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聖瑪莉自1986年創立以來,以日式烘焙精神與嚴選原料立足市場,堅持全直營與現場手作,強調品質與獨特口感。品牌在2011年轉型,逐步走出台式風格,並以「一口酥」成功打進日韓觀光市場。近年更推出冰島肉桂捲與脆皮烤年糕等爆品,吸引年輕族群,帶動業績成長。

採訪=林玉婷、葉俊甫

撰文=葉俊甫

1986年從永康街起家,在東門商圈尚未成形前,聖瑪莉(SUNMERRY)就以首間台日合資的麵包連鎖店姿態駐足,以嚴謹的日式烘焙工法為基礎,引入職人精神,創造適合台灣人的口味,不求大量加盟展店,低調地以全直營店型態,在烘焙市場堅持近40個年頭。

堅持品質 以職人精神立足市場

聖瑪莉總經理陳麗玲表示,「烘焙市場的轉變,從過去追求果腹到現在的滿足慾望,聖瑪莉始終堅持,品質優先。」有一次供應商詢問為什麼不用價格減半的麵粉,採購人員才跟她說,當年日本師傅已有指定原料,創立至今從來沒有換過,「就連奶油也是用天然奶油,價格都不便宜,但是一開始對原料就有精準要求,自然讓產品能維持一定品質。」

聖瑪莉的品項多,單一門市麵包就有70~80多種,即使有中央廚房當後援,在台灣30家店中仍約20家是前店後廠型態、由師傅手作現場烘烤,「現場攪拌的品質跟冷凍麵糰還是有差異,而現場出爐的產品,也有香氣來吸引消費者。」

面對人力成本高漲狀況,為了維持麵包人工手作比例100%,陳麗玲表示在研發時會避免設計過度複雜的工序,「因為好吃的商品不一定要靠繁瑣製程,這也是我們在成本與品質間努力取得平衡的方式」,但她也同時強調,「手工與多樣性」反而成為聖瑪莉與通路麵包區隔的關鍵。她說,消費者有不同需求,喜歡便利就會去超商,喜歡特色單品則會走進聖瑪莉;「我們的優勢在於現場手工製作,例如現烤泡芙或脆皮烤年糕,這些冷藏甜點無法取代的現烤口感,就是獨特性的所在」,她也觀察到便利商店近年投入療癒型甜點市場,確實造成威脅,但聖瑪莉的策略不是跟風,而是開發通路無法做到的商品。利用人工製作的彈性與現烤差異,讓產品維持獨特價值,也讓客人感受到與連鎖大量製品不同的溫度。

聖瑪莉SUNNERRY

成立年:1986年

2024年總營收:10.8億元(含美國)

品牌店數:台灣30家、美國10家(截至2025年8月)

熱銷產品:脆皮烤年糕、蒜泥厲害、葡式蛋塔、冰島肉桂捲、一口酥

【更多麵包產業精彩探討,請詳閱食力Vol.40季刊《台灣麵包千億商機的虛胖榮景 五大矛盾撕開你所不知道的產業真相》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樂田麵包屋如何以新鮮直送與精準選點 搶占通勤族的每日飲食時刻?
從國際舞台到產學校園!吳寶春如何鋪一條產業後進者的成長之路?
把比賽技術變成工業標準!王鵬傑如何扮演烘焙產業的「轉譯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