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寶寶米餅
海鮮混充
食驗室
食創獎
新品報告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細分市場】素食商機人人搶,統一超卻大費周章用13種鮮食分類,解決素食者外食需求
【綠能經濟】70歲彰化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少超過3萬噸溫室氣體
【數位升級】上市70年第一次不投電視廣告!黑松沙士打出成功的全數位化行銷處女戰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推動潔淨標章,最難的不只是成本
500項商品、700項原料大變身!全家用3年掀起Clean Label少添加革命
【食聞】「減法思維」讓涼麵更美味!全家鮮食研發秘密大公開
【食品創新】與其等待,不如自己動手做! 全家從通路直接跳下來開發少添加食品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網購食品趨勢檔不住,電商銷售成長率狂飆、遠超實體通路!
「宅在家」時勢推升網購買氣!4成民眾養成每月固定購買習慣
55%民眾曾因網路開箱影片而入坑!臉書直播成為「宅食品」聲量討論王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獨家揭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數位轉型策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食聞】新冠疫情震撼消費市場,白肉雞品牌「十八養場」如何靠網路銷售分散衝擊?
【食聞】疫情帶動網路購物成長,雞肉商品趁勢攀上百大熱銷
【食聞】台灣一年吃掉近2.4億隻國產白肉雞!疫情衝擊與消費需求變遷下,雞肉市場有何變化?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聞】連結多元場域資源,打造活力桃園的健康環境
【食聞】用營養餐飲與人情守護做調味 讓桃園長者更加幸福健康升級
【食聞】讓桃園的運動風氣遍地開花,喚醒市民的運動魂
【食聞】阿公阿嬤該怎麼吃?「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原則要遵守!
食科學
食添加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
顏色越漂亮越讓人想吃?感官實驗證實視覺刺激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拉麵的嚼勁怎麼來?「鹼水」的比例是關鍵!
食包裝
千篇一律的葡萄莊園設計太老套了!這12款小清新葡萄酒包裝讓你未飲先醉
鋁罐包裝、紙吸管、互動式......飲料包裝設計如何再創新?
啤酒食裝秀拼顏值!這13款啤酒包裝美到讓你捨不得喝
比傳統玻璃瓶輕5倍、碳足跡少6倍!全球第一款使用紙裝酒瓶的琴酒即將上市
食加工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食聞】優格戰國時代來臨,你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發酵的「天然濃」嗎?
想吃什麼,一台食物列印機通通搞定?該如何達到印刷可食的境界?
食追溯
巧克力名列生產里程最高的食物之一!一張圖帶你看懂巧克力產業鏈
不在全球主要可可生長帶!最北可可生產國「台灣」靠什麼本事躍上國際舞台?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學習如何與土地生命友善共存!3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食科普
帶人蔘與堅果風味的蜂蜜?冬季超稀有、低溫難採收的「鴨腳木苦蜂蜜」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甜酒釀的甜味哪裡來?發酵的魔法如何讓它這麼甘甜?
喜歡窩在咖啡廳工作?是什麼原因讓你感覺更有靈感?
農科技
後疫情時代食農更要攜手合作!第4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報名起跑
打破春秋產季限制!燈照調節技術讓我們全年都吃得到酸甜新鮮百香果!
一生投入木瓜研究、解決台灣瓜瘟!台灣木瓜界大人物「PAPAYA葉」 教授
雞糞乾燥造粒處理,一舉解決發酵費時和環境氣味問題!
食新聞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國際食事
外送也能很環保!美國新創推出「零塑外送」,方便又不留包裝垃圾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即時新聞
荔枝進入小果期,輪替使用防治藥劑、避免荔枝細蛾產生抗藥性!
芒果季即將到來!春季濕度高溫差大,農友應注意病蟲害防範
樂霏寶寶米餅事件波及代工品牌! 「奮起福」、「米米基地」主動下架接受退換貨
植物油含量超過5%不能叫做巧克力!巧克力正名新制2022年元旦上路
安心消費
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食品丙烯醯胺含量,卡迪那洋芋片天婦羅口味超標,即日起接受退換貨
元宵節想安心吃湯圓?注意衛生、有效期限、適當保存溫度!
包裝火鍋湯底稽查結果出爐,8件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公布校園午餐團膳業者稽查結果,1件驗出大腸桿菌
食事追蹤
【投書】疫情推進電商腳步加速5年,食品業如何趕上數位浪頭打天下?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產業動態
超商超市都賣現煮咖啡,台灣可口可樂為何還要逆勢引進罐裝咖啡新品牌?
從小茶攤歇腳亭起家,聯發國際餐飲如何打造年營收9億的跨國餐飲王朝?
冷飯也好吃!食驗室評測「京都產牛奶皇后米」:口感Q彈、米香清甜
營收掉了25%卻演起舞台劇,鼎泰豐在打什麼主意?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運動後吃什麼?除了高蛋白質,營養密度高更重要!
【食聞】「同學,你今天吃什麼?」健康搜查隊出動!直擊學生外食陷阱
元宵節呷甜甜人不圓,繽紛高纖五彩圓讓你好吃又營養!
【食聞】成年人的正確飲食指南:日日實行均衡小技巧,生活更健康!
飲食文化
喝下年糕湯就多一歲?朝鮮時期開放新年殺牛、從此湯頭增添牛滋味!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在地創生
如何顧好「門面」?店面設計提供這三項資訊會更有人氣
ECOCO讓回收變成生活小確幸!環保還能拿回饋,讓回收不再有壓力
太過堅持美味反成敗筆?想成功經營餐廳,重點更在「熱銷」!
點「食」成金!「Food Shift」讓醜蔬果重生、以烹飪課程扭轉貧困人生!
美味食勢
春食療癒系正夯!肯德基推出萊姆塔塔咔啦雞腿堡,就是要「萊」點小清新!
38寵愛女神節!「全家」推春季限定好茶季甜點、麵包攻佔女性味蕾
當草莓遇上蘋果,咬一口粉紅魅力!微熱山丘與世界冠軍興波咖啡攜手打造療癒甜點組合
7-ELEVEN讓小菜「站起來」!餐點加入起司賣翻破億元、「百變起司博覽會」登場!
節氣飲食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霜降食 白柚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聞】秋日進補聰明吃,營養師說這樣補超清爽
食農教育
讓孩子動手玩「食」驗!透過繪本和桌遊培養孩子的選食力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食農教材免費上線!灃食「營養5餐資源網」公布多元食育教材
小孩挑食該怪誰?研究發現:嚴厲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挑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鳳梨不只代表旺來,在英國還曾是炫富的象徵!
想攝取納豆保健,注意食用方式與溫度!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你壓力也很大嗎?日本人除了「淚活」竟還有「紓壓食」?
醫學營養
銀鮭回游至近郊溪流時,為何總在雨後大量死亡?科學家發現跟輪胎有關!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蜂王乳效用有那麼大嗎?被吹捧的效能多數未經過人體研究支持
漁農畜牧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新手務農必看!前人的辛酸踩雷史變成你的寶貴知識
產業創新
讓你猶如深陷商品叢林!「唐吉訶德」從消庫存到進軍海外市場的創意經營
看似優良品牌卻爆發食安問題?我們該記取的教訓:工廠認證不能當神主牌!
「生義大利麵」是什麼?怎麼在競爭的義大利麵市場中脫穎而出?
高端化油品商機浮現!疫情下的飲食新常態,亞太區食用油朝兩極化發展
飲食文化
台東的土地會黏人,美食也會!台東慢食節展現台灣種子的風土與創新美味
酒才是餐廳主角!義大利米其林三星女主廚如何顛覆餐酒搭配的刻板印象?
真正的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用粗麵還是細麵?什麼麵條配什麼醬料不能馬虎!
英國新創推出環保回收家電!適用7種回收材質、一鍵壓縮免麻煩
食力特派
力求自助助人!台灣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食品史上的9月29日 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問題宣傳日
第一時間就出面道歉?看了西雅圖咖啡新品上市新聞稿,我們有話要說
因應疫情急驚風到來,食藥署如何積極輔導與審查、成就國家防疫隊?
食驗室
Facebook
Twitter
line
Special Issue
食專題
年年出現的戰役—禽流感
1887年,全球首例禽流感出現在義大利;1997年,香港更發生人類感染案例,從此,禽流感正式受到全球高度關注。禽流感顧名思義就是禽類之間的流行性感冒,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在候鳥身上已經生存了好幾個世紀,並可能傳播到雞、鴨、鵝身上,造成家禽異常死亡,甚至可能感染人類,由於候鳥每年秋冬固定往南遷移,禽流感病毒也藉此飛向全球,是防疫單位每年必須面對的戰役。
2017/03/22
HOME
食專題
禽流感到底怎麼傳播的?
