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Statista數據顯示,澳洲2025年麵包市場營收達48.5億美元,並將以年均3.06%成長。疫情後健康意識高漲,消費者偏好高纖、高蛋白、無麩質與低碳水麵包,促使Coles、Woolworths及Aldi積極擴充選項。酸種麵包與透明工法標示成為超市新賣點,功能性麵包更加入益生菌與抗性澱粉。
根據Statista的市調,澳洲2025年麵包市場的營收將達到48.5億美元,預計2025~2030年複合年均成長率為3.06%。近4年來,連鎖超市3霸王Coles、Woolworths和Aldi投入大量資金提升麵包選項,並增加頂級系列來改變烘焙商品的整體定位,以贏得更多生意及高價位的利潤。全球新冠疫情促使民眾把健康擺第一,並認知到日常的三明治麵包應仔細比較;過去由健康食品店和工匠烘焙坊憑著罕見的酸種、超級種籽及無麩質麵包所主宰的高價位市場,因為重視機能性價值的消費者增多,而驅動超市品牌不甘落後、上場競爭版圖。
健康意識推動超市搶市
生產商積極快速地跟上大眾的消費價值觀來維持市佔率,即使是最普通的Wonder牌白吐司都特別標示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含有維生素E、B、B3及鐵、鋅,將每日麵包健康功能化的趨勢愈跑愈快,陳列面積愈拓愈寬,令人眼花撩亂;相對凸顯出消費者的知識和細部需求與日俱增。許多時候,選擇是斟酌個人喜好、便利性及價格的結果,姑且不論品質,時下的經濟環境使超市在價格占上風,不僅各家廠牌的商品經常推出折扣,附設的烘焙廚房所出爐的酸種麵包價格也很親民。超市內除了經典的白吐司、全麥和雜糧系列,還有近50種的特殊健康麵包,這種無所不包的陳列行銷怎能不吸引消費者呢?
健康麵包功能細化 消費者選擇更多元
依一般所知的健康需求,大致可從4個角度來挑選切片三明治麵包。
1、一般營養添加
無特殊健康狀況需要注意時,添加高纖維、高蛋白、高鈣質、益生菌等營養素,或者強調升糖指數低,含有鐵、鋅、鎂礦物質,都能帶來吃的多樣化。
若想進一步增加超級食物的攝取,不妨留意含有藜麥、奇亞籽、亞麻仁籽、葵花籽的商品。近來在健身人士以外受到更多關注的蛋白質,有助於組織修復和維持骨骼肌肉的強健,故含大豆、燕麥或鷹嘴豆的都可列入考慮。
2、腸胃消化問題
腸躁症、乳糜瀉或腸胃功能弱的人的首選是無麩質的種類,不過用斯佩爾特古麥以傳統工法製作的酸種麵包,一般被營養師視為「低FODMAP食品」,麩質含量少且相對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是一個可以少量嘗試的選項。無麩質類可再細分很多種:無乳製品、混合種籽、酸種雜糧、全麥、大豆、亞麻仁籽、粉狀雜糧、甜味乾果等,刷清過去的刻板印象,讓腸胃敏感的人不再只吃一種無味的麵包。這些無麩質麵包的成分多半含有米粉、馬鈴薯粉、玉米粉、大豆粉和樹薯粉。此外,有廠商大膽使用扁豆粉、發酵麥粉或發芽穀(意指小麥或其他穀類經催芽後研磨成粉使用)來說服民眾,他們的麵包引起腸胃不適的機率極低。
3、熱量控制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有益健康和維持活力,同時控制糖分攝取。比如Bürgen牌的低碳水化合物(減少85%)和高蛋白的種籽麵包,或者Alpine牌的低碳(減少84%)全麥都主打高纖、高蛋白、少糖。Bürgen牌還有一個新奇商品:「降低膽固醇全穀燕麥」,特別使用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研發的BARLEYmax®,含4種益生菌、6.5%β-葡聚醣及3.2%抗性澱粉;燕麥和大麥所含的天然β-葡聚醣經科學證實可降低膽固醇,減少腸道對壞膽固醇的再吸收,兩片麵包就能提供3分之1的每日β-葡聚糖建議攝取量。
4、特殊飲食法
原始人飲食法的熱度持續不斷,於是杏仁粉變身替代小麥粉。Herman Brot牌則是徹底用豌豆、大麻籽蛋白、發芽種籽(葵花籽、奇亞籽、亞麻仁籽)及益生菌纖維進行製作。前述的Alpine低碳水化合物麵包,在包裝上也宣傳適合生酮飲食法。
注重工藝的酸種麵包成超市新寵
儘管以傳統製法的嚴格標準來看,超市的商品添加食醋、酵母、乳化劑等,大都不符合酸種麵包的定義,但是酸種麵包已經成為更多民眾的必選。酸種麵包大致分為有機或一般,其次是添加五穀雜糧的變化組合。不過,也有廠商如Edwards,宣傳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特色。在Aldi超市上架的Bakers Life牌有一項異於常態的標示:24小時或36小時的工法,告知發酵和製作的總時長;由於酸種麵包二次發酵時需要12~48小時才能產生其獨特滋味,故長時間是美味的定奪關鍵。如此透明化的說明,不僅拉高工匠麵包未來的包裝標準,也可能以此贏得長久的信賴。
健康趨勢引領麵包持續創新
注重保健的消費者不再只是尋找營養補充品和綠拿鐵,他們也想藉由烘焙品一舉兩得,其中添加益生菌和機能性食材的麵包需求預計會持續攀升。天然發酵的酸種麵包將維持高尚的地位,而更多創新材料如菊糖、具控制血糖作用的抗性澱粉(青香蕉、大蕉)和低FODMAP混合粉(小米、高粱)將迎接更大的舞台。消費者會仔細閱讀標籤,無論是不含防腐劑的酸種麵包、當季的水果糕餅或長時發酵的歐式麵包,乾淨和誠實的食品才是最終的購買條件。
現在有許多人注意到凝集素(lectins)——麩質其實是凝集素的一種,而凝集素與過敏、發炎、脹氣、腸漏症有關;雪梨的Gluten Free Bakery販售無凝集素的酸種麵包,而Naturis有機烘焙則用不含凝集素的非洲苔麩來製作。今日,不限於小船似的工匠烘焙坊才能敏捷轉舵,資源豐富的超市大艦也在隨機應變;腸胃友善、製程透明化標示、低過敏原等新標準,將緊貼消費者的健康需求脈動不停進化。這不禁令人聯想到獨立烘焙坊是否應該跟進,透明標示所使用的成分呢?
【更多麵包產業精彩探討,請詳閱食力Vol.40季刊《台灣麵包千億商機的虛胖榮景 五大矛盾撕開你所不知道的產業真相》】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爆品難長青 潮流加速洗牌!麵包品牌如何在跟風與淘汰之間求生?
▶麵包進入健康新時代!跨世代需求如何推動產業差異化與新成長?
▶冷凍麵團接棒缺工時代 台灣麵包產業的下一個成長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