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吃麻油雞時嚐到的苦味,其實是製作芝麻油時,芝麻炒得過火產生焦化反應而形成的焦苦味,再加入鹽巴會讓苦味更明顯。而避免苦味的方式,除了選用冷壓或是低溫烘焙的芝麻油,若是自製芝麻油則需留意火侯大小,避免芝麻碳化變焦。

撰文=章致綱(廚藝科學家)

有次寒冬聚會中,麻油雞上桌正好暖暖身,但一嘗之下,大家都覺得有點苦,有人說「麻油雞不能加鹽巴,加了就容易苦。」、又有人說「是不應該加米酒,加米酒會苦!」。你覺得麻油雞嘗起來會苦,究竟是什麼造成的?

這個萬年考古題的答案,繼續看下去就水落石出了。

讓麻油雞帶苦味的禍首,其實是麻油,鹽和米酒都只是代罪羔羊!

梅納反應是讓料理色香味升級的密技

黑芝麻油香醇濃厚的氣味,來自炒芝麻所產生的梅納反應。梅納反應是令人無法抗拒的美味誘惑,烤香腸、香酥雞排、北京烤鴨、炙燒牛排、剛出爐的麵包……檯面上數得出來的美食,十之八九都經過梅納反應的「鍍金」。

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s)
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經過煎、炒、烤、炸等高溫(120℃左右),所產生的特殊香醇風味。1910年由法國科學家梅納(Louis-Camille Maillard)首先在文獻中發表,所以就命名為「梅納反應」。

水加熱到100℃就會沸騰,無論沸水在鍋裡怎麼翻騰,就只是100℃,因此燉、滷、煮等以水為主的方式,基本上無法產生梅納反應的特殊風味,但人類善用巧思,還是能將梅納反應安插在各種燉、滷、煮的工序裡,變化出豐富的層次和風味,而且信手拈來,全是例子。

食材經過煎、烤、炸等高溫處理就能製造梅納反應

例如大骨高湯中的大骨,可先用噴槍炙燒或烤箱烤過,製造梅納反應;佛跳牆裡的食材在燉煮前,不都先分別炸過、烤過,也是製造梅納反應;而燉紅燒肉之前,肉先在熱鍋中乾焗過或油煎,都是為了製造梅納反應。

通常肉類經過梅納反應,色香味都會升級;蔬菜和蔥薑蒜經過120℃度以上的梅納反應,同樣會散發明顯的香氣。如烹調法式洋蔥湯,會將洋蔥以油小火慢煎,透過加熱,濃縮洋蔥的甜味,而在洋蔥出水軟化後,還必須持續炒30分鐘左右,直到脫水的金黃色洋蔥產生褐變,溫度上升至120℃的高溫,使洋蔥香氣逐漸由淡轉濃。

經由如此精心爆香的洋蔥,香氣和甘甜味已經進入新的層次,似乎變身為完全不同的食材。如果只是炒到洋蔥出水軟化就起鍋,未持續加熱到產生梅納反應,出水的洋蔥軟爛,顏色蒼白,香氣也不明顯,這道湯的滋味就遜掉了。

此外,中秋節少不了應景的蛋黃月餅,選購之前,先探一探老闆的口風,「你們家蛋黃是怎麼處理的呢?」好吃的蛋黃月餅,那渾圓飽滿的鹹蛋黃是有玄機的。得先噴灑一點酒去腥,再用噴槍燒烤表面,製造梅納反應,這樣的「梅納蛋黃」才會入口香濃,餘韻無窮。

麻油的苦味來自芝麻過度加熱碳化
加鹽更會放大苦味

炒黑芝麻,原本是為了製造梅納反應,把黑芝麻炒到將過火而未過火之際,可以得到最濃厚的香氣。但火候一過,就會碳化焦苦,將碳化焦苦的黑芝麻油拿來煸薑母,當然越煸越苦。

自己在家炒芝麻需要技巧避免炒過頭產生焦味。(圖片來源:隨意窩網站

焦化反應(Overburn Reactions)
焦化一般指有機物質碳化變焦的過程,煙燻燒烤食品表面常因過度加熱,產生黑色焦化物,多吃有害健康。

而鹽原本就是「味覺放大器」,它會提高唾液的導電度,讓鮮味更鮮、甜味更甜,所以發苦的麻油加了鹽以後,苦味在味蕾中放大,麻油雞湯就變成一鍋苦湯了。

冷壓或低溫烘培的芝麻油能避免苦味

其實只要選擇冷壓或低溫烘焙的黑芝麻油,哪怕是一滴水都不加的純麻油雞酒,再加入鹽,也不必擔心有苦味,能吃到鮮甜甘美的雞酒香。

控制火侯才能創造梅納反應的美味

梅納反應是魔法,學會後廚藝立刻升級,無論是把荷包蛋煎到邊緣焦香酥脆、或者中秋節一家烤肉萬家香。但是梅納反應的焦香和焦化反應的過火焦苦只有一線之隔,過度追求焦香,如把黑芝麻焙焦再榨油;或把咖啡豆焙焦說是重烘焙才夠香,則要當心碳化產生的變性蛋白毒素也跟著吃進肚子裡。

內容來源=《主廚也想知道的美味密技:4大工法、22堂實戰課程、40道應用食譜,烹調祕訣都在科學中》,台灣商務出版

延伸閱讀
滷味化學式: 梅納反應 + 焦糖化反應
料理科學知識:食譜裡的焦糖化是什麼?
冬天就是要吃麻油料理不然要幹嘛?麻油料理3技巧不藏私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