2017/04/12
禽流感疫情尚未結束!2017年4月4日雲林縣與屏東縣又撲殺了約3萬隻雞,同月6日嘉義縣朴子市的養雞場也因傳出疫情,而撲殺了近萬隻雞,種種跡象都顯示禽流感並未遠離。
禽流感來襲時 這樣吃就不用怕!
2017/04/04
過往禽流感對於雞農來說,是一場雞隻罹患流感的雞瘟來襲,就在1997年香港首度出現感染人類患病的案例發生後,禽流感開始受到人們警戒。根據台灣趨勢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針對400位25~55歲一個月內曾買過且吃過雞肉的消費者調查中,有超過半數(占59.7%)的消費者習慣在「傳統市場」中買雞肉,其次才是「量販/超市」,占39.3%。
8天未傳出疫情 家禽7天禁宰禁運將解除
2017/02/23
行政院農委會2017年2月23日召開第3次會議,與禽流感專家共同討論截至目前為止對禽流感疫情的處置狀況,爾後在災害防疫會報中,由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宣布,從2017年2月17~24日天,這期間全國家禽禁宰禁運7天的政策,將確定於24日解禁。
2月17日起全國家禽禁宰禁運7天 白肉雞、洗選蛋不影響
2017/02/17
2017年2月17日中午12時至2月24日中午12時止,全國家禽禁止移動、全國家禽屠宰場休宰。室內飼養且直接送到屠宰場屠宰的白肉雞,以及1日齡的雛禽不在此限。禽類蛋品如果有經過洗選或燻蒸消毒,並附上特約獸醫師開立證明書者,可以輸運販售。
一次性紙盤真的能解決雞蛋的安全問題嗎?
2017/02/16
美國與日本鼓勵民眾買洗選蛋,因為蛋殼容易沾染細菌,不過歐洲鼓勵民眾買非洗選蛋,因為洗選過程可能造成蛋殼角質層變薄,而讓外在細菌更容易入侵,不利於長期保存。
禽流感自我防護 日常飲食留意這6點!
2017/02/14
禽流感持續在全球蔓延,有幾個注意事項在日常飲食時應多加留意:慎選禽肉、不要自行宰殺禽隻、禽肉務必煮熟再吃、蛋類務必清洗後再烹調、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留意個人衛生。
歐洲禽流感延燒 2017年雞蛋可能供不應求
2017/01/22
2016年11月歐洲爆發高度傳染性的H5N8禽流感,導致雞蛋供應量大幅下降、蛋價節節上升,而隨著主要雞蛋供應國也接連爆發禽流感,預計2017年第1季歐洲可能會出現雞蛋供不應求的狀況。
散裝蛋容器不能重複使用 早餐店的蛋蛋會變貴嗎?
2016/12/2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在2016年12月23日表示,為配合《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中增列第14條第4項規定,「裝載生鮮禽蛋,應使用一次性之裝載容器或包材」,將開始進行市場稽查,以漸進式方式勸導。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2016/11/30
從早期雞肉含生長激素的謠言、不時有驗出雞肉抗生素超標的新聞,到近年來人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還有「雞肉的X個部位不能吃」、「千萬別水洗生雞肉」等網路文章,在在讓民眾對食用雞肉存有疑慮;究竟如何安心吃雞肉?《食力》在此一次說清楚!
其他專題搶先看
2021百貨美食街消費行為大調查 百貨業的地下金礦 挖出美食街新商機
《食力》百貨美食街調查發現,近8成5的台灣人每天都外食,而且近3成在外吃飯會選擇百貨美食街!到底琳琅滿目的美食街什麼食物最受歡迎?大家又都是跟誰去、幾點去百貨美食街?在美食街已從享受人潮的百貨配角成為吸引人潮的百貨地下金礦的時候,百貨美食街對消費者來說又有哪些魅力得以掀起一波淘金潮?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充術
在台灣,從產地、重量到標示,海鮮混充的問題一直無法根絕,不僅如此,混充伴隨而來的是食安漏洞的問題,消費者難道只有傻傻被騙的選擇嗎?身處四面環海的島國,消費者了解海鮮文化才能守護台灣海鮮消費市場!借鏡挪威、日本又有什麼管理政策可供參考?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獎6大成功典範為你揭秘!
素食外食選擇少、畜牧污染問題多、品牌老化跟不上、設計美學待加強、包裝功能不夠多、餐廳客人不上門?飲食產業這6大困境,在疫情尚未能看到盡頭的此時,問題卻仍然存在。面對全球情勢詭譎,任何產業已經不能不變,但是產業舊問題未解、新的消費型態又生,該怎麼找出新路?《食力》以「2020食創獎」六大特優方案為例,帶您一探如何解決產業困境、持續創新突破。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一定得共存嗎?
Clean Label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近年來由於食品安全意識的抬頭,也促進台灣市場對於這類標章驗證制度的前進。然而包裝食品一定含有許多添加物嗎?截至2020年,台灣有1700支產品通過潔淨標章驗證,其中更包括我們每天都在吃的吐司及米飯,食品業者努力不懈地去達成健康與美味兼具的任務,希望讓社會大眾了解到「少添加也能很美味」!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催化網路電商快速成長,根據《食力》做的「網購時代!你有多會在網路上買『吃』的?」網路問卷,已有8成消費者會在網路上購買食品,更有超過9成的人認為網路電商會是未來購買食品的主要通路。這是2020年最不可忽視的一大趨勢。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下,白肉雞產業該如何逆風高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造成消費者日常生活與消費市場的衝擊與變化。國產白肉雞是台灣最重要的肉品來源之一,年供應量近2.4億隻雞的龐大產業,該如何因應市場變遷?《食力》走訪白肉雞產業的屠宰場、品牌端與通路端,藉由三種不同面向,分析白肉雞產業趨勢與未來發展機會。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打造美好未來的「燦」爛桃園
一個精彩活力的城市,仰賴市民的健康,運動和營養是維持健康最重要的兩樣法寶,桃園市政府為營造健康生活型態,推動社區營養、長者共餐及健康體位管理,打造國民運動中心,支持社區活動,讓市民隨時揮灑汗水盡情運動,讓健康計畫體現在日常,成就閃亮城市、幸福桃園。
台灣的轉角奇蹟:365天有365種早餐
1981年台灣第一家台西式早餐店「美而美」問世,目前,台灣已有超過1萬家的早餐店,平均每2077人就會分配到一家早餐店,餐點內容包含中式、西式、台式,也因為台灣的早餐選擇多樣,形成特有的「早餐文化」。不知道在你心中真正的台灣早餐,是什麼樣子呢?每天張開眼睛,你又想用什麼樣的早餐開啟美好的一天呢?
東海食科40週年紀念特輯
1980年,在王慶富教授與梅可望校長共同推動下,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誕生了。東海食科的一大特色,就是比其他學校的食科系所更重視「管理學」,也設有台灣唯一有食科管理組的碩士班。40年來,從基礎食品加工技術到產業管理,為台灣食品加工產業培育出許多一流實務人才。
正港酒國英雄
你可能不知道台灣人愛威士忌愛到讓我們成為各大品牌重視的烈酒市場!根據蘇格蘭威士忌協會發佈的最新蘇格蘭威士忌年報顯示,2019年蘇格蘭威士忌出口總價值,台灣排名全球第四,且是全球十大市場中成長最快的市場!此外,台灣不只喝威士忌,也釀造威士忌!發展歷程僅15年的台灣威士忌卻在近10年屢屢在全球賽事拿下獎牌!人口僅有2300多萬的台灣,展現出對於威士忌的強大喜愛,讓全世界不能不重視。
飲食創新英雄榜,誰能搶下2020門票?
台灣唯一飲食產業創新評鑑「食創獎」2019年開辦後,第一屆便吸引了123個品牌廠商、172件報名作品熱烈參與,經專業評審團評選後,共有28件入圍、17件獲獎,本專題報導2019年引領產業創新的獲獎品牌故事。任何無畏環境衝擊所持續努力的產業創新,都值得被肯定!2020年第二屆「食創獎」已開放報名至10月15日止,廣招主產品為飲食產品或服務的公司參賽,產業齊心、一同開創飲食新局!
【特別企劃】烤肉季節到!教你安心吃、健康補
2020年,是不平靜的一年,每個人都更應注意身體健康!中秋佳節即將到來,烤肉早已成了飲食風俗,如何吃得安心又健康,讓營養師告訴你!同時,秋日這也是一年中由熱轉涼的季節,許多人會產生「秋燥」的不適感,透過吃當季食材、調養身心,一起學習秋季養生之道,奠定健康的基礎,在秋季團聚時守護健康!
美牛美豬到底吵什麼?
