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叻沙起源難以追溯,卻隨著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流,在東南亞各地發展出獨特樣貌。從馬來西亞檳城的亞參叻沙到麻六甲的娘惹叻沙、北部的咖哩叻沙與暹羅叻沙,再到東海岸的吉蘭丹叻沙、登加樓紅湯叻沙及南部柔佛叻沙,乃至新加坡加東叻沙與印尼巴達威叻沙,叻沙成為融合多族飲食、見證香料之路與文化交融的經典料理。
撰文=陳愛玲(來自馬來西亞,人稱「香料女王」)
叻沙在不同國家和地域有著多種樣貌,一開始從哪裡來已難追溯,不過從風味圖中的香料舖陳仍可窺見一二。從我的家鄉馬來西亞檳城出發,自有記憶以來就是「亞參叻沙」(Asam Laksa),以此往西南部移動,十五世紀的麻六甲聚集許多外來移民,包括來此買香料的中亞人、很早就征服海洋並參與貿易的南亞人,以及陸續遷至南洋的中國各地華人。
在這樣多元的環境下,彼此交流飲食、互相模仿學習,從對方文化中擷取可接受的元素,例如開始吃辣,或在料理中加入薑黃、小茴香等香料。隨著異族聯姻日趨頻繁,逐漸將不同的調味帶入華人餐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融合,「娘惹叻沙」(Nyonya Laksa)相應而生。

娘惹叻沙與咖哩叻沙同門師弟。(圖片來源:城邦文化提供)
往北輻射,沿著西北部海岸繼續延伸,則發展出「咖哩叻沙」(Curry Laksa),在檳城稱之為咖哩麵。一道食物能歷經不同族裔之手,一次次吸收、組合、再創,足以證明它廣被喜愛和接納。這款檳城咖哩麵的風味最接近華人手法,辛度較低,香氣多層次,且充滿椰漿濃郁感;配菜也甚有意思,裡面有潮汕人標誌——血蛤(Tegillarca granosa),還有油泡(大馬稱豆卜)吸收湯汁精華。檳城在二 八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遊客蜂擁而至,另一款「白咖哩麵」(White curry mee)突然出現,強調來自椰漿的白湯底,風味讓人驚豔。

咖哩叻沙。(圖片來源:城邦文化提供)
繼續北上,抵達與泰國邊界接壤的四個州,歷史上他們曾經是暹羅藩屬,口味喜愛酸辣,多用香草植物,於是,玻璃市(簡稱玻州 Perlis)和吉打州(Kedah)便出現了「暹羅叻沙」(Siam Laksa)。有意思的是,這款叻沙既想加羅望子增酸、又想添椰漿增稠,風味組合上這兩者本是相互牴觸的關係,如何拿捏平衡、做出好湯頭永遠是艱鉅考驗。

暹羅叻沙與亞參叻沙系出同門。(圖片來源:城邦文化提供)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霹靂州(Perak)的「乾撈咖哩麵」,在一片湯湯水水中殺出一條血路。根據在地獨立飲食記者戴志強報導「追溯乾咖哩麵起源」一文中提到,怡保在二十世紀初期已出現乾撈咖哩麵的吃法,由兩位來自廣東中山的媽姐獨創,至今已傳承三代,成為怡保專屬特色。
繼續往東海岸前進則有「吉蘭丹州叻沙」(Kelantan Laksam)將米漿炊熟後捲起切段,一如廣東人的豬腸粉外型,佐以椰漿、鮮魚熬出白皚皚的醬,在眾多叻沙紅林中異軍突起。

東海岸吉蘭丹州叻沙用的是米捲。(圖片來源:城邦文化提供)
住在隔壁州的登加樓延續紅湯叻沙(Terengganu Laksa)的風格,長達兩百四十公里的海岸線有源源不絕的豐富魚種,於是豪邁下足料,鮮魚、鹹魚雙管齊下,配方中承載著多代異族聯姻的交融暹羅、華人、南島族,還有後來遷徙而來的馬來族,各自的味道皆在此濃縮成一碗米食。

登加樓叻沙。(圖片來源:velvet提供)
馬來半島繼續南下會抵達新山,柔佛叻沙(Johor Laksa)在此體現混融風味——裡面有泰國羅勒(Thai basil)、以及在地俗稱豆腐魚所做成的魚丸,前者係武吉斯人(Bugis)日常生活中藥食慣用的香草植物,後者乃潮汕人家常味,比起馬來社群,這碗湯汁相對濃郁,還使用義大利麵條,可謂中西合璧的混血叻沙。
跨過新柔大橋,新加坡有加東叻沙(Katong Laksa),椰漿濃、滑、順,辣度低,湯頭用炭火熬出油水,粗米粉條剪短,吃的時候要用湯匙,頗有滋味。跨過爪哇海峽到印尼有巴達威叻沙(Laksa Betawi),一旁蘇門答臘省則是巨港叻沙(Lakso Palembang)。至此,叻沙腳步並未停歇,一如人類因為重重原因不斷遷徙,帶著食物和記憶中的味道翻新再創。越過南中國海後,出現了另一版沙勞越(Sarawak)叻沙,色澤暗紅,堅果和參峇辣椒醬香氣突出,是沙勞越遊子的思鄉味。

沙勞越叻沙。(圖片來源:城邦文化提供)

新加坡加東叻沙。(圖片來源:城邦文化提供)

內容來源:《東南亞飲食香料學:南洋經典菜解密、香料與風土交織的味覺地誌》,城邦文化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一碗椰漿飯吃出馬來西亞!混血文化、香料與參峇辣醬的完美交融
▶東南亞料理為何能席捲全台?除了美味之外 支撐產業發展有這三大主因
▶馬來西亞都吃什麼即食品?料理湯包、罐頭食品最受歡迎 清真認證與食品問題為產業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