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於2022年4月21日表示,在考量全球原物料上漲,加上4月19日甫通過的《食農教育法》強調支持在地農產、地產地消,宣布自5月起調漲原本每人每餐6元、偏鄉地區10元的「3章1Q」獎勵金至10元和14元,以提升學校午餐食材品質,增進學童飲食健康,並促進支持在地農業。

採訪·撰文=謝承學

在全球原物料上漲的情況下,在考量全台174萬學童每天食用的校園午餐品質,可能因此壓縮,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2022年4月21日宣布,為了學校午餐品質及食材安全,自5月起,原先在2021年已調漲至每人每餐6元的採用國產食材「3章1Q」獎勵金,再加碼增加至10元,而原本10元的偏鄉地區則是同步提升至14元,預算將從原本的每年20億提升至35億元。

不只因應成本壓力,獎勵金也為了配合《食農教育法》通過而推動在地食材使用

陳吉仲表示,在2022年4月19日通過的《食農教育法》中有提及:「支持在地農業、推動地產地消」,因此在2022年5月起,只要是採用符合「3章1Q」規定的國產農產品,獎勵金全面提升4元,而陳吉仲也指出,提升的獎勵金4元將於以下3個面向體現:

1、一個月增加至少一次水產品:
陳吉仲表示,目前僅有少數縣市有在校園午餐中提供水產品,但考量水產品的營養豐富,同時可以促進食魚教育,每月至少增加一次水產品供應。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會優先供應魚刺較少的魚排、魚片,或小卷、花枝等無刺海鮮,且根據漁業署的資料,台灣每年符合3章1Q的漁產供應​​約9萬8千多噸,而落實該政策後預計每年需要1萬2千噸,因此不需擔心供應問題。

2、一個月增加至少提供一次國產非基改豆漿:
陳吉仲說明,同樣自5月起,每月至少增加一次國產非基改且通過產銷履歷的豆漿。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目前國產大豆年產量約3、4000公噸,其中符合產銷履歷的有約67%,透過在校園午餐中供應國產大豆製成的豆漿,不僅是推動地產地消,也能讓種植國產大豆的農民有新銷路。

3、增加國產雜糧使用:
考量校園午餐中大約每週會有一次甜湯,未來甜湯中的材料將全面採用3章1Q國產雜糧,例如紅豆、花生、地瓜。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表示,目前在甜湯中使用的雜糧大多非國產雜糧,但在獎勵金提升後,不僅甜湯,也能提升白飯替換雜糧飯的頻率。

教師用餐也列入獎勵金計算範圍,盼提升3章1Q使用率到100%

除了獎勵金的提升外,陳吉仲也宣布,先前即使與學童一同用餐但不列入獎勵金計算的學校教師約有9萬人,再加上學童後約有183萬人,師生用餐皆自5月起列入獎勵金計算範圍,鼓勵教師與學童一起用餐。

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表示,自從3章1Q開始後,使用國產食材的覆蓋率逐年上升,在2021年底已經達到全面90%、偏鄉83%,而在2022年2月底則是達到全面93%、偏鄉91%,將持續朝100%覆蓋率為目標努力。他指出,教導學童吃在地食當季概念是政策推動的主要目的,且透過選擇低碳里程的國產食材,也能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

認同獎勵金提升,但餐盒公會仍呼籲地方政府重新檢視餐費收費結構

儘管陳明信認為3章1Q獎勵金的提升對於校園午餐品質有很大的幫助,在菜單開立上將有更多選擇,但他也指出,先前全國團膳業者反應的餐費過低導致撐不住的問題,主要還是需要地方政府重新檢視餐費結構問題。

陳明信表示,以本次提出的增加豆奶部分,其實有部分都會區早就實行,但對於其他地區而言卻是額外提供,他認為全台22縣市的校園午餐制度不該有22種版本,因此他依然呼籲各界重視應推動校園午餐專法,確保各地方政府都有依循的標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當所有成本都在漲價 為何校園午餐餐費這麼難漲?
【收費無依據】22縣市有N種價格!中央、地方、學校互踢皮球 餐費機制為何這麼亂?
立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中央將編列經費於全國推動食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