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放眼全世界販賣機發展最完善的日本、咖啡販賣機百花齊放的韓國,以及近年開始普及線上訂餐、線下取餐即食食品的中國,台灣餐飲業要加入販賣機戰場,應小心現做鮮食恐怕只是噱頭,而現泡咖啡,以及即食食品販賣機可能更有搞頭。

採訪・撰文=羅璿

台灣餐飲業者跨足販賣機,不少是看好海外販賣機發展,包括悟饕池上飯包於2016年開始在中國辦公區佈局販賣機,2018年回到台灣試水溫。而黑沃咖啡、丐幫滷味也都是歷經長期觀望國外餐飲販賣機趨勢,才分別於2021年7月、10月在台灣架設販賣機。

海外販賣機趨勢,到底能給台灣餐飲業哪些啟示?

從日本、韓國、中國販賣機產業來看,雖然現做餐飲販賣機不管是在海內外都還尚未有大規模成功先例,不過咖啡飲品以及取貨類型的食品販賣機,在韓國與中國大陸蓬勃發展,也許能帶給台灣餐飲業者不同啟發。

日本來看,現做餐點只是少數!罐裝飲料依然是最大市場

講到販賣機,大家最先想到日本,它不僅是發展的早(約在1960~70年代開始普及)、以及台數密度最高(2020年平均每31人一台)的國家,在近年更有具話題性的販賣機出現,舉凡生馬肉、罐裝蛋糕,飯糰、鯛魚燒,更有現做烏龍麵、咖哩飯、機械手臂泡的咖啡等,讓不少人期待未來台灣也能見到許多誕生於日本的餐飲販賣機。

然而,從近年發展來看,日本販賣機的大環境並沒有太大改變,依然以罐裝飲料為主,專家也認為現做販賣機大多只是噱頭,更難以短期內在台灣見到。

根據日本自動販賣機系統工業協會2020年12月統計,日本全國飲料販賣機共有2,284,600台,食品(包括泡麵、冷凍食品、冰淇淋、甜點)類販賣機則有約7萬台,平均每53人分到一台。然而,飲料類中,現煮咖啡(餐飲)販賣機有約137,000台,佔約6%,依然不及罐裝飲料類。再來,日本販賣機不管是現泡飲料(偏餐飲),或罐裝飲料與食品(零售),機台數都在逐年降低。從2020年數據來看,現做類飲料販賣機台數年減3.1%、罐裝飲料類年減3.6%~5%、食品販賣機也減少了2.6%。

日本食品流通業專家商社男分析,首先,台灣販賣機難以像日本般普及:「台灣太小,便利商店密度更高。」其次,日本人文化比較守規矩,大多人上班時不敢出來買吃的喝的,所以就在附近用販賣機解決,這些都是兩地差異。

而在疫情下所全新誕生的機械手臂咖啡機,其實也只是少數案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吳師豪指出,日本自動販賣機走得比台灣早個幾十年,因此在已經滿足基本的消費需求後,也才能發展出比較優雅的機械手臂、現做販賣機等。相較之下,台灣餐飲販賣機,還未發展成熟,現在談現做鮮食恐怕還太早。商社男觀察:「確實有些特別的販賣機有噱頭,但那不是販賣機的本質。未來也不會往那個方向走。」

從韓國來看:台灣咖啡販賣機還有成長空間

從韓國的咖啡販賣機發展歷程來看,台灣的咖啡販賣機市場也有成長潛力,因為價格實惠、快速取得的咖啡普遍接受度高。

韓國文化研究作家陳慶德指出,韓國高壓社會下衍出的「快咖啡文化」,造就了咖啡販賣機普及。

陳慶德解釋,韓國消費者偏好販賣機咖啡,最大原因就是「方便取得」與「便宜」(約台幣30~40元一小杯)。1980年代,韓國開始出現「自販機咖啡」(자판기커피)流行語,同時隨著1990年代,餐廳內更開始出現迷你咖啡販賣機,讓用餐完畢的消費者立馬來杯咖啡。在2001年迷你咖啡自動販賣機年產高達2.5萬台以上,之後持續攀升,至2007年則生產超過8.8萬台。

