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5年8月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將罐裝無添加糖飲料納入免稅範圍,政策目標是鼓勵健康飲品消費。文章從古代稅制、台灣歷史稅制演變,到裕隆關稅保護、紐西蘭鮮奶零關稅案例,剖析稅收如何成為政府調控市場、塑造價格與消費結構的核心工具,並反思健康政策的實際影響與市場反應。
2025年8月5日,立法院朝野無異議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將「罐裝無添加糖飲料」納入免徵貨物稅範圍,這則消息無疑成為了年度最健康取向的一次立法(太好了立法院總算有在做事?)這不僅是為了促進全民健康降低含糖飲料的誘因,更是一場用政策讓瓶裝飲料市場結構走偏、偏向「健康」的干預力場,這樣的稅制調整,既可以被視作「健康方向的良善作為」,也可能成為政策工具如何用在市場結構操作的典範,值得我們從多重角度扎扎實實地剖析。
稅收的歷史與意義:從古埃及到兩岸稅制演進
首先,講一下古,早從古代埃及王朝,約2500多年前,埃及國王已徵收農產與石料等稅收,作為維持皇權與公共工程的原始資金,也是資料顯示最早的稅收發生。以華夏民族來說,根據史料記載,神農嘗百草之後,亦曾向農民徵收賦稅,構建早期的社會互助/階層分工制度。而有更完整資料的稅收制度,是在西周「五級有差,賦役有當」的制度雛形開始明確,稅收不再是臨時性的徵收,而是宏觀治理的重要手段,縱使時空相隔千年,稅務一再扮演政府形式建構(釐清官僚結構)與國家認同的「國家骨幹」角色。
1、中國歷朝重要稅制變革
秦與兩漢:統一度量衡後開徵「田租」,並將鹽、鐵收歸中央,由此打下財政集中化政權基礎。
隋唐均田免役制:以人均分田與免役方式調配賦稅,確保稅收公平與農民負擔可控。
宋代市舶司制度:海上貿易稅成為政府財政重要項目,也促使地方商業繁榮與政府穩定稅收。
明清一條鞭法:將田賦、徭役與錢糧整合,向戶籍徵收一筆簡單清楚的稅金,提升稅收效率與公平性。
2、台灣稅制歷史脈絡
日治時期:因應殖民控制與現代化需求,開徵房屋稅、地價稅、酒稅等現代財政稅項,奠定後來稅制的骨架。
戰後政經重建:稅制逐步細化,包括營業稅、貨物稅、所得稅等,典範起於1950~60年代,配合劇烈的經濟成長與工業化。
自由化與挑戰期:1980~90年代,GDP飆升,「輕稅負擔」成為政策方向之一,搭配出口導向策略,政府開放多項稅務優惠以促進投資與企業擴張。
從歷史來看,稅收一直是國家之所以是國家的基礎,也是領導階層對於國家樣貌的想像.可以看到,不論古今中外,稅收一直是政府運籌帷幄、扶持弱勢/誘導市場的重要「控制手把」;而免稅政策更是政府用來塑造市場走向的精準工具。
1980年代裕隆保護關稅的經典案例
1980年代初期,裕隆企業董事長吳舜文推動自主汽車開發,試圖打造台灣自主汽車產業。然而,為了保護國產汽車業,政府對進口車課徵高額關稅,讓進口車相當昂貴——於是,進口車雖貴,卻仍有人搶買,形成一種有趣的「消費者願意付溢價」現象。
然而——正因如此,政府不得不取消或降低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例如餐飲業,由於進口車賣得貴,也壓抑了整體物價上升,對餐飲業形成結構性壓力:進口車、奢侈品課重稅,卻讓餐飲業價格一直偏低,以持續滑坡來看,這根本性導致餐飲工作者薪資長期低迷。這種「稅收對生活產業的結構性牽動」是可見的。
進口關稅影響餐飲業薪資水平?!
我在去年去香港旅遊,驚見Jo Malone香水在當地售價竟然只有台灣的6~7成,是不是廉價到快進錯貨架?但同樣的行程中,在香港享受的餐食花費卻比台灣高出1.5~2倍!這就是稅收如何重塑所得與價格結構的即時映像:當人民的收入不變的狀態下,薪資所得就需要進行分配,而當你購買奢侈品需要花更多錢,你可能就得壓低你在日常生活必須的開支,對政府來說也是,當他需要你花更多薪資佔比去買一部分的商品,那他就要壓著另一部分的末端售價來讓你不會暴動,餐飲業的售價因此長期被關注,無法往上調。
這樣的「所得與消費結構落差」,背後其實是一場被稅制與市場邏輯操作的社會實驗。
紐西蘭鮮奶零關稅,爲什麼台灣鮮奶還是沒降價?
2025年元旦起,台灣正式取消紐西蘭液態鮮奶進口關稅,卻如《食力》報導揭示,進口鮮奶價格期望下降,但消費者實際並未明顯受惠,甚至有網友質疑「關稅取消,價格卻沒降,利差去哪了?」
深入解析發現,雖然生產面成本僅佔整體成本約20%,但冷鏈物流、加工與通路抽成等結構性成本共超過65% 。通俗點說,即便關稅掉了,瓶子到消費者手上的每一層依然吃掉大半價差。
更有人指出,業者為維持「高價優質形象」,即使成本降低了,還是把售價訂在100元以上:「如果100元賣得掉,幹嘛要賣80元?」 業者在零售市場高價定價的背後,是一種品牌策略與市場心理操作的結晶,而非單純成本反映。
這個案例就是比較奇妙的變形了,經貿協定下的零關稅,卻撼動不了商人賺錢的決心,但本質上來說,與我前一篇專欄提到的定價策略還是有絕對正相關,無論你進口紐西蘭要零關稅還是高關稅,我都要你定價維持在一定水平,不然會影響到台灣本土鮮奶的定價策略,甚至會整個崩盤,萬萬不可,因此,不說通路跟物流,就算叫你把多出來的利潤都丟去投廣告,增加你的廣告預算都好,定價就是不能掉。
稅收是政府最重要的存在意義,也是塑造國家樣貌的強力工具
最後,本篇提到的各種案例其實都有不同的背景因素與稅收方式,但,我們回到最核心的觀察:稅收不只是政府抽錢的手段,更是建構「國家治理邊界」的重要工具;它能引導市場方向、調整社會成本、介入國民消費節奏、甚至建造階層想像(例如「奢侈品」「健康商品」)。就像古代稅制固化國家基盤、現代稅制操弄市場結構一樣,『稅能載舟亦能覆舟』它既可以是促進全民健康的政策推手,也可能是一場「結構性不均衡」的起手式。
因此,無糖茶免貨物稅這件事,不只是健康宣示,也提醒我們:政府與市場之間永遠是一場政策與結構的拔河賽。好的政策,是像建橋而非築牆。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降價有望!無糖飲料三讀通過免徵貨物稅
▶無糖飲料免稅近了!罐裝市場迎結構大變革、品牌力拚減糖競爭力
▶攝取過多糖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10個戒糖、斷糖的理由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