2020年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擴大開放美國牛肉和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引發社會熱議。當中,許多人擔心食用到含有俗稱「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豬肉有無食安疑慮,甚至擔心開放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是否會擴大狂牛症的風險?也有農民擔心美豬進口會對台灣養豬產業造成嚴重影響。真的會這樣嗎?《食力》一一為您說明。
2020植物肉消費行為大調查
2019年,隨著Beyond Meat、OmniPork新豬肉等品牌接連登台,與傳統素肉相似、定位卻截然不同的「植物肉」開始進入台灣消費者的眼簾中。植物肉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創造一波波話題?素食和非素食者各自對植物肉的消費行為又有何差異?《食力》第20期季刊最新調查,帶你探索植物肉風潮吹進台灣後的消費者行為變化和產業見解。
【特別企劃】新飲食世代:看飲食產業的下一步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帶來重大生活轉變,隨著市場變化、消費者行為改變,飲食產業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突圍,並結合時下飲食趨勢,從食品創新、便利生活、本土食農、健康樂活等不同面向,讓消費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方案?《食力》帶你一同探索!
飲食裡的淘金鎮風華:新北瑞芳小吃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2019年統計資料,新北市瑞芳區每年有超過7百萬旅客造訪,是直轄市及縣(市)級風景特定區中造訪人次最多的!從繁華的「淘金鎮」歷經沒落,成為如今的「觀光小鎮」,瑞芳的小吃扮演著串聯起人們與土地的媒介,也成為在地文化、歷史的說書人,用美食再次點亮這座褪色的黃金城。
【FBIF2020】飲食產業的疫後新視野
「食品飲料創新論壇(FBIF)」是亞太地區最具行業影響力的食品行業盛會之一,歷屆皆吸引來自全球百強食品飲料企業的參與,分享全球成功商業案例及具創新價值的理念與技術,幫助推動食品飲料行業的發展。2020年的大會以「科技·顛覆」為主題,探討食品產業在數位時代下的轉型方式,以及在全球疫情挑戰下該如何與消費者應對。
名人搶當食品大亨!
明星創業不稀奇,但曾幾何時,包裝食品也成為名人創業的熱門選項!近5年來,台灣包裝食品市場湧現越來越多名人食品,藝人、YouTuber、政治人物都來分一杯羹,尤其以「乾拌麵」廝殺得最激烈!為什麼名人紛紛投入食品開發領域?食品製造產業的門檻難道這麼容易進入?就讓《食力》帶你一起揭開名人食品背後的秘密。
幼兒園的食安黑洞?
台北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2020年3月24日發生至少有80名師生上吐下洩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更有3例檢出沙門氏菌感染,可以說是近三年台北市規模最大的校園食物中毒案件!事發3個月來,市政府、校方、廠商各方缺失不斷,在無辜病童與憤怒家長背後,反應出來的是幼兒園不被重視的食安黑洞!
你的生活,便利商店說了算!
【季刊精選】咖啡鮮食冷凍包,24小時食堂餵飽你!3906項生活服務,便利生活沒它不行!但究竟便利商店產業是如何變形、成為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份,下個消費世代,它又會端出什麼服務讓你買單?跟著《食力》第19期季刊一起好好深入認識這上萬門市組成的巨大零售軍團吧!
名廚、作家與網紅的疫後美食
有多久沒有輕輕鬆鬆去餐廳吃頓飯了?不需要擔憂病毒上身,不需要準備口罩,只要悠悠哉哉的約上三五親友就好。經過3個月強力防疫的「假性禁足」,現在總算有了復甦跡象,明天過後,你想吃什麼?哪些美食被你遺忘?飲食文化達人帶路疫後靈魂美食。
一場回不了頭的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根據《食力》調查,疫情發生後有近8成民眾擔心外食的衛生安全,並期待餐飲業者能積極做出防疫行動。在遭受疫情衝擊的此刻,我們必須認知到疫情不會一時結束,餐飲業者這時候已經不能再等待、不能只想依靠紓困,因為這是一場回不了頭的戰「疫」,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你不改變、只能等著被淘汰。
【特別企劃】餐桌上的國際觀 新北友好「新」滋味
飲食,是日常必須、是情感依歸,更是文化縮影。隨著國際往來頻繁,新住民們帶來的東南亞美食與文化,早與臺灣在地交融密不可分。有「全臺第一多元城市」美稱的新北市,積極推動國際飲食文化交流,讓新住民家鄉美食與臺灣傳統美味,透過語言教材、校園午餐、新住民生活支持等方式,從食開始相互分享,讓彼此生活更精彩豐富。
2020巧克力喜好大調查
早在3千多年前,巧克力就被馬雅人製成飲料來飲用,到了工業革命時代,歐洲國家開始嘗試將液體巧克力飲料做成固體,最終世上第一塊固體巧克力於1847年誕生!就此巧克力工業開始迅速發展,2019年全球巧克力市值更達到1075億美元,而台灣則也有88億新台幣!那到底台灣人最愛的巧克力品牌是哪個?高檔的本土精品巧克力有人買單嗎?巧克力產業又有哪些新趨勢、新訴求正在誕生?跟上《食力》,從各方面了解最新台灣巧克力市場變化!
【特別企劃】是毒還是藥?農藥觀念大解析
2019年農藥嘉磷賽訂定農藥殘留容許量的爭議,顯示人們對於飲食安全的重視,也意外揭露人們對農藥的各種誤解。農藥正確使用時,是植物的「藥」,也是消費者與農民生活的得力助手。農藥的核准使用與訂定殘留容許量,經過了完整的科學風險評估過程,有助於正確用藥與監控農產品安全性。深入了解農藥知識,讓飲食更安心。
被塑造出來的過敏恐慌:無麩質飲食風潮
「無麩質飲食」是近年來從歐美紅到全世界的飲食方式,崇尚者認為這樣的飲食方式更健康、更天然,但你知道嗎?一開始它其實是為了「過敏者」打造的,但是近年卻因為跟「健康」扣連而爆紅,但其實真正需要進行無麩質飲食的人少之又少,有多數人可能因此花費了更高的價格購買不需要的食品!關於「無麩質飲食」的真相究竟是什麼?《食力》帶你一探究竟!
過動、致癌,都是色素的錯?
如果馬卡龍或棒棒糖失去了繽紛的色彩,你還會買單嗎?「色素」賦予食品美麗的色澤,進一步刺激了食慾與購買慾。但是你是否也擔心色素不健康,可能會引發過動症、甚至致癌?!事實上,色素真的如此不堪嗎?如果真的有問題,為什麼還被允許使用呢?就讓《食力》為你揭開色素的真面目。
【特別企劃】改變農業的未來科技:基因編輯技術
專家預估,未來3年內,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農產品將在全球相繼上市,未來我們的飲食與基因編輯技術將更加密不可分。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作物育種有哪些優點?目前世界各國如何看待基因編輯技術?台灣能否把技術轉為農業實力?《食力》專題將為您解析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的潛力與展望。
革自己的腦袋!台灣飲食產業劇本重寫
歷經多次食安風暴的台灣,該如何跳脫食安陰霾、翻開新的一頁?顧好安全根基之外,長久以來若沒有活水注入,產業將成死水!《食力》從2019年全球與台灣飲食新品數據分析,以及「2019FIA食創獎」獲獎品牌的部分案例分析中,帶您逐一從產品研發、包裝設計、行銷手法、到公益回饋各面向,跟上最新飲食創新趨勢,重寫台灣飲食產業的面貌!
不被時代淘汰的古老食品:起司的秘密
起司到底有多迷人?全球市場調查機構Statista統計,2018年每人平均消耗2.69公斤的起司,並預估到2023年為止,每人平均消耗量將會上升到2.92公斤!從早餐到晚餐、點心,常常能看到起司的身影,讓你難以抗拒的起司,你懂它嗎?《食力》本次專題將會從起司的歷史、製程、營養、食用方式等面向,為你揭開起司風靡全球,成為經典不敗的秘密!
【獨家揭露】黑金詐欺:咖啡豆混充騙局
根據全球市調公司歐睿國際統計,台灣2018年包裝咖啡豆的消費額高達1.65億元,購買咖啡豆回家現磨現煮成為趨勢,因此帶動業者在包裝上標榜「100%阿拉比卡豆」以強調品質。但在2019年6月歐洲發現有9起將阿拉比卡豆產品摻混事件後,《食力》發起台灣第一次咖啡摻混調查,追查國內咖啡豆市場供應鏈、抽驗國內12個品牌共22件樣品,竟發現「西雅圖極品咖啡」不是採用百分之百阿拉比卡豆,但卻以此宣稱、欺騙消費者!
難以抗拒的速食誘惑!
台灣人有多愛吃「速食」?根據《食力》「你今天吃『速』了嗎?速食店你都怎麼選?」問卷結果顯示,有近6成台灣人喜歡吃速食,且7成民眾每月至少吃一次!除了難以令人抗拒、隨手一抓就能入口,「速食」在今日更已成為許多消費者三餐或是偶爾想解嘴饞的選擇,但哪間端出的好菜真正能讓消費者買單?讓《食力》帶你一探究竟!
