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育是一個可深可廣的議題,執行層面更是不受限制,嘉義縣長翁章梁除了透過出版《家鄉100問》提升學童與鄉鎮土地的連結外,更新建食安大樓把關、塑造「嘉義優鮮」品牌,創造屬於嘉義縣獨有的食農競爭力。

採訪=林玉婷、李依文
撰文=李依文

「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是我認為食育最大的一件事。」嘉義縣長翁章梁提到食育時,認為從農民開始培養,當大家都尊重農林漁牧產業,農民也重視自己的工作、悉心且引以為榮地產出農產,而這些農產能被安全吃下肚,就是好的循環開始。

提升農民地位,食農教育就是人格教育

「餐桌就是他們(農民)的勞動成果,是需要被保護的。」翁章梁說,過去60~70年間,社會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都認為是沒有唸書、沒有成就才會成為農民,「就是跟太陽拼命的辛苦工作。」他苦嘆搖頭,如果連農民都沒有辦法抬起頭,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被社會尊重,怎麼可能會用心、認真地看待這份工作?

「我希望從小朋友就要有認知,從小就學會尊重。」翁章梁表示,如果有辦法認知到這份工作的辛苦,盤中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肉都得來不易,就會慢慢懂得珍惜,這個過程不只是教育,更是翁章梁口中所說的,保護農民的勞動成果。

出身農業子弟的他心目中的食育推動其實很簡單,「這是人格教育。」他說的是人與自然間的連結,用最單純的感恩心,去面對土地、農民、食物,純粹簡單卻是他想推動食農教育的核心價值。

讓孩子與嘉義縣有情感連結,推《家鄉100問》傳承土地魅力

「教育是整個台灣的事,嘉義縣要做的是讓小朋友對土地產生情感與連結。」翁章梁笑說,現代社會變化速度太快,資訊更是瞬息萬變,要如何在這樣飛速的時代下記住自己的根,很難。「外在的拉力太強了。」他嘆道,要怎麼樣讓嘉義人對嘉義有情感,是他認為極其重要的事。

「小朋友就從生活的家鄉開始認識。」翁章梁解釋,嘉義縣與都市的孩子不一樣,農田是隨處可見的熟悉景色,為了要深植故鄉的記憶,他選擇透過《家鄉100問》讓嘉義縣內18個鄉鎮,各自編撰屬於在地的食育教材,教材內包含鄉鎮內的自然景觀、人文地理、宗教禮俗與在地美食等特色。

嘉義縣教育處長李美華說:「從問題選定、撰寫模式、現場探查、資料審閱、反覆校稿傾盡心力。」為了要結合當地特色又要富含教育意義,每一本都是透過鄉鎮內各個學校提出20個題目,在經過反覆的討論、決選、核定到最終定版,「這不只需要從小栽培的,嘉義縣更要承擔下這份責任。」翁章梁認真地說,且家長也都相當贊成學校做這樣的推廣,「外地來這裡的教師,也有機會認識他教學的這塊土地。」他說。

《家鄉100問》是以嘉義縣18個鄉鎮在地特色編撰的教材,不只學童能從中學習,老師也能更了解教學地的特色,反向也是一種行銷嘉義縣的方式。(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家鄉100問》教材講求互動性,為的就是讓學童真正對嘉義縣產生情感連結。(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借助專業外力,讓校園成為最好的農域體驗場所

「嘉義有很好的農資源,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碰才會知道感恩。」翁章梁說。

嘉義縣從106學年度開始,就陸續整合食育的推廣,培育食育老師、引進青農到校教學,甚至是在學校設置體驗農作場域,目前嘉義縣已有70%的國中小校園都達到這樣的目標。此外,嘉義縣設置的食農教育網上提供相當多教學資源,希望給予老師助力,不要認為食育是一件困難或是麻煩的事。

為了更完整地從「吃」開始推動,嘉義縣共設置中央廚房食育教室14所,即將導入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的「營養5餐課程」,培訓營養師成為種子教師,再將課程傳承推廣下去。此外,為了提升教師的食農專業技能,特別請來中國生產力中心,媒合專業講師、學習日本食農教育執行的細節,到校指導、示範,從教師開始滾動教學,再把這些教育知識傳承給學童。

把嘉義農特產當品牌經營,推「嘉義優鮮」、設食安大樓把關

「我把環保局、衛生局去整合在一起。」翁章梁說,嘉義縣推動的「食安大樓」於2021年11月正式啟用,從化學檢驗、動物用藥、重金屬、食品及水質微生物檢驗、病理檢驗、農藥殘留等多項檢測項目,都可以在食安大樓完成,並申請「嘉義優鮮」的品牌認證,這樣的創舉更是全台第一。

「檢驗費用絕對是全國最划算的價格。」翁章梁自信表示,農民要自己做品牌本來就困難,若是有辦法透過地方政府整合資源,並予以認證,對於農特產的價值就能提升。「平常你吃農產的時候,你不會有意識或在乎是從哪裡來的。」翁章梁說出簡單卻再現實不過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發現這個問題,才深知嘉義縣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這是建立「嘉義優鮮」品牌的初衷,截至2022年6月10日已有79個合作店家、214個產品通過認證。

「當你有品牌,農民也會認知到自己是有責任的。」翁章梁接著解釋品牌建立的另一個好處,農民將因為有品牌,不再是一般無法辨識產地的普通農特產,因為屬於品牌的一部分,就會有責任感產生,翁章梁希望建立的是地方政府與農民共榮共存的環境與意識。

嘉義縣積極想要通過「嘉義優鮮」品牌,讓農民理解自己生產的農特產具有珍貴價值。嘉義優鮮官網上也以「職人誌」的方式介紹接地氣的人文故事。(圖片來源:嘉義優鮮官網)

《食農教育法》是由上到下,系統、意識整合的開始

「法令通過,代表系統內的單位都必須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曾任農委會副主委的翁章梁簡單一句話,道出了他認為《食農教育法》通過最大的好處。

以全世界第一個將食育立法的國家日本舉例,「整個社會是有高度共識的。」他說,從中央政府、地方單位到所有相關的教育單位,都齊力下去推行,並肯定台灣這樣推行絕對是朝向日本對食育有高度意識的發展方向邁進,「有些事情可以很快促成,有些需要時間。」提到執行的困難他這樣表示,「讓大家都滿意」將會是一項艱難也不可能的任務,初期的震動與混亂期是必經的過程,「但至少大家有共同努力的方向。」他說。

「台灣其實都願意接受世界上新穎的概念。」翁章梁說到未來,他認為即使台灣推動食育立法晚,腳步卻一點都不落人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發展與保護在地的特色,提昇「農」的意識,才能更有效地集體推動食育。

嘉義縣長翁章梁的食育未來
提高農民社會地位、提升孩童對土地的情感連結,關乎未來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

延伸閱讀

放慢步調品嚐並了解食物!台東縣長饒慶鈴:食農教育正是慢經濟的價值所在
健康營養是一切發展的核心目標!嘉義市長黃敏惠:食育是打造幸福城市的根基
推動六級化食農教育 宜蘭縣長林姿妙:讓縣民成為專家、全縣都是特色場域!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