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1979年曾德創立「自助火鍋城」,所謂「自助式」的概念是受到「超級市場」與「廣東飲茶」的啓發,這種方式一來可提升顧客用餐的趣味性,二來大幅節省服務生的人事費用。由於曾德的「自助火鍋城」推出後大受歡迎,西門町以及其他地方的火鍋業者競相仿效,導致當時台北先後出現幾十家自助火鍋店,盛況空前。

撰文=曾齡儀(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學博士)

吳元勝家族經營的「清香」、「元香」與「老西門」3家火鍋店,反映了戰後台北沙茶菜餚的興起與火鍋業的變遷,同時也見證了台北城市的發展。首先,1970年代的報導可看出台北街頭已有許多沙茶火鍋的出現,例如1973年11月17日《自立晚報》的「今宵何處去」專欄提到:

沙茶火鍋吃店在市區內,幾乎舉目可見,且一般消費皆廉,想品嚐較佳口味,以重慶圓環和西門紅樓邊巷內的吃店為佳。週末晚餐,全家外出圍坐宴享沙茶火鍋,其熱氣可以除抾寒意,又可使主婦省下一餐勞累,歡渡假期,不失為「上上之法」。

1974年元旦的《自立晚報》「天氣寒冷吃沙茶」的報導也提到:

近日天氣寒冷,沙茶牛肉店生意轉旺。市民晚上邀二、三知友,前往吃『沙茶爐』,牛肉、豬肉、蔬菜,共煮一爐,佐以沙茶醬,邊煮邊吃,熱氣騰騰,若再來上
幾杯溫了的紹興酒,將既飽且醉,可享受冬夜圍爐的樂趣。

1978年1月2日《中央日報》也提到「在本省『汕頭沙茶』風行一時,酒店餐廳視為寵饌,許多潮籍人士亦發了一筆『沙茶』財。」

由上可知,1970年代由潮汕人販賣的的沙茶火鍋確實成為台北街頭一股新興的餐飲形式。

潮汕人來台接收糖廠 帶入「沙茶火鍋」

有趣的是,除了潮汕人經營的「沙茶火鍋」之外,台北街頭出現了另一種火鍋型態:「自助式火鍋」,尤以1979年「反共義士」曾德創立的「自助火鍋城」最為出名。曾德當過紅衛兵並經歷勞改,逃亡至北越後,於1973年投奔來台。他看到西門町商圈的火鍋生意熱絡,於是在西門國小對面開了一間「自助石頭火鍋」(成都路153號)。

自助式火鍋受到「超級市場」與「廣東飲茶」的啓發

所謂「自助式」的概念是受到「超級市場」與「廣東飲茶」的啓發,前者由顧客進入賣場自由選購產品再結帳,後者由服務員推餐車讓顧客挑選港點小吃,再透過帳單上的「小點」、「中點」、「大點」與「特點」來結帳。曾德靈機一動,想出讓顧客自己挑選食材的點子,然後再依照不同顏色的碟盤計帳。

「自助型」讓顧客有「參與感」 當時西門町火鍋店盛況空前

這種「自助型」的消費方式讓顧客相當有「參與感」,進入店家後便可以來到食材區,觀看並選擇自己喜愛的火鍋食材,坐定位置後再烹調食用。這種方式一來可提升顧客用餐的趣味性,二來大幅節省服務生的人事費用,堪稱一石二鳥。由於曾德的「自助火鍋城」推出後大受歡迎,西門町以及其他地方的火鍋業者競相仿效,導致當時台北先後出現幾十家自助火鍋店,盛況空前。

有趣的是,反共義士曾德不僅擅長做生意,也十分有才氣,年輕時曾以筆名「馬蹄鐵」寫小說,並在台灣出版小說集《當乞丐的日子》(1984年,幼獅文化),後來因忙於餐飲事業而擱筆,作家朱西甯(1927~1998)覺得甚為可惜,評其為「才役於財,高材低用,暴殄天物」。

內容來源=《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台灣飲食變遷》,前衛出版社

延伸閱讀
跟火鍋最百搭的沙茶醬 原來擁有南洋血統!
怎麼吃都不膩!從未離開主流餐飲的火鍋
天冷吃鍋,但你懂日本鍋物嗎?世界上最早的牛奶鍋竟然源自日本僧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