日本食育典範學!
日本政府於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在各級政府與全民共同推動下,日本乃成為全球食育的標竿國家。而台灣近年來也興起食農教育的風潮,但從政府到民間的認知與作法多元,多頭馬車如何有效推動?《食力》整理日本全面性的推動經驗,讓我們一起加快腳步追趕!
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行動經濟
「行動餐車」因為創業門檻低、免店租、時間彈性,還能到處趴趴走,成為近年創業新趨勢,商機預估18億元以上!但餐車創業真的有這麼輕鬆簡單嗎?衛生單位難以稽查、營業地點違規、違法改裝上路、消防安全、無稅籍登記等5大問題,讓行動餐車產業仍遊走在灰色地帶!本次《食力》就帶您一探這遊走法律邊緣的新型行動經濟大問題!
老梗也能玩出新把戲!
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進展,許多過去從未想過的食品一一上了餐桌;原本該走進餐廳品嚐的,現在上了貨架;原本該喝的香濃的,現在你咬起來酥脆!誰說老梗不能玩出新把戲?舊點子也能玩出新創意!
咖啡迷,你「啡」誰不可?
台灣人到底有多愛喝咖啡?2018年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咖啡杯數已達204杯!《食力》2019年5月9日至5月16日「咖啡迷,你『啡』誰不可?」問卷調查發現,37.27%的民眾每天喝一杯現煮咖啡,且拿鐵咖啡以45.73%獲得最愛寶座!到底滿街咖啡館誰是消費者最愛?讓《食力》帶您一探龐大的黑金商機!
【FBIF2019】世界在變,食品業不能不變!
「食品飲料創新論壇(FBIF)」是亞太地區最具行業影響力的食品行業盛會之一,歷屆皆吸引來自全球百強食品飲料企業的參與,藉由分享全球成功商業案例及具創新價值的理念與技術,幫助推動食品飲料行業的發展。2019年的大會主題為「開放式創新」,《食力》為本屆唯一受邀的台灣合作媒體,帶您一探產業創新前沿。
【上海FBIC直擊】預見食品創新趨勢
由中國每日食品網(Foodaily)主辦,與食力傳媒、FBIC台灣區總召遠景貿易共同合作的「FBIC 2019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大會」,包含專題講座、全球新品體驗、CEO圓桌會議等,多面向探討食品業的創新趨勢,《食力》精選大會最創新有趣的案例與您分享。
保健食品是吃心安還是保平安?
在文明病日趨增多的現代社會,民眾越來越注重「保健」!本次《食力》就帶您探究產值逐年增加的台灣保健食品市場發展潛力,以及近來的明星保健食品到底功效為何、又要怎麼挑,另外在規範的部分又該如何管理才能面面俱到,讓您真正了解保健食品從市場、功效、價格、劑型、管理等各個面向!
關於水的這檔事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2019年開春就有多起關於「水」的爭議,到底挑選瓶裝水該注意什麼眉眉角角呢?讓《食力》告訴你!
2019飲食類觀光工廠大調查
您知道嗎?全台觀光工廠近6成是食品業者開的,2018年的觀光人次甚至破千萬!《食力》2019年1月22日至2月10日「好吃好玩又好拍!飲食類觀光工廠體驗感受大調查」問卷調查也發現,共有91.9%的受訪者去過飲食類觀光工廠。到底觀光工廠哪裡好玩、消費者的感受又是如何?讓《食力》帶您深入觀光工廠一探究竟!
不塑之客的環保觀念更新檔
2019年7月台灣內用禁止塑膠吸管,走出減塑的第一步。但究竟好的減塑政策該有什麼配套?本次專題從被稱為污染基地的東南亞開始,新加坡如何獨排眾議不禁塑膠袋;周遭的韓國及日本如何解決高塑膠使用量;環保先行者歐洲,下一步怎麼走?以及各國的減塑創新發明,帶領大家迎接減塑時代。
2018年食安關鍵字:外患
有別於往年食安事件多與黑心廠商或殘留超標有關,2018年十大食安事件由「外來的食安威脅」搶佔四名,包含非洲豬瘟、日本核食進口、禽流感、中國戴奧辛大閘蟹,前三者直至2019年仍在持續發展中。面對有史以來最兇猛的非洲豬瘟疫情威脅,這場防疫保衛戰又該怎麼打?2019年的食安重點,不止安內、還要攘外!
餐飲外送如何送進你心坎?
外送平台的初衷是為了讓消費者享受更方便的服務,結果反倒延伸出更麻煩的問題?如何避免糾紛擴大,消費者該怎麼維護自身權益,而平台又應該怎麼改善這些問題讓消費者、配送員以及平台本身都滿意?《食力》本次專題就帶您詳細了解餐飲外送的消費糾紛如何解,平台又該如何精進以在外送紅海中搶得先機!
火鍋:撈出制霸台灣餐飲業秘辛
「火鍋」為台灣餐飲之王!台灣發展出多種火鍋口味與吃鍋方式,而由於火鍋食材的方便性持續提升,回家煮鍋也已成為台灣人的吃鍋常態。《食力》本次專題將從火鍋料製造、熱量與食安、常溫湯底風潮的崛起、直至台灣火鍋品牌發展,徹底剖析火鍋市場的各個環節,帶你了解火鍋在台灣餐飲業的制霸秘辛!
護心神器:堅果的大小事
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心血管健康,而被譽為「護心神器」,近年已成全球健康食品代表,但堅果的學問可不只健康這一項,本次專題從健康營養、過敏與熱量、超級食物、加工製程、挑選與保存、產地溯源等多種面向,帶您瞭解時下最夯的健康食品「堅果」。
翻轉餐盤的人生學!
飲食教育和校園午餐是近年台灣社會熱烈討論的議題,但兩者該如何結合?如何讓校園午餐這一餐,改變孩子未來每一餐?《食力》本次專題從「教育、美感、美味、實踐、溝通」5個know how來切入思考,從翻轉餐盤開始,將有可能翻轉他們的人生。
2018台灣食品業信任大調查
《食力》於2018年8月22日至9月2日舉辦「食力調查局!台灣食品業信任大調查」,共回收1712份網路問卷。調查發現,台灣經歷食安風暴,5年過去了,有近半數民眾仍未對台灣食品業重拾信心。
沒落王國的診斷證明
食品業曾為台灣外匯主力,如今卻成最不信任、最不透明又老化的產業,《食力》從「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危機處理、包裝美學、國際化、通路發展、專業人才」7大病徵,剖析病因、對症下藥,救回美食王國!
聽信假專家,卻離事實更遠
飲食本是民眾關注重點,但假專家橫行,大眾媒體基於認定該議題為民眾須知、或是追求點閱數等原因而加以報導,社群媒體再推波助瀾地推播,《食力》本次專題即列舉近年網路廣傳的13則食謠言,讓讀者從不同面向瞭解拆解之法。
環保與經濟兼顧的永續農業
當全球人口密度越來越高,加上各種氣候變遷等因素,糧食的取得成為重要的議題,要怎樣才能讓土地生生不息,達至糧食永續?《食力》這次帶您看看世界各國如何更有效率、消耗最少資源,達到更多產量的永續農業模式!
重返懷舊零食時代!
兒時吃過的種種零食,大家還記得多少?《食力》帶你搭上懷舊時光機,重回20世紀的台灣,一同深入零食工廠瞭解各種休閒食品的製程,並探究零食老字號的品牌秘辛,尋找各年級生專屬的零食記憶。
一頓沒有人滿意的午餐
台灣校園午餐的聲量每逢選舉就成為一大燃點,這火燒的很旺。《食力》提出造成目前午餐亂象的「食材、基改、成本、安全、美味」5大爭議,全盤性體檢台灣校園午餐政策,並援引日本和芬蘭等案例,讓你思考孩子要吃得美味營養安全,該怎麼做?
中國黃金冷鏈物流時代來臨!
中國生鮮電商蓬勃發展,黃金冷鏈時代即將來臨,該如何做好「全程不斷鏈」,將是最大的挑戰。《食力》本次專題從生產端、運送儲存端及銷售端來討論各環節存在的風險及解決方式,讓您了解何謂「冷在源頭、嚴在半路、鮮在終端」不斷鏈的方案。
批評味精前,先了解「鮮味」!
說到「鮮味」就想到「味精」嗎?如果對味精有負面印象,可能連帶影響你對鮮味的認識!其實人類對於鮮味有著本能般的渴望!這次專題,我們將從人體感受鮮味的天性與受器開始,從食品常見的鮮味添加物中,讓你對鮮味有全新的了解。
台灣謎肉片 這肉乾不科學!
