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高雄市彌陀區鄰近產業發展良好的漁港蚵仔寮和永新漁港,卻正面臨人口外流與觀光發展受限的發展困境,在當地資源整合下,正在試圖創造適合當地型態的漁業與觀光資源,尋找突破的契機。

採訪·撰文=張語屏

彌陀區為高雄北區漁港重鎮之一,介於梓官區與永安區之間,由特殊的泥火山漯底山與阿公店溪包圍,緊鄰台灣海峽,養殖類型以虱目魚聞名。然而比起鄰近知名的觀光漁港蚵仔寮、食魚教育與飼養高經濟漁業為主的永新漁港,彌陀漁村為何起步較晚,受限於哪些條件而成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列入需要地方創生的地區?

雖擁有近山靠海的古文明與產業 仍需要重新整合特色資源

「彌陀」這地名聽起來雖然有著宗教意味,但根據學者考究,應為漢人將原住民西拉亞族支系的馬卡道語「viro」音譯為漢字,以前也被稱做「微羅」、「眉羅」或「瀰羅」,有竹子、竹林之意。

附近有個泥火山群在距離彌陀不到5公里的地方有,現為「漯底自然公園」。1954年一位彌陀農民在家中挖掘出史前文物,包括紅陶、黑陶、石刀片﹑石斧﹑手鐲、具有貝殼紋路的裝飾品,經中研院考古學者考究,證明在彌陀漯底山一帶,有著史前蔦松文化(屬鐵器時代,年代約距今1800-500年間)遺址。

距離彌陀南寮漁港不遠的漯底山自然公園,因噴出泥巖形成的泥火山地形,是彌陀區重要自然資源。其區域曾挖掘出史前文物,證實來自史前蔦松文化。(張語屏攝)

距今100年前的1920年代,曾有人引進藺草到彌陀種植,興起草蓆編織技術,因此草蓆編織工業曾在彌陀蓬勃發展40幾年,是當年的經濟命脈之一,而彌陀也曾是皮影戲的發源地,傳承3世紀的皮影戲表演藝術。

然而,上述這2個特色文化產業早已勢微,目前靠著近海捕撈與陸地養殖漁業支撐地方經濟,卻因人口逐漸外流,漁村高齡化,青壯人力不足,要讓養殖產業永續發展,並不容易。

突破地方困境 年輕人需要開創性的平台

彌陀區區公所秘書室主任葛志蘭表示,「對於地方的活絡,最終還希望能讓人才回流。對於任何偏遠鄉鎮而言,最根本問題,在於需要有足夠吸引人的就業與就學機會,以及交通的便捷性。」

由於地方老化、人口外流,任何需要地方創生的城鄉包括彌陀區,核心希望都是讓都會區人口,能回流到鄉鎮裡,或減少外流人口數。葛志蘭認為,彌陀區需要有創業平台與基地,讓在地青年有個開創的起點。

養殖人口老年化 需培養青年創業、打通資源管道

根據漁業署2020年數據顯示,台灣捕撈漁業的生產量為42萬噸,具有250幾億產值,養殖漁業則有2萬2千噸產量,3111公頃養殖面積。高雄市海洋局黃登福表示,根據2014年FAO數據顯示,陸地養殖產量已超過遠洋捕撈漁業,顯示海洋資源因匱乏與各國注重海洋生物永續後,漁業發展方向的轉向。

彌陀區漁會總幹事林子清表示,彌陀區的漁業與鄰近的漁港不同,「梓官區的蚵仔寮漁港與彌陀南寮漁港相鄰,蚵仔寮已是發展成功的觀光漁港,它主要以近海捕撈漁業為主,而永安區的永新漁港則是以養殖漁業為主,且有中油的重要資金援助。而彌陀因為地型關係,近海捕撈與陸地養殖漁業各半。」

林子清是彌陀在地人,在漁會服務已超過20年。談起彌陀的發展,他感嘆,彌陀地區能取得的外部資源較少,近幾年才逐漸有轉機。彌陀也因養殖人口老年化,林子清表示,為彌陀地方創生需要的不只是提供補助和資源,而是需要導入合適資源、開創合適契機,才能培養年輕人才、為創業青年打通資源。

彌陀發展漁村觀光旅遊 有何困難度?

葛志蘭表示,由於彌陀區相鄰著岡山空軍軍官學校,房屋建設不能超過5層樓,因此吸引旅宿飯店前往設點的動機並不高。若朝向發展漁村觀光旅遊,遊客大多僅能規劃半日或一日遊,最終還是回歸到地方本身的基礎民生問題。

南寮漁港是出海捕漁回到彌陀的漁船卸貨的驛站,自2018年開始雖然受到中央與高雄市海洋局的資源挹注,打造「南寮海岸光廊」,林子清表示,他觀察到有人潮,卻都留不久。

雖然當地難有旅宿建設成為發展觀光的限制,林子清表示,但最大的原因主要是漁村的交通與道路疏通不易,也沒有足夠餐廳和特色美食吸引人持續到訪。

為突破彌陀的產業發展困境,回歸基礎民生建設與創造讓人想留下來、可以留下來的就業機會與居住條件,才有機會永續漁業。而在現行喜好休閒空間有完善建設的社會風氣下,吸引更多人前往觀光旅遊就有機會創造就業機會,也是彌陀必須在基礎建設受限下,創造適合發展當地觀光的方式。

因此,彌陀自2018年正在開始積極以三大攻略「環境改造、漁業轉型、創業機會」來進行再造,希望能為小漁村帶來重大的改變。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環境改造】全面改造彌陀漁港、升級餐飲產業 創造「海岸村恰恰好」的休閒體驗
【漁業轉型】提升養殖與加工環境 彌陀導入智能與漁電吸引人才回流
【創業機會】把養殖「傳統產業」變成「傳承產業」!百大漁青張博仁成立漁人隊、打造漁創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