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美國加州柏克萊的「Chez Panisse」餐廳,是美國「從產地到餐桌」飲食運動的聖殿。然而《舊金山紀事報》餐廳評論人蘇萊爾(Soleil Ho)卻在食評中以「過時」形容,她認為Chez Panisse擺盤過於隨便、菜色品質單一,在當今是不合時宜的。

從產地到餐桌的先鋒是否已經「過時了」?

美國加州柏克萊的「Chez Panisse」餐廳,是美國「從產地到餐桌」飲食運動的聖殿,19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重要推手,創辦人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有「慢食教母」之稱,德高望重。誕生於1971年,Chez Panisse以法式料理技巧烹調加州在地食材,菜色單純而美味,將美國味蕾從冷凍食品與工業罐頭中解放,影響深遠綿延至今。

這樣地位崇高的餐廳,《舊金山紀事報》餐廳評論人蘇萊爾(Soleil Ho)說,過時了。

這算是一種下馬威嗎?就像賴舒爾(Ruth Reichl)在1993年就職《紐約時報》餐廳評論人時,率先向當時的地標高級餐廳「Le Cirque」開刀;當蘇萊爾於2019年1月新官上任時,她心知肚明人們等著看她怎麼詮釋灣區餐飲。她決定不只發表單篇食評,而是一次發表5篇食評,不僅觀點更多元更周全,讀者也更能認識她。Chez Panisse的食評就是其中一篇,而當前任食評鮑爾才在前一年給予4顆星好評,蘇萊爾對於Chez Panisse的看法,就不僅僅是評論一間餐廳,而是在為其評論風格定調。

安逸又不合時宜 蘇萊爾的評論之道

蘇萊爾當然無法忽略Chez Panisse的光榮歷史,卻正因為其重量級地位,讓她喟嘆這間曾經走在飲食革命前端的餐廳停滯不前。她認為,當主流論述對於飲食正義的討論已經變得更細膩入微,Chez Panisse卻安逸地守著過去,「一點也感受不到革命。」

她對於Chez Panisse的批評主要有二,一是擺盤太隨便,尤其考量到四道菜的套餐要價一百美金起跳,「材料只是堆上去或排排站,絲毫沒有取悅視覺的企圖心」,好比主菜的炸洋蔥「像是暴風雨後傾倒的樹。」蘇萊爾明白指出,「在灣區,你可以輕易列舉許多運用當季在地食材烹調的餐廳,他們既在乎視覺呈現,也在乎概念與食材來源。」

另一項批評則是菜色品質不一,譬如原木烤爐燉雞風味活潑,刺菜薊(cardoon)湯卻平淡無趣;小披薩(pizetta)的餅皮與配料出色,苦甜巧克力蛋糕的焦糖卻是酸的,榛果也烘過頭了。

「整體而言,Chez Panisse的菜色對我來說太簡單了,雖然我知道這是家常風格與每日替換菜單所帶來的結果。這讓我納悶,廚房是否讓食材承擔太多責任。」蘇萊爾以一種新世代的口吻作結,「自1971年以後,已經有許許多多有趣的觀點從飲食世界浮現,Chez Panisse的手法相形之下顯得不合時宜。」

聖堂神殿真的「倚老賣老」?

教母本人面對批評指教,禮貌地表示自己「不是害怕批評的人」,但她不同意蘇萊爾稱Chez Panisse「不合時宜」。「我認為稱呼一間擁有重要飲食哲學的餐廳又老又累是不公平的,這樣的哲學永遠也不會衰老過時,支持照顧土地的人是我們此刻在地球上能做的最重要的事。」美國米其林三星名廚柯瑞・李也公然嗆聲蘇萊爾,「我們更該問的是,在一個欠缺經驗與成熟度、只懂得追新逐異的年輕飲食文化裡,Chez Panisse怎麼能存續這麼久?」

聖堂神殿就不會變老變舊嗎?偶爾踢上一腳也不減光輝吧。其實我能理解蘇萊爾批評的點,意即當「吃在地、吃當季」已成為主流價值,已代代相傳奉行無礙,受其啟發的年輕世代想得更多、做得更用力,端出美味與美感兼備的料理,設計出更周全的用餐體驗時,前輩們憑什麼倚老賣老?

內容來源:《Liz關鍵詞2:美食家與美食評論》,美食加股份有限公司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只說真心話的食記分享!美食評論平台Food Marco如何打造沒有業配的商業模式?
你也受Google惡評困擾嗎?日本餐飲顧問教你3大要點面對不當評論
這麼多美食評比誰說了算?在地鄰長搭配地圖評論 可能是小吃評比的最佳搭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