。「SALAMA有機智慧農場」不僅是耕種作物的土地,更是部落青年學習技術、承接文化的教室,讓創新的智慧與珍貴的傳統技藝在此交會,永續部落農業發展,讓部落再現生機。
張豪傑開發豆豆纖、植物奶、益生菌等翼豆多元加工產品。(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手機就能遠端澆水、檢索適栽種類!桃園農改場智慧植栽管理系統成校園食育推手
▶菜鳥農夫救星!一支手機管150坪農場,還能用5G抓害蟲、遠端用藥
▶罹癌變轉機的水耕蔬菜農創之路——源鮮智慧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