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仙草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其中以新竹關西種植面積最大,佔全國超過一半產量。仙草除具清涼解熱與藥理保健功能,還能入菜製作各式料理。自1989年起,關西以「桃園一號」品種推廣仙草,並結合客家文化與觀光活動,打造仙草文化節與多元加工品,成為兼具經濟價值與文化意涵的在地農業代表。
撰文=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台灣有不少地方都有種植仙草,像是嘉義的水上、彰化二水,以及苗栗獅潭和三灣、新竹關西和桃園新屋。其中,新竹關西的仙草種植面積是全國最大,超過一半的產量。
為何關西成為全台最大仙草產地?
丘陵地形的關西周圍環山,颱風對關西影響較不大,但是每年10月到隔年的3月有東北季風,就是新竹特有的「九降風」。避開東北季風盛行的季節,仙草從3月開始栽種,適合生長的溫度大約在攝氏20到25度,只長在利於排水的土地,沒有什麼蟲害,10月就可以收成。
《本草綱目》中記載:「仙草味甘、性寒,煮成茶飲,清涼解渴、降火氣,消除疲勞,老少咸宜。」
仙草是大自然的產物,在中醫藥理有保健的功效,除了可以解暑熱,還能治酒風,或是感冒、高血壓、肌肉與關節疼痛。除了製成仙草茶、燒仙草,還能將仙草入菜,製作成仙草燉雞湯、燉排骨等料理。
本來台灣有不少地方種仙草,但經過當地住民馴化之後,每個地方都發展出自己的特殊品種。
在1989年後,關西將仙草列為特色產業後逐漸發展起來。本來台灣桃竹苗的客家丘陵地帶,很多地方都有種茶,關西早期也是以茶葉聞名,然而在關西紅茶有機會外銷的時刻,遇到了經濟不景氣,甚至有些茶農魚目混珠、偷工減料,將茶葉染色,讓關西茶葉的形象受損。
發展一鄉一特色 關西以仙草為發展主力
為了配合政府「一鄉一特色」,關西選擇了仙草作為主力發展的農特產。農業試驗所注意到仙草作為經濟作物的特性,開始投入研發。關西現在使用的仙草品種是「桃園一號」,香氣十足且有高凝膠性,甚至發展出「仙草養生粉」、「仙草牛軋糖」等產品。
雖然仙草可以透過進口再加工,但由於國產仙草香氣特殊,國人也習慣食用本土的仙草,如果能加以推廣,會是很有潛力的本土農業。
仙草與客家文化的推廣
至於仙草為什麼會跟客家文化結合呢?多少是因為客家族群對仙草有生活的記憶。
早年丘陵的生活不容易,客家族群較為節儉,會將仙草曬成仙草乾儲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再熬煮成仙草茶。仙草曬乾之後,隨時可以拿來燉煮仙草雞,生津補氣。後來關西的仙草還增加了生產履歷,成為在地的農業特色。
客家委員會很重視客庄的旅行推廣,在關西也舉辦了仙草文化節慶,每年以仙草為核心,結合客家元素推動仙草和客家文化,甚至還開發出即溶仙草、燒仙草和仙草凍粉組合的「桐花禮盒」。
夏天來碗仙草冰或仙草茶消暑,冬天來碗燒仙草和仙草雞暖胃,四季皆宜的仙草,在食物中加入這一味,不管是當茶飲或入菜通通都適配。
內容來源:《說不盡的台灣味上冊》,遠流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清爽退火的「客家暗黑料理」!想涼補就喝這一味:燒仙草雞
▶天冷想來碗熱甜湯?聰明搭配湯底與配料、甜在心裡不胖身上!
▶開元奶球熱銷40年 老饕瘋喊「離不開它!」夏季搭配仙草冰美味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