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被譽為「第五味」的鮮味,正以其獨特的風味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重新在全球餐飲界掀起浪潮。這股風潮不僅限於食物,更蔓延至威士忌、雞尾酒等飲品領域。專家指出,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鮮味」所帶來的美味與滿足感,食品與飲料品牌正積極將其作為產品創新的核心賣點,並利用其與亞洲風味的緊密連結,開拓新的市場機會。
撰文=編輯部
傳統認為雞尾酒僅有甜、酸、苦與鹹四種味道,然而如今調酒師正在突破這樣的常規,把第五味「鮮味(Umami)」納入調製菜單。紐約Double Chicken Please酒吧廣受好評的主打飲品「The Waldorf」即是典範:結合泥煤與非泥煤威士忌、芹菜與甘藍汁、蘋果、胡桃苦精與氣泡水,混出宛如料理般層次的風味,在口腔中融合成新鮮的鮮味感受。人們透過舌頭、上顎與唾液腺共同運作,體驗這種鹹香厚實的味覺刺激。這股變革證明,鮮味已成調酒世界不可忽視的趨勢,同時也反映更廣泛的飲食創新潮流。
鮮味最早於1908年由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提出,是除甜、酸、苦、鹽之外的第五基本味,最典型代表如起司、番茄、昆布與魚露。這些食材因含谷氨酸鈉或核苷酸而產生獨特「鮮美」感,但長久以來,鮮味多被用於食品調味,少被認為適用於雞尾酒調製。如今它跨界進入酒精飲料圈,成為調酒師尋求新味覺刺激的重要工具。
酒吧也要無廢環保:味噌、海帶與香菇也能成為酒香靈魂
許多酒吧正將廚房食材轉化為調酒新材料,如味噌、海帶、香菇、甚至鹹漬辣椒都被融入雞尾酒調配中,不僅擴展風味深度,也與無廢/環保理念契合。鮮味角色不只是調味效果,更是一種食材循環與創新的象徵。
此外,混合傳統酒款與鮮味素材的方式,如將味噌或香菇注入烈酒基底,使飲品口感更豐富,層次更立體,深受講究品味與獨特體驗消費者歡迎。這種味覺與社會意識兼顧的趨勢,預期在年度調酒與餐飲創新中持續發酵。
飲品界新戰場:從經典調酒到創新配方,鮮味成為差異化關鍵
鮮味潮流並非只停留在食物層面,飲品界也正掀起一場鮮味革命。從2020年代起,MSG馬丁尼在社群媒體上爆紅,各大生活雜誌也紛紛發布其食譜,證實了鮮味在調酒領域的巨大潛力。儘管「血腥瑪麗」(Bloody Mary)早已是鮮味雞尾酒的經典代表,但酒吧經營者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意,將鮮味融入更多現代調酒中。
紐約Bar Snack酒吧的共同經營者Iain Griffiths指出,顧客如今期望飲品也能像菜餚一樣「經過適當調味」,而這正是鮮味能發揮作用的地方。他以店內的番茄帕洛瑪(Tomato Paloma)為例,該飲品中便巧妙地加入了味精。此外,他也將咖啡中常被忽略的泥土味與鮮味特性納入考量,以石榴作為「溫和的酸化劑」,設計出獨特的濃縮咖啡馬丁尼。紐約古德烈酒公司(Good Spirits)與名廚Rachael Ray合作推出的獲獎琴酒Staple Gin,則透過高酒精度的穀物基底和特定植物成分,捕捉到醃橄欖獨特的豐潤與鮮味質感,進一步證明鮮味在烈酒研發上的巨大潛力。
漬物風潮與發酵魔法:以醃黃瓜為靈感,創造複合式鮮味飲品
除了味精和發酵食材,另一種正經歷美食復興的原料「漬物」,也成為飲品創造鮮味的關鍵。從洋芋片到即飲雞尾酒,醃黃瓜的身影無處不在。Bar Snack酒吧的熱門調酒「Didi & Stu」便將梅斯卡爾酒(mezcal)與梅子燒酒(plum soju)和醃黃瓜滷汁巧妙結合。
這股對漬物的需求也啟發了位於波特蘭的Straightaway罐裝雞尾酒公司,他們與當地醃漬品牌Portland Pickles合作,在其即飲產品線中加入了「Pickletini」。Straightaway的釀酒師Kelsey Cable解釋,這款雞尾酒的靈感來自猶太式蒔蘿醃黃瓜,透過發酵過程,賦予飲品豐富的鮮味層次,並帶有蒔蘿、大蒜等新鮮香草以及芥末籽、丁香等溫暖香料的氣息。這證明了當代調酒愛好者對獨特風味的追求永無止境,也使得烹飪靈感在飲品開發中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從台灣鳳梨到日本柴魚!KKI限量琴酒用在地食材打造風味新酒感
▶氣候變遷威脅琴酒靈魂?杜松香氣變化挑戰品牌穩定性
▶葡萄酒界的Uniqlo?黃尾袋鼠憑何打破高端迷思、站上國際舞台?
參考資料
▶FOOD DIVE,How umami flavors are taking the cocktail world by st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