中國人重禮俗,作客總會習慣帶著伴手禮,知名自助旅行網站KLOOK列出台灣10大必買伴手禮,第1名正是「肉乾」。粗估台灣人每年吃下約30億元肉乾,但從肉品選用、加工方式、營養成分,肉乾都比同為熱門伴手禮的糕餅、茶葉更不為人知!《食力》專題這次就從科學角度出發,帶你了解這澄橘又油亮的「謎肉片」到底怎麼誕生的?!
台灣精釀啤酒職人的崛起
2002年台灣開放民間釀酒後,一群拓荒者毅然投入、開啟了專屬台灣的精釀啤酒奇幻旅程。多樣的在地原料創造出無數個性化啤酒,用品味創造出差異化價值,這群職人用技術在國際上屢獲獎項,用啤酒讓世界看見台灣。
破解速食的「快秘密」
速食的快速與美味蘊藏著經過設計的食物製備方式,每種食物在上桌前看似簡單,其實都有不簡單的原理與細節。愛吃速食享受酥炸療癒感的你,一起來瞭解快速與美味背後的精心設計!
【展覽特企】2018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報導
台灣烘焙市場每年約有600億元的商機,本次盛會正是年度最大的烘焙業交流平台,因此各家食品廠商皆全力以赴,如烘焙油脂和冷凍麵糰大廠南僑,就以大手筆租下120個攤位,並且與同業結盟聯手推動「漢餅甜點化」新思維,協助漢餅客戶轉型,同時也瞄準新興的工作室和家庭烘焙,推出專用的麵包西點及漢餅烘焙原料,期望能促進漢餅市場成長動能,創造雙贏局面。
錢都在我這!本宮的食代
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再加上新興女性精英族群的崛起,女性消費實力也大幅成長,更陸續出現「她經濟」等名詞。為了迎接女性龐大的消費力,不論是歐美日先進國家亦或是新興市場,都存在許多有潛力的新商機。「本宮」儼然成為未來促進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在本宮們面前,朕都得沈默!
殘留超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你因為常見食品中有農藥或致癌物質殘留超標的新聞,以致讓你對農藥或食品添加物深惡痛絕嗎?其實我們不應該帶著憤恨的眼光看待,人們更應該知道農藥與添加物都有其使用上的必要性,且超標離真正對人體有危害的劑量或許仍有距離,就讓《食力》告訴你標準制定的背後真相。
滾滾百億黃金湯:滷味的秘辛
關於滷味「化學醬油和加工食品的精華都在滷汁裡面」、「一堆『東西』都會被滷出來」……等的網路流言不勝枚舉,千萬年來四處流竄著關於滷味的「秘辛」。雖說如此,有關滷味的滋味、香氣與記憶,都與台灣餐飲日常緊密交織,就算新聞寫得再毒,我們也無從決心捨棄這一味,究竟滷味成分裡又有何美味秘辛,讓各路好手皆仍前仆後繼投入滷味產業,甚至 1 年內為台灣締造上百億驚人商機?
香港:重視食安風險的美食之都
台港都是華人社會,飲食文化相近但食安系統不盡相同。香港早於2006年調整政府架構、設立專責食安單位,落實國際食安組織倡導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制。到底這對食安業務重疊、風險溝通不足的台灣可有什麼啟示?
糖與代糖 你吃的是哪種糖?
減糖運動正夯,全球食品公司面臨的是拋不開甜卻想追求健康的消費者,因此天然和人工代糖的應用與開發日趨重要!身為消費者的你,一定要搞懂糖與代糖的差別,從原料、製程、營養熱量到甜度一次解析給你!
該變天了 台灣新食代如何創新
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市場,台灣的食品業者若再不狠下心來投入創新,將會失去與世界競爭的能力。然而食品業究竟該如何創新,才能一飛沖天?創新秘訣與得獎創新商品,同步大公開!
食品中的致癌物有這麼嚴重嗎?
健康意識抬頭,吃什麼會致癌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話題,卻也造成社會大眾捕風追影,將許多食物都與致癌物劃上等號,每天看新聞都是吃這個會致癌、吃那個也致癌,但真相有那麼嚴重嗎?深入了解國際公認的致癌物到底有哪些,以及它們為什麼有致癌的疑慮,讓你不再每天生活於恐懼之中。
夜市上游工廠直擊
夜市小吃匯聚了台灣飲食的精華,但這些美食的製作方式,卻像隱藏在潘朵拉盒子中的秘密,讓人既好奇又膽怯!這次《食力》挑選了7項台灣人常吃、外國人愛吃的夜市小吃,從原料來源、加工製程、營養迷思,到讓人傻傻分不清的品項分類觀念,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讓您徹底知曉,也揭露一攤又一攤的美食小鋪中,隱藏的衛生與食安問題!
戳破2017十大食謠言
2017年食謠言仍屢傳不止,網路普及化使得謠言的傳播速率大大提升,不實的食安資訊往往造成公眾恐慌。《食力》盤點2017年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的十大食謠言,逐一戳破曾教你惶恐不安的傳聞!
解讀2017十大食安事件
2017年毒雞蛋事件震驚全台,食安吹哨人制度亦有所成效,今年度有五件重大食安事故均屬於舉發查獲。《食力》盤點2017年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的十大食安事件,讓我們一起來回顧!
2017網購食品夯什麼
網路上買食品,大家究竟都買些什麼?《食力》攜手Yahoo奇摩購物中心調查2017年網路上最熱賣的食品,提供5大類別排行榜,告訴你哪些才是網民最愛買、平台最熱賣的商品,還有網購平台銷售食品的祕技!
咱台灣的深夜食堂
提到深夜的熱炒店,最先被人們想起的,可能是熱鬧喧嘩的交談聲、是滿桌豐盛的佳餚,更可能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繫與交流。一間間在夜裡提供親人平價美味的店家,其實各自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景。用不同的角度探討熱炒店,能讓我們對於熱炒店的記憶再多塗覆更加鮮明溫暖的色彩。
未來餐桌特輯:素蛋白、蟲蟲、蔬菜工廠、機器人
再過10年,全世界人口將再多出約10億人,土地、海洋等資源卻已逐漸枯竭。人變多了,食物卻越來越少。如何減少資源耗費、找出替代方案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老地球、新科技,人類的未來餐桌風景如何?即便不願面對,它仍逐漸在變化中!
【展覽特企】2017年最夯食飲品趨勢蒐集
隨著運輸技術與食品加工的發達,全球的茶、咖啡與食品開始在各地流通,2017年11月17日~11月20日登場的台灣國際茶、酒、咖啡、食品暨設備展,將把整條食品產業供應鏈展現在大眾面前,提供一個互惠交流平台,提供消費者一站式採購機會,並同時掌握最新的飲食趨勢。
花生與花生醬的經濟矛盾
2016 年台灣人共吃下約 4866 公噸花生醬,但只有三成是國產!為何台灣產花生卻無法供應花生醬製造?國產花生醬為何無法穩坐國內市場?《食力》帶您瞭解花生與花生醬的經濟矛盾!
LP?AB?破解優酪乳的摩斯密碼
漫長人生中難免有腸胃不適的時候,為了健康,許多人會抱著「有喝有保佑」的心情選購優酪乳,然而走進超商看到瓶身上寫著LP33、AB、LS99,彷彿打開了摩斯密碼般,讓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你想破解優酪乳上的摩斯密碼,從此在優酪乳市場橫行無阻、一眼就能挑中符合需求的產品嗎?就讓《食力》教你如何解密!
食農新創能玩出什麼新花樣?MIT告訴你
食農創業一定只有「青年返鄉」一途嗎?麻省理工學院業師告訴你,只要冒險超越自己的想像,你會發現創新創業沒想像中那麼困難,也不是只有返鄉耕種一條路!
不可不知的「醃」害防「漬」法
醃漬是一種最原始的食物保存法,不管是包裝、散裝或家庭自製,醬瓜、菜心等醃漬蔬果處處可見。但蔬果只要醃了就不會壞嗎?為什麼會驗出漂白劑和防腐劑呢?《食力》帶你來了解。
雞精與滴雞精的2倍戰爭
雞精和滴雞精是許多上班族生活中的消除疲勞良伴、產婦與孕婦愛不釋手的補品,在台灣,一年可以賣出近30億元的雞精產品!但您可知道為什麼雞精與滴雞精產品價格差距如此懸殊?營養是否不同?雞精的製作過程差異又在哪裡?《食力》帶你將細節完整探究!
瓶裝水為什麼這麼貴?
人要活著,就得喝水。水資源被稱為「本世紀最夯的藍金事業」,據推估,全球瓶裝水市場規模將於2020年達到2800億美金!不是轉開水龍頭就有水、煮一煮就能喝嗎?為什麼會有「瓶裝水」需求呢?市場到底在哪裡?《食力》告訴你!
