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苗栗肚臍餅以綠豆與地瓜為餡,因外型似肚臍而得名,既是苗栗縣餅,也是客家代表特產。其起源眾說紛紜,包括客家人於日治時代以家中食材招待貴客、日籍技師改良和菓子、嬰兒奶嘴的形象,或是綠豆椪意外露餡。肚臍餅不僅是地方名點,更承載世代記憶與文化隱喻,象徵客家族群堅韌不斷的生命連結。

撰文=和菓子(國際時尚雜誌專欄作家)

以綠豆和地瓜作為原料,因為形似肚臍而名的苗栗肚臍餅(tōo-tsâi-piánn),除了是苗栗縣餅以外,同樣是當地的月餅代名詞。在苗栗以外地區難以得見的肚臍餅,如今已經成為客家的代表特產。

肚臍餅的身世之謎 從日治時代到客家傳統

它有時也被稱為月光餅、奶頭餅、奶嘴餅、綠豆餅或綠豆凸,來源非常眾說紛紜。一是日治時代客家人為招待貴客用家中食材製成的點心、二是日治時代苗栗糖廠技師以在地食材復刻的和菓子、三是用地瓜削成嬰兒奶嘴的靈感、四是不小心露餡的綠豆椪意外受到歡迎。

我認為「一」的說法非常符合客家人性格,即便是在物資缺乏的現實條件下,仍然願意使用家中僅有資源做出美味點心。在日治時代的執政者面前,客家人看似柔順實則堅定,款待的肚臍餅不是討好,而是守住身分與文化體面。

肚臍餅的出現眾說紛紜,從客家人的招待點心到日治時期復刻的和菓子,無論哪一種說法,當今已成為苗栗客家庄的代表特產。(圖片來源:大塊文化提供,©2025 rabbit44)

一場跨海的甜點複製 肚臍餅的日式身影

當然,和菓子當中確實有款饅頭幾乎和肚臍餅如出一轍,這種饅頭通常用白鳳豆製成白豆沙,上頭再加上栗子或是其他堅果。而白鳳豆與栗子這些原始材料,在當時的臺灣確實難以取得。若把白鳳豆更替為綠豆、栗子更替為地瓜,恰巧就是肚臍餅的模樣。

形似肚臍餅的和菓子一般以口味命名,通常使用鑲嵌在上的餡料稱呼,譬如「栗子饅頭」(栗まんじゅう)、「核桃饅頭」(くるみ饅頭)。目前以核桃饅頭較為常見,栗子饅頭雖然沒有完全消失於歷史舞臺,幾乎只能在秋獲季節才有機會嚐到。

這種把餡料外露的形式,如今已不太算是主流,通常能夠見到的和菓子饅頭,是全部把餡料包裹在內的形式。如果追溯它們與肚臍餅的關聯,栗子饅頭是如今熊本縣的肥後特產。對比「二」的說法,當地有耆老明確指出,肚臍餅的發明年代約於1905年左右,因為日本糖廠技師思念家鄉甜點,於是與臺灣朋友們就地取材,共同研製出了肚臍餅。

仔細比對苗栗當地的製糖歷史,從《臺灣總督府統計書》可見,苗栗當年一帶,光是舊式糖廍數量竟然就高達79間!日治時期的糖廠日籍技術人員,多是來自熊本與鹿兒島的九州地區。自幕末時代以來,九州就是日本的糖業重鎮,最著名的松岡富雄即是出身熊本。他認為苗栗地形平坦適合種植甘蔗,鄰近鐵道交通便利,是理想且成本低廉的糖廠基地。

因為肚臍餅的外型實在與九州的栗子饅頭相似,加上顏色與口感擁有相當的同質性,地瓜有時可以類比栗子用於烹飪製作,特別是在栗子難以取得以及價格昂貴的時候。

連結世代的甜點 肚臍餅裡的生命記憶

幾個說法或許都有道理,但似乎解釋不了一點兒也不像肚臍的肚臍餅命名由來。因為前文提到了嬰兒賦予肚臍餅的靈感,我不禁記起肚臍曾經是連結母親與兒女的唯一牽絆,它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生命烙印。所以肚臍餅的模樣,或許不僅形似肚臍,而是一種對生命起源的隱喻。你看它中央微微隆起的模樣,像不像一位孕育著胎兒的母親?它不單只是一塊餅,而是連結一段未斷的記憶—是被客家先祖託付的世代守護,潛藏於形體中的文化胎記,象徵著客家人永遠切不斷的精神連線。

內來來源:《臺灣甜:那些滋潤心靈的傳統節日糕點》,大塊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中秋的傳統 除了月餅、柚子還吃些什麼?
神奇的酥糕皮!桃酥與蛋黃酥的外皮都是它
一條封仔餅,傳承台東中秋食文化:百年傳統糕餅老店「福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