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06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6231088906
高雄市農業局攜手樹德科大,促成米其林綠星主廚簡天才與大樹龍目社區合作,以在地鳳梨研發法式風格糕點與料理,如百香乳酪鳳梨酥等,提升鳳梨加工價值。透過餐飲專業導入與觀光結合,活化農村產業,並吸引青年返鄉投入地方創生。
2025/04/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351074492
根據《發票載具APP》2023年4~5月發票數據,「2023年台北最受歡迎(銷售最好)拉麵店TOP5」,隱家拉麵店名列第2名,僅次於一蘭拉麵。且至今各分店在開店前就已經大排長龍!日籍創辦人佐佐木龍也在18歲來台學中文,如何在30歲前就開出10家店?
2024/11/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091029623
2024台灣國際茶業博覽會匯聚台灣茶業精華展現出台灣茶飲的發展趨勢,從無咖啡因飲品蕎麥茶的興起、到高端品牌包裝的茶禮,更涵蓋致力辦理食農教育的亮點茶莊攤位。此外,博覽會中也能從茶物料代工觀察到手搖茶飲的口味轉變,以及居家茶飲產品多元化的趨勢。
2024/10/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111008512
鄧師傅功夫菜在二代兄弟檔鄧至廷、鄧至佑推動下,成立智慧化食品廠,以AIoT產線,傳承功夫菜手藝,將台灣美食推廣到海外市場,走向全世界。
2024/08/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852991348
農業部種苗場為輔導國內種苗業者的品質管理檢測技術與國際接軌,建置分子生物技術開放實驗室(Bio-Open lab),能夠提升種苗業者對於所育成的機敏性親本、育種材料及外銷種子的品管技術。Bio-Open lab能讓業者使用自己的材料進行實作驗證,讓公部門的研究成果更有機會落實到產業應用當中。
2024/08/2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852991043
種苗場與非營利組織慈心基金會合作,推動原鄉部落小米永續利用,已成功繁殖更新了178個小米品系。藉由收集216個原鄉部落的小米品系,將80%的種子回歸部落,讓小米文化得以保存傳承。
2024/06/2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960816
台灣和日本所面臨的人口結構發展境況相當類似,而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日本推動地方創生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完善的政策規劃來加以應對。但是台灣的區域發展狀況和政府組織結構和日本不盡相同,直接照搬日本的地方創生法來沿用,勢必會產生不相容的問題。
2023/12/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891697
營農光電之父「馬上丈司」在千葉經營營農型光電案場成效卓著,證明了種田兼種電是可行之路。為了解決農村高齡化導致農村發展不振的問題,馬上認為若企業一同推動營農型光電,或許是一道不錯的解法。
2023/06/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837645
台灣自2023年7月1日起有1項食安新制、2項農業新制上路!其中包括「包裝蜂蜜產品標示」須依照所含蜂蜜含量標示「加糖蜂蜜」、「調製蜂蜜」或「蜂蜜(蜜)口味」;「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提高違反限制輸出入公告之罰鍰金額與刑責;續行推動2023年停止施打豬瘟疫苗第二期措施,全面停止注射豬瘟疫苗。
2023/05/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816110
繼台農23號芒果鳳梨外流中國消息傳出,立法院也於2023年5月2日三讀通過「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相關條文修正草案,確立將會禁止出口特定植物與農產種苗、列入刑事責任法律規範並提高罰金,目前正在研討種苗項目。自2021年草案推動歷程,也已將中國禁止台灣出口的水果產品種苗,列入出口核查項目。
2023/04/18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85280864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進入原鄉部落,盤點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除作為提高糧食安全及因應氣候變遷的參考外,也為保存與推廣原民傳統農耕智慧盡一份心力。
2023/03/1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357796796
同一種食材經過不同的料理方式可以呈現截然不同的味道,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炒、炸、煎、蒸之外,「封」也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料理手法,究竟「封」出來的料理是什麼風味呢?
2022/09/2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747208
由於飲食文化與國際局勢的改變,許多阿里山茶農選擇在農閒期轉作咖啡。不只如此,種植高山蔬菜、花卉、檳榔的農友們也紛紛為了健康與環保,開始生產咖啡。台灣的咖啡農如何形成?咖啡又能為他們帶來什麼經濟利益之外的好處呢?
2022/06/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719340
好食好事基金會發布「食農創業痛點調查問卷」結果,發現多數食農創業家自認有能力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但是品牌知名度卻不足,而多數食農創業者想了解研發預算該如何擬訂,同時又擔心沒有足夠人事成本,將產品外包後又擔心技術會外流等問題。
2022/05/2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357708393
高雄市彌陀區鄰近產業發展良好的漁港蚵仔寮和永新漁港,卻正面臨人口外流與觀光發展受限的發展困境,在當地資源整合下,正在試圖創造適合當地型態的漁業與觀光資源,尋找突破的契機。
2022/04/2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739697657
有著「紅藜先生」封號的排灣族青年魯瓦(Ljuwa),著手復育營養價值極高的紅藜,結合生技將紅藜開發成多種特色產品,找回部落族人對原鄉物產的信心。
2021/12/2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852661644
【食在有幫助】談起屏東的觀光,除了往墾丁走,還可以往台9線公路走,通往一個排灣族鄉鎮——獅子鄉。如何讓這個鄉鎮活化又保有文化特色,是既挑戰又有足夠潛力可行的計劃。
2021/11/1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470649383
【食在有幫助】以偏鄉為主軸,以幼教樂齡共同守護社區為基準,並以持續友善耕作所得投入教育基金,投資在地青少年教育,藉由旗糖農創園區做號召,以非營利方式打造社會企業「弍玖農社」基礎,永續地方事業。
2021/10/28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975643038
「地方創生」是近年很夯的議題,但到底該怎麼做,大家都在找方向。由花蓮縣政府主辦的「花蓮我們在一起」花蓮地方創生交流年會於2021年10月28日登場,齊聚近20個有志於地方創生的在地團隊,腦力激盪共思如何找出花蓮的DNA,吸引人才回流、促進地方發展。
2021/07/2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098602428
日治時代開始,魚池及日月潭地區便是台灣紅茶的發展重鎮,日本總督府更在日月潭設立紅茶試驗所推廣台灣阿薩姆紅茶。後來因為工資開放及國際低價紅茶的競爭,台灣紅茶逐漸沒落,直到921大地震魚池重建後,此區域才又成為台灣紅茶的發展重心。
2021/05/0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616583161
華南國小與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在水土保持局(以下簡稱水保局)的協助下,石梯田變為社區及學校辦理食農教育、生態祭典及體驗推廣活動的教育園區,更因此榮獲2021建築園冶獎公共建築景觀類的肯定。
2021/03/1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234568800
第四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報名至2021年4月7日下午5點截止,入選者將在2021年6月至10月間進行培訓,讓眾多經驗豐富的業師閉門指導,更有獲得創投資金注入的好機會!
