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白糖粿在台灣各地風味不同,台南多為條狀,口感Q彈,以白糖調味;高雄則為片狀,外酥內軟,常見花生與芝麻口味。中部常見糯米炸,北部則是細長條型。因與炸麻糬相似,常被混淆。

撰文=和菓子(國際時尚雜誌專欄作家)

台南跟高雄也有差別?白糖粿的簡單分類

白糖粿當然推薦一定回南部本場。不過,即便是南部大本營,台南白糖粿和高雄白糖粿的口味,其實有很大不同。以下,是我的粗略簡單分法:

台南式白糖粿

口感:Q彈有韌度

調味:多為白糖

形狀:多為條狀

高雄式白糖粿

口感:外脆內軟

調味:多為花生或芝麻兩種口味

形狀:多為片狀

是白糖粿還是炸麻糬?白糖粿南北大不同

有些人有時會把中部的糯米炸歸納在白糖粿的範疇,一樣偏好用台語發音的「秫米糋」(tsu̍t-bí-tsìnn),模樣大約是5公分左右的塊狀,形狀並不規則。糯米炸的口感會比白糖粿再酥脆一些,口味預設是花生粉拌上白砂糖,與白糖粿非常類似,一般好幾顆裝成一袋販售,通常在台中、彰化一帶最容易見到。

與南部白糖粿截然不同風景的北部白糖粿,幾乎全是細長條的圓長型。模樣美觀,但似乎在油鍋中很容易油爆。台南最常見的可能是螺旋形的模樣,不只受熱均勻不容易油爆,還會自己在油鍋旋轉。高雄時興的扁形片狀則特別講究手法。它需要拿捏些許厚度油炸,如此才能外酥內軟。不空心也不空虛的白糖粿,方能稱得上是合格的白糖粿。

看到任何白糖粿都一定想試試的我,大概無論怎麼點似乎都是原味、花生和芝麻。曾經一度式微的白糖粿,這幾年又有許多新一代加入這個行列。北部細長而南部粗壯。即便現在台北也容易吃到白糖粿,但是回到南部時,我總要再買上一份。

事實上,有些地方會錯把炸麻糬作為白糖粿販售,導致沒吃過真正白糖粿的朋友,誤以為白糖粿等同炸麻糬,又或者會形容白糖粿就是「脆皮空心的玩意兒」。熟悉白糖粿的朋友們紛紛語帶戲謔調侃:「到底是炸麻糬還是詐騙?」

高雄人的熱情 叫做白糖粿給你吃

來到高雄,所有計程車司機都告訴我們一定要來自強夜市:「這是高雄在地人才會來的夜市,幾乎沒有觀光客喔!」

好不容易抵達當地人特別推薦的正牌白糖粿,無論如何還是晚了那麼一步,最後兩個,眼睜睜就被前面一位小姐買走了。我當然難掩失望,正當詢問著店家明天的營業時間時,她或許是辨認出我的口音:「你不是高雄人吧?我是當地人,隨時要買白糖粿都非常方便,這兩個就讓給你好嗎?」

不容我的謙辭推讓,她立刻把排隊好不容易買到的白糖粿塞到我的手中,直接、率真又不容辯駁的善意,是高雄毫不猶豫的溫柔,更是一種讓人永遠銘記心中的感動。我驚喜萬分又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酥炸的白糖粿無論裹上花生粉抑或黑芝麻都驚人的美味,彷彿麻糬似的黏軟彈潤,卻又增添了一種只有高雄才能擁有的滋味。

那種味道,叫做「熱情」。所以對我來說,白糖粿始終是閃耀著南部太陽的美味。

內容來源:《臺灣甜:那些滋潤心靈的傳統節日糕點》,大塊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古早味小吃「白糖粿」外酥內軟!為何對「油」很講究潔癖?
傳統美味藏在細節裡!50年糕餅老師傅的私藏烘焙筆記
新竹和埔里米粉哪裡不一樣?告訴你老饕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