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韓國料理
食育
防疫
食創獎
食驗室
食專題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榜單揭曉!花蓮縣二連霸 六都整體排名較2021年提升
從每次的消費選擇關懷土地!花蓮連霸農業環境冠軍 屏東宜蘭大躍進
全台3分之2縣市校園營養師超負荷!教育文化榜單大洗牌 台南市奪冠
台灣近3成小學生過胖!懂擇食還要會運動 台北市榮登全台健康營養模範生
2022韓式料理喜好度大調查
在台店數近3年成長3倍!韓式料理如何從移民飲食搖身變成時尚美食?
7成民眾每月必吃一次以上韓式料理!最愛韓式烤肉、炸雞、泡菜鍋!
韓流帶動韓食消費力!韓國躍升台灣人最愛去國家第4名 刺激韓式餐飲來台展店
愛看韓劇、追韓星而被征服!韓流愛好者讓韓式料理商機在台湧現
泥火山下的古村落崛起!彌陀小
【地方困境】近山靠海也擁有史前古文明!高雄彌陀漁村為何仍面臨產業與觀光發展受限的挑戰?
【環境改造】全面改造彌陀漁港、升級餐飲產業 創造「海岸村恰恰好」的休閒體驗
【漁業轉型】提升養殖與加工環境 彌陀導入智能與漁電吸引人才回流
【創業機會】把養殖「傳統產業」變成「傳承產業」!百大漁青張博仁成立漁人隊、打造漁創客基地
台東Action!從慢思維到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 :打破場域疆界 讓藝術品化為框景!引領新視角重新認識台東縱谷之美
台灣好基金會:台灣的好從鄉鎮開始!以慢活精神落腳台東 攜手在地共創豐厚成果
比西里岸文化教育促進會:在地青年化身淨海潛水員 成就守護珊瑚礁與海洋的力量 喚起社區的愛海意識和行動
台東慢食節:用創意慢食料理形塑台東嶄新魅力!乘載在地人文風土 拉近餐桌與產地距離
【特別企劃】幸福米抵「嘉」,
【食聞】不只讓吃的人幸福,也讓農民幸福!「幸福嘉義米」為嘉義在地農民開創新錢景
【食聞】米界精品「幸福嘉義米」的美味關鍵,來自於「管很多」的水稻專家!
【食聞】以幸福嘉義米打造酥脆美味米磚!奮起福米餅店身體力行為在地農業打造正向循環
米飯為人體貢獻了哪些營養?
揭開校園午餐餐費的黑盒子
當所有成本都在漲價 為何校園午餐餐費這麼難漲?
【政策不一致】一個台灣兩種午餐制度!校園午餐該是福利政策還是教育政策?
【收費無依據】22縣市有N種價格!中央、地方、學校互踢皮球 餐費機制為何這麼亂?
【用途不透明】家長質疑黑幕多、業者學校辦餐苦哈哈!餐費怎麼訂才透明?
食科學
食添加
植物肉=全素?號稱「Vegan」的植物肉,未必素食者都能吃!
加工肉品免用容易致癌的亞硝酸鹽?蔓越莓果渣有潛力取代使用
終止白色糖果爭議!歐盟2022年將禁口香糖常用色素「二氧化鈦E171」使用!
高蛋白可樂不是夢!無動物成分的雞蛋蛋白誕生
食包裝
裸裝茶包新趨勢!來自印度的Woolah Tea以「全茶葉」包裝帶起一股裸裝風潮
紙杯改造大作戰!從日本包裝大賽獲獎作品拆解包材怎麼越做越環保
取自海洋更要重視海中塑膠污染!美國海鮮公司Bumble Bee以可100%回收的紙板包裝取代塑膠
美國麥當勞成功開發出100%回收材料製成的塑膠杯!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希望它做得更多?
