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涼粉是華人常見的清涼食品,原料多樣,如橡子、蕎麥、玉米、地瓜等,製作皆以煮粉、冷卻、成型為主。多數為鹹食,如雞絲涼皮、傷心涼粉;亦有西瓜涼粉、仙人凍等甜品。粵港澳流行的黑、白涼粉以仙草或洋菜製成。
撰文=和菓子(國際時尚雜誌專欄作家)
涼粉在華人世界是很受歡迎的日常食物,有幾種中國特別的涼粉代表。例如:東北深灰的橡子涼粉、陝北淺灰的蕎麥涼粉、巴蜀使用臭黃荊製作的翡翠涼粉等等。其他如:玉米、地瓜或是馬鈴薯也都能作成涼粉。所有涼粉的作法大概都離不開以粉煮開,放涼成型脫模切塊的步驟,每一種原料的涼粉,口感滋味都截然不同。
清涼家族大集合 涼粉不僅吃甜也吃鹹
大部分的中國涼粉都是鹹食而非甜食,多作為涼拌的開胃菜。古籍裡多是拌上雞絲的作法。偶爾還可見煎的涼粉記錄,例如我們熟悉的雞絲涼皮,也是定義中的一種涼粉;還有又酸又辣的傷心涼粉。
清代《千金譜》則記錄了甜蜜蜜的西瓜涼粉,其他古籍也有記載蜜水涼粉,《清稗類鈔》敘述的仙人凍涼粉,和台灣仙草可以算是同胞兄弟。流行於粵港澳的黑色涼粉,使用仙草製作,口感相較台灣仙草再滑嫩一些,因顏色黝黑被中國稱為「黑涼粉」,顏色乳白或透明的種類,則稱為「白涼粉」。
涼粉因為是指「清涼的粉製品」,有時會將寒天、洋菜、愛玉、冰粉這類的冰涼製品,全部一併納入涼粉的稱呼與範疇。台灣朋友較陌生的冰粉,是一種極類似愛玉的冰點,無論外觀、質地、口感還有作法,都與愛玉如出一轍。愛玉是全世界僅僅台灣才獨有的美味,據說它只能透過愛玉小蜂授粉,因此在台灣以外的地區難以培育。
愛玉的雙胞兄弟「冰粉」 竟是古籍裡的清涼佳品!
與愛玉幾乎像是同卵雙胞胎的冰粉,是由薜荔或假酸漿來製作,新加坡給了它一個非常浪漫唯美的名字:「文頭雪」。愛玉與冰粉都是搓洗種子將結果凝結成凍,因為遇熱會化水,無法置於常溫太久。有些業者會以洋菜替代真正的愛玉與冰粉,口感比較脆。因為兩者實在相似,加上薜荔在植物學的發現早於愛玉。連橫在《台灣通史》也不慎誤解:「按愛玉子,即薜荔,性清涼,可解暑。」
譬如杜甫在〈鄭駙馬宅宴洞中〉詩句中的「春酒杯濃琥珀薄,冰漿椀碧瑪瑙寒」,一般坊間都會將「冰漿」二字,解釋為「冰鎮過的漿果」,後世也不會為這無傷大雅的詞彙再多做解釋。唯獨清朝藏書家陸烜認為,「冰漿」一詞是出自醫書中的專有名詞,指的就是薜荔做成的冰粉。薜荔因為又稱為木蓮果,因此製成的冰粉被稱為「木蓮腐」,應有比喻類似豆腐的塊狀之意,是駙馬爺當年招待賓客的夏季飲品。
內容來源:《臺灣甜:那些滋潤心靈的傳統節日糕點》,大塊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人工愛玉、天然愛玉,究竟怎麼分?
▶豬血、愛玉、豆花都是用「撞」出來的?結塊料理的科學秘密大公開
▶短影音美食當道!夏日消暑小吃「冰粉」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