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咖啡市場已高度飽和,從便利商店、平價連鎖到獨立咖啡館,消費者選擇多元且習慣日常化咖啡消費。瑞幸若來台,需面對超商現煮咖啡、路易莎、Cama café等本土品牌的競爭。此外,地緣政治與消費者心理偏好亦增加進入挑戰。Flash Coffee在台失敗案例提醒,海外數位模式與話題性並非成功保證,瑞幸需重新定位經營模式與品牌價值。
近期很夯的一個話題,是中國知名咖啡品牌瑞幸可能來台開店,雖然就相關主管機關層面並未獲得正式資訊,但從已經開始裝修的狀況下,並不排除用其他的方式來台。然而即便是中國最大的咖啡品牌,是否就能夠在台灣造成影響,我認為其實相對有限。
首先,台灣咖啡市場已呈現高度飽和。從超商每杯40元以下的便利咖啡,到手搖飲品牌跨足推出的平價美式,再到cama café、路易莎等本土連鎖以自助點單與快速出杯搶佔通勤場景,乃至遍佈街巷的獨立咖啡館強調產地故事與烘焙工藝,消費者可選擇的層次極其豐富。
外來品牌需與本土品牌搶奪消費者習慣
瑞幸咖啡若正式進軍台灣市場,雖具備其在中國大陸驗證過的數位驅動與高性價比模式,但要在此地扎根並非易事。
台灣的咖啡市場早以相當成熟,我們日常消費中「喝咖啡」成為通勤、上班、加班乃至社區生活的功能性日常行為。因此,平價的咖啡店、超商超市的咖啡其實就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在這樣的基礎上,消費者選擇的並非「要不要喝咖啡」,而是哪一杯最順手購買、價格最划算,以及符合當下的飲用情境。所以對於瑞幸這樣子的平價品牌來說,必須要先面對的,是眾多的超商超市咖啡挑戰。
根據近年市調數據,相當高比例的消費者曾於便利商店或超市的購買現煮咖啡,不少人更將超商視為最常購買通路。7-ELEVEN的CITY CAFE與全家Let’s Café不僅以全台數千家門市的密度,構築起高覆蓋的通路,更以45至60元的價格帶、穩定的品質與高度融入生活節奏的便利性。
另外,本土連鎖品牌如路易莎、Cama café與85°C則以社區經營及平價精品化的策略,填補了超商與高端精品之間的中間地帶。這些品牌不僅擁有數百間門市的實體覆蓋,更透過現磨風味、輕度空間體驗與長期累積的地區信任感,建立起穩固的消費黏著。
中低價位咖啡的供給也逐漸走進高度競爭的情況,尤其對許多台灣消費者而言,台灣本土品牌代表是介於功能性與生活質感之間的平衡。也讓咖啡市場的競爭,多了另一層面的心理偏好。尤其在地緣政治張力未減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品牌來源的認知可能直接影響其接受意願。
新加坡品牌Flash Coffee失敗的前車之鑑
我過去的分析中,新加坡品牌Flash Coffee的失敗案例,便成為瑞幸最需警惕的前車之鑑。Flash Coffee曾以「App下單、外帶專賣、潮流特調」的亞洲新興模式進軍台灣,試圖以數位化與話題性切入市場,然而之後則是全面撤出台灣的結局。
首先,其高租金商圈策略雖能短期吸引目光,卻與外帶小店的營運本質嚴重衝突,導致成本結構失衡。其次,其偏甜、花俏的特調飲品雖適合打卡分享,卻與台灣主流消費者偏好習慣口味背道而馳。更重要的是,品牌未能在便利性、價格合理性或品牌信任感中達成原來在海外的品牌認知。
總之,瑞幸若想在台灣立足,真正從台灣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出發,重新定義自己的經營模式及品牌價值,否則很可能重蹈其他國際品牌的覆轍。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在台灣的咖啡市場中,瑞幸咖啡面臨的挑戰》】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把中國星巴克追著打的瑞幸要來台?拱出3萬家門市的低價高頻模式 會先衝擊誰?
▶新加坡品牌FLASH COFFEE不到兩年就宣布退出台灣市場!3大原因揭密為何快閃離場?
▶訂餐快取難以取代線下的服務溫度!FLASH COFFEE打響餐飲服務的一聲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