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我國為了保護花生農,除了限額管制花生的進口數量,更禁止中國花生進口台灣。但弔詭的是,中國花生製成的花生醬卻可以進口,因此台灣花生醬加工業者無法壓低原料成本價格,難以與國外廠牌競爭。

撰文=高涵

花生,一項跨領域的美食界奇才,湯圓界、抹醬界、甜點界...,從生吃到蒸煮,磨粉到榨油,您可曾想過少了它,這星球會黯淡幾分?藉著便利的交通系統,在今天能夠吃到來自各國的花生也是很合理的。但隨著國際貿易的逐漸開放,生產規模較小的台灣花生在價格上難以與生產大國競爭,因應的保護政策也在此背景下誕生。在花生無辜的外表下,又背負著多少因人類期待而產生的經濟政策呢?

花生政策何時了,限額知多少?

目前關於花生進口的政策主要有二:
一、進口配額制(Import Quotas):目前進口花生每年配額為5,235公噸,在此配額內之進口數量為低關稅(稅率為25%);超過配額時即採取特別防衛措施(Special Safeguard,SSG),對進口花生課徵額外關稅,也因此,台灣歷年花生進口量從未超過5,235公噸。

二、禁止中國花生進口:台灣從未開放過中國花生進口,且中國花生更名列「禁止中國進口之農產品」項目中。台灣於此並未遵循WTO的原則,但中國亦未對此提出仲裁。雖然在農委會貿易統計表資料庫中可見2009年以前曾經有中國花生進口量數據,但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表示,該數據為通過自由貿易港區轉口之數據,也就是說台灣只是轉運站的角色,2009年前中國花生並未實際進入台灣。

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些業者其實會透過小三通方式將中國花生進口金門,再利用農產品10公斤以下免附產地證明之漏洞帶進台灣。所以雖然檯面上中國花生從未進口台灣,但其實仍有少數流入市面。而自2014年起頒布的〈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第26條附表規定「自金門馬祖澎湖郵寄或旅客攜帶進入台灣本島之少量自用大陸地區物品限量農產品」單項不得逾1.2公斤,總量不得逾6公斤,標準更嚴格了許多。

花生醬大航海時代 構築「商人無祖國」之產業鏈!

保護農民人人有責,聽起來再合理不過。但在這些政策下,國內花生市場價格因而缺乏彈性。花生非國民主食,當天氣不佳影響收成而導致價格飆漲,民眾或許可以選擇不吃花生,但花生醬加工業者卻無法因此亂漲價,也不能說:「因應颱風來襲,本公司改生產消波塊醬。」先不討論吐司抹消波塊醬好不好吃,或是消波塊原料可能有哪些食安問題。禁止中國花生進口,卻未限制以中國花生為原料的花生醬進口台灣,國外業者藉中國花生價格僅為本國產之一半的成本優勢,在台灣市場坐擁7成市佔率,對台灣花生醬業者而言,內銷市場尚且輸國外業者一截,遑論進軍世界舞台呢?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徐世勳教授認為,在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方面,不妨借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3年政策說明演講中,特別提出「進攻的農林水產業」策略。為了推動此戰略,日本成立了「公私夥伴委員會」,透過智慧型服務輸出及海外投資,發揮日本在食品加工產業的比較優勢,創造與其他貿易夥伴國家整條產業鏈之價值。

因此,以花生醬為例,若能取消各種花生限制進口政策、降低關稅,讓本國加工業者能重回公平的起跑線,甚至更進一步與他國建立生產產業鏈,或許台灣就能運用食品科技及行銷端的優勢,讓世界看見「Made in Taiwan」和「Made with Taiwan」的花生醬品牌!

延伸閱讀

花生什麼事?台灣產花生 卻有 7 成花生醬靠進口?
醬的煩惱!愛用國產花生 花生醬業者只能接受高成本!
看不到也難以清除! 花生醬的頭號敵人:黃麴毒素
花生醬の進化論:身份與製程之謎大公開!

參考資料
兩岸花生醬經濟學…示範區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