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蛋白棒作為現代飲食趨勢的象徵,能夠從中端倪從健身需求到生活態度的轉變。蛋白棒作為方便的代餐,反映了現代人尋求低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選擇,並引起了食物文化與消費行為的反思。而蛋白棒的興起也間接導出了飲食議題,以及與健身風潮、飲食失調和蛋白棒銷售之間的關聯。

撰文=碧.威爾森(BBC、英國皇家百貨福南梅森年度飲食作家、獲飲食作家協會年度記者獎)

2016年我在西雅圖遇到一位女性,邊嘆氣邊跟我說:「他都不跟我一起去餐廳吃飯。」她對於男友沒有辦法跟她一起分享對食物的熱情不甚滿意,在這段關係中,沒有燭光下的深情對望、沒有互餵甜點的甜蜜時刻,也沒有一起發現新食材的欣喜;而這些生活樂趣,她男友用一根根維生素強化、高蛋白「運動棒」(sports bars)給取代,餓了就吃一根,沒有分享的必要。她男友是位健身狂熱者,宣稱蛋白棒就已經提供他身體所需養分,「至少他很健康,我猜啦……」她語氣並非肯定地跟我這麼說,還哀傷地問我她男友有沒有機會改變,看著她我想起的是擔心孩子不吃青菜的家長。

傳統餐食達不到現代人飲食需求 造就點心棒問世

如果有人什麼也不吃、只吃披薩跟乳酪條,我們會說他挑食,但是如果有人將所有生活飲食用現代代餐替換,如蛋白棒及全流質早餐,我們熱愛快速的文化反而會鼓勵他,相信自己的行為比其餘的老古板優越,浪費那麼多時間坐在桌前,用刀叉、與人交談;現在這個低頭族的世代,這類人會節省用餐時間,然後花在他們覺得更有用的事情上,如回電郵、滑手機或線上購物買更多東西。要選擇自己該吃些什麼時,許多人會找能夠有飽足感但低熱量的食物,希望可以幫助我們運動及工作時的表現、又方便攜帶,不需要坐下來才能吃,我們還希望食物裡面不能含有「壞」東西(至於什麼是壞東西,看個人定義),甚至期待可以提供身體蛋白質,但是吃起來要像甜點,很遺憾的是,許多現代人的飲食需求,傳統餐食做不到,所以也就有了點心棒的出現。

2016年冬天1場倫敦國際商展,我有機會跟1位荷蘭能量棒設計及製作公司的職員聊聊,他的公司業務就是服務所有食品業者推出能量棒相關產品,不論是運動棒、蛋白棒、慢跑者及登山者專用能量棒、維根棒、維生素功能代餐、中年婦女營養補充棒、青少年瘦身棒等,應有盡有;他遞給我一疊厚厚的廣告摺頁,上面寫道:「過去幾年來,我們所製作出的能量棒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聖品。」產品多元,既可輕薄脆口搭配脆米,也可濃厚紮實搭配堅果與巧克力,內層可以是一層層水果凍,搭配優格硬外衣或蛋糕奶霜。

點心棒原本僅運動員、健身狂人食用 現已成為大多數美國人的日常食品

基本上不太可能計算現今世上有多少相互競爭的點心棒品牌,也不清楚這些不同的點心棒滿足多少種不同的人類需求。八零年代,點心棒還只存在人類飲食的邊緣,僅少數運動員及健康食品狂人食用,當時脆口燕麥杏仁穀物棒還只是1包6 條裝,主要消費族群為健康食品愛好者,市面上也有針對專業單車選手及跑者的紮實能量棒,「PowerBar」就是最好的例子,要讓一般民眾大量食用這類能量棒在當時根本難以想像。

一直到九零年代,所謂的「營養」棒才變為主流食物。1992 年由克力夫(Clif bar)公司首推餅乾口感的營養能量棒,當年克力夫的年銷售額為70萬美元,2002年公司市值1.06億美元,同時市場上也出現許多不同的競爭產品。今日大多數美國人將能量棒當成日常食品,根據英敏特(Mintel)統計數據,3個月內,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6位曾購買點心棒類產品。