食加工
綠葉植物也能萃取出植物性蛋白質?負責光合作用的「RuBisCO」成為植物基生力軍
燕麥殼藏有豐富「木糖」可製成木糖醇! 芬蘭食品公司Fazer斥資近百億研發
雞硬骨也能吃?芬蘭新創開發新加工技術 讓雞塊增加鈣質
【食聞】植物基食品必備!植物萃取天然色素EXBERRY® 讓食材擁有逼真可口色澤
食追溯
氣溫再升高 山葵怕熱將缺席!未來吃壽司恐怕再也沒有它
撒胡椒前請注意!歐盟首個香料詐欺報告顯示17%有摻混詐欺疑慮
一個沒有真肉的世界?培養肉、3D列印肉等著引發下一次的食物革命
混茶葉、混咖啡、混橄欖油業者請注意!低成本又好用的產地檢測方法問世
食科普
【食聞】農作物為什麼一定要用農藥?又是誰在把關民眾吃得安全?
肌苷酸是鮮味關鍵?生魚片熟成階段一次看!
夏秋之際就要吃萬壽果!想吃新鮮、甜美木瓜就這樣挑
中華料理離不開蒜 竟是張騫通西域帶回的外來種!
農科技
讓紅龍果跟曬傷說掰掰!高雄農改場導入物聯網自動灌溉系統為紅龍果「消暑」
香瓜也刮起韓風?台南農改場育成色澤亮黃、全果可食的「臺南15號」
更小更甜、市場更多元!「小寶木瓜」適合小家庭、「金愛E芒果」糖度超高外銷更持久
【投書】快篩與標準檢驗有何差異?帶你從新冠快篩了解食品與農殘快篩之術
食新聞
謠言拆解
索馬利亞進口香蕉有蟲,吃了會死?防檢局:台灣無進口且台灣香蕉無此病蟲害
吃了添加「胺基乙酸」的超商三角飯糰,並不會讓你想睡覺!
雞塊跟漢堡肉非來路不明!放一百萬個心吃吧!
吃炸雞會性早熟、速食店養6條腿的雞?那些年關於雞的謠言,信了你就輸了
國際食事
利潤是傳統農業的6倍!全球首個獲再生有機認證的茶葉品牌Wild Orchard Tea怎麼做?
減少食物中毒機率!美國農業部投資2.2千萬支持開發諾羅病毒檢測器
牛羊打嗝放屁也要被課稅?紐西蘭計畫徵收「甲烷排放稅」 盼能減少5.5%畜牧碳排
2050年再也看不到塑膠罐裝番茄醬? 龍頭品牌卡夫亨氏投入紙包裝懷抱
即時新聞
【食聞】6月26日臺北圓山花博園區「用藥安全路 藥師來照護」園遊會
最高裁罰400萬!2024年起包裝食品須全面更新營養宣稱、標示單位
衛福部公告變更農藥殘留標準!動物產品、進口農產品,共修訂68項、刪除31項殘留容許量
2022年7月上路!注脂肉、健康標示、環保杯優惠等9大食安新制一次看
安心消費
【食聞】不只人怕熱 藥品更怕熱!從保存到運輸都離不開低溫的嬌貴體質
手搖飲放心喝!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85件飲冰品產品 均符合衛生標準
花生、玉米安心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真菌毒素 30件食品均合格
【食聞】掌握健康真簡單?世界食安日教你3招 讓你食安不求人
食事追蹤
台灣人最愛這味!吃鹹酥雞必點雞排、甜不辣配啤酒
美食街環境限制多!建立好管理系統 才能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目標2035年碳足跡歸零!芬蘭最大乳品公司Valio如何兼顧環境永續與動物福利?
食農成為新創團隊關注焦點 卻有這些難以突破的痛點待克服!
產業動態
氣氛無法外帶 但服務與體驗可以!金色三麥拆解疫情下啤酒餐廳新出路
路易莎配發每股6元現金股利 祭出量販精品豆、異業結盟等四大動能持續拓展
日料因應疫情停賣生食 百八魚場主打熟食、調整配菜 優化外帶外送體驗
攜手400家餐飲、引進米其林餐廳 新光三越12年來打造全台最大美食聚落!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雞蛋豆腐、臭豆腐、芙蓉豆腐都是一家人 成分居然大不同?
【食聞】懷孕怕傷及寶寶不敢亂用藥?遵循4大守則 孕媽咪請放心!
【食聞】別被騙還傻傻分不清楚!「注脂肉」和「重組肉」到底怎麼辨識?
全球兒童、青少年過重比超過18.4%!WHO建議各國應控管食品行銷廣告
飲食文化
「北京全聚德烤鴨」聞名世界 美味秘密是讓鴨子「只吃不動」?
