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航空票價分級與服務拆分的趨勢下,飛機餐成為台灣三大航空爭奪消費者好感的關鍵。i-Buzz調查顯示,星宇航空因話題性高與聯名策略奪下聲量冠軍,華航則以在地台味與穩定品質獲好評,長榮專注高端市場,三者各擁特色,共創台灣航空美食文化新局。
搭飛機出國旅遊,該如何選擇航空公司?跟上使用者付費的潮流,無論是傳統航空還是廉價航空都開始將機票分等級,並且將各項服務拆分計費,包含座位、行李等。唯獨傳統航空仍保留飛機餐在票價當中,並且出國就要分享飛機餐也成為台灣人不成文的默契。今天i-Buzz就要幫大家剖析,看看飛機餐如何成為各大航空公司吸引消費者的亮點。
星宇拿下飛機餐聲量冠軍 華航、長榮緊隨其後
國內傳統航空市場,已從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兩大巨頭分佔,在星宇航空橫空出世後,成為三強鼎立的局面。星宇航空由長榮集團創始人四子張國煒創立,因家族企業的權力移轉受到關注,自2020年1月開航以來就話題十足,張國煒不僅擔任機師親自首航,結合長榮集團經驗加上年輕化的經營方針,在整體服務上都自成風格,其中飛機餐的設計與聯名備受矚目,成為聲量第一。中華航空與台灣餐飲合作,以在地化路線展現親民風格,聲量排名第二。長榮航空雖然也有知名品牌的聯名合作,但口味艙等間差異較少,使得部分乘客對於餐點的期待有點落空。
三大品牌玩聯名、比創意 星宇從線上到線下都掌握話題熱度
從飛機餐文字雲中可以看到,三大航空公司都因聯名合作受到矚目,米其林更是共同的關鍵字,星宇航空尤其在口味上獲得網友肯定,以下將進一步探討原因,以及分析各家航空飛機餐受歡迎的關鍵。
1、星宇航空:話題熱度高、風格新奇獨特且年輕化
星宇航空與胡同燒肉的聯名合作打出相當好的知名度,主打在台北出發的指定航線中可以吃到,不少消費者甚至特地選搭星宇航空,積極事先從線上預選餐點,只為一嚐聯名餐點。除此之外,星宇為頭等、商務與經濟艙的旅客準備了不同等級的胡同燒肉餐點,激起消費者的「蒐集」慾望,在經濟艙吃到口味不錯的餐點之後,對於品牌信心提升,就想要升等挑戰更高級的料理,加上知名Youtuber開箱的推波助瀾,讓星宇維持話題熱度。星宇不只在餐點上加大力度,更把「副餐」也拉入戰線,不同於一般常見的紅白酒,星宇機上特調只要事先告知空服人員就有機會喝到,並且不限艙等,新奇的飛機飲品更是帶動星宇的打卡風潮,吸引許多年輕顧客,甜點與台南知名的冰淇淋店「蜷尾家」合作,掌握冰品更好維持口味的特性,再掀一波好評價聲量。
除了餐點的聯名,星宇也吸取長榮聯名三麗鷗的經驗,與人氣也很高的角色IP「史奴比」聯名,從機票、杯墊、衛生紙、保溫紙、餐具、紙杯,兒童玩具甚至免稅品提袋,只要想得到的機上周邊,幾乎都能聯名。甚至延伸觸角至「地面」,與統一超商玩起三方聯名,讓消費者不用上飛機就能「試吃」到飛機餐概念微波食品與甜點零食,讓星宇航空的品牌透過不同管道深入消費者心中。
整體來說,消費者對於星宇航空的飛機餐給予正向的評價,認為好吃的消費者還是居多,但如果沒有事先選餐,或是位置偏後方只能挑剩下餐點的消費者,給予的評價就相對有落差,甚至還有網友反應商務艙餐點不如經濟艙、「星宇有點過譽了」,並且受限於去程與回程的空廚不同,而無法維持同品質的餐點供應,如何避免讓消費者期待落空,是星宇急需思考的面向。
2、中華航空:走向在地化,發展台灣味特色
華航身為國家航空,在餐點特色一直以台式餐點為主,近幾年也跟上聯名的腳步,與台灣餐飲品牌合作,如米香台菜餐聽、陽明春天與頤宮等,其中不乏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廳,不少消費者都認為從台灣出發的餐點蠻好吃,並且在兒童餐、無麩質餐、素食餐等都有不錯的評價。