點心棒種類繁多然而大同小異 2017年種類超過4000種

點心棒的核心概念就是要簡化現代人的食物選項,但實際上,它卻又增加了一大類新的食物選項,就像是又拿到1盒全新的蠟筆。2005年美國市面上約有750種不同的點心棒,2017年8月美國市場上販售的點心棒種類已經接近4500種,比喬氏超市或奧勒奇超市所有存貨單位還多。

點心棒的種類雖多,但其間的差異很細微,在這樣一個擁擠的市場,單單標榜「全天然」已經不夠特別了,要成功就要找到新的利基,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市場上有生酮點心棒、無麩質點心棒、孩童點心棒、孕婦點心棒等,這些點心棒產品對於食品公司來說是打進不同飲食習慣族群的絕佳機會,可以順勢推出無糖點心棒或全素點心棒等產品。

飲食失調、健身風潮與蛋白棒銷量之間的關聯

下個點心棒戰場會在哪裡?根據 2017年運動營養市場報告:「糖尿病市場目前還處於藍海階段。」製造商投入點心棒市場的意圖淺顯易懂,但是我問那位荷蘭點心棒廠商,為什麼我們消費者會願意購買這麼多點心棒呢?點心棒其實並不便宜,健身房或便利超商裡面一條大概都要價2英鎊左右,他很坦白地回答說:「很多人都有飲食失調的問題,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他還認為點心棒的崛起跟健身人口上升有關,越來越多人把認真健身運動當作興趣,相信自己需要攝取額外的蛋白質來幫助達成目標。

為何稱為「蛋白棒」而非「糖分棒」?

蛋白棒真的是我們世紀之謎,為什麼大家稱它蛋白棒而不是糖分棒?我去附近的超商選了一系列的蛋白棒,有些內含花生、有些像是椰子燕麥甜餅,不過不論這些點心棒的形式為何,他們內含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都遠高於蛋白質,而且大部分碳水化合物都是糖類,如葡萄糖漿或蜂蜜,每一種點心棒我吃起來都有餅乾的甜度(雖然是個非常昂貴、但令人失望的餅乾)。

談到食物,蛋白質這個辭彙通常代表的是一些美味、暖心的東西,如雞蛋、一片烤豬肉、一塊椒鹽豆腐、一碗香辣黑豆等,所以我很納悶為什麼蛋白棒裡的蛋白質一點都不好吃。有人告訴我說:「許多人都曾嘗試製作美味的蛋白棒,在義大利及澳洲上架,人們一直說需要這類產品,但是一旦上市大家卻不買。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現代的消費者只喜歡吃起來像布朗尼甜點的點心棒。」

蛋白棒悖論:光明正大地把甜食當作正餐

正如同許多人類的消費行為,蛋白棒也是個悖論,讓人有機會可以正大光明、理直氣壯地吃糖果,還當作是正餐。在糖分充斥的現代,我們又多了一個甜食選項,不過這次竟然說服我們它不一樣,但事實上跟餅乾、司康無異。真實的食物每一種吃起來都完全不同,反觀代餐點心棒都吃起來大同小異,不是巧克力、就是堅果、不然就是巧克力堅果。

不過點心棒還是或多或少與真實食物有些連結,雖然甜但至少還有些東西可以嚼。克力夫創辦人蓋瑞.艾瑞克森(Gary Erikson)曾提過,在他的成長記憶中,都是吃希臘裔母親的親手料理,也非常贊同「慢食」的價值;有幾次他內心自我衝突,覺得製作高舉便利性與可攜性的點心棒與自己核心價值相牴觸,不過艾瑞克森的希望是人們在吃克力夫點心棒時,可以有個慢下來喘息的時間,好好品嘗口中的感覺。

相反地,要是食用液體代餐,如 Soylent 或 Huel,就沒有什麼機會好好品嘗。這類液體代餐製作廠商也不提倡好好品嘗這個概念,產品重點在於全然釋放消費者選擇障礙,再也不用擔心餐食的樣態、口味及口感。


內容來源:《吃的抉擇:翻轉全球化飲食浪潮,從個人生活打造純淨健康、在地美味的聰明擇食指南》,常常生活文創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蛋白棒產品新趨勢:不只運動員愛、一般人也可吃!
一年39億磅的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杏仁殼」搖身一變高纖營養棒、咖啡!
「正餐點心化」讓你攝取更多熱量!小心有些健康零食一點也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