什麼是庄仔頭總鋪師?早年只有少爺才吃得起 辦桌又稱「阿舍菜」
日本鰻魚師傅的職人精神:追求江戶前傳統做法、燒烤一生
1個煎餃有2個鍋貼大!正宗北京菜 長條餡餅「褡褳火燒」
在地創生
賣到法國的台東源天然「黑纖米」!擴大200公頃友善契作面積 、力推地方創生
【地方困境】近山靠海也擁有史前古文明!高雄彌陀漁村為何仍面臨產業與觀光發展受限的挑戰?
【環境改造】全面改造彌陀漁港、升級餐飲產業 創造「海岸村恰恰好」的休閒體驗
【漁業轉型】提升養殖與加工環境 彌陀導入智能與漁電吸引人才回流
美味食勢
1年份啤酒免費喝!7/31前上傳自拍照至「SAPPORO BEER」官網 豐富啤酒周邊等你拿
榴槤醬也能搭起司!必勝客全新泰式風味「榴芒水金金比薩」搶先上市
網友激推下飯神醬上市!康寶「私廚料理醬」推糖醋里肌、辣子雞丁新口味
【食聞】「鮮味炒手」讓料理更好吃!家政煮廚金基師不藏私的開胃料理大法
節氣飲食
中秋烤肉必備的秋刀魚產季來了!吃當季最肥美,擴大抽檢確保食魚安全
維生素A是蘋果的60倍!品嚐「黃金莓」的初夏酸甜滋味,現在正是時候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農教育
灃食營養5餐計畫跨足宜蘭!選定蘇澳育英國小為示範校 開啟飲食教育新想像
食育推動困難多!若主管機關不夠積極 民間想參與效果也有限
人體工學、美感設計一次到位!台東縣政府X台東設計中心首推「極輕量護脊書包」
推動六級化食農教育 宜蘭縣長林姿妙:讓縣民成為專家、全縣都是特色場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投書】生乳收購價凍漲11年非事實!被通路和酪農夾擊的乳品廠真的沒良心嗎?
沙士、薑汁啤酒最初都被當作藥品使用?3大「類啤酒」製作過程、歷史淵源大公開
養樂多、斯蒂爾頓起司都靠它聞名!號稱改善睡眠品質的「精神益生菌」竟會讓人做惡夢?
防疫消毒使用紫外線UV殺菌燈要注意!直接照射人體將對眼睛、皮膚造成嚴重傷害
醫學營養
偏頭痛、噁心想吐怎麼辦?營養師建議避開這4種食物
確診康復卻還有腦霧、頭痛、咳嗽症狀?這樣吃有望緩解「長新冠」症狀
高醣飲食最健康真的假的?最理想的醣類攝入量究竟是多少
確診後如何加速恢復體力、降低長新冠可能性?中醫師建議吃「粥」
漁農畜牧
【食聞】2022花蓮食農博覽匯聚食農經驗 落實向下扎根
【食聞】大榮花園有機玫瑰救生態 打造友善無害環境
【食聞】木日光推廣柚香文化 與點心大廠乖乖合作發揚食農之光
【食聞】宇還地有機農場從科技圈回歸土地 實踐科技農夫夢
產業創新
養出固定客戶才是重點!不想要網路行銷費用如流水 你該做好這三件事
兒童飲食和成年疾病風險有大關聯?兒童食品3大健康趨勢一次看!
碳酸飲料能健腦、集中注意力?協助調適壓力的「適應劑」成碳酸飲料市場發展新方向
八方雲集、歇腳亭都在做!台灣餐飲品牌如何順利插旗國際市場?
飲食文化
大西洋水域就是它的酒窖!在海底熟成的克魯索寶藏海底酒莊葡萄酒魅力在哪?
吃和牛卻不見牛的和牛宴!米其林餐廳Ephernité如何賦予和牛作為主菜外的價值?
座落在城市郊區、山坡地的土雞肉料理聖殿—台灣土雞城!
三杯雞來自江西?5位台籍師傅以「關鍵食材」證明源自台灣南部農村
食力特派
【線上收聽】還在水煮青菜?用微波加熱更營養!
