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彰化北斗,曾有一間不起眼的鐵工廠,誰也沒想到,這裡竟是「豐園羊」品牌的起點。創辦人黃建迪的父親在工作之餘養了二、三十頭羊,隨後在田尾購地設置畜牧場,逐步拓展到六十餘頭。直至父母年邁,黃建迪捨下科技公司管理職,毅然決定返鄉,一肩扛起家中的事業。歷經數年的努力,獲得第五屆百大青農的殊榮,更進一步推動轉型,導入智能管理系統、融入食農教育,從產地到餐桌,讓消費者與努比亞山羊零距離。
內容提供=豐園羊牧場
返鄉青年,打破市場藩籬
與羊為伍的生活,並非黃建迪一開始選擇的人生道路。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臺中的科技公司任職,一待就是九年多。薪水穩定、職涯順遂,但父母逐漸年邁,牧場的負擔越來越重。「我那時候常在想,父母辛苦養了一輩子的羊,如果沒有人接手,是不是就要慢慢消失?」這個念頭始終縈繞在他心頭。2014年,他毅然返鄉挑起牧場責任。對外人來說,這或許是風險極高的選擇,但對他而言,卻是「回家」最自然的決定。
剛接手時,牧場以育種為主,販售小羊是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市場環境充滿挑戰。羊隻賣到拍賣市場,價格由買家決定,養殖戶只能被動接受,根本無法掌握利潤。「辛苦養大的羊,最後只能看別人喊價,真的很無力。」他回憶道。於是,他開始思考:如果要讓產業走得更長遠,就必須掌握品牌的主導權。2015年,他著手擴大牧場,羊群數量增至380頭,並轉型為一貫化經營:從配種、懷孕、出生到肉品販售,全部親自管理。
一步一腳印,克服挑戰
困難接踵而來。畜牧原物料價格高漲,育成率低,貸款壓力沉重。為了突破,他前往臺南畜產試驗所進修,學習專業飼養技術。「那時候真的很苦,但我不想放棄。」在一次次試驗與調整後,育成率逐漸提高,牧場也慢慢站穩腳步。2019年,他參加第五屆百大青農選拔,因品牌化思維與一貫化經營的特點獲得評審青睞,成為新一代畜牧業代表。同年,黃建迪決定推出自家品牌──「豐園羊」。品牌名稱寓意「豐收之園」,象徵土地的厚實與羊群的繁盛。從此,牧場不再只是被動的生產者,而是擁有了自己的名字與故事。隔年,他開始推廣羊肉至零售市場,並積極參加活動、建立知名度。
2021年,牧場獲得「產銷履歷達人」肯定,2022年導入智能監控系統,讓羊舍自動調控溫濕度,提供最適合羊群的生活環境。2023年,更透過基因優化,引進努比亞與波爾山羊血統,讓後代小羊生長更快、肉質更佳,並榮獲「農村好物」殊榮。
不斷創新,開啟台灣羊肉新世界
長久以來,台灣人談起羊肉,腦海浮現的總是「羊肉爐」。這讓黃建迪感到相當可惜,但也從中發現商機。「羊肉不應該只是冬天的補品,它可以是日常餐桌上的一道料理。」於是,他積極嘗試與廚師合作,推出多元料理方式,證明臺灣羊肉沒有腥羶味,口感細嫩清甜,值得走進更多家庭。
豐園羊透過一貫化經營與基因優化,打造口感細嫩清甜、沒有腥羶味的國產羊肉,積極成為日常餐桌上的新選擇。(圖片來源:豐園羊牧場提供)
在所有創新嘗試中,最受矚目的就是「臺式當歸羊肉拉麵」。這款調理包專為現代忙碌族群設計,只需隔水加熱,便能端上一碗暖心羊肉麵。麵體與關廟麵廠商合作製作,細麵口感彈牙,不易軟爛;湯頭則以自家飼養的羊肉熬製,搭配當歸、川芎、胡椒等藥材,香氣溫潤,喝來清甜回甘。「我們想讓大家知道,羊肉可以很清爽,不一定要很醇厚。」他解釋。這碗麵跳脫羊肉爐的刻板印象,讓羊肉融入台灣飲食文化的日常,也展現彰化農產的新價值。
臺式當歸羊肉拉麵,是黃建迪打破市場藩籬的創新實證。湯頭以自家羊肉慢熬,搭配當歸等藥材,成就清甜回甘、香氣溫潤的獨特口感,讓羊肉不再只是冬天的補品。(圖片來源:豐園羊牧場提供)
豐園羊將優質國產羊肉製成臺式拉麵調理包,提供紅燒與當歸口味。這是黃建迪打破市場藩籬,讓羊肉成為日常餐桌新選擇的創新成果。(圖片來源:豐園羊牧場提供)
ESG理念與合作社夢想
除了肉品,他更關注永續議題。牧場逐步推動減碳計畫,規劃將羊糞再利用於農地,形成循環農業。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立合作社,整合原物料來源,降低養殖戶成本,讓利潤回歸生產者。「品牌不是只為了我們自己,而是希望能帶動整個產業。」。
豐園羊的故事,是一段青年勇敢返鄉、挑戰自我,並為羊肉產業開創新道路的旅程。從父親的小羊群,到如今的智能牧場,每一步都承載著對土地的情感與對品質的執著。當一碗熱騰騰的當歸羊肉拉麵端上桌時,香氣不僅喚醒味蕾,也訴說著農村的堅持與創新。「豐園羊」讓國產羊肉跳脫傳統框架,成為日常生活中健康、美味、值得驕傲的選擇。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