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5年BON PAIN麵包祭將於2025年10月25日至2025年10月26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文化園區登場,匯聚54個麵包品牌及39個甜點、咖啡與餐飲品牌。以「麵包職人與他們的經典之作」為主題,呈現職人Signature Bread與城市文化,搭配生活選物與週邊商品,並安排工作坊與講座,讓麵包迷體驗從味覺到文化的全方位盛會。

整理=編輯部
2025年秋天,台灣規模最大、最具指標性的麵包盛事——BON PAIN 麵包祭,將於2025年10月25日至2025年10月26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文化園區盛大回歸。第三屆活動,邀請到海內外93個品牌齊聚,含括54個麵包品牌,以及39個甜點、咖啡與餐飲品牌,再度成為美食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年度盛典。

一顆麵包,是我們日常的開始,也是職人窮盡一生的代表作品。從揉製麵團到時間熟成,每個細節都蘊藏麵包職人的哲學與對土地的理解。2025年,苗林行以 《麵包職人與他們的經典之作》為主題,聚焦職人們最具代表性的Signature Bread,呈現麵包的靈魂與城市記憶,帶來不只是味覺,更是文化與生活的風景。

2025 Bon Pain麵包祭|出攤麵包品牌的經典之作。(圖片來源:苗林行提供)

都會麵包迷的年度朝聖盛會

BON PAIN麵包祭不僅是選購麵包的市集,更像是一場味覺的文化展覽。現場集結經典法國麵包、日本頂級吐司,無論是歐陸風格的天然酵母麵包、富含亞洲飲食想像的軟質麵包,或融合甜點美學的創作麵包,都能在此一次體驗。

海外麵包品牌,包含來自福岡超人氣名店Pain Stock、大阪最受歡迎的麵包策展品牌パントタビスル、話題席捲香港的森林麵包、香港指標性的享樂烘焙。台灣職人陣容依舊星光熠熠,包括KANG Artisan Bakery、Peace Piece Bakery、銀座に志かわ、全統西點麵包、吉可頌丹麥專門店、吳寶春麥方店、拾穗、食蜀、麥嵐綺麵包、彼得潘烘焙坊、Bellopane貝洛邦、安德尼斯烘焙坊、野上麵包、小麥過敏、亞森洋菓子、蓓得酸種麵包、藍色貝蕾、麵包林里、光的方向、Boulangerie LA SFERA、TOP烘焙房等,為麵包愛好者帶來國際級風味地圖。

咖啡、甜點與餐飲品牌同樣令人期待,從京都必訪的WEEKENDERS COFFEE、東京奢華的Lonich,、旅居東京的LIWEI OFFICIAL,到台灣的咖啡品牌:鬧蟬咖啡、達文西咖啡、COFFEE STOPOVER、西當・普里斯等。還有預約困難燒鳥店Birdy Yakitori攜手莎士比亞烘焙坊限定出攤、話題甜點品牌栗林裏LiLinLi與Süivre順流聯袂登場,土然巧克力與某某甜點及Double V聯手打造限定甜點,更有MANO MANO、梨吧制所、伊良可樂、好初早餐、Keya Jam等人氣品牌,為城市美食文化增添更多驚喜。

視覺與生活選物的延伸

第三屆BON PAIN麵包祭的主視覺,邀請插畫家常芷操刀,以溫潤手繪筆觸描繪各式經典麵包,將職人精神化為可愛又富質感的圖像,為活動注入溫暖的識別語言。市集籌劃則與以高品質生活風格選物聞名的散步遊者合作,讓活動多了一份細膩的策展氣息,使麵包從味覺延伸至生活美學。

同時推出週邊商品:印有主視覺插畫的高磅數T-shirt、帆布提袋與野餐墊,以輕盈暖調描繪麵包的日常風景。無論是提著帆布袋逛市集,或在草地上鋪開野餐墊享受麵包香氣,都能延續「BON PAIN!」對都市慢生活的想像,將美好帶回家裡。

2025 Bon Pain麵包祭|頂尖麵包職人的限定講座。(圖片來源:苗林行提供)

走進經典麵包的誕生現場

2025年BON PAIN麵包祭特別規劃六場工作坊,包含花與麵包的野餐籃花藝課程、咖啡與麵包的水彩體驗,更安排兩場精彩講座,邀請陳耀訓・麵包埠創辦人陳耀訓與KANG Artisan Bakery創辦人康豐柚,帶領觀眾以風味與故事,探索麵包世界。

無論是從職人視角解析奶油與麵團交織出的丹麥藝術,或是沿著Pão、Pane、Pain、Bread的語言脈絡,理解世界各地的經典麵包文化,體驗日本、英國、義大利、法國等地的風味演繹,從工藝到文化脈絡,是麵包迷難得一窺頂尖職人思維的時刻。

六十年支持職人的品牌力量

自1964年創立以來,苗林行陪伴台灣烘焙產業走過六十年,持續引進世界各地值得信賴的原料,舉辦無數技術講習會與交流活動,讓職人專注於創作,成為經典麵包誕生的堅實後盾。

「我們不在前線製作麵包,卻始終與職人同行。」苗林行相信,經典不僅是流行留下的印記,更是職人與土地長久對話的結晶。BON PAIN 麵包祭便是對烘焙文化的致敬與分享,期望與所有麵包愛好者一同走進職人的故事。

2025 Bon Pain麵包祭限定週邊商品野餐墊。(圖片來源:苗林行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好麵包=技術×設備×原料:苗林行如何把一個公式做成產業系統解方?
用在地食材說國際語言!陳耀訓如何為台灣麵包創造新風味敘事?
把比賽技術變成工業標準!王鵬傑如何扮演烘焙產業的「轉譯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