【線上收聽】荔枝籽不要丟!還可以做沙拉醬增稠劑?
【線上收聽】甜度高的糖,熱量就一定比較高嗎?
【線上收聽】疫情打亂生活 也可能讓你失控吃!
食驗室
HOME
食科學
食科普
KNOWLEDGE
食科普
【食聞】農作物為什麼一定要用農藥?又是誰在把關民眾吃得安全?
2022/06/24
為使民眾於選購蔬果時能安心,除了制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外,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國家實驗室也因應法規等需求,開發了「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五)」,可達到快速又準確的檢驗結果,能夠檢驗的農藥品項也逐年增加。
肌苷酸是鮮味關鍵?生魚片熟成階段一次看!
2022/06/21
屠宰後的魚肉在低溫保存超過6-8小時後肌肉會放鬆,而24小時後變得非常柔軟,且隨時間的變化,魚肌肉組織的變化根據魚種、大小、活力及宰殺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夏秋之際就要吃萬壽果!想吃新鮮、甜美木瓜就這樣挑
2022/06/16
木瓜又名「萬壽果」,每年夏秋兩季是木瓜盛產時期,其豐富的維生素、分解酵素,更讓木瓜成為營養又美味的首選甜品。
中華料理離不開蒜 竟是張騫通西域帶回的外來種!
2022/05/29
為了區分中國的原生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葉部26卷:「蒜,家蒜有2種,根莖俱小而瓣少,辣甚者,小蒜也,根、莖皆大而瓣多,辛而甘者,葫蒜也,大蒜也。」
煎、烤、燉魚前這樣做 有效去除魚腥味!
2022/05/24
牛奶、洗米水、啤酒、綠茶、大醬、咖哩粉、檸檬汁都能有效去除魚腥味。若想在煎魚時降低臭味,可在平底鍋裡抹上油後煎大蔥,或是在燒熱的平底鍋中,加入1中匙醬油後擦乾淨。
冰淇淋的甜度、風味的關鍵在「它」!8種常加在冰淇淋中的糖
2022/05/23
冰淇淋裡絕大部分的固體成分都來自於糖,因此糖對於冰淇淋而言,影響非常大。若於經濟、操作、儲存等方面來考量,目前普遍以「蔗糖」為製作冰淇淋的最佳選擇。
義式冰淇淋知多少?從3大元素帶你一窺Gelato美味的秘密!
2022/05/16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義式冰淇淋「Gelato」是一個3種狀態共存的產品,其中包括液體、氣體與固體。若這些成分比例不平衡,都可能影響冰淇淋的完成度;如水分與固體的結構比例不正常會影響口感、打發率會影響冰淇淋的滑順感與結構等。
【食聞】嬌貴的琺瑯鑄鐵鍋,保養其實很簡單?
2022/05/13
不耐碰撞的琺瑯鑄鐵鍋讓許多人又愛又恨,但其實只要注意不過度清潔與保養,並挑選合格的鍋具業者,就可以安心使用。
口臭新救星?研究發現蘋果多酚能抑制微生物生長、改善口腔異味
2022/05/09
口臭不是病,但臭起來尷尬得要人命!而會造成口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蛋白質被口腔中微生物分解產生揮發性硫化物所造成的異味,最新研究發現幼齡未熟蘋果中含有大量的蘋果多酚,能有效抑制口臭微生物生長,達到抑制口臭的效果。
【食聞】小兒用藥該不該磨成粉?藥師表示:不建議
2022/05/05
許多小孩因為不會吞藥丸,因此家長會希望藥師將藥丸磨成粉,但將藥丸磨成粉會容易破壞藥物的安定性、不同藥品間容易影響藥效,因此藥師不會主動將藥丸磨成粉。
筷子能改變你的味覺?日本麒麟研發電流筷子 邊用餐就能增加鹹味感知
2022/05/01
2019年以來,日本麒麟控股(KIRIN)一直致力於在筷子、勺子和茶碗等日常用具上實現「電子味覺」的研發目標。而今開發出了一款通有微電流的筷子,在使用的過程中,讓使用者的味覺可以感受到增加1.5倍的鹹度。
蔬果種類百百種應該怎麼挑?「顏色」竟藏有營養密碼!
