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雞蛋糕的起源可追溯至葡萄牙海綿蛋糕傳入日本,經明治時代的蜂蜜蛋糕、瓦煎餅與名所燒演變,逐漸衍生出人形燒、戰時燒與棒球雞蛋糕等多樣形式。日治時期日本人將此類和菓子帶入臺灣,使雞蛋糕隨著鑄鐵模具的普及而快速流行,並逐漸成為庶民點心。
撰文=和菓子(國際時尚雜誌專欄作家)
我們現在定義的雞蛋糕,通常是指有模具來烘烤的小蛋糕。因為受過日本殖民統治,臺灣雞蛋糕理所當然會受到日本影響。歷史要追溯到明治時代的名所燒。名所燒更要回溯到和菓子舖的蜂蜜蛋糕以及瓦煎餅。
瓦煎餅落地日本 名所燒如何演變成造型甜點?
自1550年葡萄牙商船入港平戶,帶入了以雞蛋、砂糖還有麵粉製作的葡式海綿蛋糕(Pão de ló)。這種蜂蜜蛋糕雛形的南蠻菓子並未使用油脂或奶油,明治時代的早期奶油,因為被日本人認為有種腥味,不會作為食品使用。
隨著1868年神戶開港,與蜂蜜蛋糕原料極為相似的洋菓子風瓦煎餅開始流行。製作的原料也開始被店舖廣泛運用,幾乎販售煎餅的專門店都會販售名所燒。1868年創立,以人形燒著名的木村家本店,早期就稱其為「名所燒」。隨著時間演變,名所燒變化出了各式各樣的名字與形狀,從面形燒、肖像燒、軍艦燒、戰時燒、動物燒再到現在最為人所知的人形燒,在東京人形町發源的人形燒,多是以七福神頭部做為造型,而創業於1873年的龜井堂,則是以文樂人形頭部作為造型始祖。
百年人形燒老店 藏著台灣雞蛋糕的影子
人形町現存兩間最著名的人形燒老店,分別為1888年創業的重盛永信堂,1907年創立的板倉屋。板倉屋的人形燒,由創辦人藤井貞三,還有曾經參與大阪釣鐘饅頭的甜點師傅吉本民生,共同開發。如今的人形燒總是預設包裹著紅豆餡料。1900年創辦的總本家釣鐘家,它們將有紅豆內餡的稱為「釣鐘饅頭」,沒有內餡的稱為「釣鐘雞蛋糕」(釣鐘カステラ);老派一點的店舖,可能還有「雞蛋糕饅頭」(カステラ饅頭)、「雞蛋糕燒」(カステラ焼)、「一口雞蛋糕」(一口カステラ)的用法。我們總是能在臺灣雞蛋糕,找到大正明治時期日本雞蛋糕的式微樣貌。我個人因此認為,最影響臺灣雞蛋糕的,應是日本的早期雞蛋糕。
鑄鐵技術興起 讓雞蛋糕成為街頭庶民甜點
現在幾乎只能在板倉屋見到的戰時燒(戦時焼き),是日俄戰爭勝利後留下來的時代印記。由於紅豆當時的價格極高,戰時燒不像人形燒一樣包裹紅豆內餡,形狀也隨著當時的社會風潮,做成手槍、大砲、號角、頭盔、背包與旭日旗,後期再加入飛機、坦克與裝甲車。由於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影響了日本鋼鐵產業技術與需求,戰爭結束後,間接促成了鑄鐵模具的快速發展,許多仰賴鐵製烤盤的食物,都在這個時候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湧現,雞蛋糕當然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起源於神戶的棒球雞蛋糕(野球カステラ),這個在1921年被本高砂屋註冊商標的標誌性甜點,一組裡頭通常包含棒球、球棒、球帽、手套、面具、獎盃、獎旗、英文、皮包、計分器;棒球年代似乎還停留在明治昭和時期。如今,神戶繼續棒球雞蛋糕的店舖幾乎不到十家。
一把剪刀守住老味道 日治時期延續下來的甜點技藝
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和菓子帶進臺灣後,原本煎餅店擅長的甜點慢慢被獨立出來,早一點的老店幾乎直到現在,依舊會固執地不顧時代浪潮,堅持剪刀式的雞蛋糕烤盤。剪刀式烤盤烤製的量無法太多,每一次的烘烤必須由職人專心盯著瓦斯確認。更多店家會優先選擇一次可大量製作的烤盤,每一次出爐,就能做出幾十顆熱騰騰香噴噴的雞蛋糕。
內來來源:《臺灣甜:那些滋潤心靈的傳統節日糕點》,大塊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造型雞蛋糕、聯名車輪餅!品牌如何用傳統小吃玩出新創意
▶寒冬喝熱泡茶暖胃!「蜜香紅茶」成網友寵兒、「雞蛋糕」獲選熱門配茶小點
▶動物造型蛋糕 從宋朝穿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