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人工食用色素雖廣泛應用於飲料與零食,但其潛在健康風險正加速各國禁令推進。康乃爾大學最新研究在《Food Hydrocolloids》發表,成功利用藍藻蛋白開發出更穩定的天然藍色色素,不僅能取代人工色素,還兼具乳化與抗氧化功能,延長食品保存期限。這項突破為「潔淨標籤」食品提供新解方,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冰淇淋、早餐穀片與飲料市場,成為推動健康與永續飲食的重要一環。

撰文=編輯部

人工合成食用色素長期廣泛應用於飲料、糖果、烘焙與乳品中,但其潛在健康風險逐漸引發關注。根據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CSPI)的報告,常見人工色素與過敏反應、兒童行為問題相關,甚至在動物試驗中顯示出潛在致癌性,使得各國陸續限制或計畫逐步淘汰人工色素,並積極尋找天然替代品。2025年7月24日康乃爾大學食品科學團隊於《Food Hydrocolloids》提出突破性方案,開發出以藍藻蛋白(Phycocyanin)為基礎的穩定藍色色素,兼具乳化與抗氧化特性,為人工色素替代提供新的可能。

國際人工色素禁令不斷 天然替代色素迫在眉睫

目前國際上對人工食用色素的規範趨嚴,美國部分州已禁止食用紅色第3號(赤藻紅),並考慮淘汰食用藍色第1號(亮藍)、食用藍色第2號(靛藍)及食用黃色第4號(檸檬黃)等。政策壓力與消費者對「潔淨標籤」食品的需求,使得食品產業必須尋找天然來源的替代品。

然而,天然藍色素在自然界極為稀少,藍色多來自結構色或光散射而非真正的色素。雖然螺旋藻衍生的藍藻蛋白已獲美國FDA及中國等地批准作為天然藍色素使用,但其對光與熱敏感,應用範圍受到限制,因此提升其穩定性與功能性成為研究重點。

尿素誘導藍藻蛋白解構 實現乳化與抗氧化的雙重應用

康乃爾研究團隊指出,藍藻蛋白本身具有鮮明藍色,但因對光與熱敏感而限制其應用。為提升藍藻蛋白的穩定性,研究團隊利用尿素作為變性劑,誘導部分變性與解聚,將大型不均勻的藍藻蛋白聚合體逐步轉化為小而均一的非球狀顆粒,這樣的結構轉變同時增強了顏色穩定性與功能性。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使用5M濃度的尿素處理能顯著提升藍藻蛋白的乳化與起泡能力,同時保留部分藍色,為工業應用提供平衡方案。研究團隊指出,藍藻蛋白可望取代人工藍色素並同時充當乳化劑與抗氧化劑,不僅改善食品外觀,還能憑藉抗氧化特性延長保存期限,實現「一物多用」的食品添加功能。

潔淨標籤趨勢下 藍藻蛋白的市場革命

人工色素的健康風險推動了天然替代品的迫切需求。藍藻蛋白解決色素稀缺與食品工業轉型的方向。未來,隨著產業的合作與規模化生產推進,藍藻蛋白有望廣泛應用於早餐穀片、冰淇淋、飲料與糖果等食品中,成為符合「潔淨標籤」趨勢的天然藍色色素。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讓食物顏色更天然!美FDA核准3款天然藍白色素
美國FDA宣布2027年將全面禁用食用紅色7號色素!為什麼化妝品早禁用、食品卻可持續添加?
蝶豆花飲料的繽紛 其實是天然花青素的顏色

參考資料
▶Cornell University, True blue: Researchers create better blue food dye from algae
▶Food Ingredients First, Cornell scientists develop stable algae-based blue food dye
▶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Food Dyes A Rainbow of R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