【廣編企劃】中鏈脂肪酸 越吃越綺麗的秘密
大眾普遍會擔心自己無意間過度攝取,但油脂是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之一,因此,如何選擇好的油脂保持健康,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統一公司從日本引進油脂大廠日清OilliO集團以專利酯基交換技術製造的「統一綺麗健康油」成分中不僅具有「中鏈脂肪酸」,且脂肪酸比例接近建議攝取比例,是具有中日雙認證的健康油品,經實驗證實有助於不易囤積體脂肪。
平價西式早餐店大哉問
自1980年代美而美創立,並在台灣掀起加盟早餐店的旋風以來,西式平價早餐店可說是台灣最獨特的風景,而早餐店菜單上琳琅滿目的餐點,總讓人應接不暇,不知道該從何選起,也因此「早餐吃什麼」,幾乎成為台灣人每天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食力》特地蒐集消費者在購買早餐時最想了解的20個問題,讓你不用再擔心自己所吃的早餐到底安不安全了!
又是一個王八蛋!芬普尼事件在鬧什麼?
2017年7月歐洲爆發雞蛋檢出芬普尼事件,在全球持續燃燒,在香港與韓國陸續中標之後,台灣也從官方宣告「不用擔心」,到現在每天更新的不合格名單令人怵目驚心,然而除了每天的稽查與檢驗,目前各部會對於如何根絕、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仍無共識,也讓何時會再出現未爆彈,成為民眾心中最不安的疑慮。
好吃到升天 高空食安不能搞飛機!
坐飛機,你期待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期待在機上供餐的那一刻,但你可曾想過飛機餐在送到你餐桌前,歷經了多少心血結晶去研發?從挑選食材開始,飛機餐這個幾乎可以號稱是地球上最安全的餐點,到底是如何誕生的?登機前,不妨看看《食力》,你會知道你吃的飛機餐到底有多厲害~
微波調理食品的矛盾大對決
不懂下廚也想出好菜?不用擔心,調理食品都幫你都準備好了,微波爐一鍵按下去、輕鬆搞定。但是聽說調理食品比較不健康又不新鮮,這是真的嗎?《食力》帶你來了解真相。
拆解「洋芋片」讓你一口接一口的魔法
洋芋片被美國跨國零售企業沃爾瑪譽為2017年最有發展性的休閒零食,而凱度消費指數調查則指出,洋芋片是2016年台灣消費者最愛的休閒零食,銷售額更連續2年都有2位數的成長,所有數字都可以看出其無限商機。這一片片迷人的洋芋片到底是什麼做的?而在口味多元化的現在,猜猜看,消費者在傳統與新奇2者之間又會情歸何處?
「機」渴!機能飲能想喝就喝嗎?
健康意識興盛,喝飲料也要健康,全球機能性飲品發展已從過去的消除疲勞、提振精神,延伸至透過添加營養素來強調營養補充、美容與活化器官功能等。但機能飲真有這麼神嗎?跟著食力來解密!
2017年國際食品展 亮點追蹤
食品科學的發展日益精進,為滿足不同需求的食品也拜科技所賜才得以誕生,而看見這些前人的發想與技術,之於我們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將我們對食品的想像帶往另一層高度。2017年6月21日~24日舉辦的國際食品展正是集合這些巨人,讓他們互相交流與激盪,也讓我們看見目前的流行趨勢,才能進一步規劃未來。
夏日大偵「茶」 你真的了解瓶裝茶嗎?
炎炎夏日就想來罐冰涼瓶裝茶解渴,瓶裝茶流傳過許多食安謠言,你又聽過哪些?瓶裝茶添加防腐劑而能長久保存?放隔夜的瓶裝茶能不能喝?或許你也曾因為這些訊息感到疑惑,當有疑慮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正面迎擊,確認謠言的正確性,用理性思考才能避免被不實謠言嚇呆了。
清涼一夏!那細菌呢?
在《食力》的冰品調查中,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透過吃冰來消暑。夏日炎炎,來盤涼爽的冰是最棒的享受。但政府年年抽查冰品衛生、卻年年有問題。究竟吃冰有什麼眉角要注意?讓《食力》帶你來一探究竟。
麵包時代!看見台灣ㄆㄤˋ食力
在台灣,麵包店加上也賣麵包的便利商店、超市賣場等,總計全台至少有1萬6千多家,這其中還不包括在各大夜市、巷弄街口的麵包攤販。整個麵包產業從原料麵粉、油脂、酵母等都是學問,夜市麵包、超商麵包往往讓人有許多疑問,關於麵包的各種謠言更是時常聽聞。不想再只憑藉色香味甚至價錢做為選購依據,而是能更有食識力的思考,這回讓我們一起來徹底了解麵包吧!
到底油什麼事?打破植物油迷思
面對各式各樣植物油,你的挑選標準是什麼,品牌、價錢或是健康價值?《食力》發現常見植物油,幾乎都有各式各樣的說法甚至迷思,往往讓人在走進賣場超市看著貨架上的各式油品時,不禁在心中有無限疑惑......別再被傳來傳去的迷思困擾你,讓專家學者為你解惑釐清吧!
有機=無農殘?誤會大了!
有機=無農殘?事情可沒這麼簡單。有機農業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對環境具正面影響力,但台灣法規偏向檢驗合格的「結果論」卻讓民眾無法全面性認知有機的意義。讓食力帶你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機」!
減肥就是一場體內生化戰
夏日即將到來!又是一場與體脂肪拉鋸的抵抗賽!而減肥最需要日常生活的平衡拿捏,因為對身體來說,減肥可不是熱量的數字加減如此簡單,能量代謝更是一場體內的生化戰!關於減肥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事,以及到底該如何吃、何時吃,直到運動飲食、減脂產品,食力都帶你全部了解!
食安或政治?美豬到底吵什麼?
2017年3月31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點名台灣在進口豬肉、牛肉等議題並未依據國際標準,使國內再度掀起一波討論。究竟開放美豬進口是否等於罔顧人民健康?對國內豬農真會造成嚴重影響嗎?跟著《食力》一起了解這個議題的來龍去脈吧!
【台北食安週特企】安心外食,食安有感
103年,柯文哲市長甫當選後,就開始以『讓市民吃得安心』為市政執行的重要目標。而今,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努力下,首善之都的食安政策執行,從基層的校園營養午餐廚師健康管理,到各大業者的食安自我管理;以及市民最實用的imap網站,還有新穎的搭伙心食堂烹飪輔導教室開辦等.......,獨步其他縣市的做法,讓我們透過食安週的專題報導,來一覽首都的精彩成果!
你不知道的真「麵」目
麵食為國人的主食之一,以小麥麵粉為主的白麵、油麵、寬麵、細麵等,你又最喜愛哪一種麵?對於麵條你是怎麼看待它?要Q彈有咬勁、要白才美麗還是追求能保存的久?!麵條可不一定和你想的一樣,更有巧妙的製作原理才能造就各種麵,就在這裡,我們將見證麵條的真「麵」目!
【展覽特企】烘焙創新力 開拓『暖』實力
台灣烘焙業界已經有70年的發展歷史,一年產值更高達台幣600億元。4/6-4/9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盛大展開,可以見到烘焙未來五大新趨勢在原料食材、烘焙新品、設備上的運用,並有多項國際烘焙比賽,能一睹國際烘焙新秀的光彩與精湛手藝!
年年出現的戰役—禽流感
1887年,全球首例禽流感出現在義大利;1997年,香港更發生人類感染案例,從此,禽流感正式受到全球高度關注。禽流感顧名思義就是禽類之間的流行性感冒,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在候鳥身上已經生存了好幾個世紀,並可能傳播到雞、鴨、鵝身上,造成家禽異常死亡,甚至可能感染人類,由於候鳥每年秋冬固定往南遷移,禽流感病毒也藉此飛向全球,是防疫單位每年必須面對的戰役。
瞎蜜!台灣蜂蜜有一半是假的?
四月採蜜期即將到來,這段期間的天氣也將決定台灣接下來一整年的主要蜂蜜供應量。但你知道從2013年相關單位調查以來,台灣市面上居然有兩成到五成的蜂蜜都有摻假疑慮嗎?為什麼台灣每年蜂蜜需求量逐年升高,蜂蜜生產量卻無法趕上呢?彌補市場需求的假蜜又是怎麼做成的?《食力》為你一一破解!
寶寶喝了什麼,寶寶不能說?
母乳最好!根據調查台灣母乳哺育率高於全球平均值,但當面臨母乳不足、隔代照顧、重返職場等情況,能夠協助哺育功能的嬰兒奶粉,便是寶寶接觸的第一種食品。由於1歲以下嬰兒奶粉禁止廣告宣傳,當面臨必須選購時,卻只能參考網路或是口耳相傳的資訊,究竟爸媽們應該如何當個聰明的消費者?