雖然如今整體販賣機產業巔峰已過,但依然有大約8成是現煮咖啡販賣機,疫情下更有機械手臂咖啡販賣機誕生,可見咖啡是販賣機產品中存活率最高。


可立刻取得的咖啡飲品仍有很大的販賣機發展空間。(張偉明 攝)

將視野拉回台灣,國人目前每人每年平均喝掉約131杯咖啡,低於日本人370杯,也低於韓國人353杯。也就是說,台灣的咖啡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從2021年東南亞數位咖啡品牌Flash Coffee進入台灣來看,國內不斷有更方便、快速且便宜的咖啡店出現,代表台灣的平價咖啡市場仍有發展空間,也因此業者可以考慮用販賣機來展店,再壓低展店成本。

例如,黑沃咖啡於2021年7月推出首台智慧咖啡販賣機,初期反應就不錯。黑沃咖啡行銷長鍾曜羽透露,一台機器算上電費、運補人力,租金與原物料等主要成本,粗估一天約賣出30杯就能損平,門市卻要賣出至少百杯以上。而以目前內湖陽光店的販賣機來說,目前一天能賣出約50-80杯,也讓黑沃預計在年底前繼續在交通樞紐、商辦大樓設點。

從中國來看:現做飲料販賣機銷量高達7成!「線上訂」型態抬頭

最後,中國販賣機近年發展飛速,現做飲料銷量佔最高。

根據中國流通平台雲進通,中國2020年自動販賣機台數約有67.6萬台,到2022年預估可達107萬台,其中可加熱、製冷的飲料販賣機變化最大,從2018年銷量的14.6%,來到2020年1~4月銷售比重高達74.7%!

只不過,中國手搖飲店、便利商店密度沒有台灣高,因此在台灣飲品販賣機恐怕難見相似爆發性成長,但也可驗證,販賣機飲料接受度相對高,是餐飲業投入販賣機相對安全的選擇。

此外,中國日前更有新的「線上訂、線下取」販賣機型備受看好。

長年協助兩岸三地餐飲業者經營展店、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觀察,中國販賣機市場2000年開始蓬勃發展,基於大量人口湧入一線城市辦公區就業,造就交通樞紐、上班族密度高的廠區都可見到大量販賣機。而隨著外送開始普及,販賣機又遇到新的挑戰。

李培芬認為,中國的外送市場與零接觸支付,發展的都比台灣早個5~10年,因此,販售特定品項的餐飲販賣機已無法滿足中國消費者。「餐飲業必須思考的是,標準化的產品是否能滿足消費者?」她說。

李培芬指出,現在中國最新出現餐飲販賣機可以先透過手機訂購、現場再到販賣機取貨。「也就說,一台機器中可能有部分是現成的便當,其餘有幾格則可先存放先預定的便當。」未來台灣餐飲販賣機要能與便利超商競爭,也得往這方向思考。

確實,進入中國販賣機市場約5年,機型設計也來到第4代的悟饕,最新機型即是採取這樣的O2O(Online-To-Offline)「線上訂、線下取」技術,而執行長林峰透露,未來也將在台灣試用。

台灣餐飲販賣機未來在哪?沖泡飲料、即食食品值得關注

從國外販賣機發展來看,餐飲業投入販賣機最具潛力的即是像咖啡這樣的沖泡飲品、以及如便當相對平價的即食熱食。曾協助400家餐飲品牌的展店顧問林剛羽,觀察:「現在正在投入販賣機的餐飲業者,普遍販售的產品都講求方便、快速、CP質高。每天一定要吃、一定要喝的那些。」

從韓國販賣機養出的咖啡需求、中國外送競爭下展露頭角的預定型販賣機,咖啡與即食熱食販賣機,確實有時有望成為台灣餐飲業下個賺頭!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餐飲業舉兵踏入販賣機沙場,不是戰死就是締造奇蹟
智能販賣機元年即將到來!為何連餐飲業都跨足販賣機,一次看懂商機和潛力在哪裡!
為何連鎖精品咖啡、全台最大連鎖便當店大佬都要做?餐飲業跨足販賣機的5大誘因