2022/04/30
蔬果中不只含有人體每日必須攝取的膳食纖維,更有多種維生素、植化素,有益於人體健康,但什麼樣的蔬果有最多的植化素跟抗氧化效果呢?研究指出蔬果的「顏色」不僅和其中的植化素種類、含量有關,也和抗氧化能力有關!
千層酥、蛋黃酥的外皮怎麼能多層又酥脆?背後秘訣少不了它!
2022/04/29
要讓食物達到酥脆的口感,除了利用加熱讓水分流失,食材中的「油」也是其中重要的小秘訣!奶油會減少麵團筋性的產生,讓糕餅皮達到更酥脆的口感。
【食聞】貴婦最愛的琺瑯鑄鐵鍋 不正確使用小心造成安全問題!
2022/04/25
琺瑯鑄鐵鍋是許多人家中會有的鍋具之一,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鍋具是否有劇烈的溫差、以及保護琺瑯塗層的完整性。
情緒緊張嗎?來塊85%黑巧克力減輕焦慮
2022/04/24
情緒障礙存在於全世界人類間,嚴重甚至可能因此致病,目前在臨床治療上,多半仍舊是仰賴藥物,但有越來越多的食療討論議題出現,希望可以透過食療為輔,來改善情緒障礙,而今科學家發現85%的黑巧克力,對於情緒確實有所幫助。
還在用煮滾水燙青菜?用微波加熱青菜更快速、更營養!
2022/04/23
多數人燙青菜都是把水煮滾後再放入青菜燙熟,但微波蔬菜只需要把菜洗乾淨加入微量水放入適當容器中,只需微波約2~3分鐘的時間即可煮熟250公克的蔬菜,不只快速方便,最新研究更指出這樣可以保留較多營養素和顏色外觀。
【食聞】廚房神器不沾鍋!烹調牢記四大使用要點
2022/04/23
多數人家中都有的不沾鍋,而不沾鍋在烹煮的過程中,應該要避免高溫空燒、避免破壞塗層的表面、詳加閱讀使用說明、定期更換,才能用的順手又安心。
怕吃「苦」不是你的錯!想降低食物苦味 從這三招下手!
2022/04/22
你也怕吃到「苦」嗎?其實,只要食物中有0.0001%的苦味我們就能感受到,甜則是0.1%才能感受到,人類對於「苦」味本來就相對比較敏感。而想降低食物中的苦味,可以以油拌、加糖或是降低溫度等方法。
果糖、蔗糖、麥芽糖比一比!甜度高的糖,熱量就一定比較高嗎?
2022/04/15
楓糖、果糖、麥芽糖、蔗糖,其中果糖雖然甜度最高,但其實熱量低,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飲料店會用低成本、少量的果糖來取代蔗糖的使用。
營養價值優於眾多植物油!下一個營養保健、製藥市場新星:大麻籽油
2022/04/12
大眾普遍認為大麻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植物,但在科學領域上其實有不少大麻相關的研究,其中大麻籽油被譽為是下一個保健食品領域的新寵,主因來自其中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不管是生物活性物質大麻二酚(CBD)含量或是抗氧化成分都相當具有發展潛力。
吃火鍋想吃到又嫩又軟的肉?來學會怎麼「涮」才好吃!
2022/04/07
煮火鍋肉又乾又柴、讓你心好累?學會「涮」的料理原理讓你煮出又嫩又鮮甜的火鍋肉。而想要吃到軟嫩的肉,從肉片厚度、烹調時間、鍋具甚至到湯底選擇都息息相關!
年齡越大吃得越重鹹!墨西哥辣椒可成為老人料理減少用鹽的救星?
2022/04/05
人類年紀越大,所有的感知也都會逐漸下降,其中也包含味蕾,這也是為何多數的老年人在飲食上越吃越重口味,然而過度的鹽份攝取對於身體其實會造成很大的負擔,科學家如今就發現墨西哥辣椒Chipotle能夠在減少用鹽量的同時,讓人們感受到鹹味。
微藻油將成為棕櫚油替代品?研究指出能降低中風、心臟病罹患風險
2022/04/02
全球對於棕櫚油的巨大需求,到2024年就會增長到1.076億公噸才能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如此龐大的商機背後對於熱帶雨林卻是一場浩劫,因為有過多的雨林被作為棕櫚種植用地開墾。而今來自新加坡的科學家發現,微藻具有取代的能力,不僅能取代棕櫚油,營養價值還更勝。
豬血、愛玉、豆花都是用「撞」出來的?結塊料理的科學秘密大公開
2022/04/01
「撞」竟也是一種料理法?透過食物中陰陽離子的結合,讓液體凝結,也改變了食物的狀態,豬血、愛玉、豆花,含果汁牛奶的結塊,其實都跟「撞」大有關!
