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你知道雞吃的飼料裡「鈣」有多重要嗎?鈣不只是讓骨骼更硬,也影響雞隻長肉的速度和養殖場的獲利。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就算飼料轉換率只差1%,養殖戶一年也可能多虧2,000萬到2,400萬美元!而市面上最常用的石灰石補鈣,吸收率落差竟高達4倍,加上植酸還會讓利用率掉兩成。研究呼籲,養雞業不能只算「加了多少鈣」,而要看「雞能吸收多少鈣」。
撰文=編輯部
鈣是家禽營養中最關鍵的礦物質之一,不僅影響骨骼形成、酵素活化與肌肉收縮,更直接關聯到肉雞的飼料轉換效率與體重增加。對於「消化率」與「可利用率」的精準掌握,已不再僅僅依靠總鈣含量來設計配方。2025年8月26日發表於《Poultry Science》的一項研究指出,即便飼料轉換率僅下降1%,在大規模養殖中也可能造成2,000萬至2,400萬美元的年度損失。因此,如何提升鈣的利用率,對於產業經濟、動物健康與永續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飼料市場挑戰 石灰石利用率差異巨大!
石灰石雖是最常見的鈣來源,但其可消化鈣含量差異極大,可能僅20%到80%之間。為了避免動物鈣質不足,飼料業者往往傾向過量添加鈣,然而這樣的做法會提高成本,並可能降低磷等其他營養素的吸收,甚至惡化壞死性腸炎等疾病風險。若能以「可消化鈣」而非「總鈣」為基準設計配方,將能更精準滿足需求,減少過量帶來的負面效應。
阿肯色大學家禽營養學助理教授Ben Parsons表示:「過量的鈣可能會加劇疾病與病原體挑戰。我們還不完全理解其中的機制,但可以肯定的是,更精準地滿足動物的鈣需求,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植酸使鈣利用率下降20% 初估肉雞碳酸鈣消化率
這項研究由美國阿肯色大學研究團隊主導,共設計了2項實驗,分別以「骨灰生物測定」與「迴腸表觀消化率(AID)」比較鈣的可利用性。這也是首次將這兩種方法用於商業飼料成分的比較。
第一項試驗利用斜率比法評估試劑級碳酸鈣與其加上植酸的情況,發現隨著鈣含量增加,肉雞股骨灰分呈現線性上升;然而添加植酸後,相對生物可利用率由100%降至約80%。第二項試驗則以迴腸消化率作為指標,結果顯示碳酸鈣的消化率為38%,加上植酸後降至30%,相對值同樣為80%。兩項結果一致證實,植酸會使鈣利用率降低約20%。研究團隊指出,若能先確定標準來源(碳酸鈣)的消化率,即可將骨灰測定的相對值轉換為實際消化率估計值,讓數據更貼近飼料應用。
產業趨勢轉向 走向消化性鈣的精準飼料設計
目前部分地區已開始以消化性鈣數值為基礎設計飼料,而美國仍以總鈣需求為主。不過,隨著數據庫的建立與研究工具的普及,營養師已逐步利用這些方法篩選最佳鈣來源,避免使用利用率差或有潛在風險的原料。專家認為,這項趨勢將為家禽產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降低疾病挑戰,推動飼料營養向更精準化與永續化發展。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農食系統碳排佔全球3成、75%來自農場端!改善「飼料效率」才能讓地球降溫
▶飼料粗蛋白含量標準已正式公告 畜試所:減少飼料蛋白質減碳排、不影響動物生長效益!
▶從魚副產物到高蛋白蟲粉!黑水虻開啟台灣水產永續新循環
參考資料
▶Food Ingredients First, Researchers examine calcium optimization in poultry feeds to boost cost efficiencies and susta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