此外,華航也嗅到年輕世代的商機,在副餐與五桐號、吉伊卡哇做三方聯名,推出飲品與甜點,並且結合線下門市的飛機餐搶鮮試吃,以及憑搭機票根可以免費升級大杯飲料等活動,其中冰淇淋評價特別好,讓網友大讚「華航懂流量密碼」。另外也有嘴刁的網友發現麵包口感很棒,一查才知道是與陳耀訓合作,在不同艙等都可以吃到設計款的麵包,因此網友還特別發文詢問,想知道飛哪些航段才能吃到聯名款餐點。
華航在維持品牌形象中努力革新,恰到好處的聯名為品牌加分之餘,也吸引喜愛多變的年輕客群,可惜部分聯名餐點的航線有侷限,但也或許可以此作為開拓新航線的利器。
3、長榮航空:精選合作品牌,照顧高端客群
長榮航空一樣有與乾杯集團合作推出不同艙等的聯名飛機餐,並與世界麵包烘焙冠軍王鵬傑合作設計餐包,雖然有引發詢問但討論較星宇、華航冷淡,甚至關鍵字也較單一,細探原因發現長榮在不同艙等之間的口味略有落差,不少消費者都覺得經濟艙的飛機餐外觀看起來平淡,口味還需要加強。
若是搭乘豪經艙、商務艙及頭等艙的消費者給出的評價就大不同,鼎泰豐系列餐點的湯頭口味非常重現,即使是國外回程餐點也都有基本的水準。這樣的反差正巧告訴長榮:在照顧高端客戶的同時,也要適時傾聽更廣大的消費者心聲,取得平衡。
聯名帶來即時的話題熱度 維持品牌聲譽仍須靠長期經營
對空服人員服務都要求極高的前三品牌間,飛機餐的美味程度就變成決定好感度的關鍵點。觀察三大航空自 2024 年第四季,至 2025 年第一季之間的聲量變化,華航與長榮上升,星宇卻呈現下降,長榮因豐富的兒童餐、商務艙的日式餐點等進入消費者視野,因此正面評價有所提升。華航則因為品質表現穩定,負面聲量基本不多,一但有正向討論出現,聲譽就能夠有明顯的提升。星宇雖聲量明顯降低,但好感度確有反向成長,可見在第一季網友們對星宇的評價普遍還是正向,只是並沒有相關的飛機餐新聯名出現引發討論,且雖聲量回落至一般水平,但仍較兩間主要對手有討論度。
三家航空的聲譽在2025年都提升至平均之上,聯名的效果基本上都是顯著且正向,同時吸引消費者有動機拍照,將搭乘心得分享於社群平台上,為品牌創造自然流量。而從星宇的情況也能看到聲量的提升多半與活動相關,利用短暫的爆炸討論去製造更高的好感度,在校正回歸後,整體的聲譽也能繼續維持在相對較好的表現。
讓飛機餐成為旅行中期待的一環 攜手共創市場需求
你對飛機餐的看法是什麼呢?有些人認為飛機餐能吃就好,有些人認為是長途飛行中的療癒綠洲,不僅看的是特色主餐,更看重從麵包、飲料到甜點的整體搭配,將之視為一份正式的餐點。很顯然,台灣人大部分屬於後者,因此飛機餐的討論串、旅遊文發飛機餐已是社群常態,雖然三大航空都抓住趨勢,利用聯名合作讓口味提升,努力扭轉飛機餐「不好吃」的印象,但總歸受限外站、特殊餐、艙等差異等限制,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狀況下,有品牌選擇掌握20%的高端客群,有品牌吸引80%一般客群的目光,有品牌則是穩定前進,以維持整體服務調性為訴求。無論如何,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多,期待品牌能持續求新求變,與市場一同成長。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本文獲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飛機餐大比拚!星宇、華航、長榮各出甚麼奇招爭奪乘客的胃和心?】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未來飛機餐有可能變「機上便當」?看看便當王國日本的「駅弁」怎麼做
▶揭密星宇航餐聯名策略!機上調酒不稀奇 為何「湛藍宇宙」一推出即成網紅爆款?
▶在飛機上吃什麼可以幫助調時差?一起了解人體「餵食鐘」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