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歐洲腸胃醫學2025年會研究顯示,長期追蹤超過12萬名受試者發現,每天攝取一罐代糖飲料,罹患肝病風險上升60%,高於含糖飲料。代糖可能改變腸道菌群、干擾胰島素及飽足感,造成肝臟代謝壓力。建議以水替代含糖與代糖飲品,可降低約15%肝病風險。
撰文=編輯部
隨著「無糖飲食」風潮興起,許多人以為改喝代糖汽水就能遠離肥胖與糖尿病等健康風險。然而,最新大型研究於歐洲腸胃醫學年會(UEG Week 2025)發表,指出無論是含糖飲料或人工代糖飲料,都與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風險上升有關,且代糖飲料的關聯性更高。
每日一罐也有風險 代糖飲料讓肝病風險上升60%
由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與中國蘇州大學研究團隊共同進行的追蹤研究,納入123,788名無肝臟疾病的成人,追蹤約10年。結果顯示,每日攝取超過250克(約一罐)代糖飲料者,其罹患MASLD的風險上升約60%;等量含糖飲料者則上升約50%。在追蹤期間,共有1,178人出現MASLD,108人死於肝臟相關疾病。研究指出,代糖飲料與肝病死亡風險顯著相關,而兩者皆與肝脂肪含量上升有關。
代糖干擾腸道與胰島素 「無糖」不代表「無害」
研究者指出,即使每日僅攝取一罐代糖飲料,也與MASLD風險上升有關。含糖飲料導致血糖與胰島素急升、促進體重與尿酸累積;而代糖飲料則可能改變腸道菌相、干擾飽足感、刺激胰島素分泌,讓肝臟代謝負擔更重。
喝水最安全!以水取代代糖飲可降15%肝病風險
研究同時指出,以水取代含糖或代糖飲料能顯著降低肝病風險——以水替代含糖飲料可降約13%,取代代糖飲料則降約15%。但若只是把含糖飲料換成代糖飲料,風險並未下降。
專家籲「少糖更要少飲」 甜味飲品非長期解方
國際代糖協會(ISA)提醒,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因果,但也不容忽視風險。部分人因肥胖或糖尿病而改喝低熱量飲品,可能產生「反向因果」。不過整體而言,無論甜味來自蔗糖或代糖,過度依賴甜味飲品才是健康最大威脅。與其「減糖」,不如「少飲」,唯有以水取代各類氣泡與甜味飲,才能真正保護肝臟健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品業如何應對減糖挑戰?消費者會接受「減糖」還是加了「甜味劑」的食品?
▶不要用代糖來控制體重!WHO指南對代糖的使用建議是什麼?
▶代糖真的更健康嗎?阿斯巴甜可能是動脈硬化的隱藏兇手!
參考資料
▶BeverageDaily, Both sugary and sweetened drinks increase liver disease risk
▶UEG, Artificially sweetened and sugary drinks are both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liver disease, study finds
▶UNILAD, Disturbing reason why one can of diet soda can be worse for your health than regular so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