吮指的誘惑:巧克力
巧克力自古被封為「眾神的食物」,流傳至今更成為愛情的化身,凡人都難逃巧克力的美味誘惑!你知道巧克力是怎麼來的嗎?全球與台灣巧克力產業又有什麼發展趨勢?快跟著《食力》一起深入巧克力的甜蜜漩渦中一探究竟!
別鬧了!日本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2011年日本311地震後,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事件,福島縣及周圍地區的食品遭到許多國家的進口限制,不過經過這幾年的研究與分析發現,日本核災區食品的輻射值已逐漸恢復成核災發生前的標準,各國也逐步解除對日本食品進口的限制。然而台灣對於是否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仍爭鬧不休,各種似真似假的傳言不斷湧出,你也跟著恐慌起來嗎?你真的解發生什麼事了嗎?
食,大人物
食在用心,安穩經營。企業,與人的故事,帶你重新感動台灣新食力!
泡的「粉」營養?
長大後你還有繼續喝奶粉泡出來的「ㄋㄟ ㄋㄟ 」嗎?撇除嬰幼兒奶粉來說,台灣平均每人每年消費3公斤左右的奶粉!就算平常沒有泡奶粉的習慣,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從餐飲、糕餅中將奶粉吃下肚。快跟著《食力》一起認識奶粉的故事吧!
嚼對停不住 口香糖
您愛吃口香糖嗎?您是否曾經好奇自己到底「嚼」了什麼?《食力》從原料成分及製程,一次解開口香糖的來源之謎,此外,聽說千百年前,人們就已經會嚼食口香糖!而且還有口香糖越嚼臉會越大,但又可以抑制食慾、集中注意力等如此一說,到底實情如何呢?快來和《食力》一同一探究竟吧!
食力2016猴塞雷年終大調查
2011年到2015年塑化劑、餿水油、手搖飲農藥超標等大規模食安事件接連爆發,食安議題早成為民眾關注焦點,也使謠言甚囂塵上。《食力》在2016年年終盤點出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的十大食安事件及謠言。一起來回顧!
雞排雞排多大牌?
走遍大街小巷,在店面、夜市、路邊餐車都可見到台灣小吃的另一個傳奇-雞排,油炸酥香的雞排,不僅廣受台灣民眾喜愛,更揚名海外,根據雞肉供應商指出,台灣每天吃掉約24萬片雞排,即一年吃掉約8760萬片雞排,1980年代由鄭姑媽小吃店研發雞排後,便開啟台灣雞排產業的故事,至今,打著不同特色的雞排業者在產業中持續角逐,《食力》探討雞排產業,從各家雞排如何發展、雞排常用油品、調味料等原料逐一探討,帶您瞭解雞排背後的各種食材與秘辛。
咕咕雞的都市傳說
台灣人一年光雞排就吃了8760萬片,更別提雞腿便當、鹽水雞等其他食物,究竟台灣人有多愛吃雞肉?時常聽到的抗生素、禽流感等食安問題,又是靠著什麼制度來避免?一起從雞肉的產業數據、生產過程及各部位解析來深入瞭解吧!
【廣編企劃】你真的了解基改作物嗎?
基改作物真的那麼萬惡不赦嗎?研究指出,民眾若愈明白基因改造科學知識,就愈能接受基改產品。但根據研究發現,台灣民眾對於基改的認知其實愈來愈偏離事實......你對基改也有疑慮嗎?快來理性認識基改作物吧!
台灣NO.1有機樂活聚落
花蓮縣富里鄉除了擁有被譽為金針花山的六十石山、聞名全台的富麗米,還有全台第一個有機示範村—羅山村。有機示範村成立至今10年,不但帶動鄰近村落組成有機樂活聚落,更串連東部地區的有機休閒農業,形成有機休閒樂活廊道。現在就跟著《食力》的腳步,深入了解它是怎麼做到的?
泡麵是「拍咪呀」嗎?
泡麵自從1967年首度在台灣上市以來,已陪伴台灣人度過了無數個颱風夜,你知道台灣泡麵市場發展至今經過哪些演變,現在又呈現何種風貌嗎?《食力》帶你一窺泡麵產業概況及消費者偏好,並分析製程、拆解謠言,讓你一次瞭解泡麵的所有秘密!
【展覽特企】國際食飲品 趨勢最前線
近年來,台灣咖啡、茶、食品逐漸在國際間打響名號,在軟實力與技術上深獲肯定。即將於 11月18日~11月21日登場的台灣國際茶、酒、咖啡、食品展,為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及互惠交流平台,不僅提供消費者一站式採購機會,更能掌握最新的食飲品趨勢。
30年磨一劍 醋飲
從碳酸飲料、果汁到各式茶飲,因「健康意識」抬頭,已讓台灣飲料市場開始重新洗牌,而長銷30多年的醋飲,又再度回到眾人視線當中。《食力》走訪最具潛力的老將新枝,一窺這黃金飲品將引爆的市場爭奪戰。
植物奶有多紅?
「植物奶」紅遍全球,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109億美元,你知道歐美與亞洲流行的品項有什麼不同嗎?植物奶是否真能完全取代牛奶的營養成分呢?甚至有人說植物性蛋白質比動物性蛋白質更健康?你還一頭霧水嗎?現在就跟著《食力》一起瞭解植物奶真面目!
吃素,到底好不好?
吃素,在人類歷史上,過往是少見的,因為那與生存無關,純然是種價值的選擇。而現在,吃素是一股潮流,更包含了健康、環保的元素。撇開價值論述,吃素,到底好不好?我們回歸到最基本的營養、美味來思考,這當中,素料的食安疑慮、吃素常見的營養缺乏等問題,更是我們應該要了解與關心的事。
烤肉的季節,就大口吃吧!
烤肉的美味與香氣,甚少有人能抗拒這般美食,而中秋節烤肉的習慣已經變成台灣的習俗,為的就是在美味的氛圍下,享受一家團圓的和樂。所以,吃的開心很重要,但如果能吃得安全更美好。飲食從來就不是只有「健康」一個標準,還包括個人味覺的美好體驗,但至少吃得安心是共同價值,烤肉的季節到來,這專題教你放心吃吧!
一杯手搖飲 你到底喝了什麼?
1992年台灣有了第一家連鎖手搖飲料店「休閒小站」後,經歷了24個年頭,至2016年有登記的手搖飲料店以成長超過6千家,更不僅在台灣發揚光大,更於紐約、倫敦、巴黎與上海等各大城市,都能看到台式手搖飲料店的足跡,此次《食力》從台灣手搖飲產業的原料茶葉,到所有可能加入的配料、奶、糖到果汁,甚至到整個飲料的包材等,一一探討、破解誤區。
蛋蛋大變身
你知道皮蛋是怎麼做的嗎?外觀上又能否辨認有沒有重金屬殘留呢?鹹蛋蛋白呈流質狀是否代表壞掉了?滷蛋、茶葉蛋的蛋黃為什麼常常呈現灰綠色呢?加工蛋品的產業現況、加工製程,到怎麼挑選、怎麼保存及所有謠言拆解,通通幫你整理好了!
搶救剩食大作戰
食物是人們重要日常所需,隨著全球經濟、設備、糧食生產效率提升,食物的供給更有成效的提供人們飽食。由生產端走向消費端,消費者購買食物後,往往因為購買過量或對食物保存期限認知不足,在食物尚能安全食用時便被丟棄,但你了解食物保存的觀點嗎?為什麼會訂定保存期限?我們如何做到聰明的避免食物浪費?全球關注的剩食議題,《食力》與你一同關心並搶救食物!
台灣乳業出了什麼問題?
你以為拿鮮奶在室溫下實測,就能知道哪個品牌沒防腐劑嗎?台灣鮮奶比國外濃純香就是因為含有添加物?國外鮮奶比較便宜是因為台灣比較黑心?鮮奶保久乳傻傻搞不清楚?如果你符合任何一項,快來跟《食力》一起瞭解台灣鮮乳產業!
潔淨標示 食品業革命的新趨勢
每年不斷爆發的食安問題,以及法規面不斷層層緊縮與加重罰鍰的現況下,食品廠該何去何從?潔淨標示(Clean Label)或許是台灣食品業者另一條救贖之路。
【食安特企】台灣食安第一關
為提升食品安全,世界各國都積極建置食品追蹤追溯系統,第一步就是要能掌握食品業者。台灣目前積極推動的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就是要透過登錄字號讓食品業者有合法身份,政府可達全面管理、民眾可辨識合法業者選購,讓台灣食品安全環境跟上國際的腳步!
老了,該吃什麼?
年紀大時,身體機能退化後,我們又能吃什麼?別以為這些還不會遇到,因為2025年,台灣就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所謂長照之外,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高齡者的飲食需求。因為他們如何吃得健康又美味,就是關切到未來我們自身的體驗好壞,當然,這一大片新的領域,也是食品業不可忽略的新藍海!