減肥跟香蕉皮有啥關係?最新研究顯示:菲律賓香蕉品種內含果膠 可有效降低膽固醇
2022/04/01
薩巴香蕉在菲律賓是相當受到歡迎的水果,廣泛被做成各種紅遍各地的東南亞香蕉產品,例如香蕉果乾片。科學家發現薩巴香蕉果皮中的果膠成分可能成為解救臨床肥胖的救星。
做醋、製酒都靠它!「釀」出食物風味的千變萬化
2022/03/25
發酵是藉由微生物或是食材本身的酵素,讓食物的風味產生改變,日常生活中常喝的蘋果醋、優酪乳、黑麥汁、酒等,其實都是藉由「釀」這種發酵法所製造而成。
甜點的陷阱!高彩度、圓形餐具與絲滑餐巾竟產生「更好吃」的錯覺
2022/03/24
暖色氣氛燈、飽滿鮮豔的食材顏色、圓形餐具會提高人們對甜點甜度的認知,而餐巾觸感更會讓大腦注意甜點帶來的類似感受。
賣場內「聞」2分鐘讓你買得更健康!研究發現「這些因素」影響消費抉擇
2022/03/21
研究發現,人在購物時,自身負重(攜帶背包重量)、商品周邊陳列之物品、包裝與氣味等皆會影響消費時的抉擇。跨感官心理學從體感、嗅覺、視覺等購物體驗,解析賣場的商品展設陷阱!
香脆軟嫩一次到位!鍋貼和生煎包酥脆外皮口感的秘密大公開
2022/03/18
鍋貼外皮「恰恰」的口感或者是酥脆餅皮搭配多汁內餡的生煎包,這些其實都是利用「貼」的料理技巧,在煎的過程中加入水,蓋上鍋蓋後利用水蒸氣蒸熟,就可以達到一面酥脆一面軟嫩的貼料理。
越臭越正派、研究發現氣味影響道德意識 !如何藉「臭味」護動物?
2022/03/15
人們聞到臭味時,會採取較嚴格的道德立場,且視覺與嗅覺上的反差越大,道德批判意識越強。
Facebook
Twitter
line
內外銷預算5天內砍半、石斑魚檢驗球員兼裁判?石斑魚3大爭議一次看
2022/06/21
因應中國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後,農委會先是在2022年6月17日宣布祭出8.9億預算搶救,但在6月21日下修為4.8億元,為何在5天內預算直接砍半?石斑魚檢驗結果皆合格,但外界卻質疑檢驗實驗室為中央畜產會實驗室,是否有「左手驗右手」的疑慮呢?石斑魚銷中到底有沒有借牌銷售的「黑戶」問題?石斑魚3大爭議一次看!
閱讀更多
編輯選文
無過敏原且更永續! 英美新創公司推出沒有花生的花生醬、無可可的巧克力
日本外送市場撤資潮會吹向台灣嗎?foodpanda平台費爭議背後的營運困境
英國推出新法案欲放寬基因編輯限制!第一批基因編輯番茄將在2023年問世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其實不然!初乳腥味重、口感差 免疫球蛋白更無法被人體吸收
食品供應鏈版Tinder?愛爾蘭新創為促進B2B交流 推出食品界B2B交友程式Kwayga
飲食是文化的核心靈魂!用舌尖解碼與傳承記憶
2022年7月上路!注脂肉、健康標示、環保杯優惠等9大食安新制一次看
簡約與繁複如何共存?挑戰一半日式一半法式的混血新餐廳blu koi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2022韓式料理喜好度大調查
泥火山下的古村落崛起!彌陀小
台東Action!從慢思維到
【特別企劃】幸福米抵「嘉」,
揭開校園午餐餐費的黑盒子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