2021/02/2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562181
近年許多年輕人投入創業市場,在競爭激烈之下,日本有許多年輕人選擇經營農業,也成功發展。
2020/07/1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739477851
原民、客庄、閩南農漁村,各有值得一探的文化體驗,到農村摸魚打獵、稻作、採茶採果等活動,更是用五感進行深度的食農探索。直接到產地了解食物源頭的「農村體驗」,讓食農教育更活潑。
2020/06/19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852469242
農委會於2020年6月19日舉行「高雄2號珍翠芭樂」新品種上市記者會,「珍翠芭樂」不僅全年品質穩定、口感清脆,植株也容易管理且產量高,預計將成為果農的新歡,也能增加台灣番石榴種類的多樣性。
2019/10/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374112
不能有含糖飲料進校園,還不能高油、高鹽 ,不能用湯匙,要求只能用筷子?這種苦行僧吃法,有哪幾個大人真的有辦法這樣吃?要教育小朋友食物營養最好的方式,就是平常要做好教育,讓他們自己懂得如何選擇,而不是在大人看得見的地方一味的禁止。
2019/04/1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304349
被譽為「超級食物」的紅藜具高度營養價值,其含有50%的澱粉、40%的優良蛋白質、17%的膳食纖維,較地瓜高7倍;且含鈣量較白米高50倍,更具有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的效果。
2019/01/3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111277516
「農食工業化」與「農食分離」是現代化國家共同面對的處境,要真正解決食安問題,一方面應推動食農教育,促進消費者了解食物生產;另方面則要創造新的社會系統,促進典範轉移。
2018/12/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852260040
「食尚著裝」競賽網路人氣獎即日起至2018年12月24日止,邀請民眾至網站(https://fullfoods5.com/voting/)進行票選,參加者即有機會獲得保溫杯、食物袋、環保餐具以及飲料提袋等小禮。
2018/11/14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593249072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幫助花蓮奇美部落運用當地主要農業資源「硬質玉米」推出「玉米爆爆」,帶動台灣本土玉米加工產業鏈的發展。
2018/10/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246941
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動「營養5餐」計畫,邀請全台新銳設計師參與「食尚著裝設計競賽」,競賽總獎金高達30萬元台幣,徵件期間從即日起到2018年11月30日。
2018/08/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133336
食品檢驗對於食品品質與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要為產品挑選出最適合的檢驗項目,需先了解產品特性、法律規範,對於產品或者法規不夠熟悉的業者,很容易會選錯項目、驗錯時機,一旦違反食安法相關規範,即可能遭受政府的處罰。
2018/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118318
看電視、聊天,大家會來點零嘴,如果您喜歡的零嘴是「肉乾」,可能沒想到在台灣整體肉乾市場中,每3片就有1片是由「軒記台灣肉乾王」所生產或代工,許多市面知名品牌產品,其實也都出自軒記,說「王」一點也不為過。
2018/03/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false/paper/5739114851
何為味精的真相?由台灣營養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及台灣胺基酸工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的「麩胺酸、味覺與健康」研討會,為民眾解析味精迷思
2018/03/0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357109492
將蝦子炸得筆直其中一個技巧是在蝦子的腹部畫上斜線刀痕,切斷蝦子的肌肉組織。
2017/10/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739592956
鍾情於(吃)鳥類動物的英國,在這個夏天,芬普尼蛋事件才剛落幕,秋天又碰上雞肉衛生安全問題。在這「雞蛋不寧」的下半年,考驗脫歐程序中的英國食安權威。
2017/07/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357981092
在黑市中,母乳可以賣到非常高價,這是因為不僅媽媽與寶寶需要它,健身者、癌症患者也對母乳補充非常有興趣,儘管目前的研究還未證實母乳有哪些明確的效用,但仍有數以千計的人們在「Eats on Feets、Human Milk 4 Human Babies、Australian Breastfeeding Project」等臉書粉絲專頁上尋找母乳,可謂商機無限。
2017/05/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111172219
好食好事基金會邀請MIT來台舉辦「MIT Beyond Food Bootcamp」,希望讓年輕人有機會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及啟示。
2015/11/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3975317139
很多人以為,食物保存放進冰箱就沒事了。但是隨著賞味期限的倒數,仍要注意冰箱溫度與潔淨,才能夠達到最好的食物保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