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業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於樟樹國小推動「原民小米進校園」計畫,將國產小米納入全國學校營養午餐,讓孩子在日常餐桌上學習健康飲食與原民文化,體驗營養與文化永續的結合。

整理=編輯部

農業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2025年9月25日於新北市汐止區樟樹國小舉辦「114年原民小米文化進校園啟動記者會」,正式宣布國產小米納入全國學校營養午餐。此次活動由農業部、原民會、教育部及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及保證責任台灣農產運銷合作社共同揭開象徵健康與文化的「原民小米進校園」行動正式啟動,並獲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與花蓮縣等約30所學校支持啟動推廣,開啟營養與文化教育的新篇章。

農糧署黃昭興副署長表達對「原民小米進校園」計畫的全力支持,推動孩子在校園餐桌上同時享受營養與文化傳承。(圖片來源:農業部農糧署提供)

小米營養豐富 原民文化傳承

農糧署指出,小米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鐵質、鎂及維生素B群,能促進腸胃健康,可有效補充學童成長所需營養,避免單一精緻澱粉攝取,增加飲食多樣性。此次推廣,讓孩子從小在校園餐桌上就能培養健康飲食觀念,並學會珍惜國產作物。小米亦是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從播種到收穫,小米承載著文化儀式與世代連結,是族人與自然對話的橋梁。將小米導入校園午餐,能讓孩子在日常飲食中理解文化意涵,建立尊重多元的價值觀。

在餐桌上延續 推廣校園紮根

記者會現場特別設置「小米營養午餐成果展」,展示五道小米料理,並由周維民主廚(小周師)親自介紹設計理念,強調小米營養與料理特色。菜色包含小米雞汁拌麵、小米肉醬咖哩、小米焗烤蔬菜、小米高纖玉米濃湯及原香小米飯,將小米導入校園營養午餐正式推廣,不僅可提供學童均衡營養,更能引發孩子們對小米來源與原民文化的好奇。此次,全國約30所學校配合推動,預計觸及超過2萬名學生,並建立小米產銷穩定供應鏈,確保營養午餐品質。

五道創意小米菜色,讓孩子享受營養美味,也認識國產小米文化。(圖片來源:農業部農糧署提供)

從產地到餐桌 保種與永續並行

農糧署表示,此次推廣計畫不僅是將小米端上學童的餐桌,更是替農友建立穩定的市場需求,藉以帶動前端生產讓種植小米成為可持續的選擇。原民會指出,近年積極推動原住民族特色作物,並由農業部農糧署輔導農友取得三章一Q,以提供學校營養午餐,也開啟部落傳統作物保種與產業連結,以保存與振興原住民族獨特小米文化。

透過「產地到餐桌」的完整鏈結,小米在校園午餐的推廣不僅帶來健康營養,也確保在地農業得以永續經營。更重要的是,它讓孩子在每日用餐的時刻,都能與土地連結,感受原民文化的深厚底蘊。國產小米走入校園,不只是營養教育的升級,更是土地、文化與世代傳承的交織,為台灣的未來播下健康與文化永續的種子。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小米也能變卡牌!台東場推互動教具 食農教育走進校園日常
每碗小米飯都是一個部落記憶!里仁攜手農友推動花東小米復耕與世代傳承
種小米不僅能穩固糧食安全、增加生物與文化多樣性、還能實踐食農教育!慈心基金會的保種行動如何挽救失「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