大家來找茶
茶是中華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手搖飲料業更是蓬勃發展,但你對每天接觸的茶飲了解多少?你知道台灣進口茶葉半數以上來自越南嗎?而市面上常見的金萱、四季春茶到底是烏龍茶還是綠茶呢?越南茶含戴奧辛到底是真是假?快跟《食力》一起來找茶!
安心吃粽 別讓屈原笑你呆
當食品變成文化符號,吃就被賦予食品以外的意義,千年吃下來的粽子就是多了傳承與故事。但現在,當吃變成壓力、當吃變成擔憂,此時吃粽則又多了點危機的意識。別怕,當你清楚一顆小小粽子裡潛藏的食安隱憂時,你就有能力品嚐美味,拒絕危害!
呷飯皇帝大
民以食為天,食以米為先,華人身上流著是米的文化,但近來西化飲食當道,國人對米的攝取量逐年降低,雖不至動搖國本,但的確對糧食自給政策有很大影響。看看鄰近日本,他們所推動米食復興已視為重大政策,或許,在營養、經濟等面向上,鼓勵國人多吃米飯是件重要的事!
黑金產業的食安秘密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早已不是廣告詞,而是台灣咖啡市場的真實寫照,《食力》編輯團隊走訪咖啡大廠、食品研發單位,直擊咖啡的產製過程,還搜集市場上咖啡相關產品進行成分拆解,並且邀請食科專家與醫學專家分析飲用咖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紛擾20年 基改作物大揭密
自1996年基改作物被商業化應用以來,各界爭論便沒有停過。但客觀事實到底如何?《食力》整理全球基改作物種植數據、台灣基改與非基改大豆量,以及基改作物大事記和正反意見比對,讓您對基改作物有更全面的瞭解。
安心吃油-認識橄欖油的5堂課
油品風暴後,台灣人選購油品偏好進口橄欖油,但市售橄欖油品牌多,價格差距大,消費者應該了解橄欖油知識,才能做出適切的選擇。
網路團購美食天王大突擊
網路團購的小確幸,您也體驗到了嗎?《食力》提醒您要注意,產品標示不清、資訊揭露不全是網購食品重大食安易燃點!《食力》參考網路溫度計(統計區間2015年5月19日至11月19日)與momo購物網、好吃宅配網站團購熱銷品牌,精選「十大網購天王」進行標示體檢,竟然有近半數不合格!
居家煮食夯!拆解料理神器
食力蒐集了現在市面上「瘋行」的五種料理器具:水波爐、低溫調理棒、壓力鍋、慢磨果汁機和手持電動攪拌棒。從科學原理來拆解這些料理工具的奧妙之處,也邀請營養專家來解析是否真如其銷售話術強調的神奇又有效。
認識食物中毒的日常風險
食品安全議題中最首要但也最被忽略的,是如何避免急性食物中毒問題,這些因為食品引發的疾病又被稱為食源性疾病,食藥署2014年《食物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統計,外食場所與學校午餐引發食物中毒機率較高,排名第三則是令人意外的居家場所,了解食物中毒風險才能加以防範與留意。
就是他們讓我們吃黑心食品
2016年台灣進入政黨輪替的新局面,食藥署也頒佈和實施多項新制度與新系統希望讓台灣的食品安全管理更進步。但是在食品產業普遍瀰漫民意難懂官威的氛圍下,食力想從現象面、法規面、資訊系統整合面來探討,如果政策不夠好?台灣的食安治理真的會更好嗎?
拆解食安謠言
社群網路與LINE通訊軟體經常出現許多「食安謠言」,用聳動標題、恐嚇性字眼像是「XXX千萬不能吃」「小心,每天吃XXX會得癌症」,造成民眾對於食品的恐慌,但是往往都是積非成是、導因為果,甚至根本是錯誤的不實訊息。食力拆解這些食安謠言,歡迎大家「查證後分享」,讓謠言止於智者,人人都能是識食物者為俊傑。
年節食品的擇食指南
每逢農曆春節,家家戶戶會準備豐盛年菜與喜氣的年節食品迎新年。在大量採買各式各樣年節食品時,仍不要忘了「食品安全」最重要,《食力》幫大家整理了採購年菜注意事項,認識年節食品成分,以及多篇健康年菜食譜,和大家一起迎健康安心迎猴年。
油不得你!知識讓你挑好油
近年黑心油風暴不斷,民眾烹調用油習慣不斷被衝擊,更因此引發許多改變,但油真的那麼可怕嗎?這些改變的用油習慣就正確、健康嗎?《食力》用科學破除食安謠言,也聽聽食科專家如何說明油品的真相。
台灣食安政策客廳會
台灣食安法規隨著時間及事件不斷調整,不僅社會大眾不易了解,常使食品從業人員 實際執行遇到不少難題。適逢台灣大選,在各候選人紛紛提出食安政策作為政見之時, 為能替台灣食安政策能有效落實執行,食力foodNEXT邀請產官學三方就食安困境與食安政策方向進行座談,提供實際執行的經驗以完備台灣所需的食安政策。
基因改造食品知多少?!
基因改造食品技術日新月異,基改與非基改分別有其擁護者,台灣食安法規為保障消費者吃的權益,已要求基改食品必須有清楚標示,但實際上我們又真的對基改食品了解多少?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食安政策?
近年食安事件頻傳造成民眾信心大失,2016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各黨派針對食安問題提出政策,食力採訪整理專家學者意見與觀點,歡迎各方一同來討論思考,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食安政策?
吃火鍋的食安選擇
天氣逐漸轉涼,火鍋生意越是搶搶滾,市售火鍋湯底標示不實、火鍋料防腐劑超標等問題都曾發生,究竟無論是在家品嚐或是到店享受,消費者在食的安全上應該要留意些什麼?食力編輯團提供大家安心吃火過的選擇撇步。
咖啡的基本
根據國際咖啡協會統計,從種植咖啡豆到販售咖啡,全球咖啡產業鏈粗估有超過上億人參與咖啡豆的產製與銷售。而我們買得到咖啡的場域,除了咖啡館、餐廳、便利商店以及手搖飲料店等,咖啡更是已經深入各個家庭廚房、辦公室茶水間,甚至也有些人只要有杯具、熱水就能隨時享用手沖咖啡。 當喝咖啡已經成為生活日常時,你可想過充滿香氣、色如琥珀般的液體,每一口都安全無虞呢?
認識乳酪:原料、過程與風貌
食到深秋,人們的味蕾開始渴望香濃的滋味,乳酪風味餐點此時很受消費者的青睞。但您可知道我們所食用的乳酪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大量生產、精緻的工藝乳酪、會牽絲與不牽絲的乳酪之間,又有什麼分別?甚至有葷食的乳酪!《食力》拆解乳酪製作過程,搭配簡易的乳酪食譜,邀您一起食力大增。
麵包的基本:從酵母、麵粉到烘焙
從早餐到點心麵包成為了許多人方便的選擇,你可知道台灣的麵包店數量超過四大便利商店總和,但仍有不少人擔心市售麵包有食安疑慮,寧可自己動手做。究竟一個讓你能夠吃得安心又健康的麵包該有哪些基本要素呢?食力編輯團編撰了從酵母、麵粉、到烘焙的麵包系列文章,希望你能更認識麵包。
你喝的真的不是化工奶!
2013年《商業周刊》一則「牛奶駭人」專題報導,指出多家市售知名鮮乳含有過量的非法藥物殘留,農委會抽驗市售牛乳卻都未檢出禁用藥物,然而民眾失去市售合格安全鮮乳的信心,導致大品牌鮮乳銷量急遽下滑,只有在少數特定通路才能購買的小農鮮乳頓時成為市場搶手貨,小農鮮乳和大廠鮮乳究竟有和差別?《食力》編輯團隊為你逐一解答。
夜市裡的人氣小吃大集合
台灣飲食文化中夜市小吃深具特色,不但吸引海外觀光客來台必遊,也是在地人解決民生問題好去處。全台莫約有300個大小夜市,幾乎等於319鄉鎮各地都有,夜市裡攤販小吃一直是政府推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幽靈地帶」,食力編輯團隊走訪夜市蒐集熱門人氣小吃,找出潛在食安易燃點,從科學觀點提出對應之道,告訴你如何選擇才能安心享用。
Facebook
Twitter
line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2021/02/04
新聞事件中消費者購買冷凍蝦時,發生重量一半以上來自冰塊的問題,不過這層冰其實是來自加工技術「包冰」,能夠避免冷凍導致品質改變的情形發生,法規雖未規定要標示包冰率,為避免發生消費糾紛,業者還是須控制包冰率,並將之標示於包裝上。
閱讀更多
編輯選文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第三波精品巧克力風潮吹入台灣,該如何